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责任与爱心演讲稿

2025/09/12演讲稿

文学网整理的责任与爱心演讲稿(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责任与爱心演讲稿 篇1

歌德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责任源于内心的爱,有爱心必有责任感。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杀人无数、作恶多端的罪犯死后,被阎罗王判到十八层地狱。他觉悟了,想在地狱的最底层静静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可地板下老是有咚咚的声响。一天他终于忍耐不住了,便贴着地板问:“下面难道有十九层地狱吗?”很快传来个声音:“有!”嘿!他一乐:原来还有人比我更该死的。便好奇的再问:“你是谁呀?”“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一个的沉重的声音传来,他惊讶了:“教师不称职比杀人犯更可恶吗?”“是的,你损害的是人的性命而我扼杀的是学生的灵魂。”

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一直深深的震撼着我、也一直地有力鞭策着我。它让我明白教师的责任是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您的责任重如山哪!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来展现师德的魅力。 师德的核心是什么?千百年来,千言万语凝成一个字——“爱”!爱岗位、爱学生!几前年,在中考改卷场我遇见过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教师,谈话中,她称学生为:“孩子”、“孩子们”、“我的那一班孩子不知考得怎么样了”,言语中流露着无限的慈爱。几十年如一日称学生为“孩子”,这是怎样的仁博和厚爱啊!

是啊,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孩子会犯错误、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老师的胸怀是博大的、包容的、老师的爱是真挚的!一句名言说的.好“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感情基础,有了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在教师节时,温总理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深信其中的道理。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我曾任教过一个学生,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书、无笔、无心学习),第一次作业交了白卷。第二次作业是作文《我的一家》,他写了三个字:不会写。我把他叫过来,他把头压得低低的,非常自卑。我让他坐下来,又端来一杯热水放到他的手上。然后温和地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父母、兄弟、亲人,他们都是你最大的财富。你为何不写呢?”“我不会写”,他声音小小的。我教给他一些思路,然后送给他一支笔和一本日记本,并在上面郑重地写道:“愿你用笔写出你的心,老师很愿意倾听你的心声。”他接过我的本子时,手在颤抖。

第二天课间操,他走过来说:“老师,我家是养猪的,同学们都笑我像猪一样蠢,我不想写。”我明白了:原来让他颓废的最大原因是自己的家境!其实骨子里头他也要求上进啊!我拍拍他的肩膀坚

定地说:“养猪怎么啦,行行出状元┅┅”我们就这样一边走一边聊,变得亲切起来。记得那一篇作文他写得很流畅,虽然只有三百来字,但笔划工工整整,在班上我表扬了他。此后,他按时交作业,慢慢的他变得自信了,走路威风、说话声音也大了。我常感叹:一个学生是一个故事,一个学生是一本书,老师要用爱心去阅读,才能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老师们,这样的实例,我们身边还少见吗?老师的点点关爱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啊!

正是有了爱,被称为“保姆妈妈”的温淑春老师扎根山区无怨无悔地支教了16年!正是有了爱,23岁的大学生徐本禹不惜千里迢迢到在不通路、不通电的贵州贫困山村支教,感动了全中国!正是有了爱,一个个痴情教育、爱生如子、视校为家的感人故事在广泛流传!

让我们用爱心引路,和知识结伴,与奉献同行,任黑发染霜,青春渐逝,抱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希望之灯,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学教人,以德育人。做一缕春风,吹开桃李芬芳。让我们一起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希望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亲爱的老师们,庆幸自己是教师吧!用我们全身心的爱去迎接工作的每一天!让我们心灵的每一缕阳光都照亮学生的每一寸心田,让我们辛勤的汗水去浇开学生的灵魂之花吧。因为:教师的责任如山、爱心无价!

责任与爱心演讲稿 篇2

各位同行肯定都有深刻的体会,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等等。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感。而且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来说还比较低。教师贫瘦的工资无法使自己的饭碗浮起富有的油花。生活环境的艰难无法使所有教师都摆脱贫穷。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薄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我给大家说几则小故事吧。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身受聋哑盲三重残障,7岁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一片混沌之中。在她7岁时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沙利文老师,沙利文用超常的耐心和爱心,将海沦从一个无知、粗鲁、暴躁、易受伤害的“小动物”培养成一位作家,可想而知,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困难,当然也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过程。试想,如果没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灵中灌注光明?如果没有爱,怎能在残缺的肢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正如冰心女士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大家一定还记得20xx年5月12日吧,那个充满阴霾的下午,两点二十八分,那一刻,无数的房屋倒塌,无数的鲜花凋零,无数的生命消亡,就在那一刻却有无数的教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学生的生命。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雷鸣般的巨响,雪崩般的砖瓦砸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喷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却定格为永恒。他就是谭千秋老师,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处贫民区的200名少年被锁定为社会学教授的研究对象,当时众多学者和教授认为这些酗酒、滋事、吸毒的孩子是“毫无前途”的。可25年过去了,这些孩子除了少数不知去向或是死亡,其他的都在各行各业从事正当工作,部分还成为佼佼者。这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家庭环境极差的孩子拥有了正常的人生?他们共同提到的,是一位教师。是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使这些被认为是社会垃圾的贫民区少年走上了正路。看,一位教师,他创造了什么?

