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朋友的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朋友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拉勾勾》的学习,让同学理解团结友爱重要性,团结同学,拉近师生之间情感。
看图与听唱结合,指导同学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开发同学自由想象,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并鼓励同学通过扮演方式,用动做表示自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与听唱结合,指导同学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开发同学自由想象,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并鼓励同学通过扮演方式,用动做表示自身的感受。
课前准备:
同学课前自身设计并制做小狗头饰,并准备画笔。
教学器材:
钢琴、录音机、投影等。
教学课件:
人音版教参配套课件。
优秀教案:
学习内容
组织律动教学
师生问好
学唱新课
《拉勾勾》
让同学感受并理解音高概念
仔细聆听范唱并即兴扮演
歌词学习
再次聆听范唱
歌扮演
总结并发奖
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引入乐曲 同学活动
听《玩具兵进行曲》
按节奏踏步进教室
同学唱教师自编《问好歌》
做游戏拉勾勾并和老师一起读:“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同学认真并有表情地聆听
和教师一起用动作表示音高、高音手指指的高低音手指指的低
仔细聆听并自身加入即兴扮演
轻声高位置朗诵歌词
同学加入动作、表情轻声跟唱根据老师纠正的地方改进
分组站成圆圈并拍手做动作演唱歌曲
总结哪一组扮演好哪一组演唱好并评奖
聆听乐曲
听过后回答:有口哨声还有小狗叫声,心情愉快。 教师活动
随音乐拍手
弹奏并领唱
用游戏引入新课指导同学做游戏:“拉勾勾”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曲《拉勾勾》并有表情地范唱(注:教师在范唱时要和同学有交流,例如:和同学互相拉勾勾,从而调动同学积极性)
边范唱边用手指指在黑板上画的金勾勾、银勾勾图形谱
和同学一起做拉勾勾游戏和扮演
带同学轻声高位置朗诵歌词并随时指导同学加入感情
教师和同学一起演唱并扮演,唱过之后纠正同学唱错地方
组织游戏,不要求动作统一,提倡同学自编自演
教师发奖总结同学们应团结友爱和每个人成为朋友
引言:我们不只和同学之间要成为朋友和小动物之间也应成为好朋友,你们听有一个小朋友带着他的小伙伴向我们走来了。(放音乐)并提问你听见乐曲中有什么奇怪的声音?听后心情是愉快还是悲伤?
提示乐曲名称《口哨与小狗》
学习内容 同学活动 教师活动
复听乐曲
再听乐曲分组扮演 看大屏幕书上图
准备画笔在书上听到小狗叫声画上颜色同学可大胆添画
分组分别扮演男孩、小狗并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扮演
扮演后自身评出扮演奖并总结 介绍乐曲作家
总结都填入了哪些颜色
参与到各组活动当中去
发奖并总结小男孩和小狗也是好朋友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对同学渗透友爱教育
教学点评: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拉勾勾、找朋友》紧密结合了本课教学内容,将音乐教学巧妙地溶合进游戏中,让同学在游戏中学习感觉理解音乐,激发同学团结友爱的情感,调动了同学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效果很好!通过创设情境和让同学画头饰等教学手段将同学融入音乐内容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感受乐曲所表示的内容,通过本课教学,今后更应重视对同学能力的培养,如表示音乐、即兴发明等能力。让同学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有自身的感受和评判,不限制同学对音乐的想象,充沛维护同学的想象空间,使同学充沛发挥想象力提高理解、感受音乐能力。
朋友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画出自己的脸型和五官的基本特征,画出五官的正确位置。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2)每人一张纸、马克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看脸谱,了解五官的基本位置。
(1)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请你猜猜这是什么。”(眼睛)
(2)出示脸谱提问,让幼儿回忆五官的位置、名称。
“小朋友,你们看!脸上有眼睛,还有什么呢?”(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现在请你想一想,他们都在你脸上的什么地方呢?”教师总结:“鼻子长在脸的中间,鼻子的下面是嘴巴,鼻子的上面是两只眼睛,在两只眼睛的旁边以便画一只耳朵,最后在头上画头发。”
二、师生共同探讨五官的正确画法,引导幼儿以鼻子为中心画出五官,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1)教师提问:“我们的脸上有那么多的器官,应该先画什么?”(鼻子)
“画完鼻子再画什么呢?”(嘴巴、眼睛)
“然后呢?”(耳朵)“最后画什么?”(头发)
(2)教师再次总结“鼻子长在脸的中间,鼻子的下面是嘴巴,鼻子的上面是两只眼睛,在两只眼睛的旁边以便画一只耳朵,最后在头上画头发。”
三、欣赏作品,体验成功。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画像:“你的脸是什么样子的?你画了什么?”
