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2025/09/13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1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读、说、听、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我感觉学生学得认真,领会深刻,真正学会了对感兴趣的事件谈自己的感受。

一、抓关键词句、巧妙突破难点

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加以理解感受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的领悟能力。

针对这一点,在教学时,我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读完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找出相应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加深理解。如:在教学 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 时, 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到裁邮票的麻烦,我又进而引导同学们,“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能抓住“摸遍、只好、求助”等词语,体会到当时裁邮票的麻烦,也为理解下文阿切尔想创造打孔机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在品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练,体会到阿切尔为人们做除了伟大的贡献,并由此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二、用课程资源、丰富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展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让同学们向家长了解寄信的知识来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让孩子们走出课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激发质疑、开阔学生的思维

课文学完后,为了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再来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提出的问题越难越好,看谁能把老师难住?”问题一出来,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地去读课文,去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正式发行是什么意思?”“那个人为什么要在酒馆里裁邮票?”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思维的火花,都是同学们动脑的结果。听了同学们的提问,我非常兴奋,真为她们的动脑思考的认真劲儿感动着,多么聪明的孩子们呀!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2

本课我感到有些吃力,现在科技发达,邮票似乎是多余的。加上低年级学生很少接触与书信往来的信息,农村孩子课外知识面较浅,班上学生见过邮票的只有5个孩子。

本课讲述的是发明家阿切尔由身边小事而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课文在写作特色上抓住不同对象的'特点进行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对本课教学思想是以读为,读中明理。

针对自己上堂课的不足,我重新对本课的教学思路作了些调整。把课堂放手,让学生自行组合,以组间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行去读课辅工具书,以及课后“我知道”等知识点,让学生重新对邮票有个新的概念。从原始邮票到现在的有孔邮票有个最基本的概念,本人并搜集了一些邮票,上面印有各种标志型的图标,并阐释标志的意义。

让学生读课后的“我知道”等知识点的内容,自主勾画生字词,以及描写人物动作的句段,并出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一步步完成,边读书边完成,一节课还有10分钟,我检查了学生学习情况,还不错,生字认读全部通过,生字书写全部过关,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读懂了课文,勾画的句段也是课文的重点。(比如、课文2、3自然段,本段是人物的动作一系列的描写。)通过自己在教学程序上的调整,教学效果还是有转机的。

总之学完本课,有些不满意,学生对邮票很陌生,原因是本人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有些随意性。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3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法国发明家阿切尔由身边的偶然小事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故事。在教完全文后,我提了一个问题:那位老人聪明吗?从哪里知道?可发明邮票打孔机的人为什么不是他?让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言,引导学生知道老人刺完小孔就把这事抛之脑后,而阿切尔看到老人的行动却受到启发,深入研究,直到发明邮票打孔机为止。他们不同的行为也导致不同的结果:老人连姓名也没留下,而阿切尔因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从此名垂史册,流芳百世。由此教育学生要向阿切尔学习,学习他细心观察,处处留意的'好习惯,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将来你也一定能成为发明家!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4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时是识字部分,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学中,注意教材的整合和实践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记字,学字,更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记忆还拓宽了学习的途径。六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一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容的特点,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邮票,并加以说明,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性。最后通过下节课让集邮的小朋友带邮票,同学间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5

根据 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6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不仅为新课程提供了新的实施方式,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善于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完《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我安排了一个欣赏邮票的环节,意外地发现班上有许多小邮迷,他们展示的邮品令其他同学啧啧称奇,羡慕不已。学生对邮票的兴趣促使我设计并引导开展了《走进邮票世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尝试对以下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进人力资源。

为了使学生对邮票的认识更全面和科学,我聘请了一位邮局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为同学们做了一次邮票知识讲座。他为大家展示了大量精美的资料,有邮票实物,有图片,有文字介绍。分别从邮票的起源、邮票的种类、邮票的作用、珍贵的邮票和集邮常识等方面作了生动的介绍。当屏幕上出现一枚枚精美的邮票时,孩子们不时发出“哇!哇!”的惊叹声。家长不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邮票是谁发明的吗?”“邮票打孔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第一枚邮票叫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同学们总是异口同声地叫出答案。碰到不懂的地方,孩子们会大声提问:“用邮票怎么寄信?”“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手拿邮票?”,家长耐心地一一解答,课堂上少了往日的严肃气氛。孩子们时而专注时而疑惑时而欣喜的眼神表明他们在家长的引领下正徜徉于邮票的世界中,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社会上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应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他们能从不同的方面去影响学生, 给予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利用公共场所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因此,我安排了一组学生去邮票市场调查。并指导他们事先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以下是学生们的调查计划:

