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开讲啦演讲稿

2025/09/04演讲稿

文学网整理的开讲啦演讲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开讲啦演讲稿 篇1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被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评为全世界观众人数第二多的博物馆,位于法国卢浮宫之后。博物馆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窗口。

我去过世界上160家博物馆,但是很难一眼看到底每一个馆的藏品,因为藏品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地去看,博物馆因展览而鲜活。博物馆除了有独特的藏品、宏伟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外,它应该是我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特别的休闲场所,还应该是我们公众的文化依赖。在世界范围之内,博物馆正在越来越多样化。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影博物馆。这个电影博物馆每年的观众中,有三分之二不是来看展览的,是来喝咖啡的`,来吃饭的。这就是博物馆独特的休闲功能,这是培养公众对于博物馆形成独特的文化依赖的重要一环。

可能你们都没有猜到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并不复杂,很简单,就是两条。第一条,是希望国家博物馆的护栏 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一点我感到很伤心,因为国家博物馆的护栏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多的。第二条,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后人能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他们的婚礼。因为全世界的重要的博物馆都是年轻人所向往的举办婚礼的地方。年轻人如果在这里举办婚礼,未来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他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博物馆,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是在这里结的婚,他们的父母对这里的文化的感觉。这种代代相传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依赖,正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我的这两项,不算要求很高的中国梦,但在当下中国实现有相当的困难 。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不是一次、两次。因为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艺术品陈列在那里,它们每天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之上,给予每一位过客,发出了它们的文化信号。这个信号,时间有长有短,有远有近,但是他们所表露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绵延不绝,这是我们今天博物馆所承担的独特的一个历史使命。

开讲啦演讲稿 篇2

大家好,我是蔡俊,是C919首飞的机长,今天非常高兴,能来到《开讲啦》这个节目,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与首飞的一些小故事。

大家可能觉得我们是不是特意挑了5月5日这个日子,看上去比较好听、比较吉利,其实不是这样。当时的时候,上海四月份的天气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当时联系了中央气象台、上海气象台,还有我们自己的气象人员,一起来分析天气趋势,最后就是决定5月5日这个窗口的时间,足够让我们进行一次首飞。

到了5月3日晚上,我想应该是,很多人开始发朋友圈了,那时候因为已经正式公布首飞机组的名单。然后那时候就是一个微信朋友圈的轰炸了,大家都在关心这件事情。那天我跟好多朋友一直大概聊到晚上九点半,就开始休息。很多人都问我,你还有空聊朋友圈,不紧张吗?当时确实觉得还可以吧,因为我们做的准备确实非常充分,飞机状态那时候也是非常好。

5月5日早晨,我们起床以后看了下天气,当时定的是早上八点钟,但那个天气条件,实在是不能满足首飞的一个需求,然后我们和设计,还有我们的公司领导,以及气象人员进行一个商量,就是大家看一下,到底今天还有没有窗口。根据气象的预报,大家一致同意,在下午两点开始首飞,当时我们预计,两点首飞的话,要提前一个半小时上飞机,但是我们做完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挺晚了,我上飞机的时候,就剩一个小时,就是我们其实比正常要少半个小时,来准备这个飞机。但是我们因为前期做了非常多的训练,准备也很充分,上去就噌噌噌,三下五除二就已经准备好了。有人可能会问我紧不紧张,当时我上飞机,上了次厕所,然后我准备完飞机,又上了一次厕所,中间也就隔十几分钟,我想张大伟肯定也觉得,他是不是很紧张。我们把救生衣都穿好,然后坐到位子上,我就搓了搓手,因为手上有点汗,又在衣服上搓了搓,我就做了个动作,跟大家说“开干”,这时候我们开始真的启动发动机。

我们先进行一个滑行,滑行的话,看下当天飞机的状态怎么样,然后再滑回来,跑道这边等着起飞的指令。接着就是进跑道以后,加油门起飞了,在这整个过程中,其实很多人还会问我紧不紧张。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其实我考虑更多的是飞机的状态,那些参数什么的,飞机的一些仪表,发动机的一个转速、温度,当时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参数,还有一个速度、方向,都是我最关注的东西,所以我也没时间去紧张,想其它东西。就这样飞机按照计划,在两点钟起飞。

