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音乐所描绘的形象。
2.理解图形的含意,培养幼儿把音乐与图形谱相匹配的能力。
3.学习创编图形,以表示狮王和小动物走路的声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复习动物字卡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各一张,《狮王进行曲》图形谱一张。
2.录音机,音乐磁带《可爱的小动物律动》《狮王进行曲》《卡门序曲》
3.狮王,乌鸦和小动物的字卡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随着动听的乐曲,复习可爱的`小动物律动,要求幼儿能熟悉地模仿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室。
2.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用简明的语言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一遍乐曲,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
欣赏乐曲,幼儿边听乐曲边跟着老师拍节奏。
引导幼儿将两张图片和狮王吼叫声,乌鸦的吹号声进行匹配,认同
创编图形(请幼儿创编两种图形,以表示狮王和小动物走路的声音)
看图形谱,完整欣赏一遍乐曲。
教师讲解图形谱后,幼儿看着图形谱跟着老师按乐曲节奏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教师随着乐曲的变化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字卡,让幼儿边听乐曲,边跟着字卡做动作。
3.音乐游戏:狮王和小动物
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全体幼儿一起完整地玩一遍游戏。
4.欢快的《加沃特舞曲》中结束活动。
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热烈情绪,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演奏形式。
2、通过声势活动记忆乐曲主题。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认识进行曲的特点,带领学生感受进行曲的步伐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和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听《运动员进行曲》进教室
师:同学们,看到你们整齐的步伐,我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希望你们能够精神饱满地和老师共同完成我们的音乐之旅。
二、节奏导入
1、提问:我们在队列行进时,老师会用什么来统一大家的步伐?
2、学生听后回答并模仿
3、用拍手模仿。
三、主题(一)
1、用强弱对比模仿口令。
(1)师模仿,生听出不同
(2)学生模仿
2、连续模仿四遍
3、第三遍张嘴不出声
4、用大鼓模仿
5、加上音乐
四、主题(二)
1、师:你能只拍口令的第一拍吗?
2、学生练习
3、连续做四遍
4、提问:为鼓舞士气,老师还会带领大家喊什么口令?(一、二、三、四)
5、将第三遍变为喊口号,集体做
6、用大镲模仿
7、连续做两遍
8、加上音乐
五、完整欣赏第一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2、听后回答提问:大鼓伴奏的音乐出现几次?
3、提问: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否完全一样?
4、老师范唱,生听后回答。
5、出示结构
6、完整表现第一部分。
六、感受进行曲风格
1、提问:队列行进时,如果没有口令,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统一步伐?
2、学生听后回答
3、师:让我们听着刚才的音乐走一走,看看是否能够步伐整齐?
4、讨论:这段音乐为什么能够统一步伐?说说你的感受。
5、师小结:象这样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具有坚定有力、节奏鲜明的二拍子或四拍子的乐曲就叫进行曲,它能够代替口令,使大家步伐整齐,鼓舞大家的士气。我们刚刚欣赏的乐曲就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首进行曲叫《欢迎进行曲》,是在迎宾仪式中常用的一首进行曲。(出示课题)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这首乐曲。当听到熟悉的旋律,用动作表现。
七、欣赏全曲
1、完整感受。
2、提问:乐曲中,除了大家熟悉的旋律有没有不熟悉的`,在全曲的什么地方?
3、出示全曲结构
4、提问:第二部分情绪怎样?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区别?
5、回答:(优美抒情)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7、师生讨论(声音、力度、节奏、旋律)。
8、师小结。
9、再次欣赏:听后回答: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欢迎场面?
八、欣赏第二部分
1、提问:你可以用你想到的动作表现这段音乐吗?
2、师唱,生表演
3、听音乐表现
九、介绍演奏乐器
1、提问:你在音乐当中听到了哪些乐器?
