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方法: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5、总结体积的意义。
二、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通过观察学具、举例子、测量实物创造以一体积单位为单位的组合体。
分别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让学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首先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生活现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1)师: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来一个换座游戏,用数学眼光从我们身上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老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地方小、挤
师:为什么感觉挤呢?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同学占的空间小(板书空间)
(2)师: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样的两个水杯,现在老师要把石头分别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会怎样?注意观察。
师:怎样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上升的高度一样吗
生:大石头占得空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头占得空间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师:认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占得空间大
生:鞋盒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比鞋盒所占空间更大的物体吗?
生:书包、音响、凳子、课桌、讲台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学楼、地球、宇宙…….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那它的体积就大,物体所占的空间小,那它的体积就小。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用上“体积”这个词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体积大,文具盒的体积小
讲台桌的体积大,课桌的体积小
教学楼的体积大,教室的体积小
师:说的真好
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组合,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两个物体的样子,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
师:第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第二个物体是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生1:6个的大,因为用的个数多
生2:不确定,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确定。
师:到底哪个大呢?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6个的一定大吗?为什么用的个数多,体积却不大呢?
生1:因为它用的小正方体小,而它用的小正方体大
生2: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师:如果用数个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积,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生1:所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
生2: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去搭
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计量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的标准是面积单位
计量体积的标准就是体积单位
看课件演示,像这样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作为统一的体积单位,就可以更准确的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每种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先一起回顾面积单位的由来。
课件演示
师:面积单位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形),体积单位会用什么来得到呢?(正方体)
一、师:拿出最小的那个小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1厘米)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件)
B、用手捏一捏,感觉它的大小,生活中见过这么小的物体吗?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生:骰子、电视按钮、电脑键盘、花生米、一节小手指……
C、师: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找一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
生:粉笔、钢笔、火柴盒、文具盒……
D、用你手中的教具创作一个以立方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并说出它的体积,小组内互相比一比,看谁的体积大
E、请同学用12个小正方体任摆一个物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大呢?(举起来)
师:为什么同学拼的形状不同,体积却一样大呢?
生:因为它们都用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
二、现在老师想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鞋盒的体积,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小了
师:拿出那个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小音箱、茶叶筒、双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体积大约有几立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
生:电视机、微波炉、投影仪、电闸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
生: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D、师:我想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试试看
三、用刚才认识的两个体积单位去测量教室的体积,行吗?
师:比立方分米更大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谁能仿照前面的规定说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师:双臂微微打开长约1米
A、4人合作,围一围,创作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B、好,刚才同学们亲身体验了1立方米
师:老师这还有3根一米长的木条,在墙角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谁想来试试
师: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9个人
C、1立方米的空间可真大,生活中见过这么大体积的物体吗?教室中有没有?除了讲台桌,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课件)
D、不要小看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满500个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张课桌的桌面或300个桌腿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来测量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3种体积单位,为了方便,每种体积单位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板书)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每种体积单位的理解呢?
生:边演示边叙述,立方厘米很小(只能用手指捏住)、立方分米较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住)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对体的大小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体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而且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题(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以后再去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首先根据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再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得到它体积的大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 影碟机 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手指尖);
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 )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 个体积是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2个大小一样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实物架、2块大小不同的积木、2个体积差不多大的正方体和正方体、火柴盒20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
2.学生准备:每人4-5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直尺、奶箱子。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情况。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体积和体积单位。2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相应板书。
3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积累。
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认识体积
1.故事导入,初感空间。
①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②这只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就会升高呢?
2.实验演示。
实验一:感受物体占有空间。
①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有一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杯子放入一块积木,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实验二: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小
①这回我放这个积木块(稍大),再把水倒入这个杯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②实验演示
③溢出的为什么比刚才的多?
④ 小结:也就是说,这2个积木块不但占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⑥那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⑦什么叫体积?(指名、齐读、领读)
⑧举生活中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三认识体积单位
1制造矛盾冲突,引出体积单位
①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快看看哪个体积大?
②意见不统一了。看来光看是不能准确比较这两个盒子的体积了。
③怎么办?引出体积单位。
2认识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谁知道?
②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体积是1 cm的学具,举起来我看看。
注意听要求:请你们用格尺量一量这个正方体到每条棱到长是多少?
④那我们就可以说【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cm?
⑥老师这儿有个火柴盒,你估计一下它到体积是多少cm?
到底谁估得准呢?同桌2人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算一算。
⑥汇报:
3认识1dm
①刚才我们用棱长1 cm到正方体测出了火柴盒的体积,
那下面我们还用这个1 cm到小正方体测测奶箱的体积。
为什么?(刚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吗?你看又是介绍方法、技巧的。)
②看来我们得需要一个稍大的体积单位,这个稍大的体积单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样规定的呢?(结合课件)
④课前大家也准备了棱长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体。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dm?
4认识1m 。
①刚才,我们用体积是1 cm的正方体测量了火柴盒的体积;用体积是1 dm的正方体了奶箱的体积。
现在老师想让大家用这些体积单位测量一下教室的体积。
②为什么?看来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
③ 1 m有多大呢?
④在这个体积是1 m的正方体框架里大约能容纳多少名同学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们来验证一下。
⑥演示验证。
⑦ 1 m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7人,那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少m呢?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_________
VCD机的体积约是4 _________
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_________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大小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体积最大的物体的是什么?体积最小的物体是什么?
2组成下面各图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 cm,把每个图形的体积填在横线上。
延伸:你还能用4个1 cm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图形吗?
小结:也就是说无论物体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3用8个1 cm的正方体,摆出体积是8 cm的正方体或长方体,你能用几种摆法?
四、总结
除了用数体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求物体的体积,有没有更快捷、更简单的方法呢?(难道求高楼大厦的体积也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吗?
是啊,有,一定有。
时间的关系,谜底下节揭晓!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5
教案背景:
本课面向五年级学生关于数学科的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的体积单位的模型。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
教学课题: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用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方法:
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可以通过模型观察,再建立表象。通过做一做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插图)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
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发展,要通过表象建立深化认识,变抽象为形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总结
1、体积的意义。
/2、体积单位: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2)、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