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
《谁动了我的奶酪》,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仅仅约4万字,故事只涉及到4个主要“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但却让很多很多的人明白了很多很多很多的道理,对生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书中的四个小主人公——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迷宫中,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他们拥有着同样的信念,那就是为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进,然而迷宫的复杂结构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了不小的阻碍,迷路、碰壁更是家常便饭,但是为了他们心中的奶酪,他们坚持着追寻,只为获得他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终于有一天,他们的执着追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得到了回报, 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 他们快乐地冲上了奶酪堆,尽情享受着美味,沉浸在成功的巨大满足感和喜悦感当中。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 匆匆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相应的决策,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去别的地方寻找新的奶酪, 并很快就找到了;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 烦恼丛生, 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 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 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不难看出的是,当面对现实的巨变时,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的脑中全是复杂,紊乱与抗拒,只是一味歇斯底里的怒吼,控诉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切。那么为什么面临着困境,两只小老鼠就能很快的.去寻找新的出路,两个小矮人却长久地被痛苦掩埋,无法释怀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两个小矮人一直将奶酪库视作他们永久的依靠,寄托了太大的期望,甚至把它当作获得幸福的唯一方法,而小老鼠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短暂的栖息过后,又将是新的旅程。
留在奶酪墙上的:“如果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这句话,无疑是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之一—乐于改变!那么,淘汰指什么呢?落后,出局,剔除,汰换,丢弃。反之就是晋级与优胜。比较之间,哼哼唧唧乃至所有的读者们对于变化,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善于发现一开始发生的那些细微的变化,以便为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作好准备。而事情一旦发生改变,就再也变不回原来的样子了。生活在变化,日子在往前走,我们也应该随之改变,而不是在原地踟蹰不前。
在故事的发展中,有一个片段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唧唧在正视了失败,正视了自己之后,重新进入了迷宫,开始了他新的旅程,每次想要退缩时,他便会一遍遍地问自己:“当你无所畏惧时,你会怎样? ”以此来激励自己勇敢地前行。同时他也发现,原来身处其中时,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当我们面临生活的考验,我们畏惧面对,因为它所带给我们的将会是未知的。这种源于未知的,过分夸大的恐惧和紧绷感占据着我们的心灵时,前进的脚步便会因此而停滞,裹足不前。这个时候便需要那种无畏的精神,给予自己心灵的暗示,有时需要简单地看待问题,不必把事情过分复杂化,无所畏惧,我们便可从容地前行。很多时候,当我们错过了这样或那样的机会,不妨回头看看,问问自己:“如果当初不再恐惧,你现在会是怎样? ”那么,与其这样事后追悔莫及,倒不如我们一开始就放手去做,勇敢地前行去追求吧,而且要知道,阻止我们前进的制约因素往往就是自己,克服了所有的因素,相信奶酪就在不远的前方。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
“如果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这句话出自《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当时读的时候是六年级,自我感觉良好,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触动,不久书皮上就落满了灰尘。
升入了初中,感觉一切节奏都被打乱了,按照以前的学习方式根本行不通,不禁有些颓废和无奈。这时,我发现了蒙在灰尘里的这本书,又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个故事中有四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两上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在迷宫内寻找到了奶酪C站,幸福地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可突然间奶酪不见了,四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反应—两只小老鼠即穿上跑鞋,头也不回地重返迷宫寻找新的奶酪,而唧唧在经过一阵激烈的心理挣扎,也开始了新的征程,只有哼哼在故步自封,整天郁郁寡欢。
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就像哼哼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手足无措,还妄想着奶酪还能跑回来,这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全书“改变”二字贯穿全文,越快放弃旧的奶酪,你就可以越早享受新的奶酪。而“奶酪”可以是任何你想得到的东西—稳定的工作、身心的健康、甜美的爱情……