2、回答
3、小节:这是一首由管乐队演奏的乐曲,管乐队又名军乐队。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里面的演奏乐器。(课件)
4、过渡:现在我们分别来听一听第一、第二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十、完整表现乐曲
师:现在,就让我们组成欢迎的队伍,来表现欢迎仪式上热烈的欢迎场面。
十一、扩展延伸
师:进行曲是音乐体裁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有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统一步伐鼓舞士气,如:《运动员进行曲》。还有一种是用在不同的场合烘托气氛,比如《欢迎进行曲》。另外一种则是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供人们欣赏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这样的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当时火暴热烈的气氛吧。
十二、课堂小节:
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对进行曲有了初步的认识,关于这方面更多的知识,我们会在今后慢慢地去学习,去了解。希望今天老师这节课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摇篮曲与进行曲的对比欣赏,表现及创作。
二、教学目标
⒈ 情感目标:通过对摇篮曲、进行曲这两类体裁乐曲的欣赏、表现和创作,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并适当提高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激发探究、表现音乐的兴趣。
⒉ 过程目标:通过课堂内以及师生互动的体验、探究、合作,进而更好地欣赏、表现及创作。
⒊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表现音乐,同时以自主,即兴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区分摇篮曲和进行曲的不同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
表现和创作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不同体裁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㈠ 导入
分别出示夜晚妈妈摇篮图片和军装演奏乐队现场图片
问:你们觉得这里如果这里要配乐,应该用怎样的音乐,你可以模拟一下吗?
㈡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而谈谈所知的摇篮曲和进行曲的知识。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王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听一听,谈一谈,一起来表现一下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音乐形象完全不同的乐曲。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找一找,去准备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并且搜集相关的`资料,不知道都准备的如何啊!”
⑴ 在组内同学中进行交流
⑵ 那些同学来说臆说?
分组上来谈一谈,唱一唱,奏一奏。
《军队进行曲》(舒柏特)
《摇篮曲》 (莫扎特)
学生在展示中要提到什么是摇篮曲,什么是进行曲,以及它们的一些特点。
㈢ 欣赏、表现《摇篮曲》、《威风凛凛进行曲》,再次强化学生对这两类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谈的也比较具体。在这里,王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首乐曲。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⑴ 欣赏并表现《摇篮曲》(勃拉姆斯)
教师:这一首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与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经典乐曲。乐曲采用大调式,3/4拍子,简单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我们来听一听。
出示曲谱,听范奏熟悉《摇篮曲》旋律
用哼鸣演唱,表现出乐曲应有的情绪。
⑵ 欣赏《威风凛凛进行曲》(爱尔加)
教师:接下来要感受的是英国作曲家爱尔加于1901年创作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因为它非常非常的形象,非常非常的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乐曲也是大调式2/4拍,速度较快。它分三个部分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辉煌、庄严、壮丽的场面,是不是呢?我们来听一听。
㈣ 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不同特点
⒈ 教师:现在我们又感受了两支乐曲,那么王老师就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了,什么是摇篮曲?什么是进行曲呢?它们有一些怎样的特点?
⒉ 学生分别说一说。
㈤ 综合学习活动
教师:同学们已经感受、理解了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形象、情绪截然不同的乐曲。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我们知道诗歌、散文这一类文学作品也能够很好的表现人们的思想与情感。那么王老师就要请孩子们来写一段话或一篇短小的文章,它们的整个的感觉,整个的情绪要和摇篮曲或进行曲的情绪相一致。最后选择摇篮曲或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给我们听一听。
㈥ 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你们自己动手、动口和动脑来欣赏、感受、理解了两类不同体裁的乐曲——摇篮曲和进行曲。在这里,王老师要说,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它是非常奇妙、美好的。今后我们要接触更多体裁,更多类型的音乐,从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通过以故事、出示图片的方式,了解作品的结构、形象和内容。
3、感受音乐情绪,能用动作、表情、嗓音等表现音乐。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组织幼儿观看狮子王的图片及碟片。
(二)材料的准备:图谱,录音,狮王、兔子、猴子、狐狸等动物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今天我们去森林玩游戏,高兴吗?
2、调动幼儿生涯经验,激发兴趣。
瞧,我是谁呀?你们喜欢狮子大王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学学它的声音和走路的样子。
3、引导幼儿完全的听赏音乐第一遍,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狮子王的音乐,音乐中告知我们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吧。音乐中有谁?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它们在干什么呢?
