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快乐读书吧》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1
教材解析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这样的主题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
整个主题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你读过这本书吗,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继续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寓言,理解道理这一主题。二是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这三部外国著名寓言集,旨在引导学生打开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
教学目标
1、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感受世界寓言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本采取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教师制作相关PPT。
学生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教学过程
一、饱览寓言悟真知
1、在《中国古代寓言》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小组内部交流。
(1)运用复述故事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一则寓言故事。
(2)把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讲清楚。
(3)小组内部进行故事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2、小组之间交流彼此准备的寓言故事。
(1)复述故事时,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2)讲述道理时,讲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
【设计意图:本节的形式是读书报告会,因此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汇报自学成果过程中,与其说复述故事,不如说表演故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语素养充分表现出。】
二、放眼海外读万卷
感受《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外阅读的方式和基本途径。
2.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快乐读书吧”,放置桌子、椅子和各类图书等;20张“故事大王”奖励卡。
2.学生: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和大人一起读》,或者近期在读的一本课外书。
一、联系学习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1.呈现班内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各种照片,如学生在教室阅读的照片,在家阅读的照片,在图书馆、书店阅读的照片,等等。
2.启发:在照片里,你找到自己了吗?你在读什么有趣的书,可以和大家分享吗?(指名说)
3.揭示课题:书是我们的好朋友,书中有许多故事,书中有许多知识,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让我们一起“快乐读书吧”!
二、联系家庭生活,交流读书方式
1.启发谈话:除了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读书外,平时你还会和谁一起读书?预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邻居阿姨等。
2.出示课文情境图一,引导学生看图和读文。
(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图,红红在哪里读书?和谁在一起读书?
预设1:红红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预设2:红红和爸爸妈妈读得很高兴。
(2)出示亲子阅读卡,提问:你在家经常和谁一起读书?一周大概能读几次?读过什么书?
亲子阅读卡
1.你经常和谁一起读书?
A.爸爸B.妈妈C.爷爷D.奶奶E.其他
2.你一周大概能读几次?
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F.每天
3.我读过的书有__________。
(3)小结: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读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希望大家在家里经常和家人一起读书。
三、拓展读书空间,分享读书乐趣
1.拓展读书空间。
(1)出示课文情境图三,提问:请大家仔细看这张图,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读到更多的书?请同学们看插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预设1:在书店读书。
预设2:在图书馆读书。
预设3:在学校阅览室读书。
(2)提问:那你在书店、图书馆、学校阅览室里读过哪些书呢?谁来说说你读过的书?
2.分享读书的快乐。
(1)引导:在这些地方,你是怎么读书的?
预设1: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地上读。
预设2: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轻声读。
(2)出示课文情境图二,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读完书后干什么?
(3)引导:你读过的故事里,哪一个故事特别有趣呢?谁愿意来讲一讲,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学生现场简要讲故事。
四、点拨拼音用途,引发阅读期待。
1.提问:读书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2.出示课文情境图四,点拨:拼音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更多有趣的书。
3.教师出示一套图书。引导:老师向大家推荐一套很好看的书——《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和大人一起读》,里面有许多有趣的儿歌、童谣和故事。你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和他们一起读。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拼音,学习了拼音,你就可以借助拼音,自己独立阅读各种图书啦!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进“快乐读书吧”,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阅读的兴趣,将读书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此外,我还充分发挥课本场景图和提示语的作用。由课文情境图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谈话,联系生活,感受家庭读书的快乐,并鼓励学生平时在家多读书。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书名猜想故事,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初步研究制定个人阅读计划。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书名猜想故事,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主题
1、组织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最近又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快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2、提示主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童话故事的奇幻世界,去享受读书的快乐。
二、出示封面,引发猜想
1、出示《一只想飞的猫》封面图片,启发思考:同学们读过这本童话故事书吗?它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那么,每次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都要首先做什么?(看封面)
2、引导观察:仔细观察封面,从封面上你都知道了什么?同桌间找一找,指一指,再说一说。
3、组织汇报。
预设1:书名——《一只想飞的猫》预设2:作者——陈伯吹
预设3:插图——两幅插图
4、小结:每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要看书的封面,在封面上找一找书名、作者,看封面上的插图画的是什么,了解书的出版社以及封面上出现的其他基本息,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
5、启发猜读:其实,有的书名提示了书的内容。借助书名和封面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们快猜猜故事的内容吧!
