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语文《风筝》教案

2025/08/3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语文《风筝》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语文《风筝》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坏、扎、抓、莓”等8个字,会写“坏、松、扎、抓”等8个字,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到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喜欢维护友谊主动和好的松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纸船和风筝贴在黑板上,猜题目:这是什么?这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谁能猜出来?

2、板书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出听的要求:边听边看课文,最好不要用手指,眼睛不要离开课本。

2、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随学生回答贴图片:纸船处贴小熊,风筝处贴松鼠,板书:好朋友。

3、你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谁?为什么?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自学

1、出示挂图:这篇课文很美,还有几幅好看的插图,(看图说说画了什么)喜欢学习吗?你想怎样学习呢?(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

2、交流方法,达成共识:先自学,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下节课即将故事,朗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

3、指导自学。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字词。指导订正。

2、分小节读书。

五、检查

1、正音。生字扩词

2、读通课文。

3、梳理问题:

1)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纸船和风筝让它们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吵架了,它们的心情怎样?勾出写心情的句子。(小熊很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

3)它们又是怎样和好的?你怎么知道它们和好了?(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4)再读句子。

六、写字

1、出示“坏 、松、扎、抓”。读准字音

2、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

3、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复习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别)

4、讨论怎样写才好看。

5、范写,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语文《风筝》教案 篇2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课件出示7)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件出示9)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课件出示10)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课件出示1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课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课件出示13)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课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6.风筝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语文《风筝》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重点认识多音字“扎”;正确书写生字。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准确。4.懂得友谊的珍贵,懂得维护友谊。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准确;懂得友谊的珍贵,懂得维护友谊。

教学准备:

松鼠和小熊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师(拿纸船):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呀?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师写“纸船”)

师:读。(生读)

师(拿风筝):那这个呢?我们再来写“风筝”(师写“风筝”)

师:你读。对,“筝”读轻声。你再读。

师:如果用一个字把他们连起来,你觉得用什么合适?(和)好的。(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学生齐读)

师:你们听,故事开始了——(师读第一自然段,画简笔画)

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师:同学们,故事里都有谁?

生:松鼠和小熊。

师(指黑板):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他们的家吗?来,你把他们送回家吧。(学生上黑板贴板贴)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因为松鼠住在山顶上,小熊住在山脚。

师:我们来看这两个词。(贴板贴并读:山顶、山脚)

师:山上还有一条小溪往下流。(贴板贴并读:小溪)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7页,认真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开始吧!

2、师:课文读完了,谁有不会读的地方?

预设一(没有问题):都会读了,那老师来检查一下。

预设二(有问题):赶紧问问同桌。会读了吗?你们看,互帮互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出示第一组词语:扎风筝 折纸船 一把抓住

师:谁会读?(指一人读)

预设一(都读对了):

师:都读对了。谁再读?同学们,(指?扎?)这个字在这里要读平舌音,跟老师读——“扎风筝”。除了“扎风筝”,还可以扎什么?对,“扎辫子、扎花”也都是这个“扎”。读一读这几个词。

预设2(没读对“扎”):

师:(指?扎?)这个字容易读错,在这里要读平舌音,你跟老师读——“扎风筝”。大家一起读。你读,你再读。除了“扎风筝”,还可以扎什么?对,“扎辫子、扎花”也都是这个“扎”。读一读这几个词。

师:看红色的字,有什么发现?(都是提手旁)说明什么呢?(都是用手来做的事情)你们看,根据偏旁我们就知道字的意思了。(2)出示第二组词语:

漂呀漂

飘呀飘

师:接着看。谁来读?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漂、飘”有什么不同?那文中这个“漂”漂的是什么?(手指“漂”)这个“飘”呢?好了,我们看看谁能把它们准确地送到句子里去。

漂 飘

1、纸船()呀(),()到小熊的家门口。

2、风筝乘着风,()呀(),()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指第一句):第一句应该填哪个漂?为什么?你读读这句话。(纸船还可以漂的再慢一些)谁再读?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漂流的纸船”了。(课件出示:漂流的纸船)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师:那这句话又该填哪一个呢?你读这句话。(风筝飘得真高呀;风筝能飘这么快吗?再读读)谁再读?我们又仿佛看到“飘荡的风筝”了。(课件出示并读:飘荡的风筝)

(3)分别出示两个句子:

1、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2、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师:这还有两句话不好读。这一句谁试试?