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在工作中,他们注重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境界。

比如刘老师,每次上课以前他总是早早的走进教室,抽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中午休息时他也总是和学生泡在一起,精心批阅学生的作业,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每到重点的地方,刘老师总会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容易记错的地方,刘老师会在黑板上不厌其烦的板演,提醒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细节。他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基础怎样,总是在执著的付出着,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的学到点什么?所以班上的学生们学得好,记得牢。

还有蔡老师,课间里,蔡老师总会把一本作业本远远的拿在左手里,因为她的眼睛花了,再加上一年级孩子的字又写得小,所以只能这样才能仔细,一本又一本……在办公室里,蔡老师批作业的速度是慢的,但就在我们放松的时候,蔡老师如挑山工一般,执著地走着她的折线,也正因为如此,她从没有耽误过一个学生一次作业的批改。

如果说蔡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是认真的,那么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付出更让我敬佩的是梅老师。她利用休息时间给成绩差的学生一个一个的辅导,同时,她也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倾注了更多的爱,帮他们管生活费,替他们买药,带着他们一起上学、回家。

我们办公室里的张老师在学生们做错了时,很少会狂风暴雨,有的只是和风细雨,用张老师的`话说:“毕竟还是些小孩子。”于是,在张老师的和风细雨的谈话中,在张老师一个个有趣但却极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中,孩子们体会到张老师的良苦用心,棵棵小苗正在茁壮的成长。

有目共睹的是黄老师,无论接受怎样的一个差班,经过她一段时间的教育,都会成为一个成绩出众的班级。大家可曾指导她有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学校真是数不胜数。

看到这么多老师的付出后我明白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那么教师职业是苦是乐?它能够给我们教师带来幸福的体验吗?现在请大家把你的右手放在胸口,静静的闭上眼睛。感觉到了吗?那砰砰的心跳正是我们为教育事业奉献后,收获到快乐的回音。

志在高远,不辍耕耘,教师为崇高而走来,来追求人生的价值,教师为平凡走去,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 携起手来,共唱奉献的旋律。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辛勤耕耘,用我们的爱心、细心、热心、关心,去换起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吧

责任与爱心演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是一个我亲眼所见的事情。

从前我在地铁上经常遇见提着破旧钱袋的人向四面的人索要施舍,那天正当地铁又蹿入一个黑洞时,一个老人坐在脏呼呼的地上,一只手撑着地向前划,另一只手却伸向了每一个人的眼皮下。他惟独一条腿,另一条腿已经只剩下一手掌宽,长长的裤腿在残腿处打了一个大结,显的很明显,也很刺眼。他的脸黑黄,但黄色还是占了主体,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枯裂着,似乎一触就会流血。面对这样一个老人,那些被所要的人,有的装做没看见,有的有意和同伴讲话,有的眼里充满了怜悯,有的布满了惊异。地铁渐渐滑出了黑洞,光明射入了车厢,老人的那只手也渐渐离我而近,当他立即要将那只又黑又脏又丑陋的手伸到我眼皮下时,我忽的闭上了眼,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我是多么胆怯那只手,就如在午夜遇见一具死尸一般,但我却又实在说不清对老人的感觉,似可悲又恐怖却又实在想帮帮他。我很惊慌的睁开眼,见老人已将身子挪到另一处,我不晓得当我闭上眼时,那只手是麻木的悬在空中,还是像断了的弦一样弹落在地上或是惊恐的缩了回去,老人又将那只手伸到一个中年人眼皮下“可怜可怜吧!”他几乎是呻吟的说出这句话,很微弱,像是一个人临死前的语气,可是他的眼里还是充满一种期待一种渴望。中年人从身上摸出一角钱丢在了老人的怀里,可钱币却又不偏不斜的落在了老人的大腿根下,老人立即将双手放在背后的地方,身子吃力的向后挪,然后从腿下摸出那一角钱,紧紧的握在手里,宛如只要一松手,那钱就会永恒的消逝。老人弯下已经很弯的腰,这时我才看到他的脑后已全是白发,然而不是银白,是暗淡的白,是苍白。老人又向中年人一字一句吞吐着“谢谢好心人,谢谢”依旧那么轻微,假如地铁的杂音再大一点,我一定听不见。

