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1
“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善良的孩子,相信爱可以永驻人间......听着这首《我们都是好孩子》,想起了黄蓓佳老师写的一本书《我要做好孩子》,于是随手随手拂过床头,取来便津津有味的品读了。故事情节让我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渐渐地带我走进了金铃的美好世界。
《我要做好孩子》中,作者黄蓓佳栩栩如生的描写了一大群天真可爱的人物:善良正直的金铃,丢三落四的于胖儿,宽容胆小的尚海,热爱劳动的妈妈,严谨认真的刑老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青春活力气息,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主人公金铃是一位胖胖的六年级女孩,有些粗心,但很有主见。作为一名即将小升初的'学生,我很能理解金铃的压力,头脑中整天想着重点中学。但这样真的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有些时候,适度的自由放松比紧张压迫有效得多。
当我读到《好孩子,坏孩子》这一篇时,我不禁对金铃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刑老师为班上的十几个学生进行“冲刺秘辅”,但有一天老师有事来晚了,班上的三个好学生玩起了“扔垫子大战”,顿时家中鸡毛乱飞。第二天,老师询问老实的于胖儿昨天谁参与了“鸡毛大战”,于胖儿为了自己以后能继续抄他们的作业,而昧心的冤枉了金铃和尚海,于是老师对金铃产生了误会。金陵气得快疯了,恼恨、羞愤、失落的情绪混杂在一起,失声的评论“好学生的人格只有零分”。但是第三天,她完美的处理好了这件冤案,使自己沉冤得雪,还了她一个清白。从这件事情上,我佩服她的是她的勇敢、坚强,还有的她的隐忍和睿智,竟然可以把冤屈暂时先憋在肚子里,等待好时机再加倍的吐出来。我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可能就没有她的冷静与智慧了吧,很可能只会默默无闻的做个“替罪羊”了。
我从金铃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启示:我们就应该像她一样勇敢、正直、善良、宽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好最真实的自己,做最棒的自己,就会像金子一样在人群中熠熠生辉。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2
我从山东省图书馆中借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我小时候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曾经想给我买过,但是我拒绝了。现在,我借到了它,一定可以让我受益匪浅的。
现在我看完了,感触很深。主人公金铃是个与我一样的“压力山大”的六年级毕业生。她数学成绩很不突出,但语文的作文很棒。每一次的数学几乎都不会给妈妈赵卉紫带来惊喜。有次几个好学生做错了事情,班主任问小胖墩儿于胖儿是谁惹得,于胖儿把金铃和尚海给诬陷了。于胖儿说如果说出来那些好孩子的名字,那些好孩子不会给他抄作业了。金铃听了此话之后发誓要做一个好孩子,伸张正义。很快就是6月28日的小升初考试了,金铃要考入外国语中学,她勇敢地进入考场,开始了紧张的择校考试……
我读着读着,感觉金铃跃然纸上,又感觉金铃简直就和我差不多——都是班上的“重量级”,数学都比语文逊,语文的作文都很好,都可以让老师们开心,都很善良。唯一不同的是,金铃算是一个中等生,我在班上还比较突出。可能是因为与主人公都是同龄人的原因,我很了解金铃,再加上我和金铃一样,粗心大意,数学是三科中最逊色的一科。我都有些认为自己就是现实生活版的金铃。
考上100分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他有可能是作弊的。好孩子的定义没有“三科都是100分”这么简单。不能因为别人是好孩子而包庇那个人,那样的话还算是什么好孩子?好孩子必须是德,智都具备的,怎么只因为分数而下定论呢?
爸爸妈妈也曾经说过我整天想着电脑,上课想着电脑。可我哪有过?他们没有学过读心术为何要装作专家?家长们,请给我一片自由的天空吧,或者说不要再瞎猜我的心思了,这样常常会诬陷子女的。
给我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我们自在地生长,这样应该算是“无声胜有声”了吧!不瞎操心,不瞎猜,真相早晚比自己捉摸出来的透彻多了。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3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我要做好孩子》。故事发生在一个六年级小学生金玲的身上。金玲,女,刚过十一周岁生日,在本市新华街小学上学。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所以父母经常为她的学习操心。
在金玲为蚕宝宝找桑叶的时候,偶然认识了曾经是特级教师的孙奶奶。孙奶奶答应金玲每天放学后来一次,教她半小时数学就可以拿到十片桑叶。但是,孙奶奶说不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也不能告诉家人。在孙奶奶的教导下金玲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妈妈感到非常奇怪,决定跟踪金玲。后来才发现是在妇女节活动中见到的特级教师孙淑云在教金玲。于是,妈妈买了礼物送给孙老师。老人的眼睛眯起来,不高兴地望着金玲的妈妈:”她把补课的事告诉你了?“妈妈连忙坦白了自己跟踪金玲的过程。老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有个约定如果这事让别人知道,补课就立刻停止。所以你告诉金玲不要来了。妈妈急忙说:”金玲的数学成绩刚有起色。“老人摆摆手:”你错了,这不是我的功劳,我什么也没有帮她。我只是让她对自己有了信心,她做作业,我坐在旁边看着,如此而已。“金玲当天傍晚 再去时,果然就被拒之门外。孙奶奶只同意她以后每星期天去一次,好的是数学成绩一直平稳上升,进入了班上前10名。
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黄蓓佳阿姨写的《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我一翻开书,就被那精彩有趣的故事给吸引住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金铃,她十分想做个好孩子,她迫切地希望每次考试都考99、98分让妈妈开心。但有一次只考了82分,为了不使妈妈生气,还编了个谎言。后来她意识到谎言并不能让妈妈开心,只有通过努力取得真正的好成绩才会让妈妈高兴。金铃还很善良,关爱邻居家无人照顾的孩子、怜惜小动物等,她为了正直、诚实、善良。最终她用自己的行动让老师、家长和同学都认同了她是个好孩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小妹妹”这一章。讲述了:金铃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路过电线杆下看到了爷爷不幸去世、孤苦伶仃的小幸幸,金铃便主动要求把幸幸领回家。回家后,金铃经过和妈妈的一番唇枪舌剑的斗争,与爸爸结成了联盟,最终同意把小幸幸留在了家里。金铃把小幸幸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和妈妈订下了“君子协定”,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要把小幸幸送走。金铃每天都刻苦学习,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了98分,妈妈十分满意,幸幸也顺利留了下来。金铃还用辛苦理财得来的奖励100元钱买个娃娃送给幸幸。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美丽,她的美丽并不是光有漂亮的外表,而是有一颗善良又纯洁的心。
