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2025/09/1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2、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碎纸、泡沫、丝巾带、海绵、尺、笔、木梳、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魔棒吸起小碎纸。

2、幼儿尝试。

(1)想办法用玻璃棒吸纸屑,探索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吸起纸屑。丰富词汇:摩擦。

(2)幼儿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3)向幼儿介绍玻璃棒吸起碎纸屑的原理,揭示课题。

3、尝试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静电的相吸、排斥现象。

(1)幼儿分组操作,并做操作记录。

(2)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4)小实验,发现静电的排斥现象。

4、幼儿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一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教具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打算用手里拿着的漂亮小气球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呀?

生:想看!

师:小气球与纸片接触,很显然不能将纸片吸起来。那么,我把小气球在头上摩擦几下再与纸片接触,同学们注意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纸片被吸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靠近碎纸屑,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吸起碎纸屑。

实验2:用梳过头发的干燥梳子再次靠近头发,你发现了什么?

生:头发飘起来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塑料梳子经过摩擦,产生静电,就把纸屑和头发吸起来了。

师:你还见过那些类似的现象呢?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书本、头发、桌椅、衣服等)通过摩擦等方式体验静电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自己体验的静电现象:你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现象?

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

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静电现象不是通过摩擦产生的,比如:电视屏幕带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三)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师: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的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具备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就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出示课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荷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荷而显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

师: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

生:正电。

师: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气球能把头发吸起来。

课件出示示意图。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现象发生?

提问:

(1)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带什么电?

(2)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课件出示示意图)

(3)这和我们了解到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小结: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跟磁铁的现象类似。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四)认识电流的形成

1、认识电流的形成(出示课件)

静电虽然是由于电荷转移形成的电现象,但是在静电中,电荷是不能流动的。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电荷是能持续流动的,我们称之为“电流”。电荷的流动需要导线作为通过的道路,电荷在导线里按照一定的方向不断的流动起来,就像不停开动的缆车一样。这样,我们使用的电灯、冰箱等才能正常工作。

2、认识电源

要帮助电荷流动起来,还需要提供动力的装置,这个动力就是电源。

(五)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我会填】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靠近头发,会发现头发和梳子相互吸引的现象,这属于()现象。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和()。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和()。

4.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和()两个条件。

【我会答】

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有关静电的一些知识,并且知道了流动的电荷形成电流,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还会了解更多电的奥秘。

(七)布置作业

晚上睡觉前在黑暗中脱衣服,你能看到小火星吗?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流动(电流)电源电路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只是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放电现象

问:火花放电是最常见的放电现象。现实中放电现象呢?(①在干燥天气的黑夜里脱去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僻啪声②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③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④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⑤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

二、雷电和避雷

说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闪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 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损坏。

说明:雷电对人类生活也会产生益处,有哪些益处呢?(①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 ②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验电器、安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电导体、带绝缘柄的验电球

实验过程: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A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B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C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实验现象:验电球跟带电体的A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小;跟B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跟尖端C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最大。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黄。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说明: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荷,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尖端放电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金属板M金属板N 、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 ,A 为尖头、B 为圆头,直流电压电源

实验过程:逐渐升高电源电压,观察哪个金属柱先放电。

实验现象:金属柱A先放电

说明: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同号电荷受到排斥,流人大地,建筑物上留下了异号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强烈放电现象、可能产生雷击。如果建筑物安装了避示针,在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出、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保护建筑物、使其免遭雷击。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说明: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有时又会带来很多麻烦,需要防止

问: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发现人们应用静电的例子,有哪些例子呢?(①静电除尘②静电喷漆③复印)

问: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发现人们防止静电的例子?(①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②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③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④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有一天午睡时,小朋友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玩滑梯的时候头发在“跳舞”,觉得很奇怪!还有一次,我们为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起来,十分好奇。《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孩子们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了解摩擦产生“静电”,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3、能动手动脑大胆进行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交流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

活动准备

理解摩擦的含义;有观察到过身边的“静电现象”。

物质材料准备:

记录表,大小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铅笔,水彩笔,吸管,塑料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魔法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牙签为什么会随着吸管动起来呢?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初步感知静电的产生

1、设置情境:小小魔术——吸管吸纸屑

(1)刚才杨老师是怎么把纸屑吸起来的呢?引出摩擦的概念。

(2)吸管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吸起小纸屑呢?引发幼儿猜想。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一次实验并做记录。

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4、小结:原来在有毛的如毛发,毛衣或绒布上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吸起小纸屑啦!

