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生命》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生命》有感 篇1
《热爱生命》制造了一个绝境,在这样的绝境中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行动,在他寻找求生之路的过程中,我们也抽丝剥茧地看到了生命的原意。不是对财富的迷恋,不是对飞黄腾达的向往,仅仅是为了活着。是的,就是为了活着,虽然听起来是那么简单,但它却是一直支撑着主人公的支柱,对生命本身的渴求,使他的咆哮能吓退一只熊并在最后咬死了病狼。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常常也会为平庸中的一点升迁或占有而趾高气扬吧,也会为贫穷时的一点不公或失去而气急败坏吧,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或生活的全部?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欲望只会让人更加头脑发热,更加迷茫。对一些得失、荣辱,我们之所以有的时候无法看得开,恰恰在于我们把它们放到了放大镜下面,于是它们成了我们眼中的一切。我们总会因为“为什么别人有而我没有”焦虑过,因为“为什么该我有而我没有”气愤过,也许这些想法本身并没有对错,但在这一切都无法实现或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时候,我们又何妨把它们统统放入生命的本意这个前提下,把它们和活着的.幸福比较,把它们和人生的漫漫旅途比较?可能这会让我们更心安理得一些吧。
当然,我更钦佩的是主人公即使在这样无助的关头依然能维持一个人的尊严——他没有为了活下去而去啃食同伴的尸骨。在他的生命受到如此严重威胁的时候,当饥饿在不断榨干他的生命的时候,他能有这样的举动实在令人感佩,我想假如他在这时去吮了同伴的骨头,那么这个故事便不会如此深刻地打动人心,甚至有些让人厌恶。正是因为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主人公所表现出的人性,让我感动于生命的伟大。
读《生命》有感 篇2
这几天,我们在读一本书,书中有一篇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生命的养料》。“生命的养料”是什么呢?这篇文章到底蕴藏了什么道理呢?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我迫不及待地钻如书海。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瘸腿和参差不齐突出的牙齿的男孩,所以他很自卑。他的爸爸十分担心。于是一天,他的爸爸让孩子们栽树,谁的树长的最好,就可以得到礼物。小男孩看着姐妹们欢快的背影,竟萌生出一个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树早点死。于是,他就不再搭理树。可是几天后,小男孩的树非但没死,反而长的最好。怎么会这样呢?原来,每天晚上,他爸爸都会偷偷的为男孩栽的树浇水施肥。他感动极了。十几年后,小男孩却成了美国总统。
这样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又怎能当上美国总统呢?哦,原来是他那伟大的父亲改变了他。曾经,他竟然会希望自己栽的树早点死,这实在不是一个常人所能想像的。仔细想想,小男孩不就是对自己所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他的父亲却一直在默默付出,一直在努力唤回孩子的自信。
父亲总是在夜晚偷偷摸摸的给小树浇水施肥。其实,这不就是在拯救小男孩吗?父亲给了孩子阳光,让孩子有信心面对不幸,面对人生。是父亲那温暖的爱让男孩重新树立信心,是父亲温暖的爱救了小男孩。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读《生命》有感 篇3
空闲之时,我会拿几本杂志来看,今天在翻阅之中看到了一篇文章,名为《生命》。
我注视着这两个字许久,心想着,它的分量到底有多重?真让人琢磨不透。因为它的分量是无法掂量的。
文中讲述了三个小故事。有一个女孩得知自己只剩有一百多天的生命,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想着她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百多天。最后她住进了一个养老院,每天,她都把欢乐洒满这些老人的房间。养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因小女孩而感到幸福,小女孩也过得十分快乐。临死之前她对妈妈说,她很快乐,也很幸福。相反,一个小男孩得知自己时日不多时,他十分绝望,终日啼哭。他抱怨世上每一个人,诅咒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直到他死去。他并不快乐,因为在他生命结束之前快乐就离开了他。后来,有一个老人生命垂危住进了上海的一家医院,他最后的心愿是回苏北老家看看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从上海到苏北路途遥远,需要有医护人员照料。他身边的一位年轻护士什么都没说,一路细心照料老人,直至老人到达老家,又见小时候的一切。老人笑了,而那一刻生命也理开了他,他临终时仍是面带微笑。那一刻,护士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生命,最终都会离开每一个人,就连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我想,面对生命,我们都应该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这样的生命才不会让你有所遗憾。就好像昙花凋零之前也会一展自身的价值,而我们人难道不能和它们相同吗?
