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2025/09/0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遨游在书海中,当我沉浸在读书带给我的巨大益处时,我又同一本闻名遐迩的书做了朋友。它就是寒假中我阅读的海伦自传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也许有人说:“没有人能体会在那个无声,黑暗的世界里会有多少的悲凉与无奈,也不会有人理解聋哑人的生命中会有多少的失望与抱怨。”不,这是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了我们身残志坚的道理。

海伦凯勒诞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六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tea、water、doll 等几个单词,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锐。她好奇地看着。

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是得意洋洋了!万万没想到,十九个月时,海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成为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多么感人肺腑的言语。或许只有海伦,这些失去身体某部分的人才有如此深的体会吧!正因为他们失去了,所以才会加倍觉得它的可贵。人啊!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呢!为什么总要如此贪心,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也许,你总认为,上帝赋予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当然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当某一天,你拥有的东西,甚至生命,都将失去,你会是怎样,后悔懊恼,还是自暴自弃?

我想:海伦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于她有一颗健康向上、自由乐观的心。心灵是灵魂的主动脉。一旦封锁心灵,你的躯体就是一个失去思想的空壳。打开心灵的枷锁,追求心性的独立、自由吧!“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因此乐观地面对一切,勇敢战胜困难,人生才会像海伦一样成功。当你读完这些时,是否已经对开头的问题有了答案。海伦以真实、自然的笔触再现了自己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告诫我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乐观、坚强地面对和战胜一切困难等深刻的道理。书中人物所展现出采的品质,意志、耐力等强烈的震撼着我们,给蒙尘的心灵以洗涤。

如果现在我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是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只要我们像海伦·凯勒一样,在困境面前不退缩,有她那种不谓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么困难我们不会克服,有什么逆境我们不能战胜呢?

海伦·凯勒因为信念,所以她始终用一颗勇敢的心,毕业于哈佛大学,又开始尝试写作。从她这一举动,我感受到海伦是那么坚强,虽然她是聋哑人,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她的一个愿望——写作。当然她还有第二个愿望——希望自己有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提出的三天光明里,想看到的全部事物,我们正常人却每天都可以看见。她市那么渴望光明,如此渴望能看见周围的一切。我从她的两个愿望中,体会到我们应该学习海伦的不屈不挠,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学会如何战胜风雨,学会如何战胜自我!

生活也是如此。安妮宝贝曾经说过:“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所以,我在生活中,要做一个坚强,有信念的人,不会被困难所击倒的人。因为在以前,我常常遇到困难,就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会我很多,海伦·凯勒教会我更多!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都数不清这是我的几次读这本书了,每每翻阅它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悸动。虽然读的次数很多,但我对它还是爱不释手。我喜欢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是在小学的课文中。那是一篇关于她成长的文章,虽然当时我还小,但却深深地被她身上那种坚强与朝气所折服。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哦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善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我觉得也是。记得海伦。凯勒曾说过“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是的,她的心是自由的。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第三天,我将在日常世界中度过,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一个身体残缺的人尚能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正常人呢?我们,虽然没有海伦。凯勒那般博大的、充满爱心的心,但是我们却和她一样,同样对生活和生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平凡而感恩的心!

我们感谢自然,因为是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感谢树林,因为是它们为我们遮蔽风雨;我们感谢花朵,因为是它们芬芳了我们的世界;我们还要感谢动物,因为是它们和我们共同构筑了丰富多彩的地球村。

我们的生命中,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都在无时无刻地上演着物是人非,悲欢离合。然而,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不论我们与他们是近是远,不论我们与他们是亲是疏,不论我们与他们是经历的是欢乐还是离愁,不论我们与他们是朋友还是冤家还是对手亦或是仇敌,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抱有感恩之心。因为正是他们丰富了我们枯燥的人生旅途,因为正是他们装点了我们美丽的人生画卷。

感恩的心,你有,我有,他有,她有。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在感恩中学会如何去爱,在感恩中学会什么叫承担,什么叫责任。

其实,感恩,并不是纸上谈兵,而应该是付诸行动。任何的计划与说法都不如实际行动来得迅速!感恩其实很简单!当父母劳累时,献上一杯茶,这是一种感恩;当老师双手塞满东西无法开门时,上前一步把门打开,这是一种感恩;当朋友遇到困难时,去帮助和开导他、她,这也是一种感恩。感恩,无处不在,感恩就融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肯发现。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我看过许多书,但给我启发最深的一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有将它全部读完,但却受益非浅。书中介绍了海伦的艰难人生,她从小双目失明,又失去了听力。但她却凭着超人般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并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受到了许多国家人民的赞赏, 一生拥有无数的鲜花与掌声。