6、组织交流。学生猜故事,说依据。三、拓展猜读,激趣阅读
1、出示《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的封面图片,组织交流: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这四本书?请在小组内选择最喜欢的一本,说一说封面上的息。
学生交流后,汇报书名、作者、插图内容等息。 2、猜想:看到书名和插图,你还能猜猜故事的.内容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组内交流后进行集体汇报。
3、激趣:要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你们就一定要读一读这些书。
1、谈话引入:《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一共有74页,故事很长,要读好这本书,我们先要制订阅读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阅读。
2、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示例:
《一只想飞的猫》阅读计划页码时间安排3—16()月()日开始——()月()日完成17—39()月()日开始——()月()日完成40—74()月()日开始——()月()日完成
(2)指导填写:
①这本书你准备从哪天开始读?计划几天读完?
②如果把这本书分成3部分来读,每部分你计划几天读完?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图表内容,完成阅读计划的制订。
五、行为指导,习惯引领
1、组织交流: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每拿到一本新书应该怎么做?(看封面,找书名和作者)那么,每次读完书,你一般会把书摆放在哪些地方?在爱护图书方面,你会怎样做?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2、行为指导:
(1)每次读完书,读到哪一页就把书签夹放到那一页。然后把图书放到书架、写字台、课桌抽屉等拿取方便的地方小心收好。
(2)读书前,要给书包上书皮,看书前先洗手,读书的过程中不吃东西,注意不把书弄脏折损。
3、小结: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图书。
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学生自主选择,制定阅读计划。本次“快乐读书吧”推荐了五个儿童故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最先进行阅读。然后让选择阅读同一个故事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制定阅读计划,阅读中,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
2、通过同学间推荐分享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说说喜欢某个故事的原因,让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形成读书分享的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阅读后的交流效果很好,在学生朗读之后,进行阅读成果展示的活动,学生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读书能力,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结合插图,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能够自主阅读,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在阅读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向同学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
【教学难点】
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使我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吧,了解读书的快乐。(板书:读书真快乐)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二、新授
1.仔细观察课文中四幅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读故事书很有意思。
2.交流图意
学习第一幅图:
出示:
(1)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预设:女同学坐在沙发上,正在与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
(2)我们怎样与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呢?
预设:不懂就问,有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与爸爸妈妈比一比谁读得快……
(3)请经常和家人一起阅读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课外阅读情况。
(1)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你读书吗?
(2)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一起读书?
(3)爸爸妈妈陪你读书,你的心情怎么样?
(4)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哪些书?从书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有趣的事?
学习第二幅图:
出示: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什么?
(2)教师领读“我读了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同学们叫我‘故事大王’”。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推选“故事大王”。
(5)谈谈你读书的收获?
预设:课外阅读让我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课余生活,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同学友谊。
学习第三幅图:
出示:
(1)讨论图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女同学在书店里认真地读书,看到了许多好看的图画书。)
(2)引导学生讨论:书还可以从哪里来?
鼓励孩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读书、买书、借书。
(3)周末,你喜欢去书店进行课外阅读吗?为什么?
喜欢。家距离书店近,去那里读书很方便;爸爸妈妈周末都休息,有时间我一起去读书。
学习第四幅图:
出示:
(1)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三位同学在阅览室里认真地读书。
(2)看图,说说学习小伙伴们的好办法是什么。(借助拼音读书)示范读“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3)学生自由说说,马上要学拼音了,自己将准备怎么做。
可以借助汉字上面的汉语拼音拼出读音,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板书:借助汉语拼音读书问别人)
【设计意图】
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读书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自己读过哪些书,有什么收获?
