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2025/09/12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篇1

他虽然调皮,却是一个活泼、正直勇敢而又不是一些聪明和坚持的小小的男子汉。他可以为了朋友赴汤蹈火,哪怕希望再渺茫也不放弃;他敢于和坏蛋斗智斗勇,但有着一些叛逆、从不像大人一样循规蹈矩。他就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叫汤姆的男孩所经历过的不凡的事。汤姆没有了妈妈,住在玻璃姨妈家。他和伙伴哈克、乔一起经历了海盗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女孩贝琪一起闯过了像迷宫似的山洞,可谓死里逃生;和哈克一起勇斗大恶魔印江·乔埃,获得了惊人的财富……这一切让他在别人眼里从一个顽皮的小坏蛋变为了一个大英雄。

汤姆很会玩,常常逃学,也会和他的波莉姨妈耍些小聪明。他也借着姨妈的惩罚来偷着玩,他总是毫无忧愁,刚刚还受了委屈,一转眼又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很正义,敢于与印江·乔埃搏斗,最终得到了回报,变成一个小富翁。而印江·乔埃最后也死了。这也正印证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句古话。

汤姆所做的一切只有他自己清楚,他经历的一切只有自己能够体会。他有的我们没有,我们也没有这些体验。

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捧在手上,从不曾有过任何锻炼的机会,也没有过对困难艰辛的感受。读了这本书,我有许多感触,也懂得了许多。

我们需要困难来磨练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应该脱离父母的陪伴和保护,锻炼自身的独立性。如果让你过汤姆一样的海盗生活,你又能坚持几天?也许我会说,一个星期。你信吗?那就自己试试。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用任何帮助,如果不行,那从现在开始锻炼吧!

我们要有勇气与恶势力进行搏斗,要有一颗正义的心,要帮助他人。不用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让让座就可办到的事就可以了。但你为了一己之利,就做损人利己的事,这与强盗、小偷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不能做这种小人。

汤姆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敬佩。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正直勇敢、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篇2

第十九章

哈克贝利救了妇人命

本文记叙了在一个夜晚,哈克贝利在守夜,汤姆却受到诱惑抛下哈克贝利,与贝基去野游,就在他们尽情欢唱的时候,哈克贝利耳闻目睹了印第安·乔伊威胁他人杀害寡妇道格拉斯的阴谋。知道后他拼命的逃跑,他想找人帮助那慈善的寡妇,结果,成功了!

本文的主题是哈克贝利守夜,汤姆和贝基的山洞之行是副线,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哈克贝利的守夜是主线。本章进一步揭示了印第安·乔伊的凶残面目,并赞扬了哈克贝利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

“洞里很黑,目光看不了多远,冷的像冰库,大自然用坚实的石灰岩雕刻出完整的壁洞,上面结着冷冰冰的露水。站在幽暗的洞里,望着下面阳光照耀下的碧绿山谷,让人感到既浪漫又神秘。”对山洞进行了景色描写,为汤姆冒险营造了传奇色彩,并为以后的剧情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你们千万别说是我说的。请别说出去,我敢肯定他们会要了我的命,不过,寡妇有时候是我的好朋友。”’哈克贝利的语言表明了他说话时的心理,他担心、恐惧,但是他内心的善良,又战胜了他的恐惧。

第二十章

汤姆贝基失踪

本文写了印第安·乔伊再一次逃跑,哈克贝利因为救了道格拉斯妇人备受尊重,正在大家庆幸时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汤姆和贝基失踪了。每个人又陷入恐慌之中。

本章作者在开篇承接上一张的内容,用大量笔墨描写哈克贝利和威尔士人的对话,并在对话中泄露了他和汤姆寻宝的秘密,就在威尔士人家里热闹非凡的时候,情节斗转,汤姆和贝基失踪,一下子全镇轰动,众亲友哭天抢地。使本章的内容与上一节回合而拢,构思巧妙。

“你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见的他?”波利姨妈与乔伊的对话中,承接了上一张的内容,使两条线合二为一:汤姆和贝基失踪。

“撒切尔太太昏厥过去。波利姨妈绞着双手哭了。”大人们知道孩子失踪的心理通过神态描写体现了出来,表现大人们为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急躁,害怕的心理。