对于残疾人,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你一定会有一个重重的疑问。如果,海伦向命运低头,那么她定会成为一个可怜而无知的人。但是,她并不屈服于命运,而是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前进。所以她才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虽然我也有目标,但我却没有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它。就拿五年级上半学期的语文第二单元测验来说吧!考试前一天,老师没有布置其它语文家作,只是让同学们回去好好复习。大伙一听到这消息,都乐得一蹦三尺高,我也不例外。于是,我急急忙忙赶回家。回到家后,书包一扔,电视机打开,我爱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始啦!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看动画片再复习。等动画片结束后,已经要吃晚饭了,于是我吃好晚饭,洗完澡后,就直接上楼睡觉去了,考试复习的事,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二天来到学校后,我才想到今天要测验,刚想拿出书来复习,老师就捧着一叠试卷进了教室,然后将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是真完了!当试卷发到手中时,我仔细地把考卷看了一遍。小KS,简单啦!开始答卷了,教室没有一点声音,只有同学们在埋头答卷,奋笔疾书。不一会儿,收卷了,我信心满满,九十分——稳拿。第二天,老师抱着试卷进了教室,开始报分数了。我仔细听着老师报的每一个分数,当报到“某某某,八十六点五分”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怎么只考这么点分数?后来试卷发下来后,我才知道扣分最严重的地方是什么,是基础部分,而这些知识在书上都有。唉!这就是考试不复习的后果。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成功是要去努力的,是要去拼搏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意识了: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功,并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你有没有去努力过。只要你努力过了,奋斗过了,前进过了,那么,成功离你也就不远了。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5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说。

小时候初次阅读,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有什么不同,也没有被深深的震撼。

上了初中,我再次翻开此书,细细阅读。词藻很平凡、句子浅显易懂,字里行间处处隐含着凯勒不平凡的经历,我却没有感受到她对生活的不公和抱怨,反而慢慢的在阅读中感觉自己有了一种奋勇向上、自信的力量。

凯勒的一生中的遭受的坎坷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

因为小时候的高烧,小海伦失去了视觉和听觉,色彩斑斓的世界顿时只剩下了黑暗与无声(我无法体会其内心感受,只能做此描述),她该是多么的害怕。一切的挫折和痛苦使她的性格变得古怪、脾气变得暴戾。她幸运的遇到了莎莉文老师,给他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到底是什么让她创造出了这样让人震撼的奇迹,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强,及时命运对她不公,她也笑着面对?这是我在不断感动和不断坚强的读完后产生的感想:因为她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在她的自传中,一切事物都被描写的那么细腻、那么的富有生机和灵气,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如此生动。一位聋哑人是怎么感受到呢?我曾经产生过深深的疑惑。“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却是自由的”,海伦凯勒这样说,这就是答案。

她的心是自由的,无论做什么事,她都是以一种乐观、欣赏和享受的态度去做的,她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在旅途中交到新朋友,去野外采摘鲜花、捕捉昆虫,到户外骑马、划船,虽然这些美景她无法看到、无法听到,她可以用手去触摸、用脚去体会,她可以用鼻子去嗅,用心灵去感受生命。每一次的出行、发生在她周边的每一件事,都用心去享受,我觉得这是海伦凯勒活的比常人都充实、更加有意义。

在剑桥中学学习时,“一生中头一次享受到和同龄、视听正常的女孩生活在一起的情趣”。她也曾经对命运的不公怨恨过,不过很快就从阴影中走出。海伦曾说过,她很享受和正常人一起学习的时光,这也意味着她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她遇上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最后,海伦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毕业。

我试着从海伦凯勒的字里行间寻找她不懈的毅力的来源。她因什么而坚持?是对生命的珍惜,还是对多彩人生的渴望?是莎莉文老师的努力,还是家人的帮助与鼓励?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还是对医疗科学的信心?当我读完最后的那篇文章,似有所悟。

在文末的那篇《给我三天光明》文中,主人公设想了让她重新光明的三天:“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内心,海伦对光明的世界是极其的渴望。

当我掩上书的时候,心中忽然想到:海伦凯勒在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的时,父母和莎莉文老师给了她力量和勇气;在她一次次走进人生阴影时,知识给了她走向光明的力量;在她平凡而多彩的生命里,她因渴望“光明”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