小感叹号读得真好!你也来读。

不要把小感叹号丢掉了!(师范读)

师:再看这一句。(指草莓、幸福)这两个词谁会读?你读这句话。

师:“幸福”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写这两个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你还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师范写)

师:请同学们做好写字准备,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师巡视指导修改)

师:学的很认真,我们来做做写字操放松一下!

三、细心研读,深入理解:

(一)友谊的建立

1、师:休息完后,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指板书)纸船和风筝让谁和谁成为了好朋友?

生:松鼠和小熊。

师:读读这句话。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师:他们俩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小松鼠做了什么?你读。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预设1:(读对了)

师:对,纸船就是这样“漂呀漂”。谁再读?

预设2:(读得不到位)

师:纸船能漂的再慢些吗?谁再读?

师:大家看,这里有两个句子,你们对比着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哪一句更好。张开嘴读。谁来读?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师:是啊,这“漂呀漂”的纸船里可是有小松鼠满满的祝福呢。所以不能去掉。大家一起读!

2、师:快看,收到礼物的小熊什么样子?(出示小熊图)

生:小熊眼睛眯起来了,还张着嘴笑。

师:这是“眉开眼笑”。(点击)读。

师:看看动作,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师:这叫“手舞足蹈”。(点击)再读。师:小熊真是“乐坏了”!你读,再读。

师:回到句子里再读。谁来?

师:小熊,你为什么乐坏了呀?

生: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对,小松果可是松鼠最爱吃的东西,而且有了朋友的祝福,小熊才真是“乐坏了”呀!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你来读吧。

(配乐读第2、3自然段。)

3、师: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小熊也该给松鼠送个礼物,表达一下心意呀!他也送纸船行吗?(不行)为什么?

生: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师:你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把理由说的很清楚。那送什么好呢?(风筝)好吧,让我们赶紧把小熊的祝福送出去!你来读第四、五自然段。(指一人看书读)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师:一起读——

生: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板书“好朋友”)

师:你们看,松鼠和小熊懂得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跟朋友分享,还把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大胆地表达出来,好朋友就应该像他们这样“友好相处”。(板书“友好相处”和箭头)

师:有好朋友的日子真是幸福呀!

(二)友谊的维护

1、(师配乐读第7自然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拿掉纸船和风筝)

师:小熊很难过。你读。

师:松鼠也很难过。你读。

师:小熊,你这么难过,为什么还要每天扎一只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松鼠你为什么又这样做呢?

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师:你们看,虽然吵了架,但心里依然特别特别想念对方,这就是“好朋友”。可是因为“不好意思”,一天天过去了,你读,一起读——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师:一天,两天,看不到朋友的祝福,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你读。大声说出松鼠的心里话,你再读,一起读!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师: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同学们,当松鼠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请大家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纸船漂到哪里去了?小熊看到了会怎么做?小松鼠又会做什么呢?)

师:正像你们想象的这样,看——(音乐响起,漫天风筝飞舞,满溪纸船漂荡……)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很多风筝。小溪里有很多纸船。

师:是谁放飞的风筝?漂流的纸船又来自于谁?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你再读。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师: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同学们,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生:这是兴奋的泪水。

生:这是激动的泪水。

生:这是快乐的泪水。

师:这是因为好朋友解除了误会流出的幸福的泪水。

师:松鼠和小熊和好了,山顶上又看到了——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又看到了——漂流的纸船,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师:同学们,好朋友之间经常会闹些小矛盾,这时我们就应该像小松鼠这样,遇到问题主动和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只有这样相处,才能拥有好朋友。(板书箭头)

3、拓展交流: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吧?你的好朋友是谁?请这位好朋友站起来让老师认识一下。说说你们俩平时是怎样友好相处的呢?