地铁停了,门开了,又关上了,又渐渐离开车站,蹿入一张黑糊糊的口中,隆隆的'做着响。老人继续用手划着向前挪,一点一点挪,带着地上的尘土一起走了,远去了,然后消逝了,可能是因为上车的人多了,在茫茫人海中,一个残了一条腿的人也不再引人注目,也并不起眼,也显得分外渺小,似乎任人一踏而过,就像处理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样。

地铁最终跳出了黑糊糊的大口,停在了一排广告旁边,我透过璀璨的窗户看到一则献血的广告,于是我便又想起刚才那位老人,也许真正想帮他的人给他一点点他所想要的,献出一点点“血”,那么他的病一定会有所好转,可是这么多人却似乎无能为力,不是嫌弃他,就是胆怯他,要不就只是出于一种单纯的可怜与同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他。我总认为,老人的存活对于生命本身还是一种延续,可是对于生命的意志已经毫无价值了。他竟对着一个中年人把腰弯的那么厉害,我不想同情他,也不想可怜他,因为他已让我有所恐怖,但我却又发出心底的想帮帮他,起码可以让他过的温暖一点,让他活的有尊严,这不是给他多少钱可以解决的!

此刻有那么多残疾人工厂社团,我们可以送他们去那里,让他们学到,品到人生的美,而不是丢给他们一角钱做为这世界上最肮脏的施舍。同学们,假如你们也有这样的心愿,可以试着做一做,让他们的脸色变得像你们一样红润,让他们的声音变得像你们一样有力,让他们坐在地铁软软的椅子上,而不是地上,让这些残疾人过上并不残疾的生活,让他们像[千手观音]中的演员们一样,当展此刻我们眼前时,不再是可怕,而是美丽!!

责任与爱心演讲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淡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没有爱的心灵是黑暗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与责任》。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人们有着数不清的赞誉:”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铺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教师是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些溢美之辞,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无限向往,并且赋予了它许多美好的幻想。因此在大学毕业以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今天,当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工作六年之后,穿过教师职业的光环,我才真正理解教师的平凡,也才真正懂得责任的承担。毕竟鲜花和掌声只是一时的,而更多的时间我们必须面对的是那一颗颗需要呵护的心灵、那一张张对知识渴盼的脸。

”爱“与”责任“,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也办不好教育。这一主题鲜明的告诉我们,教师除了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必须付出我们无私的爱心、真实的情感,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互动、和谐。

记得我那班七年级的学生,后进生的人数特别多,他们不是只有1、2个,而是十几个,刚接手的时候,我连头都痛了好几个晚上,他们的基础很差,上课又不集中精神,而且喜欢开小差,自己不学,还要骚扰其他同学。有个别的更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书、无笔、无心学习),天天要催交作业,就像一支快用完的牙膏,就算使足了劲地去挤它,也只有那么一丁点儿连牙缝都不够塞进去的白色泡沫一样,完全没反应。看见他们如此不尽人意的表现,我很失望,我真的想过要放弃他们,因为我根本无从下手,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收拾这个残局。就这样维持现状过了几个星期,测验成绩出来后,我发现不能再逃避这个问题了,因为成绩单的低分率就像红色的警告讯号灯快速地在我眼前不断闪烁着,刺激着我,并在我耳边一直唠叨着:你做老师不能这样没有良心,你要负责任!看见这样丢人现眼的成绩单,我就下定了决心就算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把他们带好,我没有给他们定下过高的目标,只要有进步,我都给予奖励。我还牺牲了自己作息的大部分时间来辅导他们,上午放学也好、下午放学也好,补习内容也是根据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情况来命题,完成任务后才能回家。就连下课只有那10分钟时间,我也找他们一两个来沟通谈心,促进师生关系的友好发展。有的后进生自信心可能比较弱,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为此,我还也以结对子的形式,让优生单对单辅导他们,如此这样经过了好几个星期,想不到他们一下课或者一放学,就自动自觉来找我,有的平时很少跟我说话的也大胆地来请教我问题了,甚至有时候当我朋友一样开起玩笑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期末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我有了一个认识,那就是:爱与责任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学关系互动、和谐的保障。人的真诚是可以相互感受的,教师的真诚也是如此。只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多与学生们交流,多给学生们帮助,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和谐、向上的互动教学氛围,必然能够让他们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成绩最终也就有了保证。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具有优秀成绩的前提。要想让学生的成绩更优秀,那么我们就要肩负起教师的职责,也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埋怨某某学生智力低下,学习不好,考不上好学校。只要学生进步了,对老师来说就是件高兴的事。无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进步就值得表扬。孩子的命运,孩子的前途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去把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命运,为了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肩负起家长赋予我们的期望;为了他们的前途更加光明而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老师们!责任就是方向,爱心就是明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让责任来提醒自己,我要用爱心去照亮每个孩子成长的路程,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我相信,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责任与爱心演讲稿 篇5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雄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他飞翔,天使感恩上帝,因为上帝赐予他纯洁的心灵!

