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水浒传》有感

2025/09/0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水浒传》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水浒传》有感 篇1

今日读了《水浒传》开头,108好汉的由来呼之欲出。宋仁宗年间,国泰民安,繁荣昌盛,风调雨顺,偏偏三登过后,物极必反,悲从中来,瘟疫横行,洪太尉奉旨去请张真人,可是大施权力威风,逼迫道长打开封门,无意中放出了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整整108名。

本文开头描写,变对仗成诗,人物刻画细致,洪太尉贪生怕死,玩弄权术的可恶嘴脸赫然纸上,并且对大虫,大蛇,还有"黑气"的描写,多个排比,气势大,形象,果然名著的写作不只内容出彩,文笔也是非常精彩。

故事的写作,常常就是从"不信邪"开始。就如同许多电视电影,总是有人要一探究竟,开始打开了故事序幕。并且古人写书,总是讲究个来头,红楼梦从两位仙人的叙述开始,水浒传从洪太尉放出"黑气"开始。

宋仁宗,从最近的"清平乐"开始,对这位帝王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之前也通过片段文字,对这位皇帝有了一定理性认识。他仁厚克制,礼贤下士,在他一朝,有铁面无私包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有诗人宰相晏殊,有韩琦等等。他尊重文人,尊从宋太祖的不杀士子的祖训,对待朝臣虚心纳谏,就连封妃,也是不超越祖制,生活简朴,心忧万民,宋朝南北两朝,文人才子辈出,最后一朝天子跳海,还有十万军民追随,可见当时人民眼中,宋朝是多好的时代。

三登,九年一登,每登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田禾大熟。

也许乐极生悲,命途多舛,总是好坏更迭,文章从宋仁宗三登之后写起,天下瘟疫盛兴,无一人不染病。所以在得意时需谨慎,失意时要淡然,高处不飘飘然,低处不自怨自艾,也许转折正要到来。再者人生本来就是起起落落,一朝一夕的风光荣辱算不得什么,笑到最后才是赢。

读《水浒传》有感 篇2

要说什么书最好看,我会果断地选择《四大名著》,要问最喜欢哪一本,我当然会说《水浒传》。

《水浒传》,在施耐庵的笔下描绘的生动鲜明,描写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每一个都神勇无比,一心为民。这些英雄好汉们聚在一起,在梁山上无忧无虑地生活,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一起为贫苦的老百姓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创造美好的明天。可当时的宋朝无比黑暗,好汉们一心热血,报效国家,可被奸诈小人所陷害,弄得有家难回,只好上梁山。宋江为了兄弟们的前途,为了不再背负“梁山贼寇”这个罪名,就进城招安了。可谁又能想到,朝廷里的奸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计的陷害忠良,使一个个好汉战死沙场。

最后宋江和李逵被逼喝下毒酒紧紧抱在一起的那一幕最让我感动,他们虽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他们有着纯真、深厚的兄弟情,彼此坦诚相待,没有二心,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又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吗?现在社会虽然是民主、和平的,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丑陋的人和事,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钱财不惜欺骗、伤害别人,不惜破坏人间最美好的情意。有的人为了一点小事就发生争吵,不顾别人的感受。我们难道就做到了吗?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为了一点小事就吵吵嚷嚷,不懂得谦让、友好相处。在家里不听爸爸妈妈的话,经常对家人发脾气等等。

伟大的经典名著带给人的影响是能伴随人的一生的,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的知识,领略到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以后会多读一些像《水浒传》一样的中国文学名著,了解更多的历史,了解更多的知识。

读《水浒传》有感 篇3

说到《水浒传》,其实我最早接触的是《水浒传》系列的电视剧,那个时候我的年龄尚小,还静不下心去读书,当时电视剧演的很火,就傻乎乎地跟着老爸一起看,能记住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物。

小说《水浒传》是我后来才看的,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看的还一直都是连环画版本的《水浒传》,而且看的津津有味。

直到五年级我才算正儿八经的把这本名著从头到尾好好的读了一遍,才发现文字版的远比连环画版的有趣的多,后者的配图大大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看多了不免无味,前者则可以无拘无束的幻想,那些将士们的英姿给我们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水浒传》中最引人入胜的是那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入云龙公孙胜的魔法令人闻风丧胆;浪里白条的张顺水性奇佳……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是勉强凑齐的,为的就是凑齐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一点,但如果有多少写多少,那这本书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更是少了108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在塑造人物方面可谓是登峰造极。

令我在意的还有《水浒》的历史记叙,虽然它是神话故事,可它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的社会作了一个奇妙的解剖,试想,如果人民生活舒坦,那怎么会有一百多个好汉奋勇起义?如果天下太平,那金朝来干嘛呢?如果军队丰衣足食,那何必招安呢?