预设:

生:我跟我的好朋友一起玩跳绳。

师:和好朋友一起玩开心吗?好朋友就应该像这样开开心心在一起。

生:我把我的玩具给他玩。

师:朋友之间就应该学会分享。你也愿意跟他分享喜欢的东西吗?

生:有一次我的好朋友没带铅笔我借他铅笔用。

师:你也帮助过他吗?好朋友之间就应该这样互帮互助。

师:那有谁为你的好朋友送过祝福呢?说说你什么情况下给好朋友送过祝福?

收到朋友的祝福高兴吗?你也对他说句话吧!

师:好朋友就应该像他们这样真诚地祝福对方。

师:你们好朋友之间有没有闹过矛盾的时候呀?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听了他的话,你喜欢他吗?愿意跟他做朋友吗?你看,你的大度和宽容,让你拥有了好朋友。

课件:

说话练习:

你和好朋友是怎样友好相处的?

四、拓展阅读《走山路》:

师:同学们,我们好朋友之间不仅要友好相处,还要互帮互助。老师送大家一首小儿歌。(自由读儿歌《走山路》)。

师:谁来读一读?一起读。背一背这首儿歌。

师: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祝愿大家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语文《风筝》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8个认读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辨别“漂、飘”的不同用法。3.体会朋友间互相传递情谊的快乐。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体会小熊和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并积累好词好句。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课件,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了两个礼物。看,这是什么?(出示纸船),生大声回答“纸船”。贴在黑板上。这又是什么呢?(出示风筝),学生争着回答,风筝。也贴在黑板上。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在读风筝这个词的时候,“筝”字的发音读得非常准确。它应该是什么读音?(轻声)

2.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与纸船和风筝有关的故事)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题目,板书课题,23纸船和风筝,指导学生记住“纸”的右边是四笔。大家一起来大声地读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巩固知识

1.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8个生字朋友,谁来和他们打个招呼?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坏扎抓莓幸福吵受)同学们读得很准确,继续加油。

重点强调“幸”的书写,区别“幸、辛”的字形。师提示学生注意“祝、福”二字是“礻”不是“衤”。

2.复习字词

将生字放到词语里面还会读吗?大家来试试,男女生比赛读,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幻灯出示:草莓吵架幸福抓住)

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词,扎风筝乐坏了受不了(出示幻灯)。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他们是多音字)你们真善于观察,大家一起来读读。

3.复习句子

现在,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藏到句子里面了(出示幻灯),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好?(有)好!你们自己先小声读一读,然后我们再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谁来?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打开书P103,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写了谁和谁的故事?生汇报:松鼠和小熊的故事。(贴图)

四、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它们住在哪儿?(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2.课文的那一段写到了这个内容?(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3.(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看,这就是它们居住的那座山,还有溪流,谁来将松鼠和小熊的家摆在上面?

4.为什么这样摆?(因为课文中说松鼠住山顶,小熊住山脚)看来你已经理解了山顶(山的最高点)和山脚(山的脚下)的意思了。

5.你们在第一段还知道了什么内容?谁再来读读?(指名读)生汇报:“一条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老师画小溪。6.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读懂了第一段。

7.它们两个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想不想知道?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松鼠家

小熊家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我们已经知道了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它俩是如何成为朋友的?指名读课文的第2—6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中找答案。

2.它俩如何成为朋友的?(它们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为朋友的)3.同学们,你们收到过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吗?(收到过)那么你们当时的.心情如何呢?(非常激动和高兴)

4.那么它们收到礼物和祝福后心情如何?请默读第2—6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一会儿来说说。好了吗?谁来说?

生汇报,同时出示幻灯: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指名读这两句话。

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乐坏了)

谁来解释一下这个词?(“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松鼠和小熊一样,第二句用了哪个词表示?(也)

它们为什么“乐坏了”?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型来回答。

它们收到礼物多开心啊,你们是不是也一样开心呢?谁来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5.重点词语理解

(1)当小熊收到松鼠的礼物后,他是如何想的?在课文中找一找。“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漂不到山上去。怎么办呢?”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当松鼠见到小熊送的礼物时,它的动作是什么?在课文中找一找。“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一把抓住”体现了松鼠什么样的心情?

