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女儿的故事》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女儿的故事》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 篇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女儿的故事》。我先看作者简介,梅子涵,上海某大学文科教授。我想教授写的东西肯定又高深,又严肃。结果呢,不仅不严肃,还很好玩,很生动,很多地方都把我逗笑了。
梅子涵写的,是十六七年前上初中和上初中以前的女儿。这个女儿梅思繁,我从百度上知道,她现在是个作家和翻译家,但她爸爸笔下的小时候的她却和现在的我们没什么两样,她的烦恼和快乐也和我们那么相像。比如说,梅思繁四年级时当大队委员,五年级时没选上,梅子涵为女儿总结的原因是态度不好,具体说就是对有些调皮的男生太凶。这个事严重引起了我的同感,我二、三年级当卫生委员,四年级时改选没选上,也是因为太凶。本来我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看到这儿我心里终于好过些了,被选下来的不止我一个,态度不好就慢慢改吧。
梅思繁语文和英语特别好,老爱写文章,可她的教授爸爸却老让她别写了。怪吧?可也不怪,光写文章了,数学不好,那可不得了,中考高考都是靠数学拉分的,所以梅子涵不得不让女儿搞搞数学,上上数学培训班,还不时因为数学不好对她吼。他怎么不想女承父业,当个作家,可首先得过中考、高考的坎啊。我的妈妈是文科副教授,对学奥数这种事向来嗤之以鼻,可周围很多朋友对她现身说法,甚至说到没上奥数的血泪教训,妈妈也终于投降了,给我报了下学期的奥数班。
梅子涵笔下的.梅思繁还是一个能言善辩、思维敏捷的女孩,这一点让我佩服得不得了。在辩论赛上,她总能出奇制胜。比如他们辩论应不应该发展汽车,梅思繁在正方,她反驳对方说虽然汽车污染环境,但如果不发展汽车,就没有交通工具,就像穿鞋脚会臭,但不发展鞋,就只能赤脚走路一样。我想梅思繁真会打比方啊,这么贴切,这么有力量,如果让我参加辩论肯定想不到这个绝妙的比喻。
《女儿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本老书了,但我从中能感受到我们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感谢梅子涵,和他故意用上海方言以及“车轱辘话”讲述的真实生动的故事。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女儿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梅子涵,主要内容是梅子涵的女儿从小学到长大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都很有趣,又都写得很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味道。
在读这些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真正的故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都是他女儿班级里发生的故事。其中就写了他们班两个男生的比赛,而且这个比赛还是抽耳光比赛。你抽我,我抽你,就这样一直抽来抽去,是不是很有趣。里面还写了他们班和二班的足球比赛,有人把鞋踢进了球门,在守门员要扑的.时候,又有人从另一面把球踢进了球门,裁判是他们班的,所以这个球竟然也算上了。读了以后,是不是就想哈哈大笑!
另一篇吸引我的叫《数学数学数学》。这篇文章吸引我并不是因为它很好笑,而是因为我对数学很敏感,而我和梅子涵的女儿有同病相怜的缘故。那个女孩数学不好,我的数学也不怎么好。他的爸爸看见数学差,就一直给她说:“多做点数学吧,多做点数学吧!”就跟我妈一样,,一天到晚在耳朵旁边念这句话,我也只好跟书中那个女孩一样,不停地做大人布置的练习题,我们俩真是太同病相怜了!
大家读了我写上去的片段后是不是觉得里面的故事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呢,看来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啊,大家一定要多看哦!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 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会相同。因为,小孩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没有几个大人可以摸透。
就像文中,作者梅子涵的女儿梅思繁,快乐、坚强,一个喜欢语文却总被爸爸阻止的女孩。《女儿的故事》详细的.讲述了作者与女儿相处的生活,更多的是女儿的感触以及女儿的学校生活。
梅思繁性格好,能克制自己。尽管她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被大人吹来吹去,但她有理想,有希望,能够坚持。她考入市重点,并不像大部分孩子那样要这要那,只要了一只三十二元的铁片铅笔盒;她长了个“文科脑袋”,对作文、外语兴趣浓,对数学无所事事,急得老爸恼羞成怒。不过,梅思繁真的文思如泉涌,一有空就兴致大发,任凭老爸哇啦哇啦地怒火中烧,说她“数学不好,一定要抓紧”。她照样写文章,写几篇发表几篇;刚进初中,她的全面发展就显露出来,演讲,英语和语文辩论时头头是道,被推选为钢琴伴奏,在艺术节主持人中当“刘姥姥”……多才多艺且妙趣横生,真的令人赞叹不已。这些特长有个相通之处,均与体艺、语言息息相关,和我的爱好有几分相像。有时候,写女儿还会勾起作者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当年自己的生活。“我们几乎一天到晚都是玩。暑假作业只有一点点,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其余时间,您就看着办吧,悉听尊便。”“粘知了,捉金龟子,做蝈蜢,捉蜻蜓……有的时候,快下雷阵雨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蜻蜓,密密麻麻,那真是有无数只蜻蜓啊!那真是一场蜻蜓的盛大聚会。”读到这里,我的心底充满了对那种生活的无限向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读书、上学,如果厌倦了也没办法,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甚至还来了兴趣。我们只顾考试,只顾练习与提高,哪里顾得上玩?除了周末和假期,我可想都不敢想。
