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病梅馆记》教案

2025/08/30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病梅馆记》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病梅馆记》教案 篇1

自读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点。

延伸目标:启示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体自读过程:

一、说“梅”。

问:“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观念里代表何种精神?(引导学生想想说说——不畏艰险、与众不同、坚强、忠贞、美丽等。)

二、观“梅”。

投影显示以下文字资料以及各种各样的梅图,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梅”审美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抓住关键词,如:斜斜、横斜、疏影等,想象梅树的形态;然后通过欣赏名家梅图,体会“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特点:曲、欹、疏。)

三、读《病梅馆记》,在解决字、词、句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几题。

1.作者对符合传统审美观的“梅“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2.作者对符合传统审美观的“梅”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3.联系时代背景,再领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点。

四、扩张阅读:

材料一:(略)

[阅读提示]:以上各诗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样的精神?

材料二:[略]

[阅读提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和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处吗?(参考解说略)

案例评析:在这个理解过程中,教师首先能充分给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并且给学生提供了训练创新思维的机会,引导他们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病梅馆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馆记》。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教学时可用问题引导:

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

——泣疗贮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5.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

六、熟读

学生熟读成诵。

七、作业

1.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课后练习二)

[使]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解]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解下)

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本]

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基础)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

[穷]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2.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感受理解。

二、理解托物言志

1.本文句句说梅,有没有言外之意?

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已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层意义和言外之意: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3.抽查课后练习一的完成情况。

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固也”?)

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那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才。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土”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2)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实际正是文入画士的帮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斫其正……遏其生气”,这些残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卑鄙伎俩,他们迫害有才能、有作为、有骨气的人才,所企求的则是一些卑鄙无耻、唯唯诺诺的奴才。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呜呼!安得使子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这段话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

——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但是,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衬托出他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5.作者为什么采用隐晦的手法?

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促进学生理解。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三、鉴赏语言

本文用词十分准确、形象。如谈到一些人对梅的审美观时,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语言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养”字形象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主要是通过“纵”“顺”“毁”“解”和“复”“全”“贮”这些准确而精练的动词表现出来的,这一连串动词显示的是一系列行动,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悲愤和战斗激情。

本文还用了许多整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几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地写出了那些人的评梅标准。又如:“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几个整齐的句子,写尽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种种手段,也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悲愤。

让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三

结合课文及相关诗句,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战斗意志。学生可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

《病梅馆记》教案 篇3

重点:

1、 培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朋友比较鉴赏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一、 导入

今天学习《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己亥杂诗》。(请一学生默写在黑板另一端)

二、 梅花,大家见过,也学过不少关于它的诗词,一起回忆一下。

三、 分析“病梅”:齐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样?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实乃——“祸”

严重吗?——两个“皆”

病梅之祸,谁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画士乎?

四、 面对病梅之祸,龚自珍岂能“自珍”,袖手旁观?

齐读第二段,一个字概括——“疗”

“疗”的实质是什么?

五、 齐读第三段,写什么?

疗梅的决心

很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

六、 小结全文

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花,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残梅花为例,深刻批判统治者严酷的思想钳制和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

七、 比较鉴赏《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现对人才遭遇的不满。2、都表达改革现实的愿望

异:1、前者托物言志,侧重对人才的挽救

2、主,侧重对人才的任用

八、 板书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梅——病——祸——疗——决心

《病梅馆记》教案 篇4

重点:

1、了解作者的寓意

2、托物言志手法的使用

3、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古代咏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通过莲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要学习的《病梅馆记》就是一片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二、朗读课文,疏通字音

三、齐读课文,思考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

1、梅

为何托梅?

“皆产梅”——充斥着作者的眼界——人才济济

“文人画士”之爱—————————选用人才

古来以青松、翠竹、白梅、黄菊喻志士仁人,以它们的苍劲、坚韧、俊俏、雅洁来喻人的品格。

思考:如果你“托梅”,会写些什么?

本文真是“托梅”吗?

2、病梅

“病”得怎么样?——曲、敧、疏

怎样“病”的?——斫、养、删、夭、锄、遏

齐读第一段,背:

1、“梅以曲……密则无态”

采用什么手法?(对比)

表现了什么?(评选人才的标准)

2、“斫其正……皆病”

此处表现什么?(摧残人才的行径)

四、言志的志,作何理解?

1、志向

2、想法、主张

作者言何志?

救梅(疗梅)

怎么疗?齐读2、3段

1、购(准备)

2、纵、顺、毁、埋、解、复、全(方法)

3、辟馆(场地)

4、多、多、广、穷(决心、愿望)

如何理解疗梅的方法

解放人才,追求自由

五、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本文一字一句关情,哪些地方表现了什么感情?