示例:我读过的书有《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世界名人故事》和《神话故事》。
在《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中我认识了许多国家保护动物,如金丝猴、丹顶鹤、麋鹿、白鹭、大鲵等,大鲵的叫声很像幼儿的`哭声,所以又叫娃娃鱼。
在《世界名人故事》里我读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知道了他们的成就都是他们平日不懈努力和辛勤劳作换来的。在《神话故事》里我读了国内、国外许多神话故事,我对它们印象很深刻。
2.温馨提示:
各种各样的书籍太多了,我们不可能读尽所有的书,所以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读书方法。如书中的精彩片段,我们一定要精读,能背诵下来最好。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可采用泛读法,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板书:有选择的读书范读法)
板书设计
读书真快乐
借助汉语拼音读书问别人
有选择的读书范读法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看上去内容不多,但是正在操作起来,内容却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把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做为重点,让他们讲故事,讲自己在书中知道的知识,让爱读书的孩子建立起读书的自豪感,让不爱读书的孩子产生读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家长参加到课堂中来,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亲子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本课教学,还设计了建立图书角的环节,让学生的书在同学间传看,资源共享,把教室建设成图书室,真是不错的想法。
不足之处: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5
【内容简介】
《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卷儿,天蓝色的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还有那玫瑰红的双颊。没错,这就是弗朗兹,千万别说他长得像小姑娘,他正为这事烦着呢。不过,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比如:他用礼品果盒的丝带、衬裙的花边、一大块丝网窗帘和一束上好的羚羊毛等等给妈妈做了一顶最最时尚的帽子,妈妈当然很喜欢,不过她戴着它出去散步时,路人的表情都怪怪的;弗朗兹用他独特的方式让他不喜欢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20xx年获第一届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弗朗兹的故事》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教学目标】
1、组建书友队,讨论弗朗兹的故事。通过书友队名称、宣言,增强书友队凝聚力。
2、引领学生交流《弗朗兹的故事》读后认识,让学生感动自己的心灵,享受读书乐趣,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准备】
1、五个书友队分组团坐。
2、学生阅读《弗朗兹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我请大家自愿结合,十个同学一组,组建了五个书友队,目的是希望每个书友队加强交流,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读书会,也是我们每个书友队第一次较量的时刻。相信大家在课前充分的准备下能够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把你们书友队的.精彩展现给大家。(提前布置学生设计队名、齐诵宣言。教师随机板书队名)
2、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书友队的建立表示祝贺。书友队建成了,希望每个书友队团结友爱,在我们美好的童年时代,博览群书,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3、好书如挚友。《弗朗兹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同学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很多同学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更可贵的是在同学们的笔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感动,你们生命的成长。我期盼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4、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七个方面去交流,原则是每一个版块只允许每个队的一名成员来汇报,人人参与,如果你不满意,可以补充。最后根据每个书友队的成绩评选最佳书友队,可以获得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本新书,先睹为快。
二、交流主题
1、作品简介及内容提问(由各书友队派代表汇报)。
(1)本书的作者是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20xx年获第一届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
(2)内容简介:《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3)六岁的弗朗兹长相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长相呢?
(4)弗朗兹怎样令严肃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的?(5)作品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弗朗兹、佳碧、爸爸、妈妈、“乞克察克”老师、约瑟夫、莉莉、艾伯哈德)
小结:在作品简介这一环节每个书友队都介绍的很精彩。那么书中每个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最喜欢哪个人?
2、人物点评。
可以采用下面的话作为开场白:()是一个()的人。我想对()说:()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我们可以把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仿佛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书里面走出来,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合上这本书,有熟悉的面孔、有清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有了这样的感受就证明我们读懂了……
3、图片解读:展示作品中的插图,让书友队成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幅图的内容。
图一:作品54页中的插图。(注:课堂中的“乞克察克”老师完全变了样,变得很客气,窃笑几下。)
图二:作品82页中的插图。(注:被禁止说话的弗朗兹,用录音机录下要说清楚的事情,在课堂上交给了“乞克察克”老师,成为班上第一个让“乞克察克”老师大笑的人。)
图三:作品95页中的插图。(注:弗朗兹自以为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奶奶的声音,企图蒙骗妈妈,却被妈妈识破了。)
小结:画面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触动,是难忘的回忆,但是这部作品中,种植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还应该有很多很多,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摘录了哪些?让我们来同分享一下。
4、朗读再现。
在读书过程中摘抄了哪些精彩的内容?请把打动自己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是啊,同学们读书的收获肯定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我们的心得体会吧!
