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秋天的怀念》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1
很小的时候,当我第一次捧起秋叶,惊叹于生命的美丽。那仿佛一碰即碎的叶片,清晰而苍老的脉络,褐黄而沉重的叶色,确确实实拨动了那颗仍有些懵懂的心。轻踏早已枯黄却苍劲的草地。初次感受到生命的无奈与坚强。
史铁生是一位坚强的残疾作家,然而在他背后有位更伟大的母亲却鲜为人知。不经意间,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史狠命地捶打自己两条失去知觉的腿,对他的母亲吼:“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去抓住史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包含了做母亲的对儿子多少深情,沉淀了多少对生命的无奈,又升华了多少女性的坚强!
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一个落寞的永远离开了史铁生,弥留之际牵挂的依旧是“我那有病的儿子……”
隐隐地,有一种痛感自心底浮起。我想那个伤感而复杂的秋,已是长久存活在史铁生心中,植根于成长的足迹里了。
看过报上的一幅画:一条鳝鱼在一口烧热的油锅内弓着身子。画的配文大意是说,下油锅的鳝鱼极力弓着身子,厨师不解,取出刀具剖之,才知其腹内怀有一条小鳝鱼,它是为保护腹中的小生命而努力弓起身体。
我常常在阴郁漫长的午后一遍遍想起那条弓起身子的鳝鱼,一遍遍想象史铁生母亲生前对儿子的不舍与眷念,它们就像挂在屋檐下风干的萝卜条,让我忆起曾是那样饱满、丰润和绚丽多彩。
秋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征服了它的热爱者,它让整个世界变得敏感而易伤的同时,也为自己垒砌沉重而悲壮的坚强,展现在人们面前。
母爱的感觉就好比喝茶,一口一口地品尝,夏天凉爽,温暖。初秋的夜给人的局促和失落心情瞬间消散,那是因为母亲神奇的力量作用。
当秋日以它最眩目的光彩走进我们渴盼已久的眼帘时,母亲,该会有一枚心形的红叶落在您苍老而褶皱的手掌里,那,是我对您的敬爱。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2
秋风瑟瑟,看那孤叶随风飘落,赏那菊花千姿百态。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里,会让我想起在五年级一次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
内容讲述着以为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可那位母亲去悄然离去的故事。
“望着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儿子在抱怨他的残疾,残疾使他暴怒无常。这时,母亲常会悄悄地看着儿子,偷偷地注意他的动静,泪会在不经意间默默流淌。
母亲非常爱花,她常常带着笑容对儿子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在看花时,母亲会时常注意“跑”、“踩”一类的字眼儿。因为母亲知道,儿子已经不能再做这些事了。文中有三处提到看花。其中两处是母亲生前要带儿子在去看花。其实,是想让儿子在这个萧瑟地秋天,在人生最灰暗地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明白生命的美好,从而好好的活着,不,充分的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的良苦用心!
怀念,不像记忆那般深刻,却深深吐露出对母亲地感激与思念;秋天,不像春天那般温暖,却满满载着牵挂与诗意;母亲,这个称呼虽然平凡,却有无穷的爱与力量。
读了 这篇课文,我再想想我患上风疹时,妈妈日日夜夜守在我的床边,给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有时我甚至会被“痒醒”,掀翻被子,妈妈会把被子在盖在我身上,陪在我身边,直到我入睡。
母爱是伟大的,最无私的爱。啊!那是母亲对我点点滴滴的爱,是最纯洁最真实的爱 !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3
海再深,山再高,也没有母亲的爱深。当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情深似海,歌颂了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爸爸还没有回来。妈妈二话不说,立马背着我跑了十几公里。在半路上,妈妈累得气喘吁吁了,我心疼对妈妈说:“妈妈,放我下来吧!我自己走!”妈妈擦了擦汗,说:“再苦,再累,妈妈也要把你背到医院。”听了这些话,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落到妈妈的背上。到医院了,妈听到医生说我没事了,她才放心!
我要告诉全天下的儿女,你们要珍惜这种伟大的爱,爸爸妈妈是最爱我们的,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吖!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深受感动,文中的妈妈虽然是重病缠身,可是还要养育下肢瘫痪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而且自从她的儿子的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有时看到雁阵,就会突然把玻璃砸碎,母亲却能容忍他的行为。
再想想我的妈妈,她虽然不是重病缠身,可是她既要去工作又要回来做家务,而且还要关心我的学习,而且有时做家务经常做到深夜,她还在做,真是个好妈妈呀!
所以我在学校一定要上课认真,勤动脑筋,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要工整,在家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拖地、浇花、炒菜、扫地……来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5
十月,阳光明媚,但街头和校园里的部分植物都慢慢地褪去生的颜色——绿,被黄色的颜料沾染,“唰唰啦啦”地凋零、飘落。多年前的这个时候,史铁生看着同样的景物,思绪缓缓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秋天的怀念》一文,写的就是他那时的心情。
《秋天的怀念》主要写了“我”瘫痪后,母亲对“我”的关心;母亲迫切希望“我”陪她去北海看花和回忆往事;“我”与妹妹共同实现母亲未说完的心愿——“我”与妹妹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文中的母亲是苦的:她身患绝症,还需要安抚瘫痪的儿子、照顾还没有成年的女儿。文中的母亲是细心的:她看到树叶凋零飘落,就跑到窗前遮挡住,害怕儿子因此起轻生念头;她在回忆作者儿时的生活时,对“跑”和“踩”等字眼尤为注意。她还是无私的:在听到儿子答应她去北海时,喜出望外;在临死前,她惦记的不是自己的财富与一生,而是子女的性命与未来。她的快乐与忧伤建立在儿子的选择之上,将子女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不乏像文中的母亲一样的亲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是母亲:一二年级的时候,当我们进入梦乡后,还在帮我们削着铅笔;三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常常风雨无阻的陪伴我们上学;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每每回到家,总会闻到她做的菜香味儿。还有父亲:他们总是会尽量抽时间辅导我们的功课,有时还会带我们去旅游散心。
但是,有的人有时候只会接受这份亲情,却忘了感恩与回报。母亲有时问一句:“学校里冷不冷啊?”而随之而来的回答是:“你烦不烦呀!”明知父母赚钱不易,还漫无止境地向他们要钱去吃好的。父母的关心,有时候回报的是责骂,有时候换来的是浪费。
那么,该如何回报与感恩呢?
《秋天的怀念》中最后一段写到: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显然让“我”与妹妹好好儿活,就是母亲最后的心愿。而此时的“我”与妹妹正在完成她最后的心愿。这也是对母亲这些年来的抚养最好的回报。
我们沐浴在亲情之中,身边的一衣一饭、一纸一笔都饱含亲情之爱。我们需要学会感恩与回报。如果我们能够完成亲人每一个小小的心愿,让他们感到欣慰,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悲伤且凄凉的季节。人生会有很多不如意,让我们在艰难中,还可以在心底宽厚地微笑,就像那各色的菊花一般,活出各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