幸福和快乐只属于有美好心灵的人——女孩和护士。小女孩在死之前将快乐给予了人们,包括自己,实现了她人生的价值;而护士也帮助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令他死而无憾,护士自己也感到幸福、快乐。
他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使我读懂了他们各自的生命价值,而我,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读《生命》有感 篇4
幼小的我曾多次问自己,“亲情”是什么?终于,我懂了,亲情,在人心中一份永远不可抹去的一部分。雪夜,当洁白的雪花从窗边划过,亲情在人与人的心中置之永恒……
《雪夜》,讲述了感人的亲情故事。那令人潸然泪下的情节,深扣住我的心弦,每每都能使我沉醉在这份温暖而又辛酸的意境中。文章中,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遇见一名“不速之客”。他们毫不犹豫地舍去一切财物,奋力保护住一个已不存在的生命……有些人一定会取笑老人的愚蠢,那就错了。亲情是任何事物都无法破坏的,我们也无法衡量这无限的爱。亲情,在一些人眼里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可在这两位老人的心中,却比金钱更重要。亲情,是足以驱赶寒冷的爱,是足以融化冰雪的爱。谁又能为了一个不复存在的生命冒这么大的险,付出多于常人几倍甚至百倍的代价呢?
现实生活中,这样感人的事并不少,一位大学生,兴高采烈地去小卖部用公用电话给自己的家人联系,她和父母聊得很开心。小卖部老板正要求她付帐时,却发现时间显示着00:00。原来这个电话并没真正打去,她的父母很早就已经去世了。当小卖部老板询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含着泪说:“其他同学每天都有自己爸妈关心,我也想和爸妈通通电话……”
一名妇女遭到绑架,她第一时间对绑匪说要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没想到绑匪看了信以后,受了感染,竟然心甘情愿地放了那名妇女。
有一回,我生病了,爸爸妈妈日夜守侯在我身边,关心我,照顾我。病重时,他们连夜把我送到医院,常常睡不好。打针时,他们就陪伴我在急诊室里度过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晚。
父母关心我的点滴,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外公外婆对我的呵护,都如此让人深感温情。
亲情,与幸福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亲情,温暖了时间每一个角落,亲情,源于生活,更源于人们的心坎儿里。雪夜,给我的影响太大,每次回想起那温馨的片语,一股暖流就在我心里流动着……
读《生命》有感 篇5
从来没有如此痴迷疯狂地爱上一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并没有觉得乏味或厌倦。有空就翻翻,看到精彩片段,仿佛自己也来到那个情景,随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难过而难过,度过一幕幕难忘的镜头……他是一位伤痛缠身、孤独一人的淘金者,在荒无人烟的雪野里,在饥饿和野狼的威胁下,这个几乎要与死神见面的人,却仗着求生的欲望,不畏艰辛,拼死抗争,终于以过人的毅力把死亡踩在脚下,奏响了一曲对人类精神和生命的赞歌。是什么使他这么坚强?是什么使他战胜死亡?是求生的欲望使他行进,是对生命的热爱使他突破奇迹,是对人生的希望成就了他的方向!生命有时显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但有时却那么伟大,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生命是天地创造的奇迹,有的人生命重于泰山,有的人生命却轻于鸿毛。生命重于泰山,是因为这个人看重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轻于鸿毛,是缘于此人轻生,对生死不屑一顾,俗话说“将生死置之度外”,本是形容英雄或烈士的伟大无畏,百折不屈,顶天立地,如今放在另外的人手里,便是厌倦生命,甚至厌恶生命的代名词。不过千万要记住,热爱生命,不是害怕生命的逝去,竭力维护生命,“贪生怕死”,而是把握活在世上的每一秒,有一个追求,目标,这才是热爱生命的定义。本书主人公在逆境中求生的精神值得尊敬,值得发扬。一个人能超越自己已是了不起的事,但能在伤痛、绝望、恐惧并存的情况下超越自己,该用什么样赞颂的字眼来形容了呢?此时他的名字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生命的态度。让我们真诚地敬佩他,并记住他!生命如此可贵,同时又是如此短暂,只有对自己一分一秒的负责,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对得起自己。
读《生命》有感 篇6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这,是《生命的意义》中主人公保尔在凭吊烈士陵园时思考的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也是一段充满了深刻哲理的格言。这不多的言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它给人们以启迪。
所有的人,都热爱自己的生命,但人们热爱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为人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有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这些人尽管亏了自己,却得到了人民的尊重;有的却不断榨取,榨取本来属于人民的东西,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置法律于不顾,他们的私欲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保尔和他的战友们就是以珍视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崇髙精神,为事业而奋斗,为人民而战斗的,他们奋斗了一生,也贡献了—生。
现在,摆在我们青少年面前的不再是烽火硝烟,只需要我们抓紧时间,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长大后把我们的袓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做好准备,这才是我们目前最根本的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是更好的珍惜青春,珍视生命。
生活,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人,应该好好地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为人类应该更加充实地生活,像保尔他们一样,在为人类奉献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这样才算得上珍惜了这人生仅有的一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