我会想,没有一个小孩会真心喜欢读书,那只是规定,为的是让我们增长知识,有朝一日成为国家的栋梁,当然好理解。可是,数不胜数的游戏一定更受孩子们欢迎。文中,梅思繁不得不面对紧张的学习,却在同学、老师的带动下,融入多方面的“游戏”。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她们班的辩论团:胖子、梅思繁和曹。胖子个儿矮,口才极佳,每次参加重大活动都要奔到水龙头前把头发弄湿,水滴答滴答就滴答滴答,也甭管人家嘲笑,湿了头发更精神,使他奇思妙想连连不断;曹,是个律师的儿子,语文老练,会举一连串名人的例子,以理服人,叫对方措手不及;梅思繁……就不用说了。他们爱写童话,连曹离开了也这样做,并称其为“幻想、科学”。
是哦,现在小孩的幻想都到哪里去了?他们的自由到哪里去了?一个个美好梦想都不翼而飞了吗?我不希望。我们必须用梦想改变现实,用梦想创造未来。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 篇4
寒假清闲之余,我读完了《女儿的故事》这本书。
本书作者是梅子涵,主人公是梅思繁,主要讲的是梅思繁快乐的童年时光,当然,本书中,也掺杂了作者自己的童年时光。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梅思繁是一个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乐观的人,她虽然没竞选到班干,但她依然不放弃,我个人觉得,她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每当看到这种类型的书,我都非常着迷,因为书中的故事和我的现实生活很接近呀,书中的引导点就是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这都是我走过或者将要走过的路,其实我在生活很留恋的人,我经常回想到自己的童年,都会哈哈大笑,或者流泪,有时我在冥想,这些精彩的童年又是谁给的。
呀,又回到了这本书的思想,因为我看玩这本书的时候,我又看了一下原序,才发现这是女儿给爸爸写的一首诗歌,名字叫《谢谢爸爸》,我看题目怪吸引人的`,于是我也看了一下,我的感受是:虽然每行都不押韵,每行都字数不同,但字里行间透露的主要内容都是对爸爸的感恩。看完这篇诗歌,我也好好地想了一下,才发现我之前做的某些事是错误的,我应该深刻的忏悔,如打爸爸、骂爸爸这种行为,在这里,我也想对爸爸说声对不起,从而让我鲜明的知道爸爸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应该抱有感恩之心来对待!
《女儿的故事》这本书,值得一度,它能让我们明白这一系列的人生哲理。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 篇5
暑假里,我在阅读了梅子涵写的《女儿的故事》,绿色、清爽的封面让我联想到了书中梅子涵女儿梅思繁就读的学校—绿色的房屋,绿色的大门,还有绿色的廊壁。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走进了梅思繁的真实生活。
梅思繁是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孩。在这个女孩身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今晨几点睡的`》。仔细看看题目,他问的居然是“今晨”,难道她晚上没有睡觉吗。当读完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她不想睡,而是繁重的功课使得她只能在凌晨入睡,这正是当代中学生的心声。“我弄不懂,每天怎么会有这么多功课。”这是梅思繁在进入中学时发出的疑问。每天晚上,好像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梅思繁每次都要做到十二点以后,才上床休息,成了家里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人。父母十分心痛。但是繁重的学业背后却是生活的快乐。“真的是殊死决战:今年的考试又改革了,不是人人都可以考重点中学,而是必须在毕业考中拿到‘资格证’才可以考。‘资格证’有限,欢迎大家积极争取。这样就你死我活了。本来是你死我活一次,现在是你死我活两次。本来是考中学的时候你死我活,现在是毕业考的时候就先要你死我活了。一直你死我活到最后你考取了重点中学或者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多么幽默的话语,梅思繁用玩笑的口吻写出了中考的残酷性。把本来你死我活的考试写的好像世界大战一样。梅子涵叔叔细心观察自己女儿的成长,记录下所有点点滴滴,在我的生活里也有一些有趣的经历。
记得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不由自主地把脚架到了爸爸的腿上,爸爸一把把我的脚掸了下去,我很不服气,
又把脚架了上去,爸爸的脸色立刻由晴转阴,大吼到“不要以为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的不得了!”我想也没想就回了一句“不要以为给你朵乌云就下暴雨了!”本来爸爸又要批评我坐没坐相,没大没小,又是一通老生常谈,可是被我无意的话逗乐了并直夸我反应快,一场暴风雨化成了全家的哈哈大笑。生活中的快乐经常发生在不经意间。
到此我真正了解到了梅子涵写这本书的原因了,那就是:多关心孩子,精彩的生活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