1、两个感叹号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统治者扼杀人才的满腔愤怒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挽救人才的誓言

2、泣之三日(痛心疾首)

3、甘受诟厉(无怨无悔)

六、再次朗读全文,感知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强烈的愤怒

七、作业

八、板书:

病梅馆记

托物言志

病梅(摧残)疗(解放、自由)

《病梅馆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积累—领悟—表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龚自珍在同一年写的控诉残害人才的另一篇作品:《病梅馆记》。(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我国近代杰出的的思想家、文学家。

三、了解完作者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本文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四、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采用“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必须注意三点基本要求: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

1、同学们听录音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

2.录音听过之后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生字的读音、注释,请一位回答。

欹qī(倾斜)诏zhào(告诉)斫zhuó(用刀斧砍)

遏è(阻碍)诟gòu(辱骂)贮zhù(贮藏)

3.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字音,请同学们来集体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诵读的三要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4.下面给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地方划出,然后我们集体讨论解决。

六、积累。

1、学生质疑。

2、指名翻译下列句子。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把梅弄成奇怪的形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这里有两个“以”分别作何解释呢?下面我们再来看课文中的几个句子,看看其中的“以”又分别是什么意思?请看屏幕。“以”是《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之一,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①梅以曲为美凭借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表目的,来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a、把b、表目的,来

④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借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把

那么这里的“夭”是什么意思?“病”呢?使动用法我们在上一单元曾具体学过,大家还记得使动用法有几种形式啊?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请同学再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是使动用法呢?

①夭其稚枝夭,使……弯曲,摧折。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病,使……病,损伤。名词的使动用法。

③纵之顺之纵,使……放松。顺,使……理顺。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复原。动词的使动用法。全,使……健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再来看第二句: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

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追求金钱的人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能力办得到的。

3、我们还要注意本课一些重要实词的用法,他们是“使、病、解、本、穷”,请大家将书本打开到106页练习第二题,迅速的做一下前两项,我们马上请同学来回答。

七、领悟。

1、看完字词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看看文章三节分别写了什么?

板书:

以梅喻人

病梅—疗梅

托物言志

分析过程:a、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而江浙之梅皆病”)那么江浙之梅为什么会病呢?根源是什么呢?文人画士的孤僻之隐。那么文人画士的孤僻之隐是什么呢?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那么文人画士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都做了些什么呢?三个不能,后来怎么样了呢?那么鬻梅者对梅都做了些什么呢?大家要抓住关键词。

b、第二部分疗梅,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2、本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我们一般的审美取向不同,很多人认为是“艺术创造”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是在扼杀天性。为什么会这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本文的写作背景,好,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那么,文章中的“梅”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了,它象征着什么呢?明确:人才。那么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出现哪些相关人物呢?文人画士,将孤僻之隐告诉鬻梅者的人,还有鬻梅者,他们分别有何寓意呢?文人画士是封建统治者,而后两者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3、那么文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以梅喻人)这种写法叫什么呢?托物言志。正因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对梅的感情实际上是对人的感情,我们要理解作者的感情就要找出文中能够饱含作者感情的语句来,请找出来。

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看这一句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清朝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什么祸害呢?(江浙之梅皆病也就是天下的人才都成了庸才。为什么会这样呢?刚才说对梅怎样进行摧残的?斫、养、删、夭、锄、遏,那么这些就是对人才的?摧残。那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刚才说的审梅的标准,其实也就是清朝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扼杀人才,选用庸才。

我们再来看下一句②“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作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决心呢,我们再来看看其怎么疗梅的泥?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作者迫切要求改革弊政和追求个性解放强烈愿望。

八、表达。

托物言志这种写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发议论,还因为政治气候的原因,不好直接抨击时政,所以为众多的作家所采用。本文借“梅”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现在要求同学们借“荷”、“松”或“菊”等来写意,那么你将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要求: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类,或抓住外部形态,或瞄准其生活习性。《爱莲说》及我们上学期所学《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表达洁身自好的情操。

九、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拼音、解释错误的.两项是(B)(E)

A.以欹为美(qī倾斜)B.甘受诟厉(guò骂)C.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zhuó砍)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zhào告诉,一般指上对下)

E.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yù买卖)F.辟病梅之馆以贮之(pì开设)

2.选出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一:夭其稚枝(C)使动用法

A.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形-动,竭尽B.又时病其漏意动

C.必复之全之使动用法D.火尚足以明也形-动

例二:植数茎以塞责(A)来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来B.梅以曲为美凭

C.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D.今以钟磬置水中把

3.选出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D)

A.安得使予多暇日怎么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B.以五年为期作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C.遏其生气它们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肯定语气,一定

D.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梅之欹之疏之曲的

十、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学习积累了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虚词“以”,复习了使动用法,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深刻体会了作者改革弊政,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并了解了一种学习方法,“诵读—积累—领悟—表达”,希望同学在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逐渐地掌握它,运用它。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做完巩固练习。