当我拉第一杆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飞机,基本上就跟我们的.工程模拟机状态非常相近,那第一杆非常有信心,等飞机稍微离地,高了一点以后,就带了一个十五度的一个姿态,那个姿态大家可以看一下,非常大,后面的试验可以说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到空域以后,按照既定计划,所有的试验点都是一次过的,过完以后,我们就接着按照计划返场、落地。那天风稍微有点大,然后可以说落得也非常不错,我个人感觉,第一次驾驶这飞机,能落成这样,我其实已经很满意了。

飞机到了停机位以后,到我们下飞机,其实过了挺长时间。当时飞机停稳以后,还有最后一个试验点,就是飞机舵面的一个检查,然后检查完了以后,我们会做一些关车前的一个准备动作,做完以后就是把两个发动机关了,关了之后,会把关车的一个检查单做完,那时候整个一个飞行算结束了。结束了以后,我们接下来就要面对这个仪式,其实我们在里面就梳妆打扮一下吧,仪容仪表整理一下,因为当时我们穿的救生衣,还要把救生衣脱了,然后把衣服穿好,把鞋子弄一弄。我们五个人,大家稍微讲了几句话,庆贺了一下,拥抱了一下,这时才开的驾驶舱门,我第一个从舱门里出来,我们的总设计师吴光辉,他就上来迎接我。

首飞是一个荣誉,大家都为首飞机长这个名额争得非常激烈,我们一共有十四名试飞员,六名是来自中国商飞试飞中心的,还有八名是来自中航工业下面的试飞研究院的。我们最主要的就是一个理论考试和一个实操,评估都做完以后,当时并没有揭晓结果,而是把这些专家的意见,他们推荐的首飞机长打包封起来。11月16日的时候,当时那天我还在飞航班,中午飞机落地以后,我打开手机的时候,有很多人已经在祝贺我。当时真的非常高兴,能被选为首飞机长,但是我也立即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责任,在我肩上。我是机长,然后吴鑫是副驾驶,钱进是观察员,还有马菲和张大伟是试飞工程师,我就组了这样一个团。

因为当时讲,首飞是二月底,我们算了一下,也就一百天的时间,在这一百天的时间里面,我们要做低中高滑,系统培训,系统交底,驾驶舱熟悉这些,其实留给我们自己的时间,也就大概十天左右吧,得非常好地利用起来。我们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训练计划,做了非常完备的准备。因为是首飞嘛,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要考虑到最极端的情况,那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双发动机失效,多套液压系统的失效,然后是飞控系统的失效。那么我总共在工程模拟机,和我们的铁鸟上面,一共训练了将近二十二天的样子,这二十二天,每天基本上有六个小时在模拟机上来飞这个科目,一共飞了五百多个试验。如果懂飞行的话,大家可能会知道,我们可以做到,我不去碰那个操纵杆,我只靠两个油门和一个升降舵的配平,我就能把这个飞机从空中飞到跑道上落地,这是我们训练的结果。不光是我一个人,我们的吴鑫机长,他同时也具有这个实力。我们还飞过一些非常极端的科目,就是我不看仪表,只看姿态,油门的大小我们都不看,我们就这样来进行落地,这是我们训练结果,其实都还很不错。

12月28日的时候,我们首次进行一个刹车试验,就是滑行预试验,那个滑行预试验,我想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当时我们滑的距离并不太长。因为一开始,从我踩第一脚刹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刹车系统有些问题,刹车压力上太高了。然后我们又进行了一节、两节、三节、五节这些速度的一个测试。然后发觉这个刹车系统确实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我们考虑到飞机的安全,经过商量以后就提出终止试验了。

当时肯定很多人都很失望,因为在大家心中肯定想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试验,这么简单的试验,我们都会有问题。我们下了飞机之后,马上就跟设计人员进行交流,把当时的这现象讲给他们听,然后他们就根据测试改装系统记录的一个数据,来进行一个分析,最后是找到了一个刹车系统调参的问题。经过跟供应商沟通,我们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这个参数调整完了。调整完以后,我们又在2月28日进行了第二次滑行预试验,第二次滑行预试验,可以说是非常成功,那么最高滑到了三十节速,就相当于我们开车,大概有五十五公里每小时的样子,当时非常成功,为后面低中高滑树立了信心。之后我们就比较顺利地进行了一个低滑、中滑、高滑,到了四月底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滑行试验,这时候我们就决定什么时候首飞。

其实首飞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事情,我想所有的飞行员,如果能参与到这中间的话,也会感到非常骄傲,毕竟是第一次首飞,还是飞的我们自己的飞机,是我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真的非常骄傲。不过这个骄傲,也离不开我们的工程师们,还有很多在背后支持我们的一些团队、设计人员,是他们给了我首飞的信心。那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要点

1、首飞前两天有人问我紧张吗?当时确实觉得还可以吧,因为我们做的准备确实非常充分,飞机状态那时候也是非常好。

2、我们把救生衣都穿好,然后坐到位子上,我就搓了搓手,因为手上有点汗,又在衣服上搓了搓,我就做了个动作,跟大家说“开干”!

