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语文百花园四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篇1
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 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
目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目的: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评价,侧重劝说方法的指导,侧重点明“劝说”与批评、讲道理等形式的不同,侧重评价劝说效果]
笔下生辉
习作内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目的: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恐惧——怀疑…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百花园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语海畅游”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
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2.“积少成多”安排了《别董大》一诗,引导学生熟练成诵,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挚友深情。
3.“阅读平台”的《心灵创可贴》疑问真挚感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小女孩纯真的爱心。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意在通过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最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与家长充分交流,
选出真正能够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教学难点】“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注重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2.准备能记录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者视频录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提纲
1. 第一题“和”“与”起到什么作用?
2. 找出第二题不属于同一类的词。练习给第三题加标点。
3. 思考《别董大》的作者和每句诗的意思,背诵最后名句。
二. 展示交流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结束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练习,今天我们又要结伴去百花园畅游一番了,你们做好出发的准备了吗?
2. 过渡: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语言可谓是博大精深,深入进去,便能感受到它的妙趣无穷!
(二)学习“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A课件出示山和水,太阳和月亮,鼓励和指导,《水浒传》和《西游记》。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题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出代表读,并正音。
(3)学生谈谈发现:四组词语中都用了“和”,“和”能够起到连接的作用。
(4)齐读第一题词语。
B 课件出示“父与子、老人与海、长江与黄河、优点与缺点”
(1)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题
(2)通过对两组词语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和”及“与”作用是连接前后两个词语,前后两个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我们把它们叫做连词。
(3)你们能试着用“和”及“与”说几个主要词语吗?
(4)齐读两组词语。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1)导入:刚刚我们轻松地感受了汉字的乐趣,现在啊,我们要组成一个纠错小队到汉字王国去。因为那里有一些成员站错了队伍,自己都不知道,让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课件出示书第二题
A.老师提出要求:纠错小队员们注意了,我们不仅要指出谁站错了,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知道自己为什么站错了。
B.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C.分组汇报
第一组:学生 因为“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而“儿童、老人、青年”是按人的年龄分的类。
第二组:少年 因为“农民、商人、演员”是按人的工作分的类
第三组:电视 因为“话剧、京剧、芭蕾舞”是按艺术形式分的类。
第四组:电影 因为“电冰箱、电风扇、微波炉”都是电器。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标点符号啊?
(2)今天,我要再一次考验一下大家能否准确地使用这些标点符号,敢于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课件出示课本101页第二题)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引号的通常用方法是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别的用法,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出;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三)学习“积少成多”
1.导入:结束了“语海”的一番畅游畅游之后,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我国唐诗的魅力吧!
2.课件出示古诗《别董大》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自读自悟
(3)集体品读交流
(4)感悟再诵,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一)预习提纲
1.读102页《心灵创可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
2.“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二)交流展示
1.导入:同学们,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伟大而真挚的情感——爱,在今天的阅读平台中,爱仍在继续。
2.板书题目、质疑。
(课件出示)
(1)心灵受伤了,能贴创可贴吗?
(2)“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交流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5.集体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能说会道
(一)课前预习
和家人共同回忆家庭中最感人的事情,写成一篇小短文。
(二)导入:又一个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听起来是那样的平凡而有微不足道,可却让人心中充满了温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小家里,也不乏这样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今天的能说会道的环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三)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1.指名读出。
2.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把最感人的部分说具体。
(四)指导交际
1.昨天,我们已经和家人共同回忆了家庭中感人的事情,还让大家带来了有关照片,赶快把你们的感人故事在小组里交流吧!
2.分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推荐代表,集体交流,全班评议。
代表在讲述时,把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第三课时
笔下生辉
一.导入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分享了家中感人的故事,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没有能为大家讲述。那么在今天的“笔下生辉”环节里,你们便可一吐为快。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一)我们讲述了自己家中感人的故事,现在就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一位亲人吧
1.你想写谁?为什么写他(她)呢?
2.写人离不开写事,你打算选他(她)做的哪件事来写呢?
