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风儿》音乐教案

2025/09/07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风儿》音乐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风儿》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体验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学习演唱准附点与弱起旋律。

3、能理解歌词的内容,运用歌声的连贯、舒缓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风儿找妈妈》录音。

2、风儿、太阳、月亮、小树、小花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如果你和妈妈走散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2)教师讲述与歌词相关的故事内容,带领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教师: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风儿风儿还在刮,它在找妈妈,问过小树,问过小花,妈妈妈妈你在哪?别把我丢下。(告诉小树,告诉小花,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风儿好想她)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并请幼儿说说对歌词的理解与感受。

(2)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再次进行聆听,带领幼儿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3)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并探讨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心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4)引导幼儿发现并学习歌曲中的附点、弱起。

教师提问:风儿问过谁?(引导幼儿重点学习休止符与弱起拍的唱法)

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引导幼儿学习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3、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可采用多种形式演唱,并进行讨论评价。

4、表演歌曲。

(1)跟随音乐,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2)一部分幼儿唱歌词,一部分幼儿哼唱旋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3)幼儿扮演:风儿、太阳、月亮、小树、小花,加上动作进行分角色情景表演唱。

活动延伸:

编写第三段歌词。

1、风儿找到它的妈妈了吗?你们愿意帮帮风儿吗?小朋友们想想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为歌曲编写第三段歌词。

2、请小朋友演唱所编歌曲。

《风儿》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唱准休止符旋律。

3、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于别人协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然地声音做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听》。

二、新授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并学习运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

1、通过师幼的谈话,引出活动的内容:

"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妈妈,如果你的妈妈出差了或者你一连几天都没有看见自己的妈妈了你会怎样?你会怎样做?风儿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呀正在到处寻找妈妈呢,咱们来听一听,风儿找妈妈的故事"

2、教师将歌词串成一篇小散文,完整的有感情的进行朗诵,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提问:

(1)风儿回家了吗?它在干什么?

(2)谁听清楚了风儿要捎给妈妈一句什么样的话?

(3)风儿把嗓子都喊哑了,你们能帮助风儿呼唤它的妈妈吗?

3、教师完整的、有感情的清唱歌曲,请幼儿讨论:

(1)听了这首歌你心理有什么感觉?

(2)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为什么老师要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4、教师随着琴声的伴奏再次范唱歌曲,幼儿可随教师小声的哼唱:

提问:风儿在找妈妈时都问过谁?这两句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请幼儿一起练习唱这两句,重点指导幼儿唱准休止符。)

5、指导幼儿运用齐唱、接唱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启发幼儿运用表情和声音表现对妈妈的思念。

三、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幼儿尝试用"唔"演唱歌曲。

2、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同时教师以哼唱的形式演唱。

3、请幼儿说说这一遍演唱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4、教师和幼儿进行双声部的合唱并请幼儿说说怎样做才会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优美。

5、幼儿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

四、结束活动:

1、你觉得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

2、小朋友现在你们有点想妈妈了没有?如果你和你的`妈妈分开了(一天或更长时间见不到妈妈),你想捎给妈妈一句什么话?

3、X老师能够感觉的咱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的爱自己的妈妈,不要在和妈妈分开的时候才跟妈妈说我爱你,我想你,爱要说说出口,今天下午妈妈来接你的时候,今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大声的对妈妈说:妈妈我好爱你!好吗!

活动反思:

在此艺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设计本次活动,利用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来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大意,此形式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有趣不乏味,重点学习了休止符和弱起的旋律,进行了双声部的练习,孩子们很轻松的学会了歌曲。

《风儿》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学习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教学准备: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歌词,(注意句子和呼吸)。两首乐曲:一首歌曲的伴奏,一首活泼的`乐曲。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1)喊嗓:嘿、哈!

(2)半音模进:我的小娃娃。提醒幼儿正确的呼吸。

2、复习歌词

(1)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歌词朗诵配乐。指导语:"请小朋友听两首乐曲,选择一首为诗歌朗诵配乐。"

(一首为活泼欢快的旋律,一首为歌曲的旋律。)

(3)随音乐朗诵歌词。

3、学习歌曲。

(1)先倾听伴奏音乐。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哼唱。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教师范唱,引导幼儿从欣赏入手感受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你听了之后什么感觉?"(感动、优美、思念)

(5)学习有表情地演唱。

A、第一段前半部分有几个附点音符?进行节奏训练。

B、指导语:"风儿问过誰?"(重点学唱第9、第11小节休止符与弱起拍处,可用比较倾听的方法。)

C、指导语:"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4、练唱歌曲

(1)分小组练习演唱,其它幼儿倾听。

(2)可以用师幼对唱形式练习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最后一句合唱)

《风儿》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儿》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儿》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美感。

2、引导幼儿按照诗歌的线索,创造性地想象和仿编。

活动重、难点:感受理解、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教师用棉花制成表现各种云形象的教具。

活动流程:启发提问--感受理解--想象仿编。

一、启发提问:

1、你见过云儿吗?你见过的云儿象什么呢?

