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大自然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大自然读后感 篇1
古人有说过一句极深刻的话:司法自然。什么事司法自然?大自然是老师!大自然给我们上过的课的确很多,一节比一节美妙,一堂比一堂迷人。这篇短文就讲了三堂令人着迷的课。
第一堂课让我知道了AB本事两棵无关的树。因为青藤紧紧地缠在一起,便不知不觉长到一块。A树上结的果实,外形仍是A,但味道却跟B相似。人们就仿效着,模仿着,终于结出了新的果实。这就是园艺一种重要的技术——嫁接。
瞧!大自然多聪明,就这么一启发,园艺家就恍然大悟,一举学会了嫁接! 第二堂课让我明白要坚强,要勇敢,当困难无情地折磨你时,你要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就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虽然长在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地面上,接受着狂风,暴雨,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但是还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青海高原一方壮丽的风景!
瞧!大自然给人的启示多深刻,虽然不声不响,却给人力量。
第三堂课让我懂得了珍珠的'来历。别看它瑰丽的像一颗小星星,光滑的像一颗水珠,可来历却像一场可怕的噩梦。自打一粒小石子掉进珍珠贝时,这场可怕的噩梦就开始了!坚硬的小石子不分昼夜的折磨自己,刺痛自己,不声不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把自己变成一颗璀璨的珍珠,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它成功了,它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努力!
是的,含羞草默默地收拢叶片,那是在告诉我们莫切张扬;挺拔的青松傲立在雪中,那是在叫我们坚强;其貌不扬的乌鸦觅食反哺,那是在叫我们孝顺;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叫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叫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石头,那是在叫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是的,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习,天天都会有收获。
大自然读后感 篇2
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的确。
由此及彼,因果关系,看似简单,可他们彼此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又有谁能解释清楚。往往是,简单始于不简单,终于不简单。
大自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整体,它的每一部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从个体、种群到群落、再到整个生态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存亡。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的问世,向全世界人民告急环境问题。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的召开,又一次向全球人民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如今,“节能减排”的策略又被国家作为保护环境的要点提出来。环境问题为什么会被如此高度关注呢?因为环境的污染, 不仅仅是威胁到某一地区某一物种的存亡,而且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的生存。
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土地、水体、树木、石油、物种等,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地开采利用这些资源,无止境地索取。结果,土地资源匮乏,水资源紧缺和严重污染,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石油资源严重短缺,物种大量消失等环境现象一一出现,这些变化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复杂的,是给予与索取,又是维系与保护。
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更为复杂,如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由于各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一个物种的`兴亡决定着另一物种的存亡,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如何才能使食物链的各环节都能正常运行。
大自然并不是按照简单的线性发展演变,它有自己的制衡系统,如果人类不计后果地对该系统任意改变的话,那我们就要接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惩罚。这个惩罚到底有多严重,只有等我们经历之后才会知道。同胞们,你们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吗?
大自然读后感 篇3
反复研读郭思乐教授的大作《向大自然寻找力量的“天纵之教”——论生本教育的本质》,深深感受到郭教授文理兼通的学问境界。
文章意在阐释生本教育的本质,一直站在为万千受师本本本考本教育之苦的学生谋幸福的最前沿的郭教授又一次把博大的生本教育思想化为振聋发聩的福音书传播给中国教育界。开篇即指出教育的真谛是一定要“依托生命自然,就全局皆活”多么深刻!读者依稀看到一条真理的历史长河,自东方的老子、西方的卢梭处缓缓而来,正是由于郭教授的执着与努力,才使得这个人人能读懂,却鲜有教育者践行的'道理终于在中国大地掀起了巨大浪潮,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生本教育实验课堂里孩子们神采飞扬的脸庞正是那些美丽的浪花。
记得郭老师在《教育走向生本》的序言中讲到,“教育面对的是人,他承载着人类几百万年的基因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然而,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可以创造大量的高科技的物质,我们却无法独立的创造一个人。虽然,我们无法独立的创造一个人,但是我们有可能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因为我们是教师。
“我们的涉及生命高级活动的教育知识,却停留在研究者的意识和被研究者的意识领域之中,我们一直忽略在意识领域之外,还有广大的机能领域,而正是这样的领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的发生和形成,以及结果。”郭老师让我们去意识我们未意识到的领域,不是忽视他的存在,而是倍加重视和呵护。面对我们未意识到的领域我们该怎么做呢?
相信机能,相信人的本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依靠生命,激扬生命,而不是模拟生命,控制生命。所以,让我们一起向大自然寻找力量吧!
大自然读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大自然的文字》的书,书里面讲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用品的来历、我们城市里的事、有关大自然的.趣事和文字的知识。
在这么多故事中,我最喜欢《麦子的旅程》这篇文章。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吧:
一列火车进站了,车门一打开,里面的旅客麦子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它们跑向了它们住的“宾馆”——大粮仓;然后,它们被自动起重拖送机送往大仓库的顶部,大仓库里麦子堆得象一座座高塔。麦子从高塔上洒落下来,进入一个个巨大的房间。麦子就在这些房间里安安静静地住下了,直至轮到它去磨房。
终于,麦子们等到去磨房了。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用手工磨面粉的:他们把麦子洒在一块石块上,再用一个同样的石块来磨它。现在,我们是通过电来驱动机器来磨粉。
在磨房里,麦子被脱掉“衣服”,然后,它们洗了一个澡,就进入了磨粉机。在磨粉机里,麦子变成了白白的面粉。磨好的面粉被传送带传送到一台有着很象大象鼻子的机器里,随后被装进一个个袋子里密封起来。麦子的一生也就过完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有一个想法:麦子变成面粉,耗费了许多资源,我想培育出可以直接长出面粉和面包的植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怕病虫害、一年可以收获八次。我还有一个想法:等我长大了,我要培育一种不怕干旱的粮食。它有许多优点,比如:不但有超抗旱能力而且能滴出水来、不怕病虫害、一整株植物都能吃、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有益气体等等。不管哪里有了它,哪里就空气清新、没有病虫害……
那世界上就没有挨饿的人了。
大自然读后感 篇5
大自然的秘密,很多人都不理解……这永远是个不可捉摸、高深莫测的谜,但是,人们只要不想当然,便会在无意间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这是个令人发省的故事,讲述了一群旅游者和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在实地观察太平洋绿龟是怎样离巢的。可是,当一只幼龟从巢中伸出脑袋时,却被凶狠的老鹰逮个正着。当老鹰正准备享受这美味幼龟时,向导在同伴们的劝告中,极其不情愿地抱起幼龟,将它送到大海。可是,就因为这样,成千上万的幼龟被错误地引向大海,导致一大群食肉鸟蜂拥而上,饱餐一顿幼龟。这时,他们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这个事实残酷地告诉我们:我们都是万物之灵,可是在做一切事情是都太想当然了,以至于差点破坏了生态平衡。难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不能仔细地去钻研钻研吗?向导心里明白,老鹰刁去幼龟,这是自然之道,这是维持生态平衡最最基本的法则—弱肉强食。弱小的,难免要被强大的吃掉。况且才损失一个,总比吃得都要遭受灭顶之灾好吧?这付出的'代价真是巨大。而且,只要当时听从向导的话,就不会再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往往当我们自作聪明时,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都根据脑袋里自己的想法处理大自然的事情。其实,你完全可以袖手旁观。大自然的主宰者永远不是人类,而是它本身的自然规律。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躲避灾难的本能,人类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要人为地破坏改变环境,不要让人类干涉动物的行动。不要替动物安排什么。
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我应该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了解一点,所得的益处就可能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