为了增长见识,锻炼实践能力,本学习小组决定实地调查南昌邮票市场。

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阅历,锻炼了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种效果是课堂传授无法办到的。各种公共场所是学生学习的好地方,应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习的课堂更广阔,更有活力。

三、借助网络资源。

教育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大趋势。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我安排了一组同学从互联网上搜集资料制作自己的邮票网站。在家长的指导下,他们访问了大量邮票网站,下载了许多自己感性趣的网页,如“香味邮票”、“邮票上的‘八一’”等,制作出自己的内容丰富的邮票专题网站。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浏览取舍锻炼了阅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辨别选择能力。下面是吴钰雯同学制作的邮票网站的首页:

四、从书籍中获取信息。

在互联网等各种传媒作为课程资源进入课堂的时代,我们不能拒绝它们。但书籍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地位不能动摇。因为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依然重要。我安排了一组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有关邮票的书籍,从中获取信息,并将邮票知识竞赛作为阅读的动力。刘晨莹同学兴致勃勃地跟大家交流自己从集邮杂志中获得的知识:“‘注重邮德,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坚持业余;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爱而不迷,知足长乐’是我国集邮家马任全的集邮心得。解放后,马任全将自己在1944年花一千美圆购得的国宝‘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捐献给国家。1982年,邮电部在上海举行授奖仪式,对他的爱国行为进行了表彰。”孩子们通过阅读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邮票知识,提升了人文素养,而且提高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了一条学习渠道。大量的课外书籍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忽视它,要让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让好书陪伴孩子们成长。

五、发挥实物资源的作用。

精美的邮票方寸之间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我安排了一个邮票展示的环节,让大家与真实的邮票亲密接触,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接受美的熏陶。面对自己心爱的邮票,学生们侃侃而谈,有的介绍毛泽东生平,吟诵毛主席诗词,有的介绍我国少数民族风情,有的呼吁保护珍贵野生动植物……展示的人脸上洋溢着得意兴奋,听的同学眼神中透出专注羡慕。这是一次有效的美的熏陶,精神的升华。看来实物资源的作用是图片或其他课件无法取代的。

大千世界,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本着服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宗旨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整合,拓宽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7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读、说、听、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我感觉学生学得认真,领会深刻,真正学会了对感兴趣的事件谈自己的感受。

一、抓关键词句、巧妙突破难点

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加以理解感受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的领悟能力。

针对这一点,在教学时,我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读完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找出相应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加深理解。如:在教学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时,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到裁邮票的麻烦,我又进而引导同学们,“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能抓住“摸遍、只好、求助”等词语,体会到当时裁邮票的麻烦,也为理解下文阿切尔想创造打孔机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在品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练,体会到阿切尔为人们做除了伟大的贡献,并由此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二、用课程资源、丰富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展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让同学们向家长了解寄信的知识来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让孩子们走出课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激发质疑、开阔学生的思维

课文学完后,为了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再来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提出的问题越难越好,看谁能把老师难住?”问题一出来,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地去读课文,去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正式发行是什么意思?”“那个人为什么要在酒馆里裁邮票?”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思维的火花,都是同学们动脑的结果。听了同学们的提问,我非常兴奋,真为她们的动脑思考的认真劲儿感动着,多么聪明的孩子们呀!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8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法国发明家阿切尔由身边的偶然小事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故事。用现代邮票和黑便士邮票的不同引出“齿孔的精彩故事”,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生字教学是这堂课的重点,解析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因而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课文。

我在教学该课第一课时,把重点放在认读生字生词上,这一块花去的.时间较多,导致在第三板块的课文感悟时间较少。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但我在这堂课中有“赶进度”的现象,因为在生字教学时没有控制好时间,比较拖拉,虽然学生掌握的比较牢靠,但是相对的忽略了学生课文朗读感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其实可以不把课文理解放进来,而将重点放在全文的朗读上,整体感知,这样会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我为了完成预设的环节,将整体感知课文拋到一边,只在一开始的时候用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就没有让学生感悟课文了,而是直接跳到文章分析上,所以学生很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整堂课我的教学时间安排没有把握好,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这是我下次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