朋友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不要打扰别人休息,让幼儿知道怎样就不打扰别人休息;
2、体会和区分声音高低、强弱、轻重的不同;
3、教育幼儿要关心和尊敬长辈,培养幼儿不打扰别人休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5、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活动准备:
妈妈休息图片、丁丁思考图、故事《唱歌比赛》磁带、钢琴、多媒体和许多玩具、图书、彩笔、画纸、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供幼儿思考:
出示妈妈休息图片和丁丁动脑图片,再出示奥特曼、皮球、鼓、铁叉、铃鼓、布娃娃、图书、橡皮泥、彩笔、画纸、手工纸等,让幼儿看后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让幼儿通过感知和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不同,知道怎样就不打扰别人休息
1、让幼儿自由去玩各种玩具,但要求幼儿不能争抢,小朋友们要轮流玩,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然后让小朋友在玩耍后,把玩耍时不发出声音,或者声音很轻、低、弱的玩具放在左边,声音重、高、强的玩具放右边。让幼儿自己总结妈妈休息时,不能玩什么玩具?
2、请小朋友想想故事〈〈唱歌比赛〉〉里哪些动物歌唱的太响了(小狗、小鸭),哪个动物歌唱的太轻了(小鸡)。提问幼儿如果妈妈睡了,你应该是轻轻的说话呢?还是高高的、重重的、响响的说话呢?
3、让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走:小鸡走、小猫走、走、小马跑。再提问幼儿怎样走就不会吵醒妈妈睡觉?让幼儿感知只有轻轻的走才不会吵醒妈妈睡觉。
4、让幼儿听摇篮曲和进行曲,感知和区分强弱、高低、轻重的音乐,从而让幼儿知道:如果想让妈妈睡觉,只能听摇篮曲,而不能听进行曲。
三、通过提问让幼儿
总结:如果有人休息了,自己就不能玩太响的玩具;不能发出太响的声音;走路、做事都要轻轻的,只有这样才是“听话的小轻轻”。同时要教育幼儿热爱长辈、关心长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自身社会化进程的表现。因此,通过语言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与同伴相处的利益和方法。
朋友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
3、体验与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以及了解相关与人相处的方法。
5、激发幼儿喜欢与他人交往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动物、娃娃等玩偶、幼儿生活照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学说: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的小客人,可是他们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2、教师示范: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谁出来了?老师刚才是怎么说的?找到朋友我们可以和他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密动作)3、还有许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小客人请出来吧。(一起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密动作)4、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师:我们班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小朋友会用一些友好动作来欢迎好朋友吗?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师可以示范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动作。
3、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对好朋友的友好。
4、请幼儿之间相互学一学友好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碰一碰
2、教师: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3、游戏2-3次。
(四)总结活动
1、教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开心吗?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儿判断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
3、教师总结: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游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朋友的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让幼儿学会关心同学,跟同学和睦相处,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喜欢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好朋友的情感。
2.知道好朋友的优点,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好朋友的优点。
难点: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对好朋友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前进行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有哪些好朋友?朋友都帮自己做了什么事?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以‘‘我的好朋友’’为主题进行谈话活动,引出活动内容。
启发幼儿说出具体事例,如:我的好朋友故事讲得最好。我的好朋友最爱笑。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好朋友的优点。
展开部分:
1. 在观察,回忆好朋友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动手绘画。
2. 提示幼儿先画好朋友头的轮,再画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
3.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好朋友的表情,尝试表现好朋友的表情。
4.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画出身体、服饰,添画背景。
结束部分:
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要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说说画中的好朋友是谁。教师可以简单做的记录。
延伸部分:
鼓励幼儿为朋友设计服装,做小礼物,增进朋友间的情感。
教学反思
幼儿特感兴趣找到一个好朋友,并为朋友设计服装,做小礼物很积极。
朋友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找找、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朋友关系。
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与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流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跟随音乐寻找朋友并交换朋友,两两入座。
二、找找口袋里的朋友(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配对)
提问:这是一个好朋友口袋,口袋里有谁?谁和谁能做朋友
小结:池塘是蝌蚪的家,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小勺和小碗能帮助我们吃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原来生活中有的东西经常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找找身边的好朋友(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愿意大胆表述)
(一)两个好朋友
导语:有一些图片要找好朋友,请你帮帮它们的忙,每个明友找一张图片,看,一看谁能做你的朋友,去找到你的好友,两个好朋友可以坐在一起。
(二)换个好朋友 。
导语:每个人都找到了好朋友真高兴,接下来的问题有些难,如果现在请你在这些朋友中换个朋友,你会换谁?为什么?
