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名人传读后感 篇1
前天,我抽空《名人传》再次阅读了一遍。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而每一次的阅读,都会为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而里面的道理,也令我受益颇深。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全书分为《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作者罗曼·罗兰在全书中描述了这些名人为追求幸福生活、追求理想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
在三本传记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贝多芬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优秀的天才音乐家。在贝多芬的一生里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这些坎坷要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恐怕他早就崩溃了,但贝多芬用他的坚韧的意志克服了挫折。
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个悲剧,贝多芬小时候,他的父亲逼着他学习音乐,想激发他的音乐才能,完全不顾贝多芬的感受,有时他的父亲甚至把他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给他,让他和小提琴一整天关在一起。不仅父亲逼着他学音乐,在他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酒鬼。
深深的打击到了贝多芬的心灵,但他束手无策,也是这些可怕的挫折导致了贝多芬古怪暴躁的脾气。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音乐创作当中了,贝多芬以他过人的天赋,惊人的创作能力,很快的成名了。当他正准备享受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时,挫折又再次降临到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耳朵,音乐是用耳朵听的,如果听不到音乐了,那他也做不了音乐家了。对于贝多芬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没有放弃音乐家的梦想,依然和挫折作斗争,他在这种被疾病困扰下既然创作出的来的不朽作品名垂青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和《C小调第5交响曲》。这些作品让人们赞叹不已。
除了《多芬传》之外还有《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书中的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都是和贝多芬一样家喻户晓的名人,都和贝多芬一样拥有着坚强的意志,都是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名人传》里面为我们介绍了好几位名人的成长史,发展史,这些都令我们受益颇深,也让我们对这些名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后的日子,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向自己的梦想继续前进。
名人传读后感 篇2
在困难面前,身边的人依然人来人往,从每张若无其事的脸上,找不到任何表示抗争的痕迹。
而他们,却在岁月的河流中奋力搏击,穿越苦难,留下栀子花般的芳香。
贝多芬,一个人坐在钢琴前,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和悲伤弥漫了他狭小的屋子。复古的华丽不再存有,留下的只不过容易和不让人理解。但他最后还是扼住了运势的咽喉,跨进了音乐的殿堂。他的一生宛如风雨交加的1日。先是一个明澈的早晨,仅有几阵懒懒的清风,在静默的空中,已然隐藏着一种威胁,一种沉甸甸的预感,突然,巨大的阴影掠过,悲壮的雷声让沉寂的天空可怕的轰鸣,狂风怒吼,这就是《第五交响乐》和《英雄交响乐》。
穿越苦难,音乐的星空有了灵性!他一个人也成了巨人!
米开朗基罗,这个一心要离开世界的人,居然做出横扫千军的作品。痛苦是无穷的,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时是因为世事无常,如贫困、疾病、运势的不公和人类的恶意相向等。有时则来自于人类的本身,这种痛苦同样可悲和无奈,由于人没办法选择我们的存在,而他的痛苦无疑是后一种,他为战斗、为征服而生,且能战而胜之!他从时间中超脱了。幸福的灵魂对于他,时间不复流逝!
穿越苦难,雕塑艺术在他的手里鲜活!他一个人也成了他人心中不倒的雕塑!
在十九世纪阴霾重重的黄昏,托尔斯泰——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他的目光足以吸引并安慰大家的灵魂,九岁时丧父首次了解悲苦的现实,心灵中充满了绝望。托尔斯泰,他是大家的良知,对于大家,亦是如他心中自称的,那个在所有名字中最好看的、最甜蜜的一个;“大家的兄弟”。
穿越苦难,文学范围多了一块肥美的沃土,他一个人与作品一块不朽!
三个伟人,三个不一样的.悲剧的历史。相同的是他们都穿越了苦难,只显露英雄的成分,把他们的悲苦的深渊蒙上了一层帷幕。然而,却又一直活在真理中,活在苦涩的纯洁的气息中。
《名人传》让周围的阳光毫不迟疑的洞穿记忆所有些细胞,浩浩荡荡的穿越大家单薄的年华。
穿越苦难,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名人传读后感 篇3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这本书里的名人,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而是那些敢于同命运作斗争、不屈向上的人们。”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名人传》就是许多人口中所说的“巨人三传”,它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通过《名人传》一书,成功的塑造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形象——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们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他们的身上也有着共同点——他们都是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可是罗曼·罗兰笔下的三个人却和普通人一样,有欢乐,有痛苦。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勇于付出、敢于攀登,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读过贝多芬的故事之后,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这位既失明又失聪的伟大作家,她之所以创造出奇迹,是因为她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敢于接受生命残酷的挑战,用自己所有的爱心去拥抱世界,并以惊人的、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的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属于自己的光明。
“人生是艰苦的,再不甘于平庸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这是《名人传》中我最喜欢的句子。初读时我并未读懂,但是通过多次的阅读,我终于明白:我们要学会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在失败中收获成功。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毫不畏惧,敢于挑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名人传读后感 篇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说在《名人传》中,贝多芬是我最羡慕的,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音乐培养;米开朗琪罗是我最同情的,他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托尔斯泰是我最欣赏的,他以笔代嘴高声批判者贵族人群和上流社会道德的败坏。他们都年纪轻轻却承受着亲人离去的苦痛;他们都初出茅庐,但各自才华横溢;他们都是凡夫俗子,却有着一般人少有的努力、耐心和顽强。他们的一切品质印证着这本书的又一个名字“巨人三传”!