这本书在唧唧这个人物上面下了很大的笔墨,大部分都在写唧唧的转变,由郁郁寡欢到通晓事理,终于改变了自己,开始美好的新生活。而我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略微整顿后,及时调整了学习计划,随变化而变化,成功改变了自己,让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当然,我在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时时常碰壁,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人在放弃了旧的观念后总会花一大段时间来找到新的正确的道路,但若不懂取舍,一条路走到黑,那最终将会与时代脱轨,这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
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定的。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像嗅嗅一样,及早嗅出变化的端倪,像匆匆一样,立刻采取行动。不要像哼哼一样不知所措,大声呼喊着没有意义的语句“谁动了我的奶酪?”生活的迷宫很大,我们总是在接二连三的碰壁中寻找自己的“奶酪”,在奶酪变质,腐败之后,不要犹豫,解开挂在脖子上的运动鞋,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发现更多新鲜的奶酪。
我特别欣赏书中这句话:“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的确,适当的恐惧会刺激你立刻做出行动,可如果恐惧已经束缚了你的手脚,连重返迷宫的勇气都没有,就永远不会发现可口的奶酪,没有你心中的向往的生活。
我们要做的只有两步,首先勇敢地迈向迷宫,积极寻找奶酪。其次需要居安思危,在巨大幸福中时刻准备以自身的变化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巨大的迷宫中得到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奶酪。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3
近日拜读了由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撰写、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若有所思,故而执笔将自己所感记录于此。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描绘的是四个住在迷宫里的人物竭尽所能地寻找能滋养他们身心、使他们快乐的奶酪的过程。这里所谓的奶酪是一种比喻,它可以被当成我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人际关系、金钱、财产、健康、心灵的宁静。书中所谓的迷宫,代表的是一个你花费时间与精力追寻你所欲求的东西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所服务的机构或你所居住的社区。在故事里,这些人物面临着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变化。最后,他们之中有一个成功地对这些变化做出适当的应变,并在迷宫的墙上写下他改变自己的心路历程及从中所得到的经验。当他看到那些墙上的标语时,他就能自己找出处理变化的方法,就不会感到太多压力,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不承认它的变化属性,无论是精神层面的情感,还是物质层面的哲理。然而,出于人的本性,我们都渴望能永远生活在安逸、温暖的环境里,没有风吹草动的惊吓,没有辛苦劳顿的痛楚,这样,我们就会少些感受世事无常、生离死别的折磨和戕害,但问题是,事物总是在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变化。有了变化,我们知道家庭、友情和爱情需要付出汗水来培植,知道孩子的长大需要我们教育和引导
之前的教育,虽然一直在强调创新求变,然而一切却都在不变中进行。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往往只教给小孩最简单实用的那一个方法,而其他的方法,尽管也能达到目的,我们却往往将其弃之一旁。世界在变,方法和结果也在变,假如我们只是照搬前人经验、不加思考地予以继承,那么我们永远只会生活在前人的阴影下。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绷起时光的耳朵,听那过去的声音和有限的未来。而这一切,应该从教育的改变开始。
要求变,首先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万事无定法,即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首先是发动自己的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习惯性地用前人的解决方法去克服困难。只有先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学生才可以形成自觉的行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一成不变而且千遍一律。
其次教师要淡化模版的作用,即不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做一件事的时候,立马提供模板给他们参考,禁锢他们的思维。人是有惰性的,一旦有模板在眼前,学生就不会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一直不变。
第三,遇到问题时要多点拨学生的思路,而不是一味地教学生解决的方法。即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应该一味地教导解决的方法,而是应该教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核心和本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办法,而不是他人的方法。
通过上述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在不变中求变,而不再是以往在求变中不变。教无定法,同样地,学亦无定法。假若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灌输,那么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狭隘;反之如若教师懂得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那反将形成更多、更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的办法。
