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经典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经典读后感 篇1
雨后,我坐在阳台,读着《边城》。
这部小说初读之下,语言很平淡,情节甚至算得上是平凡,但细读之下,又会被小镇的悠闲适意,爷爷的朴讷,翠翠的可爱以及字里行间的自然、柔美、诗意所吸引。读着读着,好像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说开头向我们展现了那片宁静的自然风光,寥寥几笔勾勒出翠翠和爷爷简朴的生活中透出的.那些快乐和活力,然后便讲述了那个热闹的端午节,翠翠的爱情便是从这时拉开了序幕。
到了小说的后半段,看得我有些暴躁起来。翠翠的爱情之路好像愈发坎坷了,就像京剧《三岔口》给人的感觉一样,一件两情相悦好事却被一连串的误会打乱,总也成不了。
船总的儿子大老、二老都喜欢上了翠翠,刚刚开始竞争,大老的殒命却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二老不再那么坚定地要娶翠翠,船总开始对爷爷有偏见,而爷爷的木讷和口拙也让船总和二老对他产生了误会。
小说接近尾声时,一场暴风雨带走了爷爷年迈的生命,也许,它也同样粉碎了翠翠刚刚萌芽的幸福在整部小说里,最幸福的人应该是爷爷吧,这位带着那个时代典型特征的老船夫,他敬忠职守的在岗位上奉献了50年,他拥有过平凡的妻子、可爱的孙女、几十年的至交老友,也经历过妻子的死亡,女儿的离去。最终在对孙女的担忧中与那条渡船伙伴一起逝去。虽然一生清贫,但这也算是完满的一生了。
经典读后感 篇2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什么普通人的冒险经历值得公诸于世,供世人代代传颂,我想,这便莫过于是《鲁滨逊漂流记了》。正如编者所说,此人一生的离奇遭遇,是前所未有的;他那变幻万端的生活,也是绝无仅有的。
读完这本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勾勒了这样一幅图画:一位蓬头垢面的中年人,身着着自制的羊皮衣裤,腰间斜挂着几把小刀,背上背着一把长长的鸟枪。他正吃着自己制作的大麦面包,就着自己晒的葡萄干,那样甜蜜。他的身后,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子······
他懂得知足。在他流落荒岛,孓然一身时,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相反,他甚至感谢上帝,感恩周围的一切,让他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他如此勤劳。为了添置一张桌子,他硬是用简陋的工具辛苦工作了几个月;想要建一个羊圈,而打一个木桩就要花费几天劳动,他却如此从容地砍树,锯木头,削尖,打入土地,加固······
他那样睿智,勇敢。一次,他周游全岛时发现许多新的`可食用的水果,十分高兴。然而兴奋之余,他立刻认识到此处没有标志物,自己又没有罗盘,于是留下一根大木头作为标记才离开。返回时,他误入了一个烟雾弥漫的峡谷,被弄得晕头转向。最后,他正巧转回了原来的地方,在木桩的指示下,返回了住处。
通过这本书,我既被鲁滨逊的自强不息,豁达开朗所打动,同时,也在心中暗暗发誓: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挫折时,我要学习鲁滨逊,多一些勇敢,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满足,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经典读后感 篇3
这本书里有很多漂亮的文章,但我还是选一篇我最喜欢的文章和你分享吧。
我觉得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我和妈妈的粥》。要知道,这篇文章得了大奖,很难。
粥,这不仅诉说了一锅粥的意义,也诉说了她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只为了比作一锅粥,因为他们的感情就像一锅粥一样的.深厚。
作者和他母亲的关系显然有些障碍。因为,孩子和妈妈已经三四天没有真正说过话了。不正常。他们一直在打冷战。但是,我妈很关心她。比如她没有热粥,想吃,妈妈提醒她:“要热。”哪怕很短,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母亲对作者的关怀。
最后,作者去了火车站,她想和这个家说再见,但是***妈没有送她走。母亲看起来那么顶天立地,那么固执,女儿却不肯低头认错,两人就这样僵持着。她女儿上了火车站,走之前没跟她说什么。
在火车站,作者后悔了。因为她收到妈妈的短信:注意自己的行李。你有两个包和一个盒子。下车时你应该仔细检查。别忘了。车票应放在便于携带的口袋里,以便外出时使用。粥很好吃,以后不用茄子了。长途旅行后好好休息。看,作者的母亲已经提醒她这样的小事。其实她一直很在乎作者,只是作者没有早点意识到而已。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感人的真实故事。如果你喜欢,拿起书,快速阅读。
经典读后感 篇4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一个小天使,把爱洒向人间,温暖人的心灵;感动是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包含在里面;感动是一个催泪弹,让多少让痛哭流涕......感动就在那一瞬间,让多少英雄落泪,浪子回头,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感动中国》,那里边的人物让我受益匪浅。最令我感动的是《听,花开的`声音——邰丽华》。我每读一遍,心就碎一次。
提起邰丽华,大家都很熟悉吧!她是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千手观音》领舞者。她那优美的动作征服了每一个人。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她背后的坎坷。在她出生的时候,是个秀美脱俗的小天使。但命运偏偏戏弄人。在邰丽华二岁的时候,邰丽华永远告别了声音。但邰丽华很坚强。在她七岁的日记里写了一句话:我要学张海迪姐姐,虽然没有了健全的身体,但要有一个完整的人生。我震撼了!一个七岁的孩子竟写出了这样有道理的话。再想一想,一个聋哑人什么都听不见,她要比别人付出多少倍的汗水啊!她的坚持不懈令我感动。同时我也深感惭愧。我们现在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成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冲父母发火。成天拿父母当出气筒,真是不应该啊!花开无声,却美丽。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乘风破浪,展开双翅坦然面对困难!
经典读后感 篇5
在每一部长篇完稿之后,贾平凹便出行,到处走走看看。是写长篇劳作后的休息,又是为下一部新作品在作准备。他要看到真实的民间、真实的底层生活,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落纸成文,成为《天气》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有一些日常不经意中写就的短文,体现着贾平凹的生活状态和情趣,那是平实又亲切、古朴又充满灵性的。
关于这部散文集,贾平凹在序中说:“小说可能藏拙,散文却会暴露一切,包括作者的世界观、文学观、思维定式和文字的.综合修养。我以前研读别人的小说,总要读他小说之外的文章,希望从中寻到一些关于他的规律性东西,我现在编《天气》,又这么说,我把我的衣服就撕了。”又说,“以现在的年龄,如果让我评估我的散文,虽不悔其少作,但我满意我中年以后的作品。年轻时好冲动,又唯美,见什么都想写,又讲究技法,而年龄大了,阅历多了,激情是少了,但所写的都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悟的东西,它没有了那么多的抒情和优美,它拉拉杂杂,混混沌沌,有话则长,无话则止,看似全没技法,而骨子里还是蛮有尽数的。”
没有技法的散文,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