5、心得体会。
(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
6、阅读感悟。
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让我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说说我们最深的——阅读感悟。
7、好书推荐。
《弗朗兹的故事》班级读书会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相信这本书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呀,生活中不能没有书作为良师益友。最近,你又读了什么好书?你打算推荐给自己的书友队,还是推荐给全班同学呢?
三、小结
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被评为最佳书友队的是:()
让我们用掌声表示祝贺,()队获得老师赠送的《皮鲁鲁总动员银红系列》,希望在下次的班级读书会上再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读书的快乐。
快乐读书吧B
教学目标:
1、认识图书,体会课外读书的乐趣。
2、学会分享有趣的故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书。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能在生活中广泛有效地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人物形象——弗朗兹)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同学们想知道关于他的小故事吗?老师截取课外书中的一段故事,讲给学生听。
2、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3、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他这样的小男孩吗?(指名说一说)
4、(出示书本目录这一页图片)这个标题读什么?(目录)目录上有些什么内容?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目录上有小标题,有页码。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在那一页。翻看目录可以更快的找到我们想要找的内容。
5、介绍目录的用法。先找到要读的内容,然后看到相对应的页码,翻到这一页,就是我们想找的内容。同学们,你学会了吗?
二、班级故事会
1、以小组为单元,轮流把自己读过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2、每个组请一位代表把他的故事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老师对讲的精彩的同学提出表扬,给小组加上一颗星,星星最多的小组最后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3、每个组推荐一本故事书,简单的介绍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推荐书目:《绿野仙踪》《小猪变形记》《说说我有多爱你》等。
三、课堂小结
书中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书中有精彩绝伦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欣赏,书中还有很多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也一定能收获更大的快乐和更多的朋友。
板书设计:
有趣的儿童故事
《弗朗兹的故事》
目录的使用
分享我的故事
《快乐读书吧》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快乐读书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6
教科书分析:
“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置是部编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课外阅读,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一单元,编写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的目标与内容和评价标准建议,其课型是活动体验性质的课型,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型相类似,而不是一般的看图说话课,或一般的阅读课。应由“准备课”“课外阅读”“交流分享课”组成的三个阶段开展读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课外阅读,和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课外阅读快乐的活动,视具体情况本学期要安排有两至三次,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纳入到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儿童故事”,即要求本学期开展的课外阅读角度是主人翁为儿童的故事。题目的提示语和插图,释放了四个信息:
(1)可以阅读单篇的,也可阅读一本书;
(2)阅读国内外的均可;
(3)了解书的目录作用并进行实践;
(4)交流分享读过的儿童故事。前三个信息,提示了准备课的教学目标,最后一个信息提出了交流分享的要求,即要组织交流分享的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经历了三个学期的“快乐读书吧”活动,对如何开展“快乐读书吧”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这是开展这次“快乐读书吧”活动的有利条件。
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仍较为薄弱,兴趣仍容易转移,这些是成为影响课外开展阅读的障碍,因此,教师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情况了解、督促指导,就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教学目标:
根据课本提供的故事名、书名以及提示开展阅读活动,知道什么叫“儿童故事”,可以阅读怎样的儿童故事,以及了解目录的重要性和如何读懂目录。
能在课外开展阅读儿童故事或儿童故事书的活动。
在交流课上,用普通话与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读儿童故事或儿童故事书的,或者向同伴推荐儿童故事或儿童故事书,或者讲讲自己读到的儿童故事……分享读书的快乐。
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课。利用题目,了解如何开展儿童故事的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要求。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阶段:课外阅读。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准备汇报交流。时间安排:一—两周。
第三阶段:交流分享课。交流分享阅读的快乐——怎样读儿童故事的,读了哪些儿童故事或儿童故事书,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儿童故事,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儿童故事或儿童故事书,讲一讲在儿童故事时发生的故事……(根据实际情况,每次交流分享课选择一、两个内容进行)课时安排:两课时。