相比贝多芬,我是怯懦的。如果我耳朵聋了,我肯定会大哭大闹,终日抱怨上天的不公,从此一蹶不振,丝毫不会考虑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缺陷,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而贝多芬不同,他能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与人交谈,就把自己的.意愿写在纸上;不能谱曲,就用牙齿抵住一根固定在钢琴上的木棒铅笔来感受早已烂熟于心的琴声的震动,从此完成了轰动世界的诸多交响曲。不得不说,此刻我对贝多芬的一生不仅是羡慕,更多的是佩服,
米开朗琪罗,我心中的天才,居然能使自己的老师嫉妒自己的作品,可见其功夫了得。而他却被征服,被囚禁在广阔而寂寞的皇宫之中,浓缩了自己的一生,单调且痛苦不堪、终日按主人的命令制作各种艺术品,不愿反抗。也许在他看来,放弃成功、坚持隐忍是精神升华的前提。
而托尔斯泰,就如同我景仰的鲁迅,都生存于复杂阴暗的社会,目睹着同为犯人的人们被现实残酷的分成三六九等,心中郁闷,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领导反抗,只能用文字,这杀人不见血的刀一样的文字刺向贵族的要害,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懑,向人间传播光明的种子。由此,我自己给托尔斯泰起了一个别号“笔锋刀手”。
《名人传》是一本意义深远的教育书,它使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亦成为我更加热爱生活的动力!
名人传读后感 篇5
贝多芬强横的推翻所有的音乐爆发力、米开朗琪罗懦弱天性中成长出的奇才之葩、托尔斯泰多变强硬的文风mdash;mdash;罗兰先生在《名人传》写下了自己对这三位偶像狂热但带有理性的崇拜之情。三人之中,我最知道的是托尔斯泰。我拜读过他的大作,甚至感觉自己与他有几分相似。他文字传递来的温厚关怀的温暖,又怎是那些风花雪月的文字所能比的?
娜塔莎的楚楚可人和善良可爱,是荒芜岁月中长出的一朵玫瑰花;玛丽公主的爱情是百花凋谢之后的寒梅;战争与秘密谋划的一波三折,皮埃尔一直坚持自己高尚的信仰,是一个完美的革命者;堕落的贵族贪于享乐,视宗教虚伪的神父高于伟大的神,在战争时借以麻醉自己,耽上一颗枯朽的心。《战争与和平》中的爱是最后所有人的团结,会让我生发出强烈的感动。
安娜的煎熬是痛苦的。她就好似一块被身体、家庭、世俗狠狠拉扯的吸满了脏水的干净海绵。她出身高贵,但生活却比农奴还不快乐。“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是在分裂的混沌中一步步挨近峭壁的`。这次托尔斯泰寄托在《安娜middot;卡列尼娜》中的爱是在失败的列维形象中对我们的同情,对与自己相类似的一类人的悲悯。
玛丝洛娃的传奇经历在当时的俄国社会上,前半部分数见不鲜,可最后找到真爱的少之又少。虚伪做作、携带丑恶嘴脸的绅士才合适与之相仿的社会,心回意转或秉性善良的则是千载难逢了。《复活》中的形象,不再沉溺于不可终日的幻想,不再过分黯淡,他们有血有肉,会呼吸,会心跳,也就更牵动人的神经。托尔斯泰的爱是对那些能重寻美好的大家的赞许,是对迷途中没出路的公子哥的最好警示,同时也给了他们摆脱这所有的勇气。
同样的,贝多芬谱的曲传递出的深郁的生命力、米开朗琪罗绘的画与雕的像,都体现出对普罗大家的无私的爱。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就是如此。伟大的灵魂,这般百忙淬炼的强壮的灵魂,做永远的引路人,做一盏勇气的长明灯。
名人传读后感 篇6
今天是20xx年4月4日,假期的最后一天。而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可是我的作业依然没有写完。
这次我还是给自己找了借口:学业水平测试刚结束,应该好好放松放松,老师本不该布置作业。可是我依然记得考试前老师布置这个1000字作文时许多同学都发出一声哀嚎,我却想着我的作文一向写得不好,这次一定要好好写。而不久前的10分钟,我却又在想明天交张欠条应付过去算了,反正肯定好多人没写。
我厌倦了这样的自己。
我厌倦了每次在心里坚定地说下星期一定开始真真正正努力学习,可是到了下一星期又在心里重复同样一句话。我厌倦了每次都说赶快写完作业再去玩,可是总是放下作业不管。我厌倦了每次把房间收拾干净以后决心要一直保持,却又在后来把书和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我厌倦了自己总是在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一些美好的品质在慢慢流失,我变得懒惰,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我厌倦自己没有毅力,干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到底。我厌倦自己遇到困难总是在逃避。我厌倦自己总是在后悔昨天,总是在浪费今天。
看中外名人传记。看到鲁迅,就想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多好,可以帮着革命,可是我却不想想自己有多大能耐,可以干点什么。看蒙哥马利,就想成为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士,可是我知道如果我真的是一位战士,我一定会向往和平的生活。看沈从文,就想像他那样整日旷课出去玩,可是我却没有他那股聪明劲可以只读几遍就把书背过。
我没有幸运能像沈从文一样能在彷徨时得到上司的鼓励,没有像蒙哥马利那样坚忍的意志,也没有杜甫那样博大的胸怀。
我是这样普通的一个人。即使我这样厌倦自己,却未曾努力将自己变成自己喜爱的样子,相反,我在把自己变得更令自己厌倦。
因此,我决心让自己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许这也只是说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