小结:云朵可以和小鸟做朋友,可以和太阳做朋友(可以和……),原来好朋友可以不止一个。
四、给大树找朋友(发现一样事物与多种事物的关系,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导语:现在有一棵大树很孤单,没有朋友,谁能和他做朋友呢?
小结:看!大树有了泥土才能扎根,大树有了阳光才能生长,大树有了小花和小草才不会感到孤单,大树有了小鸟和鸟巢才会觉得自己本领大……大树的朋友真多啊!
五、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好朋友,除了和你坐在一起的朋 友之外,想一想、找一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老师、其他小朋友等)
朋友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用泥塑人的技能,并能表现简单的人物动态。
2、初步学习按比例分泥。
活动准备:
用沙盘布置好幼儿园的场景,油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展示布置好的沙盘后提问。
1、你们看这沙盘里布置的是什么地方?
2、幼儿园里还少什么?
3、你们会用泥做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吗?
二、操作前指导,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1、我们人体有哪几部分?
2、应该怎么分泥?
3、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4、小朋友在做游戏盒活动时是什么样子的?
5、你想做什么样的小朋友?
三、幼儿操作。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最少做一个,也可以多做几个,鼓励幼儿塑造各种动态的小泥人。
四、作品展示
幼儿将自己塑造的小泥人放在沙盘里,供大家欣赏。
一、设计思路:
随着幼儿生理的不断成熟,幼儿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不断增强,本课将让幼儿在感知自身机体的发展下,进一步感知自己心理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性及想象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才艺展示,感知自己长大了。
2讨论自己长大的原因及自己的'生长过程。
3激发幼儿爱父母、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诗歌《我最爱祖国》、各种职业的图片
四、活动进程:
1、复习诗歌《我最爱祖国》,感受自己从小班到中班直到大班自己的想法的变化,体验自己长大了。
教师朗诵诗歌:小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中班的时候……现在我上大班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自己的想法不断变化,是自己长大了吗?上了大班小朋友知道了好多事情,也学会了好多本领,那我们为什么能学会这么多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讨论自己长大的原因:是妈妈的呵护,自己的努力,认真仔细,坚持、耐心、刻苦……在讨论中感受自己的长大的经历及自身的成长过程)
2、才能展示。
既然小朋友们知道自己长大了也会很多本领,那小朋友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自由展示,培养幼儿的大胆勇敢,体验自己长大及拥有本领的成就感及自豪感。
3、谈理想,教师适时出示各种职业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想一下,当你继续长大,你上了小学、中学、大学之后,像老师这样你会有什么梦想呢?将来当你长得更大了,你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想象,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课下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的理想。
朋友的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与同伴交往中有发表自己想法和见解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之一,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许多孩子在与同伴交流、相处还存在困难,好多小朋友只认一个朋友,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而《鼠宝宝找朋友》这则故事能很好的解决我所发现的幼儿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3、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白板、音乐《你好》、《鼠宝宝找朋友》,课件、鼠宝宝头饰、游戏场地(用及时贴粘好的四条小“路”)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你好
师:好朋友见面真高兴,我们互相问个好吧,找到你的好朋友,大家手拉手。(随音乐互相打招呼)
(二)结合动画,理解故事内容
1、谈话引出主题
师:和好朋友在一起,你们高兴吗?有一只鼠宝宝也想找朋友,它想找什么样的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看一看。
2、逐段观看动画,在推理、讨论中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鼠宝宝对妈妈说想法,提问:鼠宝宝想找什么样的朋友?(会跑又会跳)小朋友会跑吗?会跳吗?(幼儿动作体验会跑又会跳,集体学说会跑又会跳)
(2)播放鼠宝宝找到布娃娃部分,提问:布娃娃会跑吗?会跳吗?布娃娃是鼠宝宝要找的那个好朋友吗?
(3)播放鼠宝宝找到小鸭子部分,提问:小鸭子会什么呢?小鸭子会和鼠宝宝做朋友吗?
(4)播放鼠宝宝找到小青蛙部分,提问: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它们会成为好朋友吗?
(5)播放鼠宝宝找到小花猫部分,提问:小花猫会跑又会跳,这下鼠宝宝能找到好朋友吗?
(6)体验鼠宝宝找不到好朋友的心情,并积极帮助鼠宝宝:鼠宝宝应该去找谁做朋友呢?
