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5/09/03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在作者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仿佛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在这本书前面描写出了呼兰河这小城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儿的人们愚钝、麻木、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和灰色的生活,他们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只是淡淡的活着,淡淡的离开,让人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顺意社会,但是天意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的封建,在无形中竟成了刽子手。这才是多么的可悲啊。其中最大的悲剧就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他才十二岁啊,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过早的被卖给胡家做童养媳。明明是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她,用烧红铁烙她的脚心……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以为,这样打她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却因为“好心”帮她治病的婆婆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无法意识是自己做错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在这里,呼兰河不再仅仅是只是呼兰河,而是在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为迷信、愚昧、无知,上演着一出出悲剧……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兰河成了当时全中国的写照。

这部作品在思想上继承了鲁迅对中国人民性质的剖析与批判;在语言上,文字娓娓道来,朴实清新,沉郁感伤。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关于书,呼兰河留给作者的,也许正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虽然没有美好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我希望你能买一本回家看一看。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的‘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这句话是萧红发出的一段感叹。在她的生命中,祖父成了唯一真正爱过她的人。

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一个人难以在她的脑海中抹去,这个人就是她的祖父。她的父亲,是那么冷酷无情,每个眼神,都透露着冷漠。但是有了祖父,才让她明白,这世间也有着无尽的`爱和温暖。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祖父对萧红的爱。任凭她在园中随意瞎闹,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呵呵地笑着。这让我感受到了祖父对萧红的宠爱。在这大园子中,淘气的萧红摘下玫瑰花,插在祖父的帽子上,祖父发现时,爷孙俩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这也让我感受到了爷孙俩互相打趣的温馨。祖父的园子,成了萧红童年时最温暖的归宿,和祖父一起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样温馨和谐的情节,也深深的触动了我。

让我感同身受,在我的身边,也有像祖父一样在我身上倾注了无线的爱的人—我的外婆。

每次我一回到家,她总会准备好一桌子我爱吃的菜。她如果看见有什么好东西,也总不会自己占有,而是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塞入口袋,见到我时,又塞到我的手中。她总会说:“我不喜欢吃,所以留给你吃吧。”将外婆留给我的零食握在手中,总会感到心头一暖。这小小的举动透露着外婆对我深沉的爱。

对萧红来说,祖父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她从祖父那明白了,人生除掉了冷冰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这成了她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呼兰河传》是以呼兰河镇为背景,写的小姑娘萧红儿时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幸福生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呼兰河传》第三篇“祖父的花园”里的一段话。看到这里,就使我想起我的楼顶花园。我的楼顶花园里有一个大大鱼池。池中的鱼儿都是我跟爸爸在公园里游玩时,亲自钓回来的。鱼池周围种满了鲜花和葡萄。每到春夏,也是满园花香,虫儿乱飞。葡萄树上结满了紫色的果实。童年的生活真是快乐而又美好。

呼兰河镇不仅不繁华,还十分的落后。在第五章里我看到了一个小团圆的媳妇儿的悲惨经历。团圆媳妇儿其实就是过去的童养媳,他们把未成年的'女孩子嫁到男人家做媳妇。却又像奴隶一样对她们任意打骂,她们的价值“还不如一只鸡值钱”。书中,胡家因为小团圆媳妇儿的开朗总是无缘无故的打她,只是单纯想来个下马威。更可悲的是邻居竟支持说该打。她被折磨的生了病,左邻右舍不仅不同情却还看热闹,提议用滚烫的热水医,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啊!硬生生的被折磨死去。真是一群愚昧无知的人!

作者的童年虽然也有快乐,热闹。但社会落后,作者又缺少陪伴,她是多么寂寞、失落啊!现在的我们就幸福多了,不仅家里人都围着我们转,同学朋友也很多。城市里还有很多的游乐园供我们游玩嬉戏。童年是快乐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呼兰河传》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呼兰河百姓生活的日常。全文大部分内容都以“祖父的后花园”为引子,描绘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随着作者一起回忆起童年生活,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

作者萧红对于呼兰河的记忆很深,也许这就是她童年时期的记忆吧!她在那里经历了许多的悲欢离合。就像茅盾所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没想到萧红的童年时期竟然是在这样一个如此悲凉的小镇里度过了。

呼兰河是一个既不繁华,又不富裕的城市。这里的人们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我总觉得他们只不过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这里的人太过于迷信,以为什么都可以通过跳大神请来神仙来解决。但这也导致了小团圆媳妇生不如死。

其实在现在,还有许多人十分迷信。我印象最深的是之前看到的一篇报道,里面是这样说的:有两户人家对门所住,其中一户在门口装了一面镜子,另一户人家认为影响他家的风水,在一天晚上使用刀、斧等工具造成8人死亡。而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过于迷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甚至灾难,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是应该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

书中描写的当时,远不能和现在对比,我们为何不珍惜呢?我们应该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人的一生,不管怎样长途跋涉,或许都有个萧红笔下的“后花园”,那里有故乡、亲人、往事……有让一个人走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萧红的妈妈去世得早,萧红爸爸和继母对她像对待自己的仆人一样,但萧红有一个很爱她的祖父,祖父用自己的积蓄供萧红上学,但祖父去世后,继母和父亲就逼她辍学,无奈之下,她只好照做了。但她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离家出走,过了几十年,萧红在病床上写下了这本书……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个故事,尤其是萧红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玩耍、劳动的那一段。“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小时候萧红不懂事,把韭菜当作狗尾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尽管这样,祖父并没有责怪她,而是耐心地教萧红韭菜、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萧红的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大概就是和祖父相处的日子了吧。

正是有了祖父暖融融的爱,才有了萧红自由自在的童年。在萧红的眼里,一切都是无拘无束,充满色彩的。是呀,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跳动着幸福和快乐的音符;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珍惜童年,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萧红的文章描写得生动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如著名作家胡风所说:“她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熟悉似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6

大家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看的书吧,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主要讲的是一座小城,它的名字叫呼兰河。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生活着各样的人:“我”的祖父、邻居们……及它的年中盛事。

在作者的笔下,呼兰河这座小城并不繁华,但却蕴含着生机,也有着一丝丝的悲凉。在那儿有东二街的“大泥坑”、有卖麻花、粉坊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垦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学古诗快乐而寂寞的童年,有因呼兰河人太迷信而造成的悲剧人生……

在呼兰河生活着一个不幸的人,她就是小团圆媳妇。她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嫁到了老胡家后,受到了百般折磨后生病了。生病本来就应该找医生,可是老胡家却对她使用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医疗方法”,她最后被折磨致死。在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生病就应该找医生治疗,迷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呼兰河还有一些年中盛事,野台子戏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重要的年中盛事里,唱戏的人一唱就是三天,所以一到了唱戏的时候,可并不是简单的看戏,而是呼朋唤友,热闹的很。

呼兰河的人们生活平凡、不幸,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顽强地生活着。他们顽强、坚持,不放弃自己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