3、11月16日的时候,当时那天我还在飞航班,中午飞机落地以后,我打开手机的时候,有很多人已经在祝贺我。

4、12月28日,首次进行刹车试验,发现刹车系统存在较大问题,为了安全提出了终止试验。

开讲啦演讲稿 篇3

非常感谢大家的欢迎,但我得实事求是地说,我很不情愿地站在这,因为我很怕来到这里,又被贴上一个标签叫青年导师,我身上标签够多的了,用得最多的叫学术超男,我真的不想再贴上一个标签叫青年导师。我今天来只是想和我们的青年朋友们在一起探讨、交流、分享,如果说有导师的话,我希望你们也同时是我的导师,我们互为导师。

请问十八岁的时候,你们在想什么,干什么?高考?都在高考!我十八岁的时候干了什么呢?我十八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么我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勇敢的决定呢?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苏联作家维拉凯斯特林卡亚写的,它的名字叫——《勇敢》,它描述的呢是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一批共青团员到西伯利亚,就是苏联的远东去建设一座共青城,我读了这本书以后热血沸腾,我说我也去,我也写一本中国的《勇敢》,我要成为中国的维拉凯斯特林卡亚,坚决去了。而且还非常幸运的是到了乌鲁木齐以后分单位,就把我分到了农八师共青团农场,我马上就想起了一首歌,而且我就是唱着这个歌去的,这首歌叫《共青团员之歌》,有会唱的吗?我们告别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走了,根本没有考虑妈妈的感受,后来我爸才告诉我,我妈每天晚上哭,就是要去。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那个被诗意地描述过的地方,证明了生活不是诗,等待着我们的是无法形容的寂寞,单调、劳累、纠结,我就住进了牛棚跟牛住在一块,第一天干活干什么?挤牛奶!我就上去挤,根本挤不出来。老职工就跟我说,不是这样挤的,你得先让小牛吃一口,把它奶胀出来,我说这小牛怎么弄呢?他说你把这小牛放了让它吃吧,小牛栓在旁边,我把小牛解开了,小牛冲过去,一口咬住了,就吃奶,我在旁边看着。老职工说,你怎么还看着?它都吃完了,你还挤什么?我说这怎么弄呢?你拽过来啊!好吧,我去拽那牛,根本拽不动!出生牛犊不怕虎,它还怕我吗?好不容易拽过来,又把它拴上,它又挣脱了。挤了大概这么多,母牛发现了,很愤怒地一脚就把奶桶踢翻了,然后顺便也给了我一脚,这老职工说你怎么这么笨!

后来班长过来说,要不你去放牛吧,班长给了我一根棍,这么长,很结实的棍,我说拿棍干嘛呢?打狼啊?他说狼倒是没有,打牛,牛不听话你就打它,我没管这个,我就带了本书,装在口袋里,赶着牛出去了,出去以后牛在那吃草,我就看书,看了一会,一看,牛没了!只有一头牛还在跟前,正准备往前冲,我赶快拎着棍子过去我就,你站住!你上哪去?牛看了我一眼,然后走了,最后我的跟前,一头牛都没有,然后只好拎着棍子一个一个去赶牛,然后就很快把我从畜牧班调出来,我到了大田班,然后在兵团干完了所有的,几乎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比方说有一种活叫脱裤腿,就是棉花苗长到这么高的`时候,要把棉花苗下面的两片叶子把它打掉,因为它苗只有这么高,你这样是够不着的,得跪下来,跪下来以后两只手去弄,然后膝行,一爬就是一天,兵团的田叫条田,那个条田叫一望无际,根本看不到头,你每天必须从这一头爬到那一头,然后把另外两行的叶子打完,再爬回来,这一天的活就算干完了,你要是速度不够,你回不了家,你根本回不来。那个时候我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条田,我就想,我的希望在哪里,现在很多年轻人说,我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你到条田去看看!

