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做月饼教案

2025/09/02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做月饼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做月饼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活动准备:

故事《巧姑做月饼》,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的,每年的农历八月五定为中秋节,八月十五是八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2.讨论中秋节的由来

师:谁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中秋节还叫什么节呢?

3.讲故事,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教师富有表情地讲故事:巧姑做月饼

教师讲完一遍故事后,提问:

师:有一些小朋友不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那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师:故事里讲了谁和谁?讲了什么事情?

4.教师再讲一遍故事。

师:故事里的.宝宝妈妈为什么要做月饼呢?

你说一说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5.经验提升,探讨如何欢度中秋佳节

师:中秋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你家里准备怎样过中秋节?

总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节,这一天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和美味的饭菜。其实,我们班的小朋友生活在一起,每天一起上课、游戏。就像亲亲热热一家人。明天就是中秋节了。

今天,我们一起提前来过这样一个团圆节,好吗?

6.师幼一起唱歌跳舞欢庆中秋。

做月饼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发展团、压、切等技能。

2.学会利用工具创造性地装饰月饼。

3.体验中秋节做月饼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橡皮泥、橡皮泥工具、蛋糕盘。

2.课件。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又圆又方,又甜又香,平时少见,中秋用上。

在中秋的时候吃月饼是咱们的习俗,但是在平时的时候都很少吃。

2.为幼儿播放月饼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月饼都有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总结在黑板上面,让幼儿再想一想月饼还有什么样的花纹?

教师小结:月饼的花纹有很多很多,有直线的、斜线的、波浪线的等等。

3.今天咱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圆形的月饼,怎么来做呢?之后教师演示:先搓圆再压扁,然后在泥面上画花纹。

4.小组讨论:咱们可以用小刀在上面刻花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花纹?鼓励幼儿说出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

5.幼儿利用各种道具创造性地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做的好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随时给其余幼儿展示,让其余幼儿学习。

6.将幼儿做好的月饼放到蛋糕盘里面,放到前面的展示桌上,进行“月饼展示会”活动,让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月饼?为什么?

7.给幼儿展示各种不一样的月饼图片,比如:小鱼的、愤怒的小鸟的、多啦A梦的。

教师小结:月饼的形状还有很多很多,回家的时候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还可以做出什么不一样的月饼做出来,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来欣赏。

做月饼教案 篇3

背景

做月饼这件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烹饪手工,可以让幼儿加深对月饼,对中秋节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的了解,正适合刚刚上学的小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目标

指导幼儿用将面团圆压扁的方法做月饼,体验面团柔软可变的特性,培养幼儿对面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

食品月饼,面团,垫板,小盒盖,玩具娃娃等。

过程

1、谈论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什么时候吃月饼?”

2、做月饼

教师提议:中秋节到了,请小朋友给娃娃家的娃娃们做一些月饼。

(1)幼儿探索做月饼的方法。教师发给每人一块面团,请小朋友想想并试一试,怎样把面团变圆、变扁,做成月饼? 教师向幼儿介绍并展示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小瓶盖、小圆盒等,引导幼儿试一试,将面团放进去压平,再将面团倒出来,看看像不像月饼。

(2)交流经验。请做好月饼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教师帮助讲解或提示:即先把面团放在两手中团圆,再将其放在垫板上用手掌压扁,或将面团圆装进小圆盒子压平,倒出,然后拿小瓶盖或小玩具在上面压上图案,月饼就做好了。

(3)再次实践。请幼儿尝试用自己或他人的新方法再次做月饼。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请他们试做一些其他形状的.月饼;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则给予具体地帮助,使其获得成功。

3、给娃娃送月饼

请小朋友将自己做的月饼送给娃娃家的娃娃,并说:“小娃娃,请吃我做的月饼。”让幼儿感受劳动的成功与帮助他人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做月饼教案,做月饼这件事可以让幼儿更加了解中秋节这个节日,知道中秋节的基本习俗,让小朋友们感受中秋节的气氛,也可以锻炼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

做月饼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月饼”,并用辅助材料印出花纹。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个,小盘子六只。

2.幼儿玩超市游戏用的货架。

3.幼儿认识过月饼。

[活动过程]

1.由故事导入课题,引起制作“月饼”的兴趣。

2.迁移已有经验,交流和讨论。

指导语: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说说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察教师制作“月饼”,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过程。

(1)认识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观察老师示范,了解制作的过程。

4.自由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幼儿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欣赏自己做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并请幼儿把“月饼”送到“超市”。)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小百科: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做月饼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2、能持物走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

3、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布置场地,在场地两端画起跑线,相距50米,中间摆放平衡木。小型月饼盒两个。

活动过程

1、谈话:中秋节到了,小朋友们要去慰问解放军叔叔,大家在路上要走过一座小桥才能到达目的地。你们敢过小桥吗?

教师提醒幼儿,人或月饼不能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违反规则要重新走。师幼一起练习,教师示范讲解平衡木的动作要求,幼儿依次练习,教师指导。

2、游戏:过小桥,送月饼。

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的起跑线上,游戏

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体月饼盒,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跑到本队另一方,将月饼盒交给第二组的排头,站到队尾。第二组排头按上述方法过小桥送月饼,依次进行。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规则:一是在小桥上只能走,不许跑。如果人或月饼盒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二是等待跑的幼儿不能跑出起跑线接月饼盒。

3、游戏结束。收拾物品,归放到原来的地方。带领幼儿一起走出游戏场地。

活动反思:

通过此游戏充分锻炼了幼儿身体机能,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和满足,并能自主参与到游戏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尝试游戏合作的技巧,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做月饼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月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月饼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根据课程总的指导方向及本年级组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了中班队列舞《打月饼》。音乐选自《爷爷为我打月饼》,这是一首童谣翻唱的歌曲,节奏明快,活泼,很受幼儿喜欢。因是中班上学期,所以,在设计的动作上简洁明了了,富有童趣。整个教学设计以游戏形式贯穿,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体验舞蹈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让幼儿在集体舞中能掌握一些知识及技能。

二、目标

1、能随着音乐节奏做打月饼的动作。

2、在图谱的帮助下,完整地完成舞蹈,并体验舞蹈的快乐。

三、准备

视频片段、铃鼓人手一个、录音、图谱、标记花、ppt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谱,在其帮助下完成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在行进时,能边走边有节奏地敲打铃鼓。

五、过程

(一)欣赏舞蹈《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1、看ppt,模仿打月饼的动作(打月饼——看一看——打月饼——看看)。

2、教师唱谱,幼儿做动作。

3、进场(边拍手,边走向指定圆点上)。

(三)1、原地练习边走边打节奏(xo | xo | | x |)。

2、幼儿跟老师边走边打节奏,慢慢走成双圈。

3、听谱打节奏走双圈。

(四)1、在双圈上练习打月饼。

2、玩躲猫猫的游戏(左右躲)。

3、让幼儿手拉手转一圈。

4、听谱练习。

5、回到列队。

(五)尝试看图谱,巩固回忆舞蹈全过程。

(六)听音乐,从头开始舞蹈《爷爷为我打月饼》。

(七)听音乐,用铃鼓完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