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2025/09/06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篇1

《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在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兴趣是求知的源泉。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如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了大量的有关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还要求他们看完以后还请他们用一句或者几句话来说说你最喜欢的那只恐龙,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生字词时,让学生先交流识字的方法后,再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去认识课文中的这些生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学生是首当其冲的.参与者,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对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让他们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在交流中,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了,体会更丰富了。

3、教学着力体现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适当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句式训练,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有条例地说话。

不足之处:

1、第二环节安排识字教学,教师逐字进行分析交流,学得扎实,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占了不少时间,个人认为在形式上是否可多样化,如先让他们小组进行交流后再反馈。

2、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后,针对学生兴趣取向,学其中的一部分即可,课堂上没有留点时间给学生写字,本课要写的字有9个,全都留到第二课时来写,效果会弱很多。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还应放在识字和写字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然后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全班交流识字方法,顺遍指导书写一两个字。反思这节课的不足:识字、写字的环节没什么创新之处,还是以前上课惯用的几个环节,学生也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也没能做到面向全体……感悟这一环节给人的感觉是很粗糙,不精细……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篇3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详略兼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发了学生对恐龙灭绝这个谜的探索。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男生比较喜欢恐龙的,对恐龙也有很大的兴趣,在学生的兴趣之上,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集中精力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知识”这一作业,因此导入新课时,先出示一些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哗啦”许多只小手都举起来,争着想把知识说给大家听,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庞大、灭绝”。

二、小组合作,品味语言

语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过一个个例子学生自己品味语言,这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第一自然段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了“两亿年“”短多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等词句来学习。在教师示范归纳第一种说法“寒冷说”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归纳各种说法“撞地说、偷吃说、传染说、雄性说。”然后找出关键词,如躲避、耐不住、枯萎、哺乳动物、传染,体会恐龙灭绝的的原因。

在指导学生读好“严寒说”这一段文字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冰雹肆虐,恐龙们身无遮挡,哆嗦着,吼叫着,蜷缩在一起……在想象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冷天的寒意、为恐龙的灭绝感到惋惜的情感。读“撞地说”一段时,边想象画面:行星撞上了地球,地球上一片黑暗,动植物渐渐地消失了……恐龙们饿得嗷嗷直叫,相互残杀……这种场景多可怕呀!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气读出恐怖的情感。这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同情,让学生带着个体独特的感受来读好文章,这样的朗读指导还是比较有实效的。当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力求体现形式多样、注重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学习整合资料,发散思维

书上的种种说法已经告诉我们恐龙灭绝的'种种可能,你还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什么说法?”我以为学生可能想不出多少答案来,没想到学生给我想到了很多答案,如:“可能是其他星球撞上地球,发生海啸,把恐龙都卷到水里了。”“可能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地震,使山崩地裂,恐龙掉到了地底下。”这些资料的得来,有的是查找资料得来的,有的是学生大胆想象出来的。虽然今天学生的猜想没有考虑那么周全,但在课堂上我分明感到一些学生跳动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

上完课,感觉学生表现良好,师生配合默契,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在筛选资料时需要指导,评价的语言还要丰富一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的课堂出现更多的亮点。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讲了《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一课时,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恐龙没有食物可以吃同类,那么要是有一天我们没有东西吃,会不会人吃人呢?

天啊!一个10岁的孩子提出这样赤裸裸的问题,我不得不惊叹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得不佩服小小的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连大人都没有思考的问题。怎么办,回答还是不回避?短短的几秒钟时间,我来不及过多思考:“你说的对,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电视中、武打小说中,也常常写这样的故事。但是真正的人又不同于动物,动物的所作所为是它的本能,人是有理智的,有感情的,也就是说有时候他不但不会去害人,反而,可以做出牺牲。为了避免吃人的现象,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一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保护地球资源,也就是保护自己。”

学生提出的问题虽没有令我尴尬,但也着实让我吃惊。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深有感触。难道不是吗?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的回答还算令他们满意。然而在成人世界里,许多看的见的、看不见的、或若隐若现的“人吃人”的现象不是很多吗?原来真理性问题常常会在儿童思维中出现,真是“童言无忌”、“童言可畏”呀!