当然,人在适应变化时,总忘不了给自己一个偷赖的理由,就象书中的唧唧和哼哼。但是,这个迅猛发展的世界容不得我们躺倒尽享安逸。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承认变化,并尽全力去适应它,才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奶酪。同样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教会学生灵活应变、适应生活变化的能力,方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阳光的未来。虽然这是个极其辛苦、危险的过程,但有了这样务实、真切、充足的认知和准备,相信我们也不会在有灾难和痛苦突然降临时变得手足无措,而这在当前社会竞争的大环境下就显得更为重要!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4
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友,诗书为良师。”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了。因此,书是人类的必需品。
最近,我读了一位医学博士斯宾塞?约翰写的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书中的每一段落,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引领我我进入了另一个人生领域……
《谁动了我的奶酪》讲述的是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与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在迷宫里寻找奶酪的故事。一天,四个主人公发现了奶酪C站,并一起分享。当奶酪吃光后,两只老鼠能迅速适应变化,马上去寻找新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则相反,直至过去了很长时间,唧唧改变了想法,决定克服心中的恐惧,到迷宫中去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还在想奶酪为什么会消失不见,还在等着奶酪自己回来……
其实,奶酪就像我们的需求——幸福的家庭,稳定的工作,身心的健康,优异的成绩;迷宫则像我们的人生,它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在生活中,我们是唧唧和哼哼的结合。像唧唧一样打算着未来的一切,准备接受变化,又像哼哼一样当变化来临时,又有些恐惧,不能按计划行事。
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的奶酪呢?唧唧、哼哼、嗅嗅、匆匆个有个的特点,我们都希望像匆匆一样,看到目标立即行动,谁都不希望像哼哼那样,失去了以为他会回来,在哪里坐以待毙。找到奶酪后,我们不能以为他会永远存在,因为他总有一天被吃光,会变质,会被其他人夺走。所以我们不能独守奶酪,也不能贪婪地去享用,要像唧唧那样,朝着新方向前进,朝着另一个新的目标出发,寻找新的奶酪。
唧唧、哼哼、嗅嗅、匆匆就像我们面临的四个人生。只有不断地迎接改变,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不段地朝新方向出发,才能在这个偌大的社会中站有一席之地。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5
斯宾塞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故事讲述了四个主人公的奶酪分享光后,两只老鼠迅速采取行动,而两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过了很长时间后才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唧唧决定到迷宫中寻找奶酪,哼哼却在想奶酪为什么会消失。寻找中,唧唧把明白的道理一一写在墙上。经历了千辛万苦,唧唧找到了奶酪,却决定只带上一点继续寻找。
虽然现实中的我在遇到困难时敢于寻找出路,但我会因为风平浪静的生活而知足,也不愿意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可我发现,这样只会使人日渐消沉,你的生活也会因此缺乏乐趣。
在文中我更倾向于唧唧,因为他能克制自己不受恐惧、贪婪的诱惑,不会因失败而心灰意冷,这正是我梦想中的那个自己。
所以,我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去迎接新的未来。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6
我始终不敢相信这小小的一本书竟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个暑假,我打破了这个思想。静下心来,认真的读完这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发现故事的四个主人公:哼哼、唧唧、嗅嗅和匆匆,他们不同的做法,向我们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对待事物变化的态度,同时导致了三种不同的结果。
最愚蠢的做法-----哼哼的方式。当哼哼拥有奶酪时,他毫不珍惜,更没有去认真观察奶酪的变化;当他失去奶酪时,他想:我只要坐在这里等就行了,迟早奶酪自己会回来的。每一次都用这句话来搪塞自己,始终不行动。如果像哼哼那样坐以待毙,那么所有的变化都会给你造成巨大的伤害,你所需要的东西会永远消失在你的世界里,不复存在,到最后一无所有。
开始糊涂,后来明确的做法-----唧唧的方式。唧唧也和哼哼一样在开始时也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但是后来唧唧明确了目标向新的奶酪行进,最终找到了一个拥有更多奶酪的站点。我们如果能在认识到变化可以将现实好转时,一定要向唧唧那样毫不犹豫的迈开勇敢的第一步,那么奶酪就永远是你的。
最明智的做法----嗅嗅和匆匆的方式。它们从找到奶酪开始就一直在观察奶酪的变化,所以在奶酪消失的那一天起,它们没有惊慌而是开始了新的寻找奶酪之旅。不久它们就第一个找到了另一个拥有更多奶酪的站点。如果我们也能像嗅嗅和匆匆一样不断地发现变化并且不断地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也不用惊奇变化的后果,反而永远都是第一个得到奶酪的。
无论一开始你是哪种,只要你有“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奶酪终究是你的。
未来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迷宫,只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才是最好的准备;只有爱变化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未来,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不改变,就会被瞬息万变的未来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