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知足演讲稿

2025/09/13演讲稿

文学网整理的知足演讲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知足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双方辩手:

大家好!首先谢谢大家给我机会参加辩论。

作为反方的四辩,我要对我方在陈述阶段和自由辩论阶段做出总结,并进一步说明我方的观点。

陈述阶段,我方一号辩手开始便申明了我方辩论的目的,是论证“乐而知足”这一词语中存在的快乐和知足之间的因果关系。人们因为精神世界上的快乐而感到满足。我方辩手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来说明,只要精神上快乐,人们便不会感觉到不满足。

之后二号辩手和三号辩手则针对对方辩友立论中的矛盾对对方的论点“知足而乐”进行反驳,并且引用了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来反驳了对方辩友单纯从本我的快乐原则这一片面角度对“知足而乐”做出的所谓正确解释。

自由辩论阶段,我方辩手开始便承接了陈述阶段三辩的问题,继续针对对方立论方面的根本矛盾做出反驳,对方辩友在我方再三要求下对自己的立论方面的矛盾做出解释,并且把开始时单纯的用本我的快乐原则来论证“知足而乐”变成我方三辩已经陈述过的完整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

在讨论过程中我方一辩把“乐而知足”引申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即精神上的快乐能够引起对物质上欲望的降低,从而达到乐而知足。但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个人的角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进行争论,直到自由辩论结束。

从上面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来说,我方辩手一直围绕“乐而知足”这一观点,用各种事实及理论进行论证,下面是我对于我方论点的补充解释。

“乐而知足”,并不是说,快乐产生了满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这里面的“知足”,指的是对自身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满足。是一种带有预见性的满足。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现在在做小职员,他感到快乐,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并不是说他满足于十年之后他还是小职员,而是他知道按照目前的生活步调来说,十年后他会做到什么位置,他对这个位置觉得很满足。

同理可知,对方辩友提出的变态杀人狂的例子,是因为他感到快乐之后,对杀人狂的.生活很满足。之所以他会继续这种变态的生活,那是因为他觉得快乐,从而产生了满足感。由快乐产生满足感,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是正确无误的。

而对于“知足而乐”这一观点,我方认为是错误的。通过前两个阶段,我方已经说明“知足而乐”跟本就不是人类的本能。而且知足之后是否就会感到快乐呢?我们可以看看秦始皇。他的功业就当时而言是最大的,他应该是知足的。但是他快乐吗?肯定不快乐。如果快乐,他就不会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甚至让徐福带5000童男女给他找长生药,做一些随意夺走别人财产和性命的暴行。我举这个例子,可能对方四辩辩友会说,“知足不一定快乐,可是在那些事例中的那些人他们到底知足了没有?”的确我们无法得知别人是否知足了,既然如此,您又怎样证明您的例子里那些人是否知足呢?无法判断对方是否知足,您又如何能说他知足而乐?

对方辩友的“如若没有很多人相信“知足而乐”或者“知足常乐”,那么这样的概念也不会延续至今,广泛流传了吧?”这句话则让我觉得,好象是谎话说了一千遍就会变成真话。“三更半夜”这个词大家也都这么说,那三更真的就是半夜吗?半夜应该是2.5更才对吧。我们有自己的脑子,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事情的对错,不一定说了几千年的话都是对的。

综合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总结和最后对于各自论点的一点补充,相信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我方的“乐而知足”的观点。

知足演讲稿 篇2

大海广阔无垠,因为他珍惜每一条小溪;树叶发荣滋长,因为他珍惜每一缕阳光;群山连绵巍峨,因为他珍惜每一块砾石。

珍惜会使生命精彩,正如海潮的大海,茂盛的绿叶和高耸之云端的高山。

知足者常乐。“足”中正浸透着对已有一切的珍惜。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乐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会溢满充实。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体会出身边的美丽。又何必让欲望迷住你的眼睛。

有一个农夫临死前,他请来一位哲人并问他:“我一身劳生草草,身心两疲,即还是一无所获,一贫如洗,我这一生是不是徒徒虚度?”哲人只是微笑着说:“如果我用万贯家财和你交换你的儿女妻子,你愿意吗“农夫很微弱但毅然坚决的说:”?我不会同意的。“哲人还是微笑着回答道:”那你又何须苦恼呢?你拥有的是亲人的爱,他们是你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农夫释然的笑了,望着在一旁低泣的家人,微笑地闭上眼睛。

农人最终懂得了珍惜的道理,所以他是在快乐中死去的。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得到的更多并非意味着真正的幸福,珍惜你所拥有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也许正在此时,还有人在感叹上天的不公,报怨事与愿违何不放下对不可及事物的执着,而去珍惜已拥有的珍宝呢珍惜亲情,亲人的关爱,那是世间最闪耀的珍宝。?珍惜友情,朋友的友谊,犹如一泉甘露,是心灵里的一眼清泉,一池清凉;珍惜快乐,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快乐是生活的音符,是寒冬的一缕暖阳,是轻轻掠过心湖的一阵清风,珍惜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何不珍惜时间完成更远大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如此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又何须在欲望的歧途中苦苦求得恩宠。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得到更多,贪婪的索取只会带来永无止尽的欲望。

