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五年级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五年级读后感 篇1
《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分享作者自己上学时的经历。
《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本书,每个故事都是一个个的,短短的,有走趣的小题目,每一个读上去都会有新鲜感,比如: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电车教室......我读到有些省略号的地方我会进行预测,比如文章中有老师说:“那可就好了”可是......我会去预测“可是”后面的省略号的内容,可能是表示小豆豆还会做出很多意外的事情。这本书还有很多和我们生活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新学校的教室在电车里、整个学校只有五十六个人,一个班级只有九个人,同学们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小豆豆和其他同学们午饭都自已带的山的味道、海自的味道......这所学校很多地方都不一样,除了电车教室,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以外,那运动会和其他学校比起来,就更有特色。比如说:“钻鲤鱼比赛”这一项目,先从出发点开始跑一小段,跑到校园中间,用布做的大鲤鱼面前,从鲤鱼嘴里钻进去,再从尾巴那钻出来,然后再跑回原来的出发点。这个项目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却很难,因为钻进鲤鱼的肚子里之后,立刻一片漆黑,而且鲤鱼很长,大家在玩的时候不免会晕头转向。每一个项目的第一名,都被全校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拿走了,好像这些项目都在为高桥君设计一样。
我有一面喜欢小豆豆,也有一面不喜欢小豆豆。喜欢小豆豆是因为她很幽默、很搞笑,很顽皮、也很有招引力,不喜欢小豆豆是因为她在老学校上课的时候一下把桌子打开,一下把桌子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样就会打扰到同学们。
在这本书的最后,这么有特色的巴学园,最后被美国的飞机结炸成了灰烬。这让我非常伤心,非常失望,让我有欲哭无泪的感受。
我所在的华附学校,风景优美、教室宽敞、设备完善,而且我们学校提倡“为了每个孩子的充分成长”,这不是与巴学园相似吗?我不是何其幸运吗?我希望我们学校能像巴学园一样更有特色。我爱我的学校。
五年级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在读这本书时,我和小豆豆一起喜怒哀乐。我为小豆豆有小林宗作先生这样的老师、校长而感到高兴,为小豆豆能来到巴学园而感到快乐,为泰明的死而感到伤心……
《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一年级就退学了,从原来的学校退学后她来到巴学园。刚到巴学园小豆豆就东张西望,因为这里的一切和原来的学校都不一样,校门是两棵树,树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巴学园”几个字;教室是电车……每样东西都让小豆豆大吃一惊,看到这,我不经为小林宗作先生能创作出这样一座小学而佩服。
刚来巴学园的第一天,小豆豆已经认识了好多朋友:泰明、阿泰、朔子、大荣君、美代、惠子……小豆豆她们班才十几个人,巴学园总共只有五十几人。我想:一个学校才这么几个人,真是少得可怜。
小豆豆上学的第一天,校长让大家带上“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午饭时间到了,校长来检查大家带什么来了?小豆豆带了黄色的煎鸡蛋,绿色的豌豆……五颜六色,看上去像花圃一样漂亮。如果校长看到有的孩子没带海的味道,就说:“海!”跟在校长后面的校长夫人就从放海味的锅里,取出两个煮鱼丸子。如果校长说“山!”夫人就从山味的锅里,取出一块煮山芋。就这样没有一个孩子说“讨厌吃煮鱼丸”之类的话,这样孩子们的营养就很全面。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学园被美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毁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歌声消失了,巴学园也消失了。看到这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我难以想象,平日载着孩子们“奔跑”的电车教室,孩子们最爱的图书馆,孩子们的游泳池……都被熊熊的烈火包围着、吞噬着……
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我希望大家能够去看这本书,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
五年级读后感 篇3
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每到假期,妈妈都会带我到书店,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今年也不例外。
当我抱着一摞厚厚的书籍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一本本翻看起来。其中《窗边的小豆豆》令我爱不释手,这是作者——黑柳彻子(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这个充满童稚可爱却又不懂规矩的小女孩,深深地吸引了我。她会在上课时大声呼唤广告宣传艺人,会和小草、小燕子打招呼;她爱交朋友,无论是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漂亮的美代,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君,还是她们家的洛基(小狗),她喜欢他们,而他们也同样喜欢着“小豆豆”。
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 “巴学园”的教室: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巴学园”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的午餐: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巴学园”的教育方法: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巴学园”的活动:上午,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是多么令人向往……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习太枯燥乏味! 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各种考试排名、课外辅导使我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懂得了什么是竞争,什么是焦虑。我是多么向往“巴学园”的灿烂生活,在那里我可以像小豆豆一样无拘无束地发展自己的天性。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豆豆,记住了小林校长,更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我想:如果我们东风小学也能像“巴学园”,老师都如同小林校长,让我们每个孩子在校园中充满好奇、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学习的动力,让每个孩子都充满梦幻般的色彩。那样我们东风小学会培养出更多出类拔萃的学生!
