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2025/09/12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蚕宝宝吃桑叶长大的。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养蚕的前期经验。

2、每组一份蚕宝宝以及一些食物:桑叶,米饭等。

3、有快有慢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从人类的食物引入,引到蚕宝宝的食物。

师:人每天都要吃东西,你今天吃的什么?

你还吃过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吃的东西可真多呀!除了大米饭,还有这么多好吃的。

2、出示教学挂图,交流蚕宝宝的食物与生长变化。

(1)蚕宝宝们每天吃些什么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投入各种事物少量,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吃的,并说一说。

(3)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蚕宝宝吃桑叶、移动身体。

(4)蚕宝宝换了四次新衣服。每次换衣服时吃的桑叶都是一样的吗?

(6)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1)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朋友以后,你为它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时,你是怎样想的?

4、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播放背景音乐)

活动延伸:

1、将蚕宝宝奋发给小朋友,请他们一起帮助照料,并随时观察记录生长过程。

2、结合幼儿用书,认识蚕丝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变蝴蝶的过程,并养成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的好品质。

2.重点字词的认读:蚕、姑娘、变成、脱、旧。

活动准备

字卡、课本。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拿出蚕宝宝,问这是什么呀?有几个啊?你知道蚕宝宝平时是吃什么的吗?(桑叶)2.学习儿歌《蚕宝宝》。

教师朗诵儿歌。

告诉幼儿这一过程,蚕宝宝吃了桑叶之后会先吐丝,变成一个个白色的茧,然后蝴蝶会破茧而出,之后会洒下籽,明年的时候又会变出来了。

3.根据儿歌,让幼儿学会观察。

现在你们看到了蚕宝宝是这个样子的,其实啊它每天都在变化着,你明天或是后天看看,看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和天天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热爱生命,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加深对昆虫、卵生等小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

问题板块

幼儿提问:

1、幼儿对蚕子提问“老师这个小黑点怎么越来越黑呀?”

2、“蚕宝宝吃什么呀?”

3、“蚕宝宝死了吗?”

4、“蚕宝宝怎么不吃东西了?”

5、“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

6、“蚕子怎么来?”

主题壁报

教师引导:

1、带领幼儿仔细观察。

2、鼓励幼儿用各种树叶喂蚕宝宝,看看它们到底吃什么。

3、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物品,鼓励幼儿去尝试、探索。

布置季节主题墙饰《春天来了》在墙饰上布置孩子们观察蚕宝宝变化的过程的记录。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图书区:

提供各种昆虫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的图片、书籍。

建筑区:

鼓励幼儿为蚕宝宝盖房子、建公园、花坛。

巧手区:

为幼儿提供毛线、橡皮泥、豆类、剪刀、白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让幼儿制作各种昆虫。

自然角:

提供活的小动物、昆虫标本,各种食物,蚕子,观察记录本等物品,鼓励幼儿观察。

家园合作

1、感谢家长为幼儿买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让幼儿观察。

2、带领幼儿认识桑叶,有可能的采集

1、家长资源: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养蚕。

2、社区资源:为蚕宝宝采桑叶。

3、网络资料:利用互联网下载有关昆虫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的图片、资料。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蚕宝宝吃的食物除桑叶外,还有生菜叶,榆叶和莴苣叶。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了解食物的多样性。

3.爱护蚕宝宝,对养蚕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养蚕的前期准备。

2.蚕宝宝图片和食物图片。

3.有快有慢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从人类的食物引入,引到蚕宝宝的食物。

师:人每天都要吃东西,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除了桑叶,还吃什么?

2.观看蚕宝宝和食物图片。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1)请一位小朋友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蚕宝宝吃桑叶,移动身体。

(2)蚕宝宝换了4次新衣服,每次换衣服时吃的桑叶都是一样吗?

