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优秀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郊游》优秀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郊游》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尝试用铃鼓、圆舞板、碰铃演奏歌曲。
3、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事先会唱歌曲《郊游》,节奏图谱、铃鼓、圆舞板、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小朋友,前段时间老师教了一首《郊游》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伴乐轻唱)
二、感知结构,尝试用身体表现节奏型。
1、“老师用图谱把歌词都记下来了,看看老师用了哪些符号?”
“那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看着图谱来唱一唱,然后告诉我,这首歌曲里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伴乐齐唱)
“第一段和第几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们称为A部分”
“中间部分有它们一样吗?”
师小结:像这样开始和结尾的节奏相同,中间不同的结构叫ABA结构。(出示ABA)
2、“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看到小脚你想到什么动作?看到小手呢?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看图谱,集体分部练习)“除了用跺脚、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拍腿拍肩,集体尝试)
3、分析B段:“B段我们看到了什么?这儿不是小脚小手,而是白云、阳光、青山绿水,可以用什么动作呢?”(幼儿做,集体练习)
4、集体完整练习,分部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看指挥伴乐做动作)
三、讨论配器,并演奏。
1、“小朋友真能干,连小乐器们都忍不住想来玩一玩啦,看一看,都来了谁?”认识铃鼓,碰铃,圆舞板。
“我们帮它们分一下工,走的'部分用什么乐器?为什么?拉手的地方呢?”“B段优美的部分适合用什么来演奏呢?”
2、尝试用乐器演奏一遍。
3、交换乐器。
四、结束。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会用乐器来演奏歌曲了,像这样用乐器来演奏的活动叫打击乐。铃鼓、碰铃、圆舞板都是打击乐器,在我们三楼的音乐室里,还有许多的打击乐器呢,等下我们一起去用别的乐器来试着演奏《郊游》好吗?”
《郊游》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幼儿学会认真听故事,对阅读产生感兴趣。
2、敢于在同伴面前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1、毛绒玩具兔一个
2、故事《汽车一路开》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兔,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兔司机要带大家去郊游,大家想一想在路上会发生什么?
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讨论。
2、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画面一:请幼儿回答谁是司机?车上还有哪些小动物?
画面二:小动物们去哪里郊游?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教师一边指着图片内容一边讲故事。
故事《汽车一路开》
小兔当司机,邀请小动物们去公园郊游。“嘀嘀嘀”小汽车开动了。大家透过玻璃窗,看见外面美丽的风景。一、二、三、四,小汽车有四个圆圆的轮子,转得可快了。突然汽车停下来,是到公园了吗?原来是到了加油站。
汽车加完油就像吃饱了饭,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公园。公园里真美啊,有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还有各式各样的游乐玩具,大家玩得很开心。可是汽车开了很远的路,身上有点脏了,我们大家一起给汽车洗个澡。到了晚上,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小汽车也回到了停车场。
《郊游》优秀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郊游》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动作,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教学准备已会唱歌曲、歌曲乐谱、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等)。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能用乐器进行歌曲演奏。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操作法;乐器辅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幼儿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和情绪。
1、齐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齐、动听。
师:上次老师请小朋友学了《郊游》这首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结构。
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小段?
总结:这首歌里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绪区别。
提问: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节奏怎么样?感觉怎么样?
师:第二段的节奏和第一、三段有什么不一样?
进行歌唱,复习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第一、三段表现欢快的情绪,第二段表现优美的景色,比较柔和。通过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地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师:第二段里,我们看到了青山绿水,可以做些什么优美的动作呢?
3、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引导幼儿组合成歌表演,并带领幼儿进行集体表演。
用拉手晃动的动作表现走路的情景。
自编一些优美、柔和的动作。
随老师一起进行歌表演。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并进行集体歌表演。三、引导幼儿用乐器进行歌曲伴奏。
1、出示乐器。
2、提问:什么乐器适合演奏欢快郊游的部分?
师:什么乐器适合演奏音乐优美的部分?
3、出示乐谱。
4、进行分组看乐谱练习演奏。
5、引导幼儿看指挥演奏。
要求双响筒或圆舞板要演奏得轻快,碰铃、铃鼓拍摇要连贯。
用双响筒或圆舞板表示走步节奏。
用碰铃、铃鼓拍摇表示音乐的优美。
了解不同乐器的分奏情况。
练习后,看指挥随音乐演奏。通过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通过分乐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儿学会乐器的使用,能对打击乐活动更感兴趣。
《郊游》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2、引导幼儿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排列图片。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排图讲述能力。
教学准备:
大图片一套,幼儿用的小图片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注意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图片,好吗?
二、引导幼儿在理解1~5幅图片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排图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说的是什么。
小结: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2、引导幼儿理解2~5幅图片的意思。
①它们在郊外是怎么玩的?这儿有几张没按顺序排列的图片,谁能够看懂?
②小猫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高的?(撑竿跳。)③小狗在干什么?(学习词语:竖蜻蜓。)3、引导幼儿给图片排序。
①现在请你们把红色边框的五张图片拿出来排一排,然后连起来讲一段故事。
②幼儿动手排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③幼儿根据自己排列的图片讲述故事,教师排出相应的大图片。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的后部分排图
1、小动物玩得正高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们拿出蓝色边框的三张图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儿排列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排图片,请其余幼儿说说是否同意这样排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作出正确引导。
4、这几张图片讲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帮小动物们晒衣服?谁会用一段好听的话来说?