4、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今天老师跟你们讲一个关于狮子大王的故事。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请你们欣赏一首音乐,边听边想想,你听到了什么,有谁?它在干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呢?
6、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分角色表演。
你喜欢哪个动物就请带上它的头饰,(由幼儿自愿担任角色)边听音乐边玩游戏,教师参与领导。当听到狮子王出来的音乐就学它走路;当听到狮子王吼叫的音乐你们就学学它的动作和声音;当听到动物们出来的音乐你们就和狮子王一起跳舞;最后狮子王饿了,就把狐狸吃到肚子里。
7、幼儿之间互换角色表演。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回家休息一会吧。
附:森林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只听见风在不停的地刮、树在不停地摇。一群动物士兵出来站岗了。突然,远处传来嗵、嗵、嗵的脚步声,这是谁呀?原来是狮子大王来了。它踏着重重的脚步向前走着,走啊,走啊,绕过了四片树林,森林怎么没有一个动物。狮子大王很赌气,“啊呜”一声吼叫起来。它停下来又看看,周围还是没有动静。狮子大王更气了,一连叫了四声,并且一声比一声大。它的叫声终于被小动物们听到了,小白兔来了、小花猫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来了。狐狸听说动物们来了,它也赶来了。为了让狮子大王高兴它们一起跳舞玩游戏,森林一下变得热闹起来。这时狮子大王饿了,它张开大嘴把狡诈的狐狸一口吃掉了。
教师评课记录: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动中有几个问题:
1、对于音乐的欣赏时间不够,孩子对于音乐没很好的感受、理解便开始表演。
2、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
3、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为了便利,全班幼儿围坐成圆形,一开始我以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让幼儿边听故事边创编狮王的模样、动物的不同心情(惧怕、高兴),幼儿能结合自身生涯创编出凶悍、强健、可怕的狮王样和发抖、躲藏、快跑、喊救命等惧怕样子以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等高兴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接下去的欣赏部分,我利用图形谱辅助幼儿了解音乐的构造和内容,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匹配音乐与故事情节,并自觉地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可以说《狮王》音乐引起了幼儿兴趣,幼儿表演音乐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情绪较兴奋,不少幼儿争做小指挥、扮演狮王与小动物。而创编环节又是较活泼的,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状况,我的语言显得很苍白了,只能提高声音稳固幼儿的情绪后才干继续下边环节,而且之前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感受不够,所以创编的效果不够好,狮王凶悍、可怕的形象表现得不够到位;在角色表演的时候,我十分强调随音乐表演,幼儿基本能听音乐进行自身扮演的角色表演,也有一些调皮鬼有点仁攀来疯,兴奋得把持不住情绪,我“盯住”后才慢慢注意跟上音乐,但角色的个性不分明,还是女孩子的表演较自主,能注意表演扮演的角色如小鸟、小兔、小猴、青蛙等,全部活动幼儿的情绪较活泼,教学效果受点影响。所以我感到第二教时活动开始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一定要到位,并且能有安静一点的环节会更好,有助于平息幼儿兴奋的情绪。
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重点与难点)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音乐家圣·桑斯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之一,乐曲生动形象,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以及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全曲总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狮王出场前的情景;第二段是狮王出现在小动物们面前的情景;第三段是狮王与小动物们狂欢的情景。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欣赏乐曲,感受乐曲受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并根据图谱符号,理解乐曲结构和含义。
难点是:能根据乐曲大胆创编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并且能准确表演出动物的动作及神态。
幼儿基础分析(能力、经验基础)
大部分幼儿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创编所听到乐曲的故事内容,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乐曲中动物的动作及神态;小部分幼儿对乐曲的理解能力有些薄弱,难以理解乐曲内容。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根据图谱符号,理解乐曲结构和含义。
2.能大胆创编所欣赏到的音乐内容和动物形象。
3.感受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狮王的生日》、乐曲《狮王进行曲》、图谱
环境准备:U字形座位
知识准备:幼儿已经有音乐欣赏的经验
一、导入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导语:今天,森林里格外热闹,原来森林之王狮子的生日晚会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凑凑热闹吧!
