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反思
文学网整理的绘本教学反思(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绘本教学反思 篇1
从一开始接触绘本是在我的孩子刚刚出生没多久,我就订阅了《东方宝宝》绘本阅读版,抱着好奇的心态订阅了绘本,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接触到了绘本,《东方宝宝》随书赠送的《妈妈》杂志中了解到了绘本的精彩与有趣。第二次接触绘本是在一幼的老师给我们送课和经验讲解的过程中,让我进一步领略了绘本的精彩,并也有了自己想尝试的念头。第三次接触绘本是幼儿园给了我们一次学习与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在同课异构中下进行的绘本教学,而后又是行为更进式的方式下进行的绘本教学等,绘本教学在我们的不断教学与实践中开展了一次又一次,虽然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们的'教学在进步,制作课件的技术也在进步,每次都会有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的感觉,我觉得我们的老师进步了,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在逐渐地体会到绘本的乐趣了,已经从想看书变成了乐看书和爱看书,绘本阅读的乐趣正如鲜花一般越开越艳。
这一次我又观摩了薛老师的《太阳的颜色》这本绘本,让我的眼睛又为之一亮,让我思绪也有了一种冲动,有一种想尝试的感觉。薛老师将一个普通的故事,运用画画的形式,将故事中以画面的形式一页一页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画面清晰明了,形象生动让幼儿看了就能明白画面的意思,学的轻松愉快。作为教师利用绘本的形式,将自己的绘画功底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不仅是让孩子欣赏绘本,同时也告诉孩子我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将自己的故事运用绘画的形式画成连环画,然后将其制作成书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这是我在绘本教学的学习和实践中的最深感悟。
绘本教学反思 篇2
在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主题式研训活动中,我执教了小班绘本阅读《鲁尼和小猪》。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主人公鲁尼和小猪都很可爱,故事中将吃饭、睡觉、喝水等用“呼噜呼噜”“啊呜啊呜” “咕咚咕咚”等象声词加以表现,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看看画面、听听故事、说说内容、做做动作的过程中让幼儿逐渐感受到“鲁尼和小猪”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且在欣赏与讲述的过程中感受绘本故事的魅力所在。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绘本里的内容一张张的展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使图象更加清晰、清楚,内容显示想象逼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其收益显著。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所以我设计这个活动时,注重提高孩子们的看图讲述画面内容,培养具有大胆表述与创意想象能力。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主动地猜想。孩子们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也得到了培养。此次活动还特别重视幼儿的自主性,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充分的表达和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整个活动也充满了童趣。
绘本教学反思 篇3
1、如何利用绘本情景阅读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绘本其实就是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绘本如果仅止于阅读功能,那就太可惜了。于是,我在绘本运用中与教学互动,能让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饶富趣味。利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一定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绘本,玩创意!绘本能激发幼儿对绘画欲望和激情,每次手中捧着绘本时,也被书中的图画深深吸引。外出学习时,也听到将绘本阅读融入精彩的语言教学之中。于是,我也在思考:如何将绘本阅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欣赏美的同时,用手中的画笔,再创造心中的美丽图景。
2、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1)有助于帮助幼儿对画蛋技能的掌握。
(2)孵小鸡的添画过程,给了幼儿发散思维的空间。
(3)母鸡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们感受母鸡对鸡宝宝的爱,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教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不断提醒幼儿小鸡的眼睛等五官,培养幼儿对作画完整性的要求和对美的一种感受。
(5)《指南》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教师没有追求幼儿小鸡画的如何的好,而是一直在肯定他们,充分体现了《指南》中的这一点。
绘本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爱心树》内容,体会亲人朋友们如大树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
2、在阅读中,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
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棵什么树?
是啊,这看上去只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但是在一个小男孩的心中,它却又是一棵不平凡的树。美国有位作家根据它们的故事写成的一本书触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爱心树》。(出示书;板书、齐读课题)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棵树叫爱心树,这个小男孩和这棵树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走进故事
师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
三、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孩子们,故事讲完了。故事里有一句话令我们非常感动,而且反复出现了好几次,你知道是哪句话吗?(大树很快乐)是啊,这句话在故事里一共出现了五次。学生齐读这句话。
2、 那他每次都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你印象最深刻的那次讲出来吗?(结合学生回答课件相应出示童年图片、长大后摘走苹果、砍掉枝条、树干的图片以及年老后坐在树墩上的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复述故事内容,师相机提问:为什么大树很快乐呢?(因为他给予了小男孩他想要的,给小男孩带去了快乐,所以她很快乐。)为什么大树心甘情愿地为男孩献出自己的一切?
3、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讲给大家听?