《病梅馆记》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 通过精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3. 通过品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二.教学重点

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三.教学难点

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四.授课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展示:

己亥杂诗(一二五)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生:齐背。

师:本诗写于道光十九年诗人辞官归家的途中,当时朝政日非,边事日紧,举国上下“人心混混”,人才极度匮乏,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工厂无“才工”,街市无“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龚自珍针对“九州”“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政治时局,痛感于“衰世”才乏人庸的社会现状,仰天长叹,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们很多人也正是通过这一首诗认识龚自珍的,他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变法图强,尊重人才,解放人才,重用人才。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龚自珍,共同学习他的散文名篇——《病梅馆记》,

板书:

病梅馆记

龚自珍

(二).目标导航

幻灯展示: 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自读课 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都知道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千古一帝康熙就说,他读书每篇文章必读100遍,《病梅馆记》是一篇自读课,既然是“自读”,我觉得同学们学习时应该突出两点:一要自主,二要多读。这一节我想引导同学们通过阅读达成三个目标: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通过精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通过品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幻灯展示:

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步骤:

方案1:听读——自读——齐读

方案2:①幻灯展示重要字词、句读,找一学生读,以检查预习效果。最后齐读一遍。

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同学们读得很流畅,若能把感情读出来就更好了,而要读出感情,就必须先理解文章。下边让我们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板书:

一.词语:音义、句读

幻灯展示:

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1. 自学探究,标注疑惑。

2. 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师: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结合资料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一会儿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这一环节结束时,约20分钟)

幻灯展示:

3. 超级男生VS超级女生

师:同学们没有疑问了,现在我们来一个比赛,这一课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已挑选出来了,请同学们解释。比赛的规则是: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实行抢答制,答对一句奖100分,答错一句扣100分,先举手,经允许之后才能回答。首先我找两个帮手记分,课代表+1女生(站在老师两侧)。下边比赛开始。

幻灯展示及过程:(略)

(公布比赛结果)

前两个目标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幻灯展示:

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问题一:品读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

明确:

文人画士 黑手

告鬻梅者 帮手 而江浙之梅皆病

鬻 梅 者 杀手

(可借机分析文章内容:分析三种人的所作所为(指控他们对梅犯下的罪行)。作者对这三种人是什么感情啊?作者对梅受到摧残是什么感情呢?)(先让学生说,然后老师结合课件总结。)

问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觉得本文仅仅是写“梅”吗?

明确:托物言志,托梅议政,借梅喻人。

(学生说出是写“人才”后,接着问“病梅”指什么,举例,写作手法。)

(同学们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吗?刘禹锡的《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说出托什么言什么))

板书:

手法:托物言志

师:背景介绍:同学们如果了解了写作背景,会更容易理解这一点。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故事。龚自珍诗中写到:“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可见当时政治气氛之紧张。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天下出现了“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龚自珍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他考了6次才在38岁时考中进士,又因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不为保守势力所容,一再遭受排挤打击,在京城辗转十年(38岁到48岁),都只是当小官,道光十九年被迫弃官回乡,《病梅馆记》就写于辞官回乡后的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对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和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天公”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材”,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但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作者不可能直言政事,而只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含蓄委婉地托梅议政,借梅喻人。

文旨:明白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我们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啊,原来这篇文章是托梅议政,借梅喻人,表面写的是梅,其实写的是人才,是政治,他希望文人画士这些统治者不要以一个标准来束缚梅,评判梅,也就是希望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材”。所以《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一二五)的主旨是一致的,用《己亥杂诗》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材。我用四个字概括为:

板书:

文旨:解放人才

下边就让我们齐背一遍《己亥杂诗》(一二五),以此作为对《病梅馆记》的诠释。

幻灯展示:《己亥杂诗》(一二五)

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下边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要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六).课堂小结

幻灯展示: 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自读课 再读(自由):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三读(品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四读(诵读):熟读成诵,诵而能写

师:这一节我们主要通过阅读,达成了三个目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读出手法,读透文旨。我希望同学们将阅读进行到底,下去再进行第四次阅读,即诵读,做到熟读成诵,诵而能写。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掌握住古诗文四步阅读法,以后可以自学古诗文。

同学们,“江浙之梅皆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国家已经迈进了一个改革开放、民主自由的新时代,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掉身上的娇气、俗气、怨气、怒气、晦气,多一些骨气、傲气、才气、朝气、浩然正气,做一个意气风发的新青年,做一株迎风傲雪的健康自然之梅。

(七).课后实践

幻灯展示:

1.必做:课后练习2。

2.选做:联系现实,谈谈中小学教育中的“病梅”现象,写到摘抄本上,字数不限,谈出真知灼见即可。

六.板书设计

病梅馆记

龚自珍

一、 词句:音义、句读

二. 手法:托物言志

三. 文旨:解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