(说明:第二、三阶段的周期在本学期还要安排两次。第一次安排在第四单元,第二次安排在第七单元。“课外开展阅读活动”需提前布置,“交流分享课”的内容设想如下:第一次:讲儿童故事,争做故事大王。第二次: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儿童故事或一本儿童故事的书,说说喜欢的原因;说说阅读儿童故事发生的事情。这两次的教学设计根据进度另行设计。)
教学过程:
(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准备课
教学目标:
根据课本提供的故事名、书名以及提示开展阅读活动,知道什么叫“儿童故事”,可以阅读怎样的儿童故事,以及了解目录的重要性和如何读懂目录。
了解开展阅读儿童故事活动的具体要求。
教学准备:
每人一份的儿童故事:《神笔马良》《七色花》《愿望的实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在上学期“快乐读书吧”活动中读的是哪个方面的书呢?(预设:童话故事。)对了,从进入小学学习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次的“快了读书吧”活动,了解到如何开展课外读书活动,进行了童谣儿歌和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活动,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快乐读书吧”,继续享受读书的快乐吧。看看这次我们要开展的是哪个方面的'课外读书活动。
板书: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
齐读题目
提问:根据题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次“快乐读书吧”活动读的是哪个方面的书呢?(预设:读的是关于儿童故事的书。)
导语:对了,这次“快乐读书吧”活动,读的就是儿童故事。儿童故事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的题目内容,先了解一下。
(二)了解要求,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出示任务:
轻声朗读《读读儿童故事》的内容,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下来。读完以后想一想:
(1)故事里的儿童是怎样的?
(2)对这一次的课外阅读活动,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反馈指导。(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问题1:故事里的儿童,有的顽皮、可爱,有的懂事、善良;有的过着跟我们相似的生活,有的会有意想不到的奇遇……
问题2:
(1)读四个故事《神笔马良》《七色花》《愿望的实现》和一本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借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学习看目录。
(3)要交流分享度过的儿童故事。
小结:是啊,儿童故事里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经历,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可有趣了!这次课外阅读活动,我们通过读三篇儿童故事,和一本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了解什么叫做儿童故事;学会读书的目录;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分享儿童故事。你们能做到吗?
二、开展阅读,了解儿童故事的特征。
出示任务:阅读《愿望的实现》,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猜读,也可以问老师。读完后,思考:(1)故事中都写了谁,在人物名称的下面,用小圆圈点出了。 故事主要写谁?把他(她)下面的小圆圈变成小实心圆点。
个体操作。
反馈指导。
预设:
都写了谁:苏希、苏巴、愿望仙子、孩子们、老婆婆。
主要写谁:苏希和苏巴。
出示任务:再读《愿望的实现》,在下面的任务中选一个完成。(1)你想做小的苏希还是老的苏希?用故事中的内容说说理由。(2)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这个想法是从故事的哪些内容得到的?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反馈指导。
注意引导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学生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应肯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愿望的实现》通过父子俩互换角色生活的故事,告诉我们童年有童年的生活,既有乐趣也有烦恼,但一定要经历才能成长。
导语:那么,我们接着阅读另外两篇故事吧。
出示任务:阅读《七色花》和《神笔马良》,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猜读,也可以问老师。读完后,分别思考:
《七色花》:故事主要写了谁?读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是通过哪些内容明白的,用( )括起来。
《神笔马良》:故事主要写了谁?你认为马良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哪些内容知道他是这样的孩子的,用( )括起来。
个体操作思考,四人小组交流。
反馈指导。
预设:
《七色花》:故事主要写珍妮。
明白的道理:掩盖错误是得不到快乐的;帮助他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注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注意价值观引导。
《神笔马良》:故事主要写马良。
怎样的孩子:勇敢、善良、智慧、正义。
注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提问:通过这三篇故事,你知道儿童故事主要写谁吗?(预设:主要写的是儿童。)写的是谁的生活、历经呢?(写的是儿童的生活、经历。)
小结:以儿童为主角,写儿童的生活、经历的故事,就叫做儿童故事。这次课外阅读活动,要求读的是这类故事。读的儿童故事可以是我国作家写的,如《神笔马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可以是外国作家写的,如《七色花》《愿望的实现》;也可以是童话故事,如《神笔马良》《七色花》《愿望的实现》,也可以是写实际生活经历的,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只要是写儿童的故事,就可以的阅读了。
三、了解“目录”,学习看目录。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养成一个怎样的好习惯吗?(预设:读完书后要把书收拾好,不要把书弄脏了。)还要求知道读书的一个什么小知识吗?(预设:通过看封面,了解书名和作者。)这次课外阅读活动,同样也有读书小知识的学习。
出示任务:(PPT出示题目内容插图)观察图画,读读图画中的提示,想一想:(1)这次要求学习什么读书小知识?(2)目录中,哪部分告诉我们主要写什么内容?哪部分告诉我们要读的内容的页数?分别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思考。
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问:这次要求学习的读书小知识是学会看目录。