3.阅读《蚕宝宝观察日记》的精彩段落。

蚕宝宝观察日记

(1)蚕的`卵只有芝麻粒那么大,小得快看不清了,即使有十粒也觉得很少。它们是灰黑色的,较圆,中间有点瘪。老师告诉我们,蚕卵只要透明,就预示着新生命的降生。刚破壳出来的小蚕叫蚁蚕,又小又细又黑,甚至比蚂蚁还小。

(2)哇,太好了!我的小蚕破壳而出了!有的蚕要出没出,正在挣脱的时候很好玩,它们尾巴先出来,使劲地蹭壳,上下挣脱到头的时候最费劲。使劲呀咽为它们头大,所以很费劲。太好了,我的蚕终于破壳而出了。

(3)在给它们喂桑叶时,我发现它们长大了一点。头前部有点发灰了,黑白相间,身体肉滚滚的,小爪像毛毛渣子,头在桑叶上面一上一下吃着桑叶,很可爱。哈,太好了,我的蚕长大了!

(4)哇,我一回家还背着书包就去看蚕,它们长得好快,大了许多!蚕的头部变白了,还鼓鼓的,浑身是肉。啊,太好了,我的蚕大了

(5)我有一条蚕长得可大啦,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它的身子发白,头又黑又亮,可以到处爬着吃桑叶了。噢,我的蚕长大了,我喂的新桑叶它们一会就吃没了,一扫而光。啊,你知道吗?那条大蚕有7-8毫米啦!

(6)今天,有几条大蚕的身子发黄了,不对,准确地说是皮发黄了,尾巴分为两叉,尾巴上白色的尖也有点发黄了,头部后面的肉皱成一团,再后面一点还长着两道灰黑色的小弯图案。有两条蚕,组在一起像一个括号,很有趣。

(7)现在我的蚕基本上都蜕完了第一次皮,大部分蚕约4厘米长了,不过也有小的,还很小,它们可能是最后一批出壳的,还没有蜕皮。蚕蜕完皮时浑身是湿的,蜕下来的皮里也发潮。我有时碰一碰蚕头,感觉它的头很硬。蚕大了,身子很白,身子中间的体内能明显看出有一条黑线,大概是“血管”吧!尾部的血管是闪动的,忽隐忽现。蚕的爪子就相当于吸盘,可以扒在物体上,可是遇到了玻璃等光滑的物体,就不行了,就失灵了。

4.了解养蚕的用处。

师:我们为什么要养蚕呢?

师:蚕丝可以做什么呢?

师总结:蚕丝可以做衣服,被子,围巾,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

活动重难点:

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

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

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二、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三、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

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延伸活动:

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

活动重难点:

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

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

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二、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三、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

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延伸活动:

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蚕宝宝》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在活动中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份表格、每位幼儿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我这儿有一张表格,表格上面画的图案都是你们所想到的有蚕宝宝的地方,你们来看看有哪些地方呢?

师:那我们一会儿到这些地方去找一找,看看这些地方到底能不能找到蚕宝宝。

幼儿听教师介绍上次课所提出的几个地方,有图案表示。

二、讨论活动

师:我们一会儿将到这些地方去找,找到的我们要用符号来表示,那你们现在自己想一想你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幼儿自己思考并说出自己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有”和“没有”。

三、实践活动

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后花园去找,你们用你们自己的符号来表示,找到或没有找到都要做好记录。

幼儿同教师一同按照图上的地方去找,幼儿自主寻找并做好记录。

幼儿将自己所找的结果讲给朋友和老师听。没有找到的地方幼儿带回家在家长的陪同下继续寻找。

活动反思:

幼儿能通过自己寻找的过程得出了结果,并能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示。幼儿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在活动中幼儿能独立操作、探索,并能思考和表达,从中有所发现,获得成功,感受到愉悦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不足的是在符号的表示上除了教师“有”和“没有”这两种符号外,在出现幼儿自己创设的符号时,教师没有很好地鼓励和帮助他们用自创符号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