我们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多少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洗脸、教我做人的道理。

父母的付出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出来的,多少次,深夜里他将我们送进医院;多少次,月光下他们给我们讲故事;多少次,风雨中他们盼望我们赶快回家。

我们如今沐浴在织成的阳光,允吸着充满琼浆玉液的雨露。母爱伟大,父爱依然。我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无私的爱。

看着父母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满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一种莫名的泪淌下面颊,我哭了,那是亲情的呼唤。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之时,我们的父母正为我们高昂的学费而不辞的.工作着,每当回家时,我为见到自己的父母而高兴,与此同时,有为向父母索要生活费而隐隐作痛。

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珍惜父母的深情。

作为一名在私立学校寄宿的学生在家的时日并不多,回想当在学校里想到家中日夜操劳的父母,顿感心里倍增。

看到爷爷离开人世,我想到日益衰老的父母,我恐怕百年后,父母将离开我们,我们将无所依靠。我不敢再往后想,那将是多么可怕呀!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上我者是父母,养我的也是父母,借此机会,我向辛勤劳作的父母道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责任与爱心演讲稿 篇6

“孩子,你想和我握手吗?”“孩子是我握住了你的手,还是你握住了我的手?”“孩子,让我们的手互相握在一起吧!”“孩子,松开手,看你手中有了什么?”你仔细的看了我上面的记录的四句话了吗?你看到什么?也许,你并不明白,也许,读懂了话的意思。这四句话,是李正火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个孩子说的,是教学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其实,李老师只是想送给孩子一件礼物,以表扬他积极思考,有独创的回答了问题,并以此激励更多的孩子积极思考,投入到课堂中来。握手,是一种平等、亲切的交流,透过握手这样的行为,它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课堂上,我们曾经允许孩子这样的亲近我们了吗?我们是否真的把孩子当成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与学生的“手”平等的握在一起了吗?多少年来,教师在课堂上是权威,我们的思想统治着学生的思想。学生怎敢去想和老师平等的握手交谈。一个不敢与老师握手的孩子,有怎敢去标新立异的去创造。正是在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学思想支配下,所以,我们备课就一味的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板书、作业等等,教案写的似乎详细有详细,天衣无缝,却只是一切从教材出发,一切立足于教,很少想到学生,他们应如何进入课堂,如何与我们交流,在平等亲切的气氛中,共同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允许孩子的思想与我们的思想这样平等的“握手”吗?不,从一开始,我们就是在这样按照预定的教案,在让孩子跟着我们走,教师真的只是在教书,不管学生愿不愿一听,有兴趣还是无兴趣。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了起来,以至于学生根本没有想到可以和老师“握手”。所以,当李正火老师微笑地问孩子“你想和我握手吗?”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动,而那位孩子在略略惊讶,迟疑之后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勇敢的走上了讲台,与老师的手握在了一起。

这是了不起的第一步。孩子,他走出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与老师平等的`站在了一起。他的创造力,就是在这样的一句微笑的问语中起步了。孩子,他已经干和老师握手了,但是,他还是那样被动地,小心翼翼地握手,他还是不主动。我们的教师可曾细心的观察到了这一点,我们去鼓励了吗?去细心呵护了吗?还是…..是啊,我们的在课堂上,一方面要求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而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对一端持否定态度。事实上,美术课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作业面貌上做到百花齐放,教师讲的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介绍的任何一种美术观念都不应当是唯一的,而是和学生进行商讨性的。“孩子,是我的手握住了你的手,还是你的手握住了我的手?”

我看到那个被问的孩子,进一步地走进了李老师,有力地握了一下李老师的手,于是我再一次被感动了,我看到那孩子眼里放着自信的光芒。这是一种多么向往的境界啊,老师和学生的手握在了一起,两张脸上一样的神采飞扬,他们是师生吗?不,应该说是朋友,真正的朋友。当孩子和老师握手的同时,老师把礼物传递到孩子的手中,这是一种多么成功的传递啊。一件小礼物的传递多么有趣而寓意深刻。知识的传递又何尝不可以如此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传递的过程成为一种平等的交流,成为一种愉快的互往留一点神秘的面纱让孩子自己去开启,去收获一份惊喜呢?当孩子松开手的时候,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礼物,他走出了束缚,收获了自信,感受了友谊,获得了一份成功的惊喜,而这一切不都是老师精心设计下的吗?这每一句话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切的关爱,这是我们做教师的应当深切领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