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1
导学目标: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导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内容写具体。
突破措施:
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小组交流: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一、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二、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读一读提供的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读习作例文。
3.互相发言,把别人的看法做记录。
4.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三、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生例文,小组交流:
1.一名同学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相互说说例文中的优、缺点。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小组内根据要求修改习作。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6话题讨论
有详有略 内容具体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看看习作提示。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鼓励学生抛弃第一种选材,别处心裁,写别人所未写。2.自己想一想,最想写些什么?
3.组内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
三、巡视指导。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小组评议,修改习作。
1.选读习作,共同评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评议修改作文。
4.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5.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板书设计: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要求:(1)内容真实
(2)感受独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第二板块:汉字家园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4
课时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1)农村风光照片或图片
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千沟万壑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绿遍山野 高低起伏 平川广野 莽莽苍苍
平原宽广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了解到的、看到的农村儿童生活
(3)让你最快乐的经历是什么?做了什么农活,学会了做什么?
重点指导说:种甘蔗、抓鸡、做年糕、捉溪螺、做稻草人。
4.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你最想写什么当作这个学期的纪念?为什么?
三、模仿起步:
模仿什么课文?模仿什么方法?
1.写农村儿童生活——《麦哨》:突出儿童农村生活,侧面描写农村风光。
2.写农村无限风光——《乡下人家》,①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农村风光,③按景物的类别写,《牧场之国》的并列构段,一段一个内容,一段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关键:
着重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对比练习,多次复现来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鸟的图片、生字卡片。课型:识字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知道书中四种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亦”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婴”字是由“鹦”拆开的。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做货币之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之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型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的本义是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2.读一读这些词语。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热爱和平传递佳音人云亦云举止高雅英勇无畏教师指导:每种鸟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说“热爱和平”;喜鹊报春,所以说“传递佳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孔雀美丽大方,“举止高雅”;雄鹰展翅高飞,勇敢、无所畏惧,因此说“英勇无畏”。
学生再读,体会不同鸟的不同含义。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鹰、畏、亦。
2.学生观察、书空。
3.教师指导:
“鹰”共有18画,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畏”是上下结构,共有9画,下面不要多写一撇。展示“亦”的字理变化图。
4.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五种鸟代表的含义。说说你记住了几个?(学生汇报)我们在知道含义的同时也学会了三个生字,在写“鹰”字是要注意“鸟”的上面是单人旁加“隹”,“畏”字写时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提。课后读几遍生词。
六、作业:
读词语、搜集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7
课时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1)农村风光照片或图片
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千沟万壑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绿遍山野 高低起伏 平川广野 莽莽苍苍
平原宽广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了解到的、看到的农村儿童生活
(3)让你最快乐的'经历是什么?做了什么农活,学会了做什么?
重点指导说:种甘蔗、抓鸡、做年糕、捉溪螺、做稻草人。
4.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你最想写什么当作这个学期的纪念?为什么?
三、模仿起步:
模仿什么课文?模仿什么方法?
1.写农村儿童生活——《麦哨》:突出儿童农村生活,侧面描写农村风光。
2.写农村无限风光——《乡下人家》
①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农村风光
③按景物的类别写,《牧场之国》的并列构段,一段一个内容,一段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4、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尽情的书写吧。
二、明确要求: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见到的,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
1、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受深的景物、人或事,表达出你对田园乡村的感受只情。
2、小组交流材料,相互评议。
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评议。
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
四、拟定题目
1、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简洁而醒目。
2、可以是词组、短句。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
五、理清顺序。
1、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
2、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
3、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介绍。
4、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写感受。
六、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
七、自拟草稿。
八、互读互评互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