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三字经》读后感

2025/09/0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利用学习的空余时间,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书里面的道理真的很令人感触,道理很中肯,很有教育意义。就说说开始部分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它的道理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一样善良的,只因各自后来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各人的性格都变得不一样。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好的本性就会变坏。我有位同学,原来无论学习成绩还是组织纪律,都是我们班里数一数二的,但近来不知怎样,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每次考试他都是不及格,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上课时总是扒在桌子上打磕睡,老师提问,他就张大嘴巴回答不出。

有一天他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忍不住了,问他:“你怎么上课时总是打磕睡?”他慢条思理地说:“别吵我,我在做游戏机的'梦,我喜欢上了游戏机,我妈妈说我长大后,没有学习也能找到工作。”我听了之后,惊讶极了。原来,是***妈宠坏了他。一天,一个同学叫他去游戏机室玩游戏,他说他不会,于是,那个同学说教他,他就去了。到了晚上回家,他问爸爸拿钱去打游戏机,爸爸不同意,妈妈听见了,说:“没关系,让他玩一会儿,就算没有学习,长大也能找到工作的。”最后,爸爸也在他的争辩下同意了。他现在整天逃学,我真替他担心。《三字经》里说的一点也没错。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时间,要珍惜每一分钟,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步一步来。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放寒假后,妈妈说中央十套百家讲坛预告寒假将开播由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主讲的《三字经》节目,妈妈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你先读读,等开播后,咱们再一起学。

我读了一遍后,觉得读起来虽然琅琅上口,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终于《三字经》开播了,遗憾的是,因为春节串亲,有两讲没听。听过的'几讲中让我最感动的有:融四岁能让梨,虽然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经过教授系列的讲解,我才觉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平时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从不知礼让父母和他人,不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黄香真是太惭愧了。还有朱熹写“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时候练字,书写“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诗句时,不慎将“桃”字写错,父亲看了后写到:“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也”。朱熹看后自觉地把“桃”字重写了1000遍,正是他这种认真对待错误的态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三字经》了,我希望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读一读《三字经》,吸取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华,让我们一起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通过对《读书求学(二)》的阅读,使我了解到: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但是有的人就读不懂、读不通、读不进,甚至越读越糊涂。读书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但是一定要相信方法总是可以找到的。而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则是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最后证明了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知道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都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而要使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更要决定于怎样读。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要由薄到厚,也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和定理都要追求根源、彻底弄清楚,只有这样,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就是由薄到厚。

而我也要学习古人读书积少成多的方法,比如三年级一开始,吕老师让我们背诵三字经,我想: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背完呀?后来,我通过一个学期对三字经的学习和感悟,渐渐的已经将三字经第一部分都背下来了。

虽然我觉得很累,但是当我想到欧阳修前辈几乎用了十一年的`时间背诵了十部书,都没有喊累,而我才背了一学期就说累了,真的很不应该啊!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学习古人们的读书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用积少成多的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字经》。其中几句印象特别深。它们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头悬梁讲的是汉代大学者孙敬将头发用绳子吊在屋梁上防止读书打瞌睡;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苏秦读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们不需要老师监督也可以自觉地学习。读完后,我感到很惭愧。我虽然学习很好,但是不能自觉地学习。我每天心里只想着玩,非得妈妈大发雷霆才好好做作业。许多事情都要妈妈提醒才去做。虽然我们不提倡“头悬梁、锥刺股”这种以伤害身体来勤奋学习的办法,但我们要学习孙敬和苏秦勤奋学习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牢记在心,是它打开了我刻苦学习的大门,它时刻提醒着我好好学习!

这个学期通过读背《三学经》这本书我知道了: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这句话的含意是:只要勤勉努力就会成功,嬉戏懒惰是没有好处的'。好好记住,努力上进。这句话还有一个故事叫《铁杵成针》。内容是: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传说他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经常逃学。有一次,他又逃学到外面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奶奶在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李白很奇怪,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李白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可老奶奶却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深受启发,从此以后开始发奋学习,终于成为天下著名的诗人。我成到:读书必须勤奋,千万不能因为贫玩而荒废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