3.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指名读出,明确要求
板书要点:写一位亲人
选一件事来写
写出真实情感
三.构思选材
1.播放轻音乐,生构思
2.班内交流选材,师生共同评议。
四.习作指导
1.写一个人,怎样才能将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呢?
2.以《地震中父与子》为例:
课件出示:在混乱和废墟中,……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清理、挖掘。
思考:这部分文字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思考: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通过文字看到一位一心只想救出儿子的父亲?
五.欣赏范文《我的外公》
六.学生列提纲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讲述自己家中最感人的故事,学生兴趣浓厚,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本单元习作要求,确定要写的一位亲人,讲述关于人物最感人的事例及给自己的感受,练习本次习作。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篇3
【三维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会僧依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同学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示自身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如细心观察,用心考虑,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妙,认识事物见的联系。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身看到到的情况。要求:
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同学的汇报交流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他人的内容写出来吧。
2、根据习作提示,让学会僧无拘无束的小组交谈中,捕获习作内容,激发习作兴趣。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资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对观察日记和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同学试写。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同学大声朗读自身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他人习作,协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一起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同学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身想展示的内容:
⑴ 在小组内展示。
⑵ 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同学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身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身读一读。
⑵ 指名读。
⑶ 小组竞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同桌互相报词语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小组互动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篇6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设置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道训练题。具体内容包括形近字辨析、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读背古诗、朗读儿歌、当小导游(口语交际)、观察景物写作等。通过这些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读写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本设计力求使“语文百花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培养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夯实基础,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组词,培养辨识汉字的能力。
2、通过背诵古诗、朗读诗歌,积累语言。
3、通过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用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语言特色,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培养观察思维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
【教具准备】
1、小导游旗若干面,小导游标志若干个。
2、风景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又迎来了快乐的一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又一个“语文百花园”,比一比谁是畅游语海的小高手,谁是读书积累的小行家,谁是能说会道的小导游,谁是笔下生辉的小作家。
二、第一部分:语海畅游
(一)练习第一题
1、读题目,明要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的学习习惯。】
2、观察本题中的每组字,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都是形近字,“架和驾、慢和漫”又是同音字。)
3、题中的这每组字,你是怎样记、怎样辨识的?把你的好方法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构字特点辨识字形,组成词语。)【设计意图:通过辨字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每组字的意思及应用规律。】
4、汇报,集体订正,评价。
(二)练习第二题
1、读例句。
先读读(1)(2)两个句子,再读读横线上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上面的两个句子为什么可以合并成一个句子?这样合并句子,有什么好处?
小结:意思连贯的两个句子可以合并成一个句子,合并后的句子更简洁清楚。【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从例子中总结规律找到学习方法的习惯。】
3、练习合并句子。练习课内题,说说合并两个意思连贯的句子应该注意些什么。合并成一句话时,第一句后面改用“,”,第二句中的“我们”省略了。
4、再练习课外补充题。有困难的与同学商量解决。
练习:
1、小红急忙推开门。
2、小红大声说:“请不要伤害小动物”。
三、第二部分: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自由读几遍古诗《鹿柴》,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认识多音字:柴:chái(火柴)zhài(鹿柴)
2、理解诗题:鹿寨————表示一个地名。
3、再读,边读边想: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景物?(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鹿寨傍晚时空寂优美的山林景色,反映了诗人闲适心境。)
4、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交流并互相质疑。
5、反复朗读,想象情境,试着读出感情。
6、练习背诵,小组里互背互评。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中背诵。【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祖国的优秀文化熟读成诵,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化积淀。】
四、第三部分: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自由练读,有不懂的字词可通过查字典或交流来解决。
2、带着问题,边读边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帮助他们把握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①走进雨中的树林,作者发现什么新奇的事情?(滚动的雨珠、吐丝的`蜘蛛、香软的落花、击鼓跳舞的青蛙、唱歌的鸟儿、听歌的松鼠、运浆果的刺猬等诸多动植物的动态描写)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③看到这新奇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融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惊奇和喜悦展示出来。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再把它抄在你的采集本上。
五、信息采集做个小调查,了解家乡有特色的景物和人情风貌,体会家乡的可爱,准备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