(7)观看故事结尾,揭露答案。
(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环节,在故事进展之前,给幼儿造成悬念,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故事的情节发展,在推理中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三、完整欣赏故事动画
讨论: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鼠宝宝找朋友都遇到了谁?(幼儿回忆,教师在白板上出示相应的图)
四、游戏:鼠宝宝找朋友
师:布娃娃和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你们愿意吗?游戏的`名字叫《鼠宝宝找朋友》。小朋友戴头饰变成鼠宝宝,在小路上前进跳,边看大屏幕上出现了谁,鼠宝宝要说出它会什么本领,愿不愿意和它做朋友?答对了就可以继续前进,直到找到好朋友。
(幼儿游戏,鼓励小朋友按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五、小朋友取下头饰,讲讲自己的好朋友。
师出示幼儿集体照,找朋友。
六、结束
师: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小朋友快去找你的好朋友唱歌、跳舞,一起哈哈笑,老师把这快乐的时光记录下来。(播放歌曲哈哈笑,幼儿互相交换朋友,教师帮幼儿拍照)
七、活动延伸:在阅读区放置幼儿读本《鼠宝宝找朋友》,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评析:
一、以音乐游戏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动静交替,环节过度自然,符合小班孩子学习的特点。
二、灵活运用方法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
首先,运用白板教学,在播放故事的时候按照情节发展及时暂停故事,给孩子制造悬念,让孩子想一想、猜一猜,在预设问题中了解故事内容。其次,给孩子动作体验的空间,从鼠宝宝找朋友的特点是什么?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鸭子、小青蛙、小花猫等动物,进行体验。孩子们边说边表演,兴趣昂然。
三、给孩子创设了宽松的环境,为孩子理解故事、表述故事创造了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首先是心理环境:鼓励孩子想说、敢说、大胆去说。其次利用物质环境如:头饰、白板的运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创设机会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
朋友的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寻找弯绕形状的物体。
2.对弯绕的物体产生兴趣。
3.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弯绕的物体。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重点是寻找弯曲形状的物体,通过寻找弯绕物体的过程,可以使幼儿京戏的发现我们的周围居然有那么多曲曲弯弯的东西。难点是利用线描勾画自己想描述的弯绕的物体。
活动准备:
1.“弯弯娃娃”布偶一个。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典型的弯绕形状的物品,如:香蕉、剥开了的橘子。
3.彩色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弯弯的朋友在哪呢?
——教师用导入语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来了一位朋友,他想找他的朋友伙伴,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好吗?(教师以弯弯娃娃的口吻说:”我是弯弯,我是从弯弯王国里来的,我有许多朋友,可是我现在找不到我的.朋友了,呜呜)
——教师启发幼儿帮助弯弯找朋友,幼儿分散到教师各个角落里寻找弯弯的朋友。
2.弯弯的朋友什么样?
——小朋友们,胡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弯弯的朋友,我把他介绍给大家好吗?教师一边出示香蕉,一边讲述,“我是香蕉,我和弯弯一样,也是弯的”,讲述时,用手指顺着弯曲物体的边沿滑动,将弯的形状特点直观的表示出来。
——那么,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手中的弯弯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幼儿自由介绍自己找到的弯弯朋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把弯弯朋友送给弯弯。
——小朋友们,我们帮弯弯找到了这么多弯弯的朋友,弯弯很开心,你们开不开心啊?那么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弯弯的物体,是我们今天没找到的啊?请小朋友们把它画下来,再介绍给大家好吗?
——幼儿绘画弯曲的物体,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评价作品。
——教师收集幼儿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再把它们送给来自弯弯王国的弯弯娃娃。
4.送弯弯回家。
——教师引领幼儿送弯弯和它的弯弯朋友回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综观整个活动,动静交替,说做结合,既激发了幼儿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欲望,又很好的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绘画能力,想象力和思维里,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关爱他人,有同情心的积极情感。较好地达到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
朋友的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白天和黑夜,感知白天和黑夜的明显不同。
2、发现物体与影子的对应,感知黑夜不可怕。
活动准备:
课件(白天黑夜);音乐(快乐的一天、摇篮曲、去郊游);各种图片和剪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点击ppt出现太阳,播放欢快的音乐)宝宝们,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一起来跳跳舞吧!(师幼一起听着音乐做动作)
二、观察讨论
1、天黑了
(1)(出示月亮的ppt,播放恬静优美的摇篮曲)说说:这是什么时候,谁睡觉了?
小结:晚上,天黑了,屋内和屋外都是黑乎乎的,大家都睡觉了。
(2)观察 "黑夜"的ppt图片,图片上有月亮、动物、家具、花草等剪影。说说,还有谁睡觉了?黑黑的影子是什么?
小结:天黑了,太阳下山了,月亮出来了,只留下黑黑的影子。
2、天亮了
(1)太阳出来了,想像:太阳出来了,照亮了谁?
(2)寻找与影子相对应的物体,然后把相应的图片覆盖在影子上面,变成明亮的物体。
小结: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照亮了屋内和屋外的所有东西。
三、太阳找朋友
1、观察黑夜的各种影子,猜猜这是什么?
2、每人拿一张图片,去找对应的影子。
3、朋友们都找到了,天又亮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