金铃,一个活泼、善良、天真的小女孩。成绩虽不是名列前茅,却依然十分自信,我欣赏她;虽屡战屡败,但却毫不气馁,我欣赏她;面对老师,直抒胸臆,毫不畏惧,我欣赏她。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若有所思:好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真的只是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吗?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5
《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小女孩——金铃。
金铃是一个身高只有1米55却又胖胖的女孩,可以说是人见人爱。成绩虽然不是名列前茅,却依然自信满满;虽然屡战屡败,却毫不气馁;面对老师,不加畏惧的述说自己心中的想法……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故事是《好孩子坏孩子》。金铃无意揭密补课的事,引起一场“扔垫子”事件并被老师冤枉。金铃没有委屈,而是沉着冷静的解决了这件事,还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因为这件事,金铃发誓要做一个好孩子,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对金铃说:“金铃,加油!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乖巧可爱的好孩子!”
书中金铃的妈妈赵卉紫有一次问金铃:“你喜欢猫还是老鼠呢?”金铃却出人意料地喜欢老鼠,并说:“我就像这只老鼠,而楼上的文锋就是猫。”我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卑微的小老鼠,不被人看重,在生活中处处被更优秀的“猫”压迫,没有立足之地。不过,我要告诉金铃:“我们虽然是不起眼的老鼠,但是也不能气馁,我们要振作,向着好的方向去努力,做‘猫’中的佼佼者,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尖子生,好孩子!”
“ 跑吧,孩子,冲刺吧!”最后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深深触动了我柔软的心扉。金铃的妈妈从内心里相信了金铃,相信金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我为金铃感到由衷的欣慰。
生活中,每一次考试都是严峻的考验,是父母的重视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但是后来,金铃懂得了任何一件事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我决定向这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学习,学习她的认真执着,学习她的上进心。她执着而又坚定的信念令我感动,自卑而又委屈的话语令我心酸。金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有时,我看着看着就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我吗?”相信就读小学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孩子,一个不用父母操心的好孩子,一个让老师欣慰的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6
小时候,听妈妈读;大一点儿,用手指着读。现在,我仍然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这本书——《我要做好孩子》。当我每次捧起这本书时,都有一种人逢知己的感觉。
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金铃。展示了她的家庭与学校、她的生活与学习,和她的喜与悲。她在学校是一个中等生,不怎么受到老师的关注;在家里,母亲的话常常像刺猬一样刺在她不怎么可爱的分数上。她的生活没有大起大伏、没有大故事,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孩,我却倍感亲切。
在这本书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篇“猫和鼠,你喜欢哪个”。听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一定觉得可笑,这还用问吗?而你的答案也一定与金铃母亲一样,当然是喜欢猫啦!可金铃有着她自己独特的看法。“因为我就是可怜的老鼠,楼上的文峰,我们班的好学生胡梅、刘娅如、倪志伟……他们就是讨人喜欢的猫!”金铃所说的悲愤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正如金铃所说的,大人们都喜欢成绩拔尖的所谓的好孩子,他们就如同得宠的猫,而金铃只是一个中等生。她对猫和老鼠的联想,带着刻骨铭心的哀伤幽怨,对人是多么强烈的震撼!一个不被看重、不被称赞的孩子是多么希望别人的关注和赞美。就像老鼠一样,长年生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里,是多么刺伤孩子的心灵啊!
我也是一个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与金铃相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家里,父母总是数落我,夸奖别的孩子。我曾一次又一次努力,想做得比别人更好,可却没人发现。我常常想为什么别的孩子都那么优秀,唯独我那么差。打我上学起,父母心中就只有分数,我的喜怒哀乐似乎被他们所遗忘了。我多么渴望父母的支持和宠爱, 这本书中的哀与喜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金铃”,让我们去关心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真真正正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