让珍惜进入灵魂,让它伴随着你一道走上人生的旅途。在珍惜的陪伴下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知足演讲稿 篇3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足常乐。”这句话虽简短,但细细品味的话,你会发现这句话是有着深刻含义的。

所谓知足自然是要学会对事、对物要知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知道满足。只有学会了知足,那么才会在知足的前题下寻求快乐,因而才能“知足常乐。”

生活不是平坦的,就如同看似平静的湖面也会泛起波澜,看似默默的溪水也会飞流直下,水花四溅。看似平坦的道路也会荆蕀丛生,所以说生活不是平坦的,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对于一些事,一些人产生抱怨。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学着多去让自己有着一种满足的心态,那么我们对于一些事情的抱怨是不是会少一些?这样以来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快乐会不会多一些?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容置疑。就些如知足者和不懂得知足的人来说,同样是对于一件事物来说,他们所持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半杯水,知足者会认为很好,不知足者认为仅有一点。知足者懂得满足,他们不致于过分强求因而他会从这件事物中发现它的好。而对于不懂得知足的人来说,即便是一件很好很精致可以称得上完美的事物摆在他面前,也会漏洞百出,仍觉得它不够好。因为他洋懂得知足。

世间的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就算是一块洁白的美玉也会有瑕疵,就算是清澈见底的流水也会有杂质,就算是一朵美丽的花也会有衰败。我们不能过分强求,这是我们所不能强求过来的。只需要我们能学会知足,时常让自己保持着一种知足的心态。只有我们能时常保持着一种知足的心态,才会不断从生活中找寻到快乐,才会发现身边事物的无限美好。才不致于动不动会为一些事一些人产生无端的抱怨,使自己总是觉得不满足。

学会知足,因为知足才能常乐。只有学会知足,才不会动不动就对身边的事物所抱怨。你才会时常保持一种知足的心态,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你才会常常将笑容挂在嘴边。

学会知足,这样你的生活才不会如一滩死水,没有活力。才不会如一方黑白色的桌布,只有简单的色调。才不会如五线谱上没有跳动音符,没有朝气。学会知足,你才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快乐,学会知足,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知足演讲稿 篇4

我还挺紧张的,我想先问一下在座的有没有我们河南老乡?(有!)几乎占了一半儿了,因为我是河南人,还是驻马店人,所以到哪儿呢我都要先认一认老乡,我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其实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产物,到现在为止。我很幸运,我没有考试,是保送去了清华大学,入学的时候,懵懵懂懂,从学校里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对这个世界看得很明白了,但是在清华的一件事情对我影响非常之大。

那就是我在大学三年级刚刚入学的时候,我亲爱的父亲突然之间离我而去。在9月21日上午,第四节课最后一节课下课之前,我们班的教室里突然进来一位传达室的老大爷,他就问大家,他说不好意思,我打扰一下你们,在座的有没有一个叫施一公的?我说我就是,他说你家里出事了,赶快出来。我当时心一凛,不知道什么事儿,出来以后看电报上,我大姐发来的只有七个字:父病危,速归速归!我拿着书包,没有回宿舍,就往火车站跑,十二点半就跳上了第一班去郑州的特快上。我很少流泪,应该说我都不知道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流过眼泪。但是在火车上我一直忍不住,我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晚上九点多火车到郑州,我根本没有时间去等待公共汽车,我是从郑州火车站跑回家里,就是希望能够见我父亲一眼。但是在家的楼下,到楼门口的时候,看到的是几个花圈。