4、师小结:是啊,每次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男孩小的时候,他给小男孩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小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男孩长大了,他来向大树要钱,大树就
给他苹果让他去卖钱;他来向大树要房子,大树就给他树枝让他造了房子;他又来向大树要船,
大树就给他树干让他造了船,他满足了男孩的需要,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边小结边去掉大树的苹果、枝条和枝干)
大树给予了小男孩他所能给予的一切,这时他只剩下一个树墩了,但是这截矮树墩还能够让男孩坐在上面休息,他还能给予男孩他想要的`,所以他快乐不已。
四、学会感恩,倾吐心声
1、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很感动,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富有爱心的大树)
是啊,这棵大树给予孩子的除了快乐,更多的是——无私的爱,浓浓的爱?? 那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关爱我们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师重新贴出大树图片)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
有一个小朋友感受到妈妈的爱,写了这样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先让学生自己读,再全班怀着对妈妈的爱一起读。
妈妈这样的爱你,如果今天妈妈就在这儿,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让我们拿起笔,也来作一首小诗送给我们的妈妈,把我们从心底想要对妈妈说的话也写在感恩卡上吧!(播放音乐)
3、写话练习:
4、生读感恩卡上的话。(师将苹果形状感恩卡贴在大树上)
5、师:还有许多小朋友没读呢,课后就让我们把感恩卡送给我们的妈妈。 孩子们,让我们在心里也种下爱心树,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让我们在享受别人爱的时候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拓展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谢尔·希尔费斯坦,在护封的折页中写着:在美国,只要书店卖儿童书,就一定会卖谢尔的作品。课后希望我们小朋友再去读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以及谢尔爷爷的另一部作品《失落的一角》,相信大家一定会更爱自己的妈妈。
【板书设计 】
爱心树
男孩 大树
【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却道出了“施”与“受”之间的真谛,充满了温馨,也略带一点忧伤,让我们深深地感动。爱心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以及不断为我们付出的人们一样,因为对孩子的爱而不断地给予,也因为给予而感到真正地快乐。
在本次绘本教学中我力图做到:
1、 发挥图画的张力让学生的想像插上翅膀。虽然绘本和传统的儿童读物有些不同,但孩子们喜爱故事的天性却是不会改变的。正因为如此,讲故事也就成了绘本永恒不 变的主流。不过因为可以借助图画的表现力,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像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 无穷的想像。如:在设计《爱心树》中一幅画,有一棵大树,小男孩紧紧地拥抱大树,树上还刻着一颗心。我问:“孩子们,你看懂了什么?”有的说:“看出小男 孩很爱大树。”也有的说:“大树也爱男孩。”我抓住时机问:“从哪看出来的?”这样的阅读,不正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吗?同时习惯了阅 读图画故事书的孩子,不但想像力能够得到培养,审美情趣也能慢慢地提升。
2、 在互动中交流情感。 绘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小学生,这些孩子的表现及表达的欲望又是非常强烈的。看着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故事,孩子们的交流需要也变得强烈。而在课堂上,绘本 也成为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整节课中,偶尔停下来与学生体会图中树与男孩的情感变化,或让孩子们猜测一下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更可以交流彼此对故 事中人物的看法。比如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同时通过 播放《感恩的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让学生在理解大树的同时,也在回顾自己的生活,从而使绘本与生活相联系,指导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中,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情感也在流淌。绘本让孩子们和老师之间有了更亲密的交流,使孩子真正地走入阅读中,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本节课随着故事一点点的展开,孩子们会深深的被感染,让他们在淡淡的忧伤中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从而思考自己与父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种种关系。让理解了这 个故事的孩子们,会隐约地感受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和男孩儿与大树的关系有相似之处。于是有关“索取”与“付出”、“获得”与“感恩”的话题在孩子们的心中 得到升华与凝炼,让孩子们通过本次阅读懂得“爱与被爱,索取与感恩”的道理。并把这种情感渗透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之中。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让学生当堂写一 写想对父母说的话,互相交流一下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读绘本中的文字,更是指导他们读懂插图,通过仔细观察插图,读懂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使绘本的内涵更丰富了。
课堂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而是由这本《爱心树》引出一系列作者的绘本读物,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期待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成为孩子们的享受。
绘本教学反思 篇5
《我的幸运一天》讲的是一只小肥猪找错了门,来到了狐狸家,当面对危险时,小猪沉着、镇定。积极想办法,动脑筋,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脱离了危险的故事。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每个幼儿的想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现对这个活动谈谈我的实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为了呈现更清晰的效果,我借用自制的PPT来辅助教学,想随着画面的'出现,一步步引出故事情节。在逐步揭示情节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猜测情节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能积极阅读画面。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绘本特点是图片多文字少,甚至有的只有图片没有文字,这就意味着老师怎样引导孩子来阅读画面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回应着我的问题,但在整体的把握上不够突出,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是出示一幅画面,提问讲解,再出示一幅画面,再提问讲解的感觉,比较呆板,不够创新。
在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孩子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如孩子会通过观察小猪的表情、动作、姿势、说话,从中想象故事的发展,
