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工作计划 > 正文

科学工作计划

2025/09/02工作计划

文学网整理的科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科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平阳县教育局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本学期以“初中科学核心素养”为核心,开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加强新常规学习促进课堂有效学习

通过对市教学新常规的学习解读,提高教研组备课过程、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反馈及质量测评等常规工作质量。

2、开展拓展性课程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通过校本教研、集体调研、听课、座谈、教学研讨会,探讨课堂教学的教法特别是学法的改革。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学生实际的拓展性课程。逐步以课程改革为主要抓手促课堂变革的深入推进。

3、研究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做好初中科学新课改实施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借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会议,引导教师研究课标及省考试说明,明确20xx年市中考复习方向,促进复习课有效教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科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产生深厚兴趣,学习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

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活动。

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习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上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可以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科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科学组将根据县教研室和学区教研工作的工作要点,以“提高农村学校有效教学”为核心,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探究能力的训练,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强科学教研组的教育力量,努力提高科学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2、加强规范管理,积极落实初中农村“四项教学规范达标”工作。

3、借助温州市初中科学复习会议,开展复习课研讨会议,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4、开展科学实验竞赛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参加学区和瑞安市的优质课做好努力。

6、以各活动为载体,完成组内课题。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落实教学规范达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有效教学”主题,开展以“有效课堂”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围绕“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批改、有效辅导”等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积极动员教师参加学区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3、抓好学科教学研讨工作,重在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

问题,促进学科教研组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参加初三复习会议,提高教师复习课效率。

四、具体安排

月份

教研内容

二月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传达初中科学教研组长、学科中心组成员学习会议精神。

3、初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研讨。

三月

1、开展“如何提高教育论文写作”研讨学习会。

2、参加温州市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复习会议。

四月

1、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2、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月

1、“实验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

2、初三摸底考试并进行考前分析。

3、课题研究阶段性研讨。

六月

1、期末复习动员会议。

2、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科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现有学生41个,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课时多、自己出差多)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科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科学组教学特点和本校科学任教现状情况,本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科学课的教学,以“有效课堂”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抓好科学组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培养好学校常识学科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围绕课程实施中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组组内交流与校际研讨并行,点与面共进。

三、主要任务:

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改变以往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利用网络拓宽教师知识面,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对小学科学学课堂的驾驭能力。

四、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有效课堂”的研究。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组内教师的师德修养。要认真学习学习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准,敬业爱岗,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继续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研讨,认真做好新教材的钻研工作,引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以“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改进学科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尝试以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更新课堂教学与评价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利用每次活动机会,学理论,统一教育思想;学教法,更新教学手段。组内互相交流,互帮互助,从而提高业务水平。继续加强学科教学常规的学习,全学期组内集中学习活动安排4次,组长根据当月学校及市、区教研主题安排好学习内容,组织好学习活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好学习过程。

(2)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以网络教研为载体的教研组活动,进行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地点定在实验室1,鼓励兼职教师积极撰写札记、教后感,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3)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认真组织科学教师参与各类教科研征文竞赛活动,力争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杂志发表获奖。

(4)结合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师生科学实验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经常翻看专业报刊杂志,开阔视野,努力把握教学方向。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和质量。

3、经常了解和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

(1)关注科学教师的教学,在科学教师中努力倡导“转变观念,敢于实践,争出成果”的教学风气。经常了解和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贯彻好上级精神,组织和辅导好学生开展各类活动,重视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2)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课活动,学习文件精神,了解最新课改动态,共同备课、交流、总结经验,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部署下一步工作。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常识课的教学,每位老师在平时教学的同时,积极迎新。

4、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做好“五个一”:

1、每两周提出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

2、每月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或一个教学个案研究;

3、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4、每学期自己制作一个课件;

5、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编制一份试卷。以上活动列入教研组考核要求之中。

五、措施、方法: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2、积极参与新教材的培训。在参加市级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推磨听课等机会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点,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空气资源的调查研究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适时召开“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学好课程标准,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不定期举办专题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教研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收集科学学科的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教学经验、论文,积极发现、总结、推广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探究习惯为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制定本年级研究小课题,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六、主要活动:

九、十月份:

1、制定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2、小学科学常规教育

3、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参加市科学教材培训

6、“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研究课

7、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8、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十一月份:

1、中小学航模比赛

2、学校小课题项目研讨活动

3、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五个一”自查、互查工作

十二月份:

1、科学教学常规研讨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科学实验技能比赛活动

4、学科教学质量调研

一月份:

1、期末测试与质量分析

2、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