第二问:目录中左边文字部分告诉我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PPT出示)(追问:根据图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目录页,你知道书中写了几个小故事?是哪六个小故事?。)目录中右边的数字部分,告诉我们要读的内容的页数。(PPT出示)(分别追问这六个故事所在哪一页。)
小结:一本书的目录,有标题“目录”表示。目录的左边文字部分,告诉我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右边数字部分,告诉我们要读的内容的页数。能让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想读的内容。
评价引导。
提问:(PPT出示《戴小桥全传》目录图)观察《戴小桥全传》的目录,想一想,这个目录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目录有什么不同?(预设:用“/”代替了“…………”。)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对了,有些书的目录用“…………”分隔内容与页数,有的则用“/”来分隔。但是不管用什么符号分隔,都是左边的文字部分表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右边的数字表示要读的内容的页数。
游戏评价:
老师说页数或内容,学生起立说出内容或页数。关注没有起立或动作慢的学生,采用单独做游戏方式引导达标。
四、布置和明确“第二阶段:课外阅读”活动要求。
(PPT出示要求,带读,讲解。)
活动要求:
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课外阅读地点和人们开展读儿童故事的活动。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记录下自己读的儿童故事或儿童故事书,还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记录自己准备讲的儿童故事。(不会写的字可以请教家长,或老师,或别人。一定是自己画、写。)
活动时间10天。
五、总结。
(学习表现情况、怎样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读读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儿童为主角儿童的生活、经历的
左边文字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右边数字部分:要读的内容的页数
六、课外阅读
在学生开展的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在适当的时侯、场合,采用个别或全班的方式,提醒、了解活动进度和活动记录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为第三阶段交流分享课做准备。
二、特别关注两类学生。第一类:课外阅读开展有困难的学生。协调帮助解决问题,使之能顺利开展活动。第二类:课外阅读条件较好或比较积极自觉的学生。了解活动和记录情况,为第三阶段交流分享课提供范例。
七、交流分享课
教学目标:
学习用普通话向同学讲儿童故事,分享读书的快乐。
教学准备:
事前选好的学生范例的图文PPT。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科学奥秘,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人物特点,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出示课件2]
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快来读读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吧!
(板书:十万个为什么)
1、你读过这本书吗?
相互说一说,你最近读了什么科普作品?把它介绍一下吧。
2.有谁读过关于科普作品,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成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记叙科普书籍,可以为我们排忧解难,伴随我们成长。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
4.【出示课件3】老师最近正在读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作家米8226;伊林。《十万个为什么》收集了伊林最著名的短篇科普作品《房屋漫游记》《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他在这本书里,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又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我给大家出示其中的一个问题,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出示课件4】
你们家里每天总有人生炉子,煮马铃薯。也许你自己就很会生炉子或者煮马铃薯。可是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为什么烟会走烟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烧的时候,哪里来的烟?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恐怕你不能解释明白吧。或者问你:水为什么能灭火?我的一位熟人回答说:“水能灭火,因为它又湿又冷。”可是煤油也又湿又冷,你倒尝试用煤油来灭火吧!不,你还是不试为好,一试就得报火警了。你看,问题满简单,可是要回答它却不那么容易。我再给你猜十二个关于最简单事物的谜,你愿意不愿意?
三、借助名著,积累经验。【出示课件5】
仔细阅读课本“你读过这本书吗”一部分文字。
1.讨论:遇到不懂的科学术语,你怎么理解?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或者查找资料,实在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
(板书:理解科学术语的方法)
2.讨论:读书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课件6】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板书:道理、研究成果)
3.讨论:怎样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经常性地阅读,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法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提高。
(板书:学习写作方法)
四、推荐名著,鼓励阅读。
1.【出示课件7】“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我们推荐了哪几部关于科普作品?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变过程》。)。
2.【出示课件8】: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主要写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套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3.【出示课件9】:《十万个为什么》提出了哪些有趣的问题?