体会小猪的机智与可爱。这样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最后生活经验迁移。由故事中小猪的机智从而化危险为幸运,迁移到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冷静,想办法面对。这是自然而然想到的环节,也似乎是必然的。但也让我思考是否真的有这个必要,强行迁移会否显得牵强呢?幼儿园中班故事反思
总之,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老师要尽量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吸引孩子,尽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乐于阅读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绘本教学反思 篇6
绘本是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在《我妈妈》这堂绘本课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在观察每幅图片时,我充分发挥孩子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孩子在欣赏精美的图片,倾听有趣的故事时候,思维活跃,乐于学习探索,所以在课堂中能结合文本加强听说读写画等能力训练则事半功倍。这节课大部分的孩子都学得了很多知识。
教是为了不要教,授之以渔不与授之以渔,我们老师要有策略方法意识,要有这个敏感度。
1、猜一猜。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观察图画,品读文本语言,中间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绘本会画些什么,用像书上的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兴趣盎然,把自己当做作家,驰骋在想象的海洋之中,说出各种妙语连珠。
2、回味绘本内容。当读完绘本时,同学们,看完书之后,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把书合上,想想,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呢?噢,在脑子里过一下电影,我们就发现,围绕妈妈真的好棒画了这么多的图,围绕妈妈这么多的特点,写了妈妈的棒。原来,这就是一个网络图啊。大家看,这就是你们看书的时候,放在你脑子里的网络图。你们现在用这样的方法看图画书,慢慢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好的写作提纲。
3、细看印象深刻的图画,发现画中有画。我们把书合上,还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哪幅图给我的印象最深呢?我们再重新把书打开,这回可不是一页一页地翻,而是要重点看你印象深的那几幅图,再好好品味品味。现在大家说说看,哪幅图给你留下的印象深?这回再看图的时候,可不能是走马观花了。你们发现没有,当你细细观察图画时,就会发现原来画里还藏着故事呢!我们细心看看,每幅图都有呢!引导学生细细观察图画,这时读绘本的一个重要法宝。
二、积累绘本语言范式,学以致用。
《我的妈妈》绘本的语言有独到的特点。读完绘本之后,我将这些语言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品读领悟这些语言的精妙。我妈妈吃得像马一样多。我妈妈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我妈妈像超人一样能干。然后让学生运用。像()一样()句式说说自己的妈妈。然后让学生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我妈妈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妈妈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我妈妈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最后我指导学生仿写创作。也为***妈画张像,运用以下句式,也能写上几句话。()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学生创作作品非常棒。有的'学生而且配图了。如:我的妈妈的听力像兔子一样好。我妈妈像天使一样温柔。我妈妈像老虎一样威猛。我妈妈像火一样热情。我妈妈像超人一样强壮。
凭借《我妈妈》这个教材,我的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阅读绘本,凭借《我妈妈》这个教材,学生学会了()像()一样(),也像()一样()的句式进行表达,这就是用教材来教“语文”,而非教内容。学生听、说、读、写、书,语文素养通过这样的一个个例子而得到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的内心丰富起来,以便他们更好地把所想所感都表述出来,争取上在有效率的课堂上让学生多学知识。
绘本教学反思 篇7
今天我参加了关心下一代的活动,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小朋友,我给他们准备了一个绘本故事,故事的题目是《The rabbit and the two carrots》。课堂的伊始,我给小朋友们播放了关于绘本故事的一个卡通视频,视频的播放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绘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绘本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四种不同小动物的'对话,孩子们通过角色体验,能更好地体会绘本的意思,也能学会绘本的主要句型“I’m not hungry. I’ll give it to my friend.”在孩子们角色体验的基础上,我要求孩子们按照我的板书,四人一个小组试着把绘本的全部内容都表演出来。当孩子们在小组内尝试表演时,我在教室里巡回了解着孩子们的表演情况,发现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分配完角色以后,孩子们就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进行表演。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小组真是表演出色,不仅语言非常流利,而且还配上了相应的动作,把整个绘本故事的内容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通过本次的绘本教学,我发现学生通过主动地体验参与课堂,就能很好地掌握重点句型,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绘本教学反思 篇8
绘本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帮孩子爱上阅读。通过小小的'绘本,他们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他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起来。下面给大家分享《生气汤》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绘本教学反思 篇9
绘本《小黑捉迷藏》语言活泼、形式新颖,从文本到绘图都非常具有趣味性,是一本让孩子们翻开第一页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下翻到最后一页的图书。绘本中的小黑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什么都想看一看?玩一玩?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像,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又神秘的事物,活动中的.“捉迷藏”就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幼儿对此充满着兴趣。
活动开始的“找小黑”游戏,不仅让幼儿对神秘的小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能在找小黑的过程中了解到小黑躲在和他一样颜色的地方不容易找到,为后面的观察、讲述环节做好铺垫。活动结束前的“藏小黑”又是对幼儿知识的一种巩固和衔接。整个活动也都是引导幼儿在和小黑玩捉迷藏的游戏中,快乐寻找、快乐发现和快乐学习,整个活动轻松、愉悦和有趣,体现出“在玩中学”的旨意。
活动中的课件设计和运用十分巧妙和有效,不仅符合了活动内容中一个“藏”的特点,而且操作性强。教师和幼儿可以通过拖动小黑到相应的地方,进行观察、比较,判断出最合适的位置,感知到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对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画面,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运用已有经验问问小朋友小黑往哪里藏,说说小黑藏在了什么地方的短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