五年级读后感 篇4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失去童真。小豆豆却带领我们,来到了那个充满爱与纯真的地方——巴学园
小豆豆是一个天真又直率的小学生,她会在上课时与小燕子搭话,也会在写字时把桌子盖开开关关,因为太淘气而被学校退学。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与众不同的小林校长。在特别的巴学园,小豆豆不再是那个“特别”的豆豆,她成为了小林校长口中的好孩子。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小林校长最常说的一句话。每当我看到这句话,就仿佛回到了童年,和小豆豆一样大的年纪。和小豆豆自由地在电车教室里学习,在餐厅里一齐唱着“好好嚼啊”,在清晨试着啃“健康树皮”,又一起在缀满阳光的田野里尽情奔跑。所以的烦恼都抛于脑后,只剩下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除了纯真,巴学园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感动。小林校长说:“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所以,为了让先天生理缺陷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自信,他让孩子们光着身子游泳。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刚开始还很害羞,但不久他们就毫不在乎的放开了。在学校运动会上,全校个子最矮的高桥同学竟然每一项比赛都取得了最好成绩,获得许多蔬菜做奖品。也许晓林先生希望高桥同学依靠自己的本领吃一次属于自己的冠军菜;也许是希望高桥同学不要忘记争取冠军的自信心;也或许运动会上独特又有趣的运动项目,本来就是他为高桥同学获冠军而精心设计的。不论如何,都充满了小林校长对孩子的关爱。
在故事的最后,美国的飞机投掷下的炸弹使巴学园燃烧起来。校长在远处痴望着大火将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乐园吞没。深深地爱着孩子又有真正同心的小林校长,是不会向烈火屈服的,不是吗?
合上这本书,深呼一口气。忽然发现眼角已经湿润。巴学园的阳光,纯洁与温暖如同“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深深印在心里。
是的,这样的美好,可不能忘掉。
五年级读后感 篇5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它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书中小林校长与小豆豆初次见面的情形被视为经典。从校长一开始的态度,如“立即从椅于上站了起来”,“把椅子施到小豆豆跟前,和小豆豆面对面坐下来”一直到耐心的听小豆豆絮絮叨叨的讲了四个小时。这期间,校长一会儿笑,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说:“还有呢?”直到后来爱讲话的小豆豆都没话好讲了。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小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投打,丝毫也没有厌倦的表情。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等她把话讲完。通过这初次的见面,让小豆豆感受到了校长对她的尊重,更让她开始喜欢校长,喜欢学校,喜欢上学。
书中提倡生态式教育,其目标是生态的。正如生态农业中,只有充分关注土壤、水分、温度等是否适宜,才能实现庄稼的丰收。在生态式教育中,若想求得学生智能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对学生其它相关方面的培养,如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的培养等等。
文中小林校长的教育目标,引其原话就是“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印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在巴学园中,处处体现了小林校长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情理等方面的塑造。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完整的人”。
五年级读后感 篇6
读这本书的感受就像喝一杯暖暖的热茶下肚,十分舒心,全程被巴学园里面的氛围所感化。
本书讲述的是作者黑柳彻子在小学的真实经历,以“小豆豆”当时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语言较为简单,虽被归于儿童文学,但受众面十分的广,也被当作“教育书”备受瞩目,许多读者向往于书中的巴学园——梦想中的教育,即使结合当代现实来看是不切实际的,但可以为此而努力。
不谙世事的“小豆豆”因为不懂做了很多错事,被退学之后来到了特殊的巴学园,这里奉行自由的教学方针,在废弃的电车里上课,上课的顺序可以自己定,下午还可以去外面散步,中午吃的便当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晚上还可以在学校露营过夜……
最重要的是,有包容的校长小林先生,即使做出再荒唐的事情,他也不会错怪学生,而是从他的角度看待问题,教他之后怎么做。
他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将之发扬光大,把他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也不过度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还会教孩子们感受自然,触摸灵感。巴学园的学生每天都要穿最破旧的衣服来上学,然后随意地玩耍将它弄脏;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棵树,可以爬上去望风景;身有残疾的学生也不会遭到歧视,身材矮小的高桥因为校长精心设置的运动会项目屡次拿第一得到了自信……
书中良好的教育方式数不胜数,在不伤害孩子内心的基础上教他们一步步成长。
可惜书籍的最后,战争和炮火来临,即使结局是悲伤的,但过程是美好的。这些在巴学园度过的经历,都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后记中还记载了学生们长大后的情况,他们每年都会重聚一次,拥有这样的经历和伙伴们真温暖。作者还谈到她取这个书名的原因,原来“窗外”是被排除在外面的感觉,有点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