后悔吗?不后悔!因为那是我自己的决定,我不后悔,我到现在都认为,当我服从自己的内心最强烈的冲动的时候,不管它的结局是怎么样,不管将来我会吃多少苦,我无怨无悔。选择即负责!人生能有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所以我到今天还很“二”,我的“二”劲一直保留下来,就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我想我既然是做了这个梦,虽然生活不是诗,虽然生活没有像我想想象的那样,可以给我提供那么多素材,让我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我的梦我得继续做下去。所以我当时读了很多的书,而且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积累,最后让我考上了武汉大学。我毕业以后,住过办公室,住过筒子楼,一直很艰苦很艰苦地过来,我现在很清楚的记得19xx年,厦门大学房改,学校分给我一套房子,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是教授了,112平方,七打折,八打折,折下来,你们猜多少钱?三万!不是每平方啊,总价!我买不起!

开讲啦演讲稿 篇4

各位同学:

大家好!少年的世界,一个特别美的名词,但对于我来讲,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一个过去了,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少年时候碰到的一些事儿,就有一件事儿是这样的。

那一年是1986年,我18岁,1986年4月18号是哈雷彗星重新经过地球上空的一个时间。哈雷彗星是一个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彗星,它是76年会飞临我们上空一次,一般来讲一个人一生可能只能看到一次,所以那时候晚上我非常想去看这个哈雷彗星,但我的父亲反对,因为那一年是我参加高考的年份。我父亲说那你是想以后长大当一个天文学家吗?我说不是的。我父亲跟我讲说,“那你的一生,高考可能也只能参加一次,那是哈雷彗星重要还是高考重要?”对话就结束掉了。这大概是我高中时期跟我的父母最后一次比较激烈的对抗。所以到我高考的时候填志愿,我坚决要离开我的家乡杭州,我觉得无论我考到哪个大学,我都必须要离开杭州,后来我就考进了上海复旦的新闻系。

我大学成绩还不错,我就得到一个保送研究生的名额,所以很大的可能性我就会保送读博士,我父亲就特别高兴,我们老吴家终于要出个博士了。然后我就跟他讲,我说我要回杭州工作,我不要读研究生。我父亲就疯掉了,就说,“怎么回事呢?”因为我那时候我女朋友在杭州,我跟他讲,我说,“如果我读三年研究生的话,我这个女朋友基本上就跑掉了,如果我读完博士的话,那肯定就跑掉了。”然后我父亲就很严肃地问我,说,“吴晓波同学,是恋爱重要还是事业重要?”那时候我已经年纪蛮大了,我已经有胆子了,我就跟他讲,我觉得还是恋爱比较重要。大学毕业以后,我就进入到一个工作的状态,我父亲一直不理解我的工作,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一年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地方做调研,到我32岁的时候,我写出了一本书,叫《大败局》。那本书是当年卖得最好的财经图书,然后就有一天,我记得我回家吃饭,我父亲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很无意地跟我讲,“听说你出了一本大什么局啊?”我说“叫《大败局》”。他说“王阿姨,李叔叔想要你那本书,你明天签名签两本书带给我吧”我说,“好的。”又过了五秒钟,我父亲突然自言自语地讲了一句话,说,“看来你们这一代人也挺不容易的”。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我眼泪差点掉下来,我知道那么多年下去,我跟我父亲的这场战争,终于在这个饭桌上面得到了和解,然后不幸的是,他讲这句话的时候,我的青春已经过去了。所以这个是我今天在这个台上,我想到我少年时候的这一段经历。

其实人跟人之间,一代人和另一代人之间,比如说我和我的父亲,各位和各位的父亲之间,父母之间都有代沟。代沟在少年的世界里面是一道最惨烈的风景线,它一定存在。代沟在某种意义上,在我看来是没有办法消弭的,然后中间会产生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一代,80年代的人看不起90年代的人,说我们80年代一条裤腿长,一条裤腿短,晚上弹吉他,谈理想,谈国家的未来。你们呢?你们就知道谈金钱。50后看不起60后,60后看不起70后,70后看不起80后,80后看不起90后,90后把自己还分成两代人,90后看不起95后,95后看不起00后。其实这个是人世间挺大的一个误会,在我看来,50,60,70,80,90包括00,每一代人你的快乐和你的苦难都是属于自己的。第二个大的误解是什么呢?是每一代人都希望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下一代人。比如说我的父亲跟我讲说,高考肯定比哈雷彗星重要。我父亲跟我讲说,男人无以立业,何以家为,所以事业肯定比恋爱重要,这方面就会有大的一个冲突,第三件事儿,每一代人试图影响和左右下一代人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在一个少年的时代里面,反叛时刻存在,反叛成功不成功只是他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和方式不同。我的朋友,一个经济学家,他有一个宝贝女儿,刚刚博士毕业。我这个朋友到美国去参加她的博士典礼,这个女儿找他爸爸谈话,说,“我已经拿到金融学的博士,我已经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一个经济学家有了一个金融学博士的女儿,我已经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了,“接下来我要干我喜欢干的事了”。他爸爸就跟我讲说“我一辈子就没问过她,她到底喜不喜欢经济学这件事”所以这样的一种代际之间的冲突,我觉得是永远存在。