(体现了松鼠很激动,很着急)谁来做做这个动作。6.体会“飘、漂”的不同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现在我们都在森林里,仿佛看到水里纸船在“漂哇漂”,天上风筝在“飘哇飘”。(加上动作)

出示“飘哇飘”、“漂哇漂”。谁能把这两个词贴到图中?(指名贴)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贴吗?(根据不同的偏旁来区分的)我们来做一下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能再读读文中的句子吗?

过渡:飘哇飘的风筝和漂哇漂的纸船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三)学习课文第7—9自然段

可是有一天,它们俩为了一件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1.同学们,现在你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你的心情去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齐读课文)2.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

3.原来它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它们为什么还要每天扎风筝,折纸船呢?(虽然它们吵架了,但是它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4.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最后的结果如何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

(四)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2.同学们,看,这只纸船上有一句话,它是松鼠写的,谁想读一读?

3.这只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向了小熊的家。请两位同学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同时体会松鼠和小熊的不同心情。

4.当这一只纸船顺流而下,来到小熊的家门口,你们说,这时候的小熊会怎么做呢?(他也同样放了一只风筝。)

5.然后松鼠是如何做的呢?请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6.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满天空飘荡的都是风筝,满小溪漂流的都是纸船。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和好了。

五、指导写字,拓展练习

1.拿出写话卡,写话卡上应该写哪两个字?(祝福)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都是“示”字旁)3.指导书写

师范写。好,先把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地写下来。然后补充写话卡。学生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的“三个一”要求。

4.展示两名学生的写话卡

我想把送给。

5.谁愿意把你们的写话卡贴到黑板上,送给小熊和松鼠。

6.同学们,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真诚的祝福,小熊和松鼠一定会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六、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七、本节课的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希望大家可以记住,今天的课就到此为止。

八、板书设计: 飘哇飘

松鼠家

小熊家

漂哇漂

语文《风筝》教案 篇5

教材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语文《风筝》教案 篇6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课件出示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课件出示3)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语文《风筝》教案 篇7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然后作者回忆了自身同学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上课和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课文赞扬了刘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课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示人物精神境界,写人的方法值得借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语言描述中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朗读语段,导入

1、出示语段: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身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身的心也飞上云端。

2、谁愿意读一读?(提示轻声字:喇叭、风筝)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3、谈谈你们的感受。(可能会说春天的美好)

3、小结:春天生机勃发,春天蕴含着希望,春天代表着美好生命。春天来了,作者想起了谁?他是怎样一个人?快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评价

1、边阅读边在课文中作上考虑的记号。

2、检查生词:喇叭、天穹、屁帘儿、擎着、抻动。谁会做“擎”、“抻动”两个动作。

3、评价人物: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加以说明。(残疾、热爱工作、关心同学、教学有方、热爱生活……)

4、提问:为什么要把放风筝这件事写得这样具体呢?

5、过渡:刘老师课上的表示,也许别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但课后的表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也是让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发出感叹。出示句子:(最后一段)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波、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6、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和小组同学议论议论。

7、交流体会。

三、联系生活,感悟

1、再出示第二自然段,品读。

2、作者仅仅是写春天的美好吗?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充溢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对人生积极乐观,顽强不屈)

3、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刘老师这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4、小结:同学们,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对待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是长吁短叹,还是积极面对,顽强克服?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人生。

四、拓展延伸,表达

1、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作题?

2、学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教师引导同学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作业:写一个令你敬佩的人。

语文《风筝》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9294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熊友谊。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人物喜怒乐情感变化,使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难点:感受人物内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质疑)

1、识字写字。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拼音读准字音。

3、利用图画辅助识字:观察一、二幅图,体会乐坏了扎风筝抓住幸福的意思,并认读其中的生字。

4、利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抓、莓、吵三个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5、重点分析坏、扎、抓、幸、福。

1、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幸、抓、祝、福。

幸:上下结构,右边是土不是士

祝福:两个字的`左边都是示补旁。不是衣补旁。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四、教师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有什么一步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20 纸船和风筝

坏 扎 抓 莓 幸 福 吵 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