那个时候我已经非常绝望,仍然想象这不是我的父亲,我跑上四楼,敲开门,看到家里的花圈,看到我父亲的挽联,当时我很崩溃,我无法抑制我的感情。其实我的父亲在两天之前下班的路上,被出租车司机疲劳驾驶撞倒了,这个司机把我父亲送到医院急救急诊室的时候,我父亲还只是昏迷。我们事后看记录,当时的血压一百三、八十,脉搏六十二,都是正常的,我相信如果正常施救,我父亲会看到我今天。可是当时急救室里有一条规定,任何人如果到急救室以后要先交五百块钱押金才能施救,而1987年五百块钱比现在我想五十万都难凑。当时这个司机开着车,花了四个半小时凑足了五百块钱,晚上十一点回到人民医院急救室的时候,我父亲脉搏已经没了,零,心跳、血压都没有了,测不出来。我难以想象,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发生在我们家身上,为什么让我承受这一切。大学三年级的我,我的所有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崩溃的,我多次会半夜起来两三点跑到圆明园,直到把自己的体力在狂奔中消耗为尽,大哭一场,才能凌晨回到宿舍开始一天正常的生活。其实我想了很久很久,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觉得我只是简单的懵懵懂懂,简单地继续我的学业,也许将来做一个科学家。所以在大三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改变社会,我要从政,因为我觉得,从政可以最直接地给一个城市,一个乡村,一个省,一个行业带来福祉。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冲击我们,所以我这个从政的想法经过两年之后最终没有往前走。我是提前一年毕业,我迫不及待走上社会。我的第一份工作你们也难以想象,是去香港经商,合同都签了,签了以后还没有得到履行合同就又失效了,还没有就业就失业了。我想了一晚上,在清华大学学生宿舍七号楼的三楼,决定出国留学,出去看看。我刚去美国的时候,我是很迷茫,我曾经想转行,曾经想转计算机、转经管,我觉得我一定要好好抚养我的母亲,我要挣钱,想了很多。但没有想到,一旦进了实验室以后发现在科学研究这个殿堂里面是如此之神妙,出乎你的想象。

1995年从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系拿到博士学位,尽管觉得自己已经基本上板上钉钉会去做学问了,我总希望自己不留遗憾。我去面试了几个位置,拿到了一个保险公司中国首席代表的位置,当时面试我的这几位面试官有一位跟我讲,他说小施啊,中国的保险法刚刚放开,你加盟我们,我们进军中国市场,你转眼间就是六位数字的收入,六位数你们知道是多少美元,然后你会是中国市场的开拓者。当时听得我也是觉得很好玩,真的不是心旷神怡,因为我觉得不够浪漫。其实我去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说服自己做学问,做科学是最浪漫的事情,最梦寐以求的事情。当你跟着自己的兴趣,真正凭自己的兴趣走一条路的时候,要坚定地走下去,不要被周围的人、事物轻易打动,对于我而言,从事科学研究这条路,我从来都觉得是一条正路,从来不会为周围的东西所打动、所打断。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朋友、同学、学生,大家能够好好地走自己的路,不要轻易地被周围的价值观所牵引,尤其是不要轻易地被以金钱论英雄的价值观所牵引。

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我的父亲,我也一直在想我父亲对我的期盼,想我怎么样可以往前走下一步。博士毕业的时候我就想回国,其实我们这代学生,我们都一度以为美国是一个美好、自由、完全民主的国家。实际上我的第一个梦幻破灭就是到美国之后,我在美国被抢过一次,我的车也被偷过一次。到美国之后,一两年、两三年的经历让我开始能够比较客观地审视周围的环境和世界,让我的世界观重新稳定下来,甚至是回到了我父亲、母亲可能对我期盼的那种世界观的这个尺度里来。所以1995年的时候,我博士毕业,我想回国,我爱人仁滨问我,说你回国能干啥?你只是博士毕业,中国也不缺你一个,也不差你这样的人。当时我就答辩,我说回国至少三件事我可以做:第一,我可以去我的中学,去当英文老师,也可以做数学老师,我还是河南省数学竞赛第一名呢,当时。我说如果我的中学不要我了,说我没有做老师的资质怎么办?那么我说我可以去做导游,我喜欢旅游,年轻的时候,像你们这么大年纪的时候,我可以带团,就你们现在去旅游点,拿个小红旗带团,中文、英文讲解咱都可以。如果还不行的话,我开出租车总可以吧,北京街头我们的这个出租车司机多酷啊,侃大山、聊天,多豪爽,我就可以是叫出租哥,没问题,而且我又喜欢开车。我从来都觉得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想开了,想清楚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挺好的。但是毕竟我还有点不甘心,如果真要回来的话,我还想让自己往前走一步,因为你在用你自己的才智为社会创造财富,你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前进的时候是一种浪漫。所以又读了博士后,从读博士后开始,1995年的春天一直到现在,我从事相对而言比较独立的科学生涯整整二十二年,应该说这是最让我内心得到平静和满足的一份职业。我有时候会在自己空闲的时候,给我的爸爸写几句话,告诉他我在学术上取得了什么成就,我的这些成就将来有可能有什么样的应用,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我会给我的父亲解释一下。做学术让我内心重新得到宁静,让我内心得到很多满足。