我的女儿是1996年出生的,她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儿,说,我要跟她的关系不能变成我跟我父亲那样的一种关系,我要走进她的世界,我要了解她,所以我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问她一个问题,说,“你长大了喜欢干什么?”我记得很小,她那个时候是幼儿园大班,马上要读小学了。我女儿给我的第一个回答是说“我长大了喜欢当游戏机房的收银员”,她觉得那个收银员很厉害,每天就可以玩游戏,第一个回答。读到小学,我记得到二年级的时候,我又问她,“你长大了喜欢干什么呢?”她那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个海豚训练师,她去游乐场,去看那个海豚表演,觉得训练师很酷。再过了几年我问她,我说“你喜欢干什么?”她跟我讲说,她喜欢当一个宠物店的老板娘,她开始喜欢小狗小猫了。她说开个宠物店,养那么多小狗小猫,多开心的一件事儿。不断地问她这个问题,反正我每听到一个问题,我觉得很奇怪,都出乎我的预料。到去年为止我又问她,她跟我讲说,“我喜欢从事综艺节目”。然后她还跟我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了一堆事,比如说中国的'某某某电视台这些综艺节目哪一段是抄韩国的,哪些是抄日本的,哪些抄英国的,哪些抄荷兰的。那时候我有一个挺大的感触,我觉得至少在综艺节目这个领域里面,她懂的事儿比我多。然后她的很多知识点其实我已经没有拥有了,我已经不知道,我已经根本不知道。比如说我女儿问我说现在流行一个成语,叫做“不明觉厉”。什么叫“不明觉厉”?流行的一个词,网络用语,不明白你是怎么回事,就是觉得你很厉害。“人艰不拆”呢?人生已经是件很艰难的事了,咱们就别拆穿它了,这就是代沟。然后她的这()些爱好啊,她想未来从事的这些工作啊,你仔细去想,从这个收银员到海豚训练师,到综艺等等,其实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是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代与代之间的冲突很多就在这个谱上面。谱是什么呢?谱就是确定性。

我们的父母都希望我们的子女能够在自己看得见的范围内,在一个确定的跑道上去跑步。第一,你摔倒了我可以扶你一把。第二,我用我的经验值可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与确定性相背离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在我们少年的世界里面,在我们青春里面,最美的那个词叫做不确定性。不确定面向未来的所有的恐惧,好奇,探险,是少年的世界最美的风景和各位最大的权利。

恭喜在座的各位终于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成为了第一代新人类,成为了第一代可以选择不确定性,可以遵从内心来对自己的未来做规划的人,我愿意为你们喝彩!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开讲啦演讲稿 篇5

大家好,我是惠若琪。刚刚我们在后台的时候,我们三个人非常忐忑,甚至我们都动用了我们比赛之前,一二喊加油的这个口号。我是队长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就先来吧。

首先呢,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2016年8月21号的上午,你在哪里?(观众:看女排)很开心有这样的答案,就是大家基本上都在看我们的比赛,也很感动。说起来有点夸张,但是远在里约赛场上的我们真的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我们的支持与鼓励。