所以,《水浒传》不仅是小说,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史书。

读《水浒传》有感 篇4

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的感觉是其书含义较深,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都各怀绝招,有的武艺高强,有的文武双全,也有的家境贫困,文化程度低谷,有勇无谋等等。

一百零八将所有的英雄他们唯有一致的是不欺压百姓,不损坏百姓的利益,还能为百姓夺回公道,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特别是他们看到封建政府的一些官员欺压百姓,百姓们却无处申述,唯有反抗却招来入狱或杀生之祸,而梁山好汉们不顾个人一切,能为百姓夺回公道,也有却遭当地贪官的诬陷和追杀,被逼上梁山,他们的义气超人,尊兄护弟。

如打虎英雄武松,他为了帮助百姓被恶霸霸占去的利益和恶霸蒋门成撕打一场为百姓夺回了财产,深得人心为民除害,自己却遭蒋门成用重金勾结贪官的权威来诬蔑定罪发配远疆,还有黑旋风李逵,他为了梁山兄弟们的正气,因他文化程度低,有勇无谋,为了声张正气挥弄板斧,为民除害,却也遭到了远方边疆的杀生之祸。

从一百零八将中的优点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深讨学习做到为他人着想,伸张正义,现在我们还是一名学生,要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将来为社会百姓做一个有用的人。

读《水浒传》有感 篇5

在名著《水浒传》中有一百单八将,其中遇事能忍的林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林冲是十八万禁军教头,本来与林娘子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不曾想一日高俅的义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因为林冲不认路,高俅派人把带着刀的他带入了白虎堂,并指控林冲想要行刺他,林冲被刺配沧州。对于这种无缘无故的罪行,换谁都会发怒,但是林冲忍了。在被刺配沧州途中,两个公差收了钱,折磨林冲。先用开水洗脚,再给他穿草鞋,磨的双脚都是血。这样的折磨,林冲也忍了。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让勾践给自己种田养马、放牛牧羊,还要给夫差尝大便来判断他有没有生病。在吴国受尽耻辱,历经三年后。勾践终于赢得夫差的信任,让夫差认为勾践不会再反抗了。越王勾践回国,为了不磨掉自己报仇的志气,每天枕着兵器,就着茅草睡觉。并且时不时,就舔一下挂在梁上的苦胆。以此告诉自己,不能忘记在吴国受的苦。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忍耐并不是胆小,只是为了日后的成功。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靠他们的人多势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萧何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一统天下。

“忍”在职场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在校园的时候,可以犯错,因为小错误老师可以袒护,即使出现严重错误时,学校可以承担;当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犯错,因为有父母为兜底,他们愿意遮风挡雨;当在企业上班的时候,还能有谁愿意承担错误?当把一个项目做失败后,公司还会再给的试错机会吗?离开这个企业后哪有那么多尝试的机会?但凡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想着“回怼”,“辞职”,年轻人真的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吗?谁还不受些委屈呀,只要这委屈对未来的成长有帮助,那这点委屈就是值得的。

读《水浒传》有感 篇6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叫《水浒传》。它讲述了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为民除害,为民造福。虽然每一章都很精彩,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武松景阳冈打虎”这一章。

这一章写了武松陪着宋江住了几天,因为思念自己的哥哥,便离开了宋江。在路上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几斤肉,不听店主的劝告,趁着酒劲上了景阳冈。就在他浑身燥热,准备休息时,突然蹿出一只老虎,武松的酒都化成冷汗了,拿起梢棒便打,结果有一棒打急了,打在枯树上,梢棒断了,便用尽平生之力,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了,最后武松成了打虎英雄。

但是,武松为什么会把老虎给打死呢?除了力气,他靠的还有勇气。古话说得好: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比如:学校里经常有高年级的同学欺侮低年级的同学,低年级的同学不要害怕他们的恐吓,大声呵斥对方。

说真的,勇气真的很重要。有一伙人去鬼屋玩,刚进去,其中有一个怕黑,就尖叫着从入口跑出来,而剩下的凭着自己的勇气一关一关地过来,最后顺利地来到出口。

在生活中,我们只要勇敢去面对,什么事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