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景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的图片,你们看,漂亮吗?在我们的平度有这样的美景吗?你在哪儿见过?那你们知道,是什么把这夜晚装扮的如此美丽?我们同学真是聪明,对,是灯光,那灯光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哦,灯泡亮了,就能发出这美丽的灯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灯泡亮了的秘密好吗?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
师:在研究灯泡亮了之前,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既廉价又实用的电器,看,你们认识吗?
生:手电筒
师:对,是手电筒。那你们能让手电筒的灯泡亮起来吗?
生:能。
师:哟,都能,好,你来试试。给大家看看,灯泡亮了吗?灯泡为什么会亮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吗?请大家先猜一猜。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到底我们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把手电筒怎么样就知道了?对,拆开看看。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小手电筒。不过,在拆开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提几点要求:(课件出示)1、小组合作,把拆开的部件按顺序摆放好。2、仔细观察,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哪几部分?3、小组讨论一下,这几部分各起什么作用?4、快速把手电筒安装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解决两个问题)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动手拆开手电筒,一定有很多发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要是灯泡亮起来,关键需要哪些材料?
生:电池
师:(实物讲解)对,电池分为正负极,你们知道哪是正极和负极吗?(讲解或板画)电池有什么作用吗?还需要什么?
生:灯泡。
师:对,灯泡是用电的,还有吗?
生:开关。
师:开关有什么作用?哦,控制灯泡亮还是不亮的,还有吗?
生:铁皮。
师:铁皮有什么作用吗?在手电筒里,铁皮起连接作用的,可以导电。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电筒大体可以分为这四部分,把这四部分组装起来,手电筒的小灯泡就可以亮起来,对吗?
(活动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在我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只小灯泡,你想不想也让它也亮起来?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材料。(实物讲解)
电池,灯泡,开关,这是什么?你认识吗?电线,这些电线有什么作用吗?对,就像手电筒的铁皮一样,可以导电,我们在科学上称它为导线。为了便于大家操作,学具袋里还有一些辅助材料,看,这叫电池夹,你们知道他有什么作用吗?对,真聪明,电池夹是用来固定电池的。这个呢?还认识吗?它叫小灯座,是用来固定灯泡的。材料我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就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吧,不过,老师还要给大家几点提示:(课件出示)1、注意,千万不要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2、在装电池之前,先把开关断开。3、灯泡亮了之后,断开开关,小组合作,组长代笔用你们喜欢的符号把连接的电路画出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学生组装电路,画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你们的灯泡都亮起来了吗?同学们真聪明,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先展示并交流电路连接方法,后展示电路图)
师:同学们看,你们用了这么多的符号,在科学上,电路中的每一部分都有标准的符号,你们看:(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好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电路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电池、导线、开关,灯泡
师:手电筒中的铁皮就相当于导线(擦掉“铁皮”,换上“导线”),导线是用来导电的,那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电池)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你还认识什么样的电池?(学生回答)老师这儿还有几种电池的类型,你们看,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我们几天上课用的电脑,用电池来供电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对,电池的电力太小了?那么,电还来自哪里呢?对,电还来自发电厂,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这是太阳能发电厂,是用什么发电的?风力发电厂呢?水力发电厂呢?我们平度也有一个发电厂,你们知道它使用什么来发电的吗?对,烧煤,这就叫火力发电厂。电池和发电厂都是电的来源,人们习惯把它们叫做电源(擦掉“电池”,换上“电源”)。灯泡是用电工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用电来工作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洗衣机……)凡是用电工作的,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用电器(擦掉“灯泡”,换上“用电器”)。开关是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的,把开关合上,小灯泡就亮了,断开,灯泡就灭了。看来,一个完整的电路就是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这四部分组成的。只要把这四部分正确连接,灯泡就会亮起来,或者说用电器就会工作。
三、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好,不但探究出了电路的组成部分,还学会了画电路图,为了奖励你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看,是什么?(西红柿)西红柿好吃吗?对,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营养,非常好吃,老师也很喜欢吃。不过,西红柿不但好吃,还可以做西红柿电池,你们信吗?想自己做一个西红柿电池试试吗?好,课后请同学们参照课本32页,自己来做一个西红柿电池,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电线、灯泡之间的简单关系,探索让灯亮起来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串联多盏灯时灯的明暗变化。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电池的正负极。
2.材料准备:电线、电池、灯泡、电池盒、灯泡盒。
(三)活动过程:
1.观看灯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灯有哪些作用?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有哪些作用呢?彩灯可以让舞台更加漂亮,各种夜景灯也能为城市添加色彩,照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东西,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
(2)讨论: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师:这里有灯泡、电池、电线、灯泡盒、电池盒等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2)第一次分组操作。
3.观看视频,了解正确的`连接方式。
(1)观看线路连接视频。
(2)出示电流流向图示,了解灯泡亮的原理。
小结:当正确连接电池、电线、灯泡后会产生电流,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穿过电线、灯泡、再流回负极,这样灯泡就亮起来了。
4.第二次分组操作让两盏灯亮同时亮起来。
师:用同样的串联方法能让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5.分享操作结果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投放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电线、灯泡之间的简单关系,探索让灯亮起来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串联多盏灯时灯的明暗变化。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电池的正负极。
2.材料准备:电线、电池、灯泡、电池盒、灯泡盒。
(三)活动过程:
1.观看灯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灯有哪些作用?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有哪些作用呢?彩灯可以让舞台更加漂亮,各种夜景灯也能为城市添加色彩,照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东西,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
(2)讨论: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师:这里有灯泡、电池、电线、灯泡盒、电池盒等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2)第一次分组操作。
3.观看视频,了解正确的`连接方式。
(1)观看线路连接视频。
(2)出示电流流向图示,了解灯泡亮的.原理。
小结:当正确连接电池、电线、灯泡后会产生电流,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穿过电线、灯泡、再流回负极,这样灯泡就亮起来了。
4.第二次分组操作让两盏灯亮同时亮起来。
师:用同样的串联方法能让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5.分享操作结果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投放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