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而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
在这本书里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这本书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
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深受体会,“***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
在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份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像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我想写几封家书也别有一番风味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欢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教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我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读完本书,我联想到了当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只顾严厉地教育孩子甚至是经常训斥孩子,却忽略了同孩子培养的良好关系,他们不理解同孩子成为朋友的重要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他们没有正确看待教育子女的问题,往往在走着极端:一些家长盲目效仿傅雷的“棍棒出孝子”,错误地认为只要令子女畏惧他们就会懂事、成才,可是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比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仅有自我真正成为子女的榜样,子女才会顺着父母预期的轨迹前进。当然,也不乏一些家长成功地学习了傅雷的教子方法,成功地教育了子女。傅雷成为了亲自教育的典范。
父爱,给予你的感动却永远值得回味。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读完《傅雷家书》,不禁感叹父爱的伟大,这是在儿子傅聪出国留学期间,父亲和母亲教导、叮嘱儿子的书信。书中记录了多个年父亲对儿子教导的话,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同时用家常的语气,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亲切温暖、朴素易懂。
就像在书中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短短几十字,就将自身实实在在的经历写了出来。
其实开篇的这些内容,也诠释了为什么会让父亲感到这么难过,一方面是离别之痛,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另一方面是悔恨之痛,因为那时父子还有些小矛盾,待父亲幡然醒悟时,却为时过晚,儿子已远在他乡。这本书里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泪下,“真情实意”成了这本书中的一个重大特色。
说是教导孩子的家书,那么教育方式也是特别了。傅雷在家书中也常常开导儿子在音乐上的困惑,虽然父亲不擅长音乐,但父亲会教导儿子学会自我分析,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同时也经常鼓励儿子,让我首先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除了与他谈艺术,谈工作学习,也和他他谈思想,谈为人处世,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母亲则更关注日常琐事,事无巨细的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
同时,我也在书中学到了许多哲理。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
上百封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命运的起伏。字里行间,凝聚着傅雷夫妇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在等爱,沁入心田。——题记
你可曾在喧嚣﹑繁杂的世界里寻过爱的足迹呢?或许,在傅雷给儿子写的封封书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傅雷家书》包含了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爱,让我在文字中领会到了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大;也如水,细腻而温柔,就这样涓涓之爱流淌在父与子之间……
“上海已经秋凉了,你那的气候如何?地理书上说波兰是大陆气候,寒暑都在极端。你现在穿些什么衣服。”这哪里是一位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问候,这分明是傅雷在对一个近在身前的儿子日常关心。质朴的.语言里,包含着一份如山的爱。“注意:钢丝上有小条子,注明号数,切勿丢掉,否则以后不易分清。钢丝弹性很足,有弹伤眼睛、身、手的危险。你自己千万不可随便拉开,一定要让动手做的人收场。望你牢记在心,万万千千!”傅雷对儿子的爱像空气,无处不在,通过书信,飘越过国界线,爱充斥着儿子的生活。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知识。”傅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学者,对儿子要求严格,在学业上,艺术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龙之心如此强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我的母亲,对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求十分严格,她能以身作则,给我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她的学历并不高,但是母亲的言谈举止总能让我受益匪浅。母亲会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对傅聪那样,爱在点点滴滴,教在星星点点。
刘瑜在书中对孩子说:“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看,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凡父母,对子女的爱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随岁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弹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忆,也会慢慢消逝,我们无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爱意中成长便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一开始读《傅雷家书》时觉得还挺有趣,因为我个人对音乐蛮感兴趣,而本书一部分在谈论与音乐有关的话题,但越往后兴趣越低,因为后面谈的都是重复的家庭琐事,似乎与我们并无多大关系,我不禁怀疑读这本书的意义在哪儿。
我分析本书的内容结构:45%在谈论音乐、文学、美术;35%在谈论傅聪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20%在谈论家庭琐事或抒发思念之情(简称“催信”)。
我又读了一遍教材里的名著导读,发现它更侧重于“傅家亲情”与“傅雷的教子方法”的介绍。然后,我看了读书方法指导,才豁然开朗,其实并不是书的内容无意义,而是自己没有选择正确地读。《傅雷家书》我该读什么?
它是想锻炼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大多数人都能很轻易从中体会到父子之间的亲情,其中父亲教子方式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也体会不到啊。
我将目光放在音乐与艺术的谈论上,本书有近乎一半在谈论这个点,这么做似乎太过浪费时间,除了开拓自己视野,培养艺术素养之外,并无显著帮助。我认为若非对艺术方面极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或选择略读或跳读的方式进行。
最后,再来看一看“关于傅聪所遇问题的讨论”。我觉得这才是我看此书的精华之处,傅聪遇的困难,例如:情感的纠结,计划的制定,状态的调节……傅雷教给他的处事方法才是我用的.到,对我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读从这本书中,我想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明白了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每本书都有每本书的意义与精华,理论上每本书都该读,但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每一本书,这时候就能体现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
当然,这种方法最适合精读的书。在粗读一遍再进行选择性阅读效果更佳。
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傅雷家书》,我选择读,并且会选择性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