“等到的消息只有:‘送蜡烛来,送饭来。’”人们为了找孩子而摆出阵势宏大的派场,但是到头来,却没有效果。本句讽刺了人们的做事方式。孩子们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自然一点都不着急,而他们办事这么轰烈,只是装装样子罢了。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篇3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于1876年出版的代表作。讲述了聪明、正义、勇敢的主人公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乔、贝基等人的历险故事。他们是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勇于探索的孩子。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危难的时候拯救了自己,用孩子们的“特立独行”带给人们惊喜和反思。

这本书以欢快的风格描写了孩子们自由活泼的精神状态。通过主人公的历险,讽刺了美国虚伪、粗俗的社会习惯。

我也从汤姆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为人正直、勇敢、充满正义。例如,一天晚上,汤姆和哈克去墓地“实验”用死猫来治疣子的方法,然后无意中卷入了一起谋杀案——罗宾森医生去偷猫的尸体,与印第安·乔和醉汉波特发生了争执。

受惊的汤姆和哈克发誓保守秘密。但是善良的汤姆内心也因此被折磨了很长时间。当大家都认为凶手是波特时,汤姆终于克服了恐惧,勇敢地说出了真相。

这也表明,逃学、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坏孩子。

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好孩子”都没有的优势。他们有自己的特点,自己光明的一面,但大人们总是简单的认为学习好、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书中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一个人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汤姆,而是“好孩子”希德发现了谋杀案的真相,会发生什么事呢?真相很可能会被掩盖起来,希德可能会吓得赶紧让波特做替罪羊。

此外,汤姆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男孩。当他和贝基被困在山洞里时,他们在山洞里经历了各种曲折,饥饿、口渴、黑暗和恐惧不断来袭。

在迷宫中,贝特西被汤姆鼓励着、安慰着,最后不仅找到了水,还用风筝线探索出了道路。

虽然面对饥饿和死亡的时候让他很难过,但他总是努力的在贝特西面前装出自信的样子,让同样饥饿、口渴的贝特西充满希望。

总之,善有善报。正直勇敢的汤姆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宝藏,成为了百万富翁。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欢迎。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篇4

看,一个浑身脏兮兮,衣袋鼓鼓,脑袋充满了鬼主意的野孩子。不用说,他就是汤姆·索亚,那个马克·吐温笔下最著名的主人公之一。

故事描述了汤姆·索亚,一个活泼,健康,满脑袋鬼主意的野孩子的童年生活。

书中人物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在于马克·吐温,一个热爱朝气蓬勃,无拘无束生活的作家,在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汤姆·索亚或是哈克·费恩,还是小人物吉姆,他们没有被沾染上一点成人世界的多愁善感,自由自在的在属于他们的天空下活动。

读了这部小说,我不禁回想自己的童年,回想起自己也曾拥有过那么明净的感觉,那么单纯的哀伤,那么假装老道却不值一提的孩子话,以及自以为了不起却遭到大人批判的哭泣·····。不由得在学习的劳碌繁重中忍俊不禁,扑哧一笑。于是,欢乐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部小说是想让我们回到童年的时光,而不是让我们陷入时光不再、童年难返的惆怅之中。

我郑重、小心地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时光的洪流中,我们总会长大。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篇5

在这个寒假,我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里面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好看。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个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也克服了种种困难。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汤姆.索亚的父母早亡,是随波莉姨妈生活的孤儿,经常与朋友乔奇.哈伯和哈克贝里.费恩进行冒险的旅程。汤姆总爱出鬼点子,喜爱恶作剧,不过好几次都逃过惩罚,虽然有点愚笨而且捉摸不定,却也带点机灵和幽默感。汤姆喜欢一位名叫贝琪.撒契尔的女孩,每当无法赢得她的芳心时,汤姆就会沉浸在落寞的心情里或是开始一段冒险。好几次,汤姆想像自己是一位威风的海盗或是其它他能想到角色,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故事中,汤姆的主要事迹有:斗虫、在学校故意吸引女生、在洞穴里迷路、在密西西比河玩起海盗游戏,但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他自己耍小聪明,奉劝和诱诱朋友们帮他家的篱笆刷上油漆等等事件。有一次汤姆和贝琪在洞穴中迷了路。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贝琪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出不去。贝琪害怕了,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琪,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终于,他在风筝线的指引下成功地找到了出口,他们回到了小镇。后来,汤姆和哈克找到了那笔宝藏,并封闭了山洞。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性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小说中塑造的汤姆.索亚这个角色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一个人,在小说中,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姨妈眼里,汤姆.索亚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甚至是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