(二)第二次实验,探索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静电现象。

1、出示材料,提问:除了吸管外,这些材料都能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吗?

2、幼儿第二次实验,并做记录。

3、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4、小结:经过摩擦后,有的物体容易产生静电,有的不容易产生静电。

三、结束部分

观看PPT,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幼儿利用活动区的材料进行静电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静电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总结

在干燥的秋天,小朋友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击了一下,还有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还伴有亮光。小朋友们对这些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很有兴趣随老师一起去探索。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以魔术视频导入,用吸管摩擦后将牙签控制的左右转。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而欢呼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所以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用小棒棒去吸小纸屑。

通过与自己身体或衣服摩擦产生静电,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纸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电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电物品。最后我还让幼儿了解电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静电。

通过此次科学活动的展开,让我认识到科学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要多引导幼儿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

【存在问题】

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中,有两次幼儿进行实验探索操作的地方,我通过让幼儿边做实验边填记录表来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但对孩子们记录的结果没有充分地进行探讨。

【课堂重建】

科学探究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科学活动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交流。在本次活动中,在验证猜想的环节没有给与孩子们充分讨论自己实验验结果的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主题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难点:能够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

四、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游戏《头发飞起来》

1、教师示范游戏,将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2、幼儿互相结对做摩擦游戏,先让每个男孩和女孩对应。然后女孩和女孩之间互相游戏,并请操作好的幼儿到前边演示。经过演示,看谁先把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轻快音乐一段;蝴蝶指偶;场地:彩色的草地。

三、教学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 “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幼一:你们快来看,我帮缘缘梳头,她的头发变成这个样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会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头发吸在梳子上,这个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这样的。

角色游戏“理发店”一向是小朋友感兴趣的,所以用这个游戏引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在活动室中五六个小朋友一起,使劲在衣服上、头发上来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纸屑,并热烈地讨论着,张锦元好胜心强,一边吸一边对同伴说:“我肯定吸的比你们多,不信你们看。”结果一比,人家的还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许中奇边吸边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怎么会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铁。”

5、蝴蝶飞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轻快的音乐,与小朋友翩翩起舞。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是许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为什么不是磁铁但是也能吸物体这个道理。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7、好玩的章鱼(蒲公英、菊、裙子)。

教师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结的塑料绳,用手捏紧抹几下(或在衣服上搓几下),放开绳子,请幼儿观察塑料绳四面散开的现象,象章鱼一样。让孩子试试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墙上。请幼儿带着章鱼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鱼能不能粘到别的地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2、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活动难点:

用吸管摩擦生电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吸管人手一根、卷纸若干、碎纸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纸船(形成小池塘的场景);自制旋转木马;柳条(柳树);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洒落的铅笔粉末。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出示吸管)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纸片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教师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二、猜测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

(1)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如果幼儿有说用水、用浆糊之类,教师让幼儿亲自摸一摸,究竟有没有)(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看看你会不会变这个魔术,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我旁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取使用。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

(4)请个别幼儿示范,要点:摩擦得又轻又快。

(5)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此环节是否省略,看幼儿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2、猜测、总结磨擦生电现象是静电反应

提问: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教师小结:这是静电,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操作体验:静电对轻的'物体的作用力

1、师: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

2、介绍游戏情境1:

(1)柳条因为没有风,正静静地垂着,如果用摩擦带电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条会有什么变化?(会飘动起来)

(2)请一名幼儿尝试验证后,将自己的发现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3、介绍另外四种游戏:这儿有许多的小船停在水边,一动也不动;木马停在原地没有旋转;水流也在象一条线似的静静地流着;铅笔灰洒落在纸上,我想把它用一样东西把它搬到盘子里去;

4、引导猜想:假如你们用自己手中带有静电的魔术棒轻轻地靠近它们,猜猜会有变化吗?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四、幼儿实践验证

1、真的是你们猜的这样吗?可以去试一试,并且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玩一种,记一种,看谁发现得多

教师观察,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将有静电的魔术棒靠近它们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充分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六、教师总结。

你们用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游戏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改变了原先的位置。

七、迁移运用: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

幼:(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时被“电”到,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玩滑滑梯时“呲拉呲拉”的声音……

师:“被‘电’到是什么样的感觉?”(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样预防静电吗?让我们回去继续了解一下预防静电的一些好办法。

活动延伸:

幼儿与父母共同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预防静电的办法。

活动反思: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