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故都的秋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故都的秋读后感 篇1
听着妈妈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一开始以为郁达夫写的肯定是我们江南的秋,没想到他写的却是北方的秋,这着实有点让我失望。我想身为富阳人的郁达夫,连这点爱家乡的情怀都没有,真是太没劲了。
谁知,听着听着,我仿佛跟着郁达夫也一起进入了北国的秋。身为南方人,对北方的秋“清、静和悲凉”是不容易理解的;对北方的“秋味、秋色、秋的意境与姿态”也是不能理解的;对郁达夫通过故都的秋透露自己悲凉的心境也绝对理解不了。
说实话,第一遍我根本不喜欢听,也不愿意听,更别说让我自己看了。但是妈妈尝试着引导我去了解郁达夫的写作背景,她说很多时候不喜欢是因为我不了解作家,于是我们百度了郁达夫,一分钟了解《故都的秋》,看了之后我对郁达夫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无论南方的秋还是北方的秋,都是我们国家的秋,在当时那样的“白色恐怖”之下,这样伟大的爱国作家不得不远走他乡另觅生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我想今天的我恐怕无法体会他的心境。
通过阅读《故都的秋》,我明白了,郁达夫首先拿南方之秋衬托北方之秋,之后,郁达夫选取故都中最为寻常的景物,来细细品味这故都的秋。那秋之清,秋之静,秋之悲凉,都被郁达夫用生动形象的事物凸显出来。对秋景描述之后,郁达夫将视线从故都的.秋,移至古今中外的人文对秋的品评之中,论证了秋味是古今相同、中西无差的。好一个古今中外无差别,我却一开始还责怪他不写南方的秋,我的胸襟是这样的狭隘,这样有偏见。从《故都的秋》中,我读出了郁达夫浓郁的伤感、悲哀之情,也为当时的中国陷入这样一种白色恐怖境地而伤感、哀愁。试想一下,假如我处在那样境地,被国民党白色恐怖所威胁,我还能有这样的才情显露出来吗?我佩服郁达夫的家国情怀,寄情于秋,但是仍不忘努力奋力,争取自由的忘我精神。
故都的秋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北国秋天的所见所感。作者的家乡在富阳,那儿非常美丽,尤其到了秋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更是目不暇接,各种野花漫山遍野,园子里绿油油的菜畦如绿色的地毯。故乡南国的秋天是丰收的,稻子和橘子都成熟了,种地的人们一个个喜上眉梢。故乡的美景令人难忘,有随风飘扬的黄叶,有缭绕山腰的凉雾,有袅袅的炊烟......作者热爱他的故乡,跟着热爱故乡的秋天。
我记得杭州在深秋的季节时,清晨是凉凉的,中午是暖暖的,夜晚是静静的。爸爸总是给我讲他儿时农村的`景象——夜晚时,那里的天很蓝,闪亮的星星像我们的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一伸手就好像能摘到一样。我很想去没有网络,没有通讯设备,没有被污染的原生态农村,我盼望着能去农村“摘星星”,也盼望着那天能早日到来。于是我和爸爸说了我的想法,爸爸看到我那么想去农村,就对我说:“李昊翔,想去农村,以后爸爸带你去!”听了这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爱我居住的农舍,也爱农村的秋天和景色.....
故都的秋读后感 篇3
郁达夫的作品是忧郁的,然而这忧郁的背后,则是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郁达夫写的散文非常能体现他的忧郁、愤懑。整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北国的微音》中一段:以岁月计算,虽则不过隔了五个足月,然而回想起来,我同你们在上海历史,好像是隔世的生涯,去今已有几百年的样子。这些词句带着深深的忧伤,从中可以听出郁达夫离乡背井离开家乡后那种思乡的心情。读了这段文字,我真正的认识到文学大师写作的高明之处。如果是我写离开家乡的'事,我肯定就是很直白的写两句“离开家了,有点想家”或者“我到了什么地方玩了,真好玩啊”之类的话。完全无法让别人感受我的心情。而郁达夫则是通过寥寥数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伤感。所以说用“忧郁的文人”去描述他。真的是最合适不过了。
同样,郁达夫也是个思想坚定、不可动摇的人。比如有一段:这是什么事情呢?啊啊,我真不愿意说出来——我并不是怕人家对我提起诉讼,说我在唆使你做贼。啊呀,不愿意倒说出来,做贼,做贼,不错,我所说的这件事情,就是叫你去偷窃呀!从这一段,我们可以说郁达夫也是个“坚韧的斗士”。
“忧郁的文人、坚韧的斗士”是对郁达夫最好的描述,她的许多品质精神是我们办不到的,我们应该去学习他的品质与精神。
故都的秋读后感 篇4
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浓浓的秋意,文章中的秋雨,秋蝉,秋果都非常吸引人。
《故都的秋》是一本散文专辑,书中有一个单独的篇章,与书籍的题目相呼应,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一篇我反复地看了好几遍。
在作者笔下,北国的秋有这几个特点——“清”、“静”、“悲凉”。“清”给我的感觉就是纯净,也就是北国的秋后,到处弥漫了秋天的色彩。“静”是安静,没有声音的意思,这里的秋天,是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你的身边。“悲凉”,更多的是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眷恋之情。
我对秋天的概念还不过是:树叶黄了,花凋谢了,天气凉了,秋风起了……读了郁达夫写的秋天后,我想我会更留意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我也想走进北国的秋,因为南方的秋天太短暂了,还来不及好好感受,冬天就来了。
故都两个字明确地描写出了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也包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点明主题,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有一种人与景融合在一起的意境。作者通过描绘北平的秋天,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作者生于动荡的年代,都不忘创作,我们要向郁达夫学习,静下心来,充实自我,让祖国更强大。
故都的秋读后感 篇5
我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那浓浓的秋意,深深吸引着我,那里的秋雨,秋蝉,秋果,那里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迷人。
郁达夫口中的“故都”是北国,也就是我们北方的秋。在文中,作者写法十分细腻,因为文中写到“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留下来了一条条扫帚的细纹……”扫帚的细纹给人感觉很清闲,再加上秋天的清爽,这样一来,秋天的韵味就更加明显了。
作者笔下北方的秋天给人感到十分清爽,凄凉。可是如今我的家就在北方,春、夏、秋、冬的轮回十分鲜明,可是我为什么就感受不到那清爽、凄凉的秋呢?每当秋天,一些公园会在园中小路的两旁摆上几盆菊花便算是示意着人们秋天到了,但是秋天的韵味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秋天时漫步在街上,想寻找属于秋的那份宁静,可是在我耳畔却是一声声吵杂的车笛声。再看看人们,人们的脸上没有挂着清闲的.表情,好像是谁也不知道秋天的到来。秋天中,最美的节日是中秋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月饼,看着天空中那轮美玉似的月亮,老人给孩子们讲那百听不厌嫦娥的故事。但是,这秋天最美的节日有些人早已淡忘,一些人没有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也不再想听那嫦娥的故事。
秋天的宁静哪里去了?秋天的清闲哪里去了?秋天的韵味哪里去了?为什么我找不到了?哦,因为时代变了。现在已不是郁达夫的那个时代了,在这个时代里,秋天的宁静、清闲、韵味都被人们淡忘掉了。郁达夫那篇《故都的秋》也许会当成秋天的见证吧。也许,许多年以后,当人们看到《故都的秋》时,会想起:哦,还有个季节,叫“秋”……
果儿成熟的喜悦,落叶满地的萧索,秋蝉哀鸣的凄凉,秋雨中闲人感叹的幽远,将秋描写的出色有味。《故乡的秋》是一篇不朽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