二、讲述故事,理解图谱,根据图谱分段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性质
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你都想到了些什么?
过渡:这是你们的想法,你们听得都很认真,那我们再次欣赏一下,没有听出来的小朋友们可以仔细听一听哦!
2.再次完整欣赏乐曲,了解乐曲创作背景
总结:这首乐曲是法国音乐家圣·桑斯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之一,名字叫做《狮王进行曲》,乐曲旋律雄壮有力,生动形象。
三、结合乐曲尝试表演每一段落
1.教师讲述故事
过渡语:关于这首乐曲,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根据故事内容,欣赏乐曲,出示图谱。
过渡语:让我们根据这个故事再来听一听这首乐曲,在欣赏乐曲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谱,小朋友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看着图谱欣赏哦!
提问:(1)这首乐曲总共分为几段呢?
过渡语:原来这首乐曲总共可以分为三段,让我们来猜一猜,每一段是描述什么场景吧!
提问:(2)来听一听这一段是什么场景呢?(播放音频至第一段)
过渡语:这一段音乐十分有力量,十分雄壮,原来是狮王出场时候的场景呀!
提问:(3)听听看这一段音乐是什么场景呢?(播放音乐至第二段)
过渡语:这段音乐听起来让人害怕,原来是狮王遇到小动物,大声吼叫时候的场景呀!
提问:(4)这一段音乐又是什么场景呢?(播放音乐至第三段)
过渡语:这一段节奏欢快,非常动听,是小动物们在一起狂欢时候的场景呀!
1.播放乐曲第一段“狮王出场”
过渡:刚才我们理解了乐曲每一段的故事内容,那小朋友们想不想扮演一下故事里的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提问:
(1)乐队是会怎样表演的?
(2)狮王是怎么出场的?
(3)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能把狮王神气威猛的样子表现出来?(请小朋友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演一演)
2.播放乐曲第二段“狮王吼叫”
提问:
(1)狮王这是怎么了?小动物听了心里感到怎样?
(2)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很害怕?
(3)狮王的吼声一声比一声响亮,小动物越听越害怕,动作又该发生怎样变化?(幼儿互相商量,选择喜爱的角色扮演)
3.播放乐曲第三段“动物狂欢”
(1)鼓励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一种小动物,大胆地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2)提问:狮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忍不住大吼一声,把小动物吓得怎么样了?(商量喜欢的角色,合作表演)
4.集体表演
过渡语:小朋友们,刚刚你们表演的非常棒,那让我们跟着乐曲,一起完整的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吧!(商量角色分配,集体合作表演)
四、拓展延伸
课后可以去表演区带上小动物的头饰,跟着音乐来演一演。
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奏型。
2.感受乐曲,体会用打击乐为乐器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范例
2.打击乐器(沙锤、铃鼓、摇铃、三角铁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木瓜恰恰恰》,幼儿拍手伴奏。
2.学习节奏型xx|xxx|我们做一个拍手游戏,请小朋友根据老师说的节奏内容拍手。
例:我爱|幼儿园|,小猫|喵喵喵|;教师带领幼儿反复练习,请幼儿自己看图边拍手变说出节奏型中的内容。
3.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简单介绍乐曲。
(1)欣赏乐曲,请幼儿说听完之后有什么感觉?(力量、威武、想踏步的感觉)
(2)教师简单介绍《拉德斯基进行曲》曲式及背景。
4.幼儿再次感受乐曲的节奏,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边踏步示范,边按节奏型提示幼儿正确的步点。“小眼睛,看前方,小耳朵,竖起来,谁像解放军,我像解放军,1234,我像解放军,走走走,走走走,眼睛看前方,甩起臂,抬起头,我们都是解放军……”
(2)幼儿反复欣赏,熟悉进行曲节奏。
(3)教师出示图谱,幼儿试奏第一行节奏,讲解图谱内容。
(4)教师逐一出示图谱,幼儿试奏。教师指导幼儿说出节奏“谁像|解放军|我像|解放军|12|34|我像|解放军|”
(5)教师指导幼儿用双手打节奏,巩固练习图谱节奏。
5.幼儿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用乐器为乐曲打节奏。
(1)注意发放乐器的秩序。
(2)可以分两组演奏,再合奏。