5、教师小结。
6、现在图片已经排好了,请你们把图片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附:儿歌
小动物去郊游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小刺猬在地上打滚,小猫在撑竿跳,小狗在竖蜻蜓,小兔在跑步。
哗啦啦,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把小动物的衣服都淋湿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小刺猬说:“我来帮你们晾衣服吧!”它把小动物们的衣服都挂在自己身上。
衣服晾干了,小动物们围着小刺猬说:“谢谢你,小刺猬!”。
《郊游》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2、引导幼儿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排列图片。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排图讲述能力。
教学准备:
大图片一套,幼儿用的.小图片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注意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图片,好吗?
二、引导幼儿在理解1~5幅图片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排图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说的是什么。
小结: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2、引导幼儿理解2~5幅图片的意思。
①它们在郊外是怎么玩的?这儿有几张没按顺序排列的图片,谁能够看懂?
②小猫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高的?(撑竿跳。)
③小狗在干什么?(学习词语:竖蜻蜓。)
3、引导幼儿给图片排序。
①现在请你们把红色边框的五张图片拿出来排一排,然后连起来讲一段故事。
②幼儿动手排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③幼儿根据自己排列的图片讲述故事,教师排出相应的大图片。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的后部分排图
1、小动物玩得正高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们拿出蓝色边框的三张图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儿排列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排图片,请其余幼儿说说是否同意这样排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作出正确引导。
4、这几张图片讲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帮小动物们晒衣服?谁会用一段好听的话来说?
5、教师小结。
6、现在图片已经排好了,请你们把图片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附:儿歌
小动物去郊游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小刺猬在地上打滚,小猫在撑竿跳,小狗在竖蜻蜓,小兔在跑步。
哗啦啦,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把小动物的衣服都淋湿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小刺猬说:“我来帮你们晾衣服吧!”它把小动物们的衣服都挂在自己身上。
衣服晾干了,小动物们围着小刺猬说:“谢谢你,小刺猬!”。
《郊游》优秀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为了加强中班幼儿在跳、快跑等方面的协调性,结合近年来我园在“快乐体育”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我设计了体育活动《我们去郊游》。整个活动以轻快的音乐和有趣的游戏贯穿,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有意识地运用了园本课程资源中的农村教育资源之一“稻草”及其制品,让幼儿在别具一格的玩稻草制品游戏和自制稻草制品活动材料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充分展示了“快乐体育”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制稻草制品的多种玩法,在此过程中掌握双脚跳、跨跳的技能并能在宽20厘米的平衡线中间走。
2、通过玩“打老鼠”等系列游戏,加快奔跑的速度,提高动作的灵敏度性和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自制游戏材料与同伴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包纸球的经验,对稻草及其制品较为熟悉。
材料准备:
1、稻草若干把,各种花式的草墩若干个,用草编织的小路若干条,草球若干个,大小稻谷若干袋,颜料、丝带、彩带若干。
2、麻雀头饰2个、老鼠头饰2个、望远镜2个、田野场景图片、录音机、录音带。
3、场地设置:见活动过程中的图示。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活动材料。
(1)师(出示稻草)巩固对稻草的认识:“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稻草。)你知道它是从哪里来吗?(田里来的。)它是什么形状的?(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的'。)它有什么用处呢?”(幼儿自由表述。)
(2)巩固对稻草制品的认识,引发对利用自制材料进行游戏的兴趣。
师(展示各种样式的草墩和草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如果用这些稻草、草墩、草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让幼儿自由商量讨论,在老师的协调、启发下,幼儿自由分组开展操作活动。
2、幼儿分组自制游戏材料,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第1组:包草球。
①指导语:“我们怎样才能把稻草包成一个球状呢?可以借鉴我们以往学过的包纸球的办法。”
②幼儿尝试将稻草包成草球状。
第2组:涂染和装饰。①指导语:“选择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它们涂得漂漂亮亮,同时也可以用各种彩带、丝带帮它们装扮,活动时请小朋友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让这些稻草制品掉眼泪呀。”
②幼儿对草墩、草垫等制品进行涂染和装饰。
第3组:变造型。①指导语:“我们可以把稻草制品变成各种形状,请你们来变一变。”
②幼儿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对稻草制品进行重新变形。共同分享变废为宝成果的快乐。
3、利用自制游戏材料进行多层次游戏,发展跑、跳、平衡等多种运动技能。
(1)花样玩稻草制品。
①鼓励幼儿观察、设想并讨论:“请小朋友想一想,用刚才自己做的草球、草墩和草绳可以玩什么体育游戏?有多少种玩法?”
②幼儿尝试以多种花样玩稻草制品,同时进一步熟悉活动材料。
③请玩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花样玩稻草制品。
幼儿想到尝试用单、双脚跳过草墩;跨跳、侧跳过草绳;把两条长草绳摆成小路快速走;把草球直接扔到筐里或朝某个方向扔等。
(2)系列游戏:“我们去郊游”。
①请幼儿设想并表述自己玩游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