2、天上的云儿怎么会这么有趣的?它是靠谁帮助忙的?

天上的云儿是怎么帮助云儿的忙的?

(老师用诗歌的句子)

二、感受、于是解诗歌:

1、第一遍欣赏:吹呀吹,云儿变成了什么?

2、第二遍(第三遍)欣赏:

云儿变成了胖娃娃(大狮子,小白船),怎么样?

3、第四遍欣赏: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4、幼儿集体念诗歌。

三、想象仿编诗歌:

1、吹呀吹,你的云儿会变成什么?它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2、幼儿仿编诗歌

四、给诗歌起名字。

《风儿》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体验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学习演唱准附点与弱起旋律。

3、能理解歌词的内容,运用歌声的连贯、舒缓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风儿找妈妈》录音。

2、风儿、太阳、月亮、小树、小花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如果你和妈妈走散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2)教师讲述与歌词相关的故事内容,带领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教师: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风儿风儿还在刮,它在找妈妈,问过小树,问过小花,妈妈妈妈你在哪?别把我丢下。(告诉小树,告诉小花,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风儿好想她)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并请幼儿说说对歌词的理解与感受。

(2)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再次进行聆听,带领幼儿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3)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并探讨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心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4)引导幼儿发现并学习歌曲中的附点、弱起。

教师提问:风儿问过谁?(引导幼儿重点学习休止符与弱起拍的.唱法)

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引导幼儿学习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3、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可采用多种形式演唱,并进行讨论评价。

4、表演歌曲。

(1)跟随音乐,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2)一部分幼儿唱歌词,一部分幼儿哼唱旋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3)幼儿扮演:风儿、太阳、月亮、小树、小花,加上动作进行分角色情景表演唱。

活动延伸:

编写第三段歌词。

1、风儿找到它的妈妈了吗?你们愿意帮帮风儿吗?小朋友们想想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为歌曲编写第三段歌词。

2、请小朋友演唱所编歌曲。

《风儿》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苹果变红的游戏,在熟悉第一段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内容,尝试替换部分歌词。

3、体验游戏的快乐,产生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电教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教师:小小风儿是位音乐家,她最爱唱歌了,甜甜的歌声到处撒,苹果听了红透脸,你们听她又开始唱了。

二、教师范唱歌曲,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小小风儿是位什么家?甜甜的歌声哪里撒?苹果听了怎么样?发出来什么样的声音。

三、导入苹果变红的游戏,熟悉歌曲。

1、教师范唱导入苹果变红的游戏。

教师:有一棵苹果树,它也喜欢听风儿唱歌,听到歌声就会红透脸,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施了一个什么魔法让它红透脸的?什么时候吹,苹果才能红透脸呢?

2、 PPT-----1

3、 PPT-----众

四、导入樱桃树,通过替换歌词的方式对歌曲进行反思。

1、出示樱桃树,请幼儿用他们的方法让樱桃变红。

2、苹果替换成樱桃进行游戏。

五、引入驱散雾霾的情镜,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师:我们来到了果园里,还有那么多没有红透脸的水果,那我们这次用欢快的歌声帮帮它们吧!

教师:忽然什么来了?雾霾最怕什么?我们一起来驱散雾霾吧!

《风儿》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美感。

2、引导幼儿按照诗歌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想象和仿编。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感受理解、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教师用棉花制成表现各种云形象的教具。

活动流程:

启发提问--感受理解--想象仿编。

一、启发提问:

1、你见过云儿吗?你见过的云儿象什么呢?

2、天上的云儿怎么会这么有趣的?它是靠谁帮助忙的?

天上的云儿是怎么帮助云儿的忙的?

(老师用诗歌的句子小结)

二、感受、于是解诗歌:

1、第一遍欣赏:吹呀吹,云儿变成了什么?

2、第二遍(第三遍)欣赏:

云儿变成了胖娃娃(大狮子,小白船),怎么样?

3、第四遍欣赏: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4、幼儿集体念诗歌。

三、想象仿编诗歌:

1、吹呀吹,你的云儿会变成什么?它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2、幼儿仿编诗歌

四、给诗歌起名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