我的回答我自己都觉得太理想化,不是很现实。我是否该让学生面对现实呢?还是该……如果真的人人都可以牺牲,也就不会发生人吃人的现象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呀!我向往着这样的.世界。但是如果“牺牲”会被别人利用,会被别人“吃掉”那我的回答不是害了学生吗?如何让学生面对现实,如何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让学生学会生存,这些都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虽没有令我尴尬,但也着实令我深思。深思学生的令人惊叹的想象力;深思自己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学会生存;还让我深思我这一环节的处理是否得当。

课后我想,如果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组织一个辩论会,能不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呢?虽然针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组织辩论会会占用我的教学时间,会影响我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有些跑题儿了。但是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其他方面得到发展,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更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到一些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学会做人,面对现实的一些看法,比我的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要好得多。教学生知识还是教学生做人,我觉得教学生做人比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我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的知识,更何况我所教的这一学科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应该去尝试组织学生开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比我自己的一人的观点、理想化的观点对学生更能有所收获,更能使学生学会面对现实、面对人生、面对生存、学会做人,这种能力是多少知识取代不了的。

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虽没有令我尴尬,但着实令我吃惊,令我深思,留给我的思考实在太多……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篇5

从发下新书开始,我就发现孩子对《恐龙的灭绝》这篇文章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班上为数众多的男孩子。平时也经常看见他们拿着恐龙的玩具在认真地玩。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们去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可以是故事、图片、玩具等等。孩子们兴趣盎然,看上去劲头十足,不停地讨论着。我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心中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不信任。看明天吧!雷声大,雨点小的事太多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来到学校,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开始的那几个,都没有完成,我不禁失望起来,想起了前几次类似作业布置后的惨状,心里哀叹:难道农村孩子的资料就那么难找,教师这样的教学准备工作就那么难以进行?可接下去的情形,却让我大吃一惊,心情也为之好起来。孩子们搜集的资料五花八门:有从幼儿园的书上找来的(原来幼儿园时就专门有一本介绍恐龙的书,非常生动和完整);有形象的玩具;有有趣的恐龙童话;还有一本《恐龙大世界》科学书,省去我好多内容的介绍,学生看了书就能明白很多科学知识;甚至还有一副恐龙骨架图。哦,我的孩子们,你们给孙老师带来了意外,带来了惊喜!

我马上大大地夸奖了孩子们一番,瞧他们脸上那高兴的神情,我不禁为自己刚才的.想法而脸红。我适时地请学生讲讲找资料的过程。没想到,一个小朋友为找到资料,翻了五、六本书,又征得姐姐的同意才完成作业,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真让我感动。想想自己对学生的不信任,一些该查的资料因为开始几次的失败而没有进行下去,太不应该了。谁说我们的孩子不能去收集资料,那是教师对孩子不信任才说的话!让我们给孩子一片信任的天空,给孩子一片放手的天空!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篇6

恐龙的灭绝,我本以为书上的种种说法已经很有代表性 , 很难再想出其他的原因了。不过试试看 , 也许能说出点什么呢。于是 , 我对学生说:“你觉得曾经是那么辉煌的恐龙家族灭绝的原因还有什么 ? ”陈烨涛说:“可能是其他星球撞上地球,发生海啸,把恐龙都卷到水里了。” 尽管他不明白海啸是海底地震所引起一种灾难性的海浪。但猜想独一无二,又能联系当今社会时事,所以我对他大加赞赏。紧接着,葛洪刚说:“可能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地震,使山崩地裂,恐龙掉到了地底下。”袁世雯补充道:“而当时没有测量地震的'地动仪(前面刚学过《数星星的孩子》)”我听了,为学生的想象力感到骄傲,但地动仪是人类发明的,作为动物的恐龙不仅不会制造这种科学性极强又很精密的工具,又如何能使用呢?所以我又觉得很好笑。不过当然克制住了。只是说:“他们不知道哪里什么时候发生地震,所以逃脱不了地震的灾害,对吗?”有的学生说:“也许当时火山爆发,恐龙灭绝了。”李翔说:“他们可能吃了一种有毒的食物,中毒死了。”发生集体食物中毒,很有可能,不得不佩服他能想到这一点。杨雨洁说:“也许是有一次天气太热了,庞大的恐龙找不到水喝,渴死了。植物都枯萎了,恐龙又找不到吃的,饿死了。”有这种想法的学生真有逆思维,因为课文中的一种说法是:有一次,地球上的天气突然变得很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葛洪刚又说:“ 可能是因为恐龙之间相互残杀,最终恐龙灭绝了。”

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是个谜,因为很多的科学来往往是源于大胆的猜想。尽管今天学生的猜想没有考虑那么周全,但在课堂上我分明感到一些学生跳动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候觉得学生尽管可气,可无法掩盖他们的灵气。当老师的也许就是靠了这么一点点的对学生的欣赏而支撑他钻研繁难的教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