可能比较关心排球、比较关心女排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在2015年下半年临出征世界杯之前,心脏出了一些问题。整个2015年我们都是从一点点往上爬坡,队伍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包括自己也在2015年的收获非常非常大,正准备在世界杯大放拳脚的时候,健康的小船说翻就翻。那个时候医生跟我说,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我将无法继续我的运动生涯,所以只能暂时放弃,进行了我第一次手术治疗。本来应该全程清醒的手术,我在中间昏了过去,是依靠电击把我救回来的。经历了鬼门关的一遭,回到了病房后,在第一时间也是打开了电视机收看了队友的比赛。虽然前面起起伏伏,也有很多困难,但是我的队友们非常坚强、非常英勇,最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取得了世界杯的冠军,重回了世界之巅。当时真的很为队友感到高兴,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每天的训练量是怎样的,取得这个冠军有多么不容易。但是这个背后,我又有一点五味杂陈的心情,就觉得自己并没有跟队伍一起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我离这个队伍有点远,会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就像一只离开雁群的大雁,飞得特别地忐忑、不确定。这个时候,我经常会将我的家人朋友赶到病房外面,希望给自己留一个独处的空间慢慢去消化这些不确定与忐忑。有的时候望望天花板,有的时候望望窗外。记得有一次,看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停在空调机上,蹦蹦跳跳的,叽叽喳喳的,充满了活力。而反观现在的我,起床刷个牙心跳都到一百二,我就慢慢地无限放大,就否定了自己。我还能行吗?我还能回到球场上吗?

不过很快,江苏队的队友和教练们都来病房探望我,很开心他们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当时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跟她们说:“你们加油打,等到前四我就回来了。”也是为了这句话,我努力地恢复着。如果说是在咬牙恢复,那我可能当时的后槽牙都要咬掉了。终于我如期在前四名的比赛中跟队友们一起在场上拼搏,最后取得了江苏在联赛上面的最好成绩。

紧接着,国家队的召唤开始了。我又一次满怀着信心加入到了国家队的阵营中。但是没过多久,第一次手术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让我不得不再去做一次检查。再一次感觉到了身体的不适,而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霎那,我觉得我整个人是要崩溃了。因为刚刚经历了大起大落甚至那么大的风浪,好不容易重新回到了队伍里,为什么老天又给我开一次这样的玩笑?我很不能理解。非要把我打击到万劫不复,它才开心吗?

所以当时我在第一时间去了郎导的房间。我说,郎导,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了。可能……我追求……(哽咽)我说,郎导,可能我追求梦想的道路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能看到郎导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可是她思考了一会儿跟我说,“我们还有五个多月将近六个月的时间,你再去争取一次吧!0。01的希望,我们也去做最大的争取,万一奇迹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呢?我们的队伍需要你。”

可能也是郎导的一句“我们的队伍需要你”让我决定回到江苏从长计议,再投入到治疗。大夫在反复的开会跟斟酌之后,通知我和我的家人,我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在我的心里边,我甚至觉得那是生与死的一个界限,我愿不愿意再去尝试跨越它?

我跟我妈妈说,先让我过完这个生日吧。所以在生日之后的两天,也就是3月6号,我再一次同意进行第二次手术。当时在手术室的门外,有一个老奶奶。当时我看到老奶奶一直在揪着自己的手,表情也特别得凝重。老奶奶就问我,“姑娘,你害怕吗?”我害怕,但是我压抑住了这种紧张,跟老奶奶说,“没事,老奶奶,这是我第二次做了,你看不挺好的嘛。”其实我知道这句话不仅是说给老奶奶听的,更是说给我自己听的.。我想给自己建立一点信心,就是我可以走上手术台,我可以活着走下来。

第二次手术非常成功。我就用最短的时间在医生监督下开始恢复训练再次回到国家队。其实自己心里会有一点小小的自卑,我怕拖队伍的后腿,但是郎导非常信任我,再次把队长袖标交予了我,我就重振了旗鼓。最终,终于在半决赛跟决赛,为队伍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那时候,当最后一个球应声落地了,自己的眼泪就是这所有的点点滴滴所沉淀下来的一种宣泄。

我们队伍当中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大家有不同程度的伤病、不同程度的困难,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做到最好。我们都知道郎导在奥运村里吃泡面的故事,但是大家有几个人知道或者去在意她为什么吃这个泡面。很多时候我们打完前一天的比赛,郎导要看录像研究对手到凌晨一两点钟,为的只是给我们第二天能够有更好的讲解。这种专注力一天两天,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呢?我们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呢?

我觉得女排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场地上,更多的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觉得这种专注度适合于每行每业,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现在真正缺乏的工匠精神,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国家品格,甚至我们现在在这里更愿意把它叫作女排精神。

谢谢大家,我今天的演讲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我就隆重请出我的队友小蚂蚁——丁霞,为大家讲述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