(乘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展翅飞行?地球究竟是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4.希望同学们一定挤时间多读书,如果你爱上了读书,今生将受益无穷。本书吗”一部分文字,学习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
借助文本,开发文本的功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爱上阅读。
板书设计十万个为什么【出示课件10]
理解科学术语的方法明白书中道理创造新的研究成果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期《快乐读书吧》主要是向学生推荐阅读科普作品的。教材以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个问题为例,讲了由“煮由铃薯”,想到的问题。教给大家读这类书籍时要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科学术语,明白书中的道理。
在教学“你读过这本书吗”栏目时,开发了教材的功用,加进了理解词语方法以及阅读注意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的教学。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只是觉得学生真正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8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瑞士国家的地理情况、气候知识。
(2)学生利用百度搜索认识燕子,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3)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关于保护鸟类的法律常识。
教学课题:6、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途经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发现这一险情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的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本文体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营造起来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小姑娘贝蒂的心里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想要减肥就选收腹机有用吗使学生深入认识燕子遭遇的险境:恶劣气候导致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课堂拓展训练让、演练法让学生感受人们关爱燕子的真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
感悟恶劣气候与环境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
效果。
教学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类给予动物的爱,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读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PPT课件,燕子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识记“欧洲”、“瑞士”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火车鸣汽笛的声音(由近及远),指名说说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给予肯定:在欧洲瑞士这列漂亮的火车正准备出发。出示外形漂亮的列车动画图片,点击列车图像溶换成瑞士地图,近镜头拉大显示瑞士国家,初步认识瑞士的概况。
6、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完美结局。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
3、自由朗读第一段,完成练习。这是一列怎样的火车?装载着怎样的乘客?尝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三、品读重点词句,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掌握读书方法。
3.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出示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
师:书不仅能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还会让我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时光。
板书课题“读书真快乐”。
二、导入主题,说话训练。
1.说一说。
①提出要求:认真观察图画,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师生交流:你喜欢和谁一起读书?在什么时间读?你们都读了哪些书?
2.交流读书方法。
现在同学们认识的字不多,大家都是怎么读书的?
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②全班交流汇报。
③总结:爸爸或妈妈读给自己听;自己试着读,不认识的字请教家长;借用工具书;不会的问哥哥姐姐……
④同学们在学习拼音后,就可以借助拼音认识生字,也可以自己读书了。
3.议一议。
师:怎样才能读到更多的书呢?
生自由畅谈。
生汇报:到书店去买书;给哥哥姐姐借书读;借小朋友的书来读(提醒小朋友要爱护图书,还得及时归还);和别人换书读……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真多。
4.想一想。
①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②生相互交流。
三、拓展延伸。
在读书中选择书中的好词佳句记录或背诵下来,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会让自己说的话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示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应该“低起点”,人为拔高容易抹杀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如果能够轻轻松松阅读,快快乐乐阅读,而不是带着很多任务去阅读,孩子就愿意去做这件事且长期去做这件事,就会形成习惯,而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的主要目的。
《快乐读书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策略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
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 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卢·吉卜林
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
2.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
(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导读封底。
(1)师指导阅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生交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
(2)师梳理小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条形码用来存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4.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扉页。
(2)师引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
5.阅读目录。
(1)师设置悬念: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生自读。师引导: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师指名交流。
6.简介内容。
(1)教师点拨: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共读结尾。
(1)师设疑: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3)师生合作朗读:生读第1自然段,师读第2自然段,生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
板块三 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
(1)师引导: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
(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2.阅读内容摘要。
(1)课件出示“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读,引导: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内容有趣语言生动)
3.指导阅读策略。
(1)师指导: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绍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小贴士。
(2)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生接读后面部分。
(3)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4)指导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课件出示:写批注)
4.自主选读章节。
(1)师: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
(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板块四 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师引导: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出示表格)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时间阅读章节阅读时间小组交流时间第1周第2周
2.指导写读书笔记。(出示表格)
师引导: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而深入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