小结: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节奏型,还为《拉德斯基进行曲》伴奏,表现非常好,老师会把这些乐器放在音乐区里,你可以用它们为你喜欢的乐曲来打节奏。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活动的`设计,是在学习了《木瓜恰恰恰》打击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节课目标和重难点都是节奏型“xx|xxx|”,通过单独的节奏讲解练习,重难点很容易突破,孩子们也容易掌握。但是在为乐曲打节奏的环节上,对本班幼儿期望过高,图谱出示的太集中,练习重难点的时间稍短,程度稍差的幼儿难以掌握这一技能,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会认真进行前反思,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切实完成每节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曲欣赏教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表演动作、表情、打击乐器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
2、多媒体课件。
3、三种打击乐器(腰鼓、木鱼、铃鼓)。
活动过程:
一、播放幻灯片,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师:在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奇妙树,它们都在那忙来忙去,忙着搬家了。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呢?是森林里面谁要来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完整播放音乐,幼儿随老师一起整体感知音乐。
讨论:
1、刚才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力、害怕、恐怖)
2、你觉得是谁要来了?(老虎、狮子、猎豹)师:对了,老师来告诉你们这首强壮有力的音乐就是森林之王狮子要来了。狮子要来了,森林里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了。奇妙树们害怕了就忙着搬家,它们会找一个地方停下来不动,狮子就不会发现它们了。待会儿我们就请小朋友来扮演奇妙树,音乐一开始奇妙树就搬家搬家,音乐停的时候你们就变成一棵奇妙树不动了,可以吗?
三、分段播放音乐
1。播放乐段一,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扮演奇妙树。
(1)幼儿随音乐扮演奇妙树。
(2)师幼一起讨论狮子大王的动作并表演。
师:这个时候,森林之王狮子真的来了,它今天要穿过森林。狮子是怎样走过森林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狮子怎样走的。(师幼一起学狮子走路)
好了,森林之王狮子来到森林,它要让其他小动物都知道大王来了,它会做什么呢?(幼儿讨论:吼、叫)
狮子是怎样吼的呢?请小朋友来学一学。
森林里的'奇妙树听见了狮子的吼叫声会怎么样?(幼儿讨论:不动、害怕)
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听听什么音乐是狮子走来了,什么音乐是狮子在吼,什么音乐又是奇妙树在害怕。
2、幼儿欣赏乐段二,感受狮子大王狂吼和奇妙树害怕。师:刚刚你们觉得是大狮子来了还是小狮子来了?(大狮子)
大狮子走起路来是怎么样的?(沉重、有力、慢)
3、再次播放乐段二,幼儿随音乐节奏表演。请表演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1)狮子大王突然停了下来,坐在了奇妙树的旁边,奇妙树害怕极了,狮子大王它要等它的伙伴吗,小朋友猜猜它的伙伴会是谁?(小狮子)
(2)对了,它是在等小狮子。大狮子和小狮子约好了要一起穿过森林的,但小狮子的脚很短很小,步伐就比较小,它要跟上大狮子就必须要走快一点。我们来学学小狮子走路。小狮子追上了大狮子,它们就一起往前走,突然又停了下来,他们在想,今天的森林有点特别,这些树和平常不一样。它们就转过身对着森林,猜猜它们要做什么?(吼)对,它们要吼,但是声音要比平时大很多。让我们来试一试它们大吼一声。
4、播放乐段三,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表演小狮子和大狮子。
四、完整播放乐曲,幼儿分角色表演,师强调每个角色的特点。
五、出示音乐图谱。
1、变魔术。老师有一只魔术笔,猜猜会变出什么来?(幼儿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魔术笔听着音乐会变出一些什么来?
师引导幼儿讲读魔术笔变出的图谱。
2、随音乐播放PPT音乐图谱,检验刚刚幼儿讲读魔术笔变出的图谱的正确与否。
六、出示打击乐器,引导幼儿讨论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并听音乐看图谱为乐曲伴奏。
活动延伸:
将打击乐器投入到表演区,幼儿可继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