如果你问我十年之前回国什么目的,其实非常简单,我想影响一批青年人,我想培养最优秀的创新型的青年人才。尽管1995年就想回国,一直到20xx年,十年之前才在清华开始培养第一个博士生,中间又隔了十二年,我又花了十二年做准备,我总在想,我在普林斯顿做的事情,能不能将来在清华能replicate,能够再复制。我也常常心里不平衡,什么不平衡呢?我们总是以我们走出国门,到美国留学的留学生为例,说你看这些人到美国有多好,可是跟大家说实话,做得也不好。我这一届清华1985年,我们有两千两百五十一位本科生,毕业那一年和毕业之后那一年,我估计一千六七百都去了美国,现在大部分还待在美国,我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为啥跟大家讲这个,我讲我的心里不平衡,我们这么多极其优秀的中国学子,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可是他们有多少能脱颖而出的,这个比例非常小,非常非常小。所以当我在普林斯顿,成为助理教授的时候,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平衡,当我去跨国大的制药公司去参观,当接待我的和我交谈的都是白人,而下面打工的,我下面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中国人非常优秀,他们是我们的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国内一流的名校出去的学生,他们的智力,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学识,远远高于他们的雇主,他们的老板,他们老板的老板,可是他们很满足,非常遗憾,他们非常满足。因为我们的文化里面,有一句话叫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用来对生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没错,但是我们这些其实接受了大学文化教育的,得到了一些特殊教育背景的,我们这批中国人到了美国,到了海外,还是知足常乐,这就有大问题。所以我其实一直心里非常不平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自己想回清华,想回到清华。

我有时候想,清华强则中国强。我刚回国的时候,我曾经信誓旦旦,我说我要能改变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能让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我觉得就会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就会是一场革命,会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其实你想如果清华每年三千学生,如果我们没有一批学子,没有能够最后在满足小我的同时,能够把大我把这个社会放在心上,有这种浪漫的情怀,care for the society(心怀社会),这就坏了,真的坏了,这就是非常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我其实挺担心的,为什么人要学得,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世界要看破红尘,要觉得世界不过如此,最后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不理解这一点,我真是不理解。我很小的时候隐隐约约觉得我的父母,觉得是老师希望我长大能够成才,能够做事情,做大事,当我小学的政治老师告诉我,说,施一公,你长大了要为驻马店人争光的时候,我记忆到现在,即使在我最崩溃的时候,我也会写日记,我也会拍拍胸脯鼓励我自己,说别忘了你是施一公,别忘了你要做大事儿。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大事是什么事情,真的是这样,我虽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大事情,我总是鼓励我要做大事情。在我看来,无论是做什么,最后一点就是看能不能作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你能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当你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时候,我认为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是有问题的。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在座的都想一想,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生命只有一回,如果不把生命体验到极致,你不后悔才怪!

我一直在思考创新如何鼓励。中国大学的毕业生我们的均值很高,但是方差很小,我们不喜欢大家标新立异,我们喜欢大家都循规蹈矩,走路、坐姿,无论是服装、发型,都尽量是要统一,这种情况下培养的学生,思维方式等等也受禁锢,说实在的,阻碍创新。因为我可以说在中国长大,又在美国待了很久,十几年,我总在比较其中的优劣。我在想你看美国教育的公平,是由公立大学保障的,但这个社会的卓越,科技的卓越,基本是由私立大学保障的,从西海岸的加州理工、斯坦福,到东海岸的普林斯顿、哈佛、耶鲁,超一流的这些学校都是私立的。对一个国家它的实力体现,国家安全保障是靠卓越,而这个卓越一定要用特殊的方式来保障,怎么做到呢?我们希望在我们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杭州创办一所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世界级的,研究型的民办大学,这所大学名字就叫Westlake University,叫西湖大学。我相信到时候民办大学和我们的公立大学一样交相辉映,是对公立大学的重要补充,它们也同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精尖的人才。将来过三十年、五十年,我们的后代能够对世界说,我们中国人做出了跟我们的民族的人口,和我们的历史传统相配的贡献,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而这一点要达到是需要创新的,而这种创新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好,谢谢大家!

知足演讲稿 篇5

在现代社会高速竞争的浪潮中,人们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地得到增强,使得每个人都在努力实现知足的同时也踏上了不知足的意识走向。是啊,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意思是容易满足的人总是很快乐的。笔者认为: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只有将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大快乐!我们要深刻理解:“生活上要知足,学习上知不足,工作上不知足”这句话。

所谓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们要想在物质生活上快乐就必须有所满足,不要一味地企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虽然我们不能像原始人那样,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土筑穴居的对生活都那么简单知足的.水平上,但如果我们过于对自身物质的曲变性苛求,就会导致我们精神上的超负荷压抑,就会引发很多过激行为甚至于犯罪行为的发生。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桥梁,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说,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获取无限有益的知识。笛卡尔曾说:“我们去阅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也说过:“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认知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就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实现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不断进取、忘我学习的人只有永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有所成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而这些,不正是一个在学习上‘知不足’的人真正快乐的基本条件吗?‘知不足’的学习观,这股无形巨大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说过:“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是啊,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位,而不是敷衍了事;应该在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准的定位,使工作得到创新性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知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不知足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知足是为了现在好好地活着,不知足是为了明天活的更好。愿我们的世人能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和谐地走完自己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