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一滚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滚一滚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滚一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
2、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3、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4、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滚一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圆的东西能滚动。
2.用语言表达滚动现象。
3.对滚动现象有好奇心。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发现物体表面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能滚动的物体、不能滚动的物体。
2.百宝箱、小卡片若干(与实物相符)、画有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集体记录单。
3.活动前玩过汽车,感受过轮子滚动的特征。
活动流程:
一、谈话
出示百宝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桌上的东西,你们知道哪个能滚着玩?
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小卡片记录。
二、自由探索
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试玩,看看你选的玩具能不能滚动。
三、分类游戏
1.出示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将能滚动的东西放在笑脸筐里,不能滚动的东西放在哭脸筐里。教师记录。
2.用语言和动作解释“滚动”现象。
玩具是怎样滚动的?用动作表示。
四、寻找游戏
1.寻找其他可滚动的物体。
2.用语言表述发现。
五、交流
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圆的东西能滚动。
我们找到的东西都有一个什么本领?都像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圆圆的东西都可以滚动。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滚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形成圆圆的东西能滚动的关键经验。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小百科:滚本意为翻滚、沸腾。滚词性有多种,可以是动词,以为滚动,离开等。
滚一滚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最近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玩一玩”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亲身操作收集到的废旧的桶及球类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分一分”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
2.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4.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不能滚动?(有棱角)
二、游戏“滚一滚”
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请小朋友来玩一玩,试一试。
1.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桶向前或向后直直的滚动)
2.观察球和桶的样子的。
(1)为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
小结:像球这样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能向四面八方滚动的我们就叫它球体
(2)桶有什么特点?
小结:像桶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而且上下两个圆都一样大,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这样的叫圆柱体。
三、找一找
找出生活中的球体或圆柱体的东西,并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用途。
四、游戏“赶小猪”
1.在场地上放几把椅子,请幼儿用小棍把“小猪”绕椅子赶回来,可把幼儿分两组,一组赶薯片桶制作的“小猪”另一组赶小球制作的`“小猪”,看哪组速度快。
2.交换材料玩游戏。小结圆柱体的“小猪”很难拐弯,而球体的小猪,却很容易拐弯,因为球体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验证,注重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后,我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明确圆柱体与球体的名称与区别之处,从而加深对圆柱体和球体的认识。
滚一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上滚动的东西都相同;各种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币、长方形纸、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一)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我的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二)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三)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示范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一)让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根据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体。
小结:最后,我们找到的宝物是球,总结球体特征。小球会滚动,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是圆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三、根据特征找出圆柱体
(一)你们找到了第一件宝物,还想找出第二件吗?它两头都是圆,从上到下一样大,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请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厅”去找一找。
(二)老师总结圆柱体的特征,两头都是圆,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到下一样大,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圆柱体。
四、游戏“玩一玩,变一变”
分组操作:
1。把许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3。把橡皮泥变成球体。
五、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玩的很高兴,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球体的物体?
让幼儿找一找。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滚一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活动准备
1.小球、核桃桶、八宝粥桶、圆柱体积木、长方体积木、正方体玩具若干,小筐四个。
2.教师教学资源:玩一玩,滚一滚。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
1.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2.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筐子。
3.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不能滚动?为什么?哪些会滚动?
(二)游戏:滚一滚
1.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探究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讨论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桶能向前或向后直直的滚动。
(2)为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
像球这样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不稳,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我们就叫它球体。
(3)桶有什么特点?
像桶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有两个一样大的圆,竖着放起来像柱子,只能躺着向前或向后滚动,这样的叫圆柱体。
(三)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
1.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分别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和作用。
2.出示教学资源,分一分图中哪些东西是球体的,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四)游戏:赶小猪
1.在场地上放几把椅子,请幼儿用小棍把“小猪”绕椅子赶回来,可把幼儿分两组,一组赶核桃桶制作的“小猪”另一组赶小球制作的“小猪”,看哪组速度快。
2.交换材料玩游戏。
小结:圆柱体的“小猪”很难拐弯,而球体的“小猪”,却很容易拐弯,因为球体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五)活动延伸
把球体、圆柱体的物体放在科学区,小朋友们可以继续操作、探究。
滚一滚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玩积木的时候我发现小班幼儿很喜欢滚动物体,无论是什么形状的物体,拿到手里都喜欢滚一滚、玩一玩。为此,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幼儿认识滚动这一科学活动,努力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然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自由地选择材料,有兴趣地尝试实验,大胆地表达和交流。从而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操作发现哪些物品可以滚动。
2、能根据标记进行分类,体验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操作发现哪些物品可以滚动。
活动难点:
能根据标记进行分类,体验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球、瓶、纸盒、桶、积木、轮子、瓶盖、杯子、罐子、透明胶等,两色的大筐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正确说出物品的名称)
1、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幼儿观察
2、请幼儿说说物品的名称。
二、滚一滚(感知部分物体能够滚动)
1、玩一玩准备好的东西。
(幼儿自由选择一种物品滚滚玩玩,发现哪些物体会滚,哪些不会滚。)
指导语:请你们和各种物品宝宝一起玩一玩,看看谁会滚,谁不会滚。
2、说说哪些东西会滚。
三、送一送。(把物体正确的区分开来)
1、送物品回家。把会滚的物品和不会滚的物品进行分类。(会滚的宝宝到红色的`家,不会滚的到白色的家)
2、师幼一起检验幼儿幼儿分类的物品放的对不。
3、教师小结:圆圆的物体能够滚动,方方的,三角形的都不能滚动。
四、找一找。(迁移经验去寻找更多会滚得物体)
1、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滚的东西,谁能找一样呢?
2、教师带领幼儿在班级中找找会滚的东西。
滚一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各类能滚动的物体,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
2.愿意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1-2种自己认为能滚动的'物体。
活动重点:
探索怎样把物体滚动起来。
活动难点:
了解物体滚动的原因。
审美元素:
探索活动的成功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喜悦,能够激发人向更高更难的方向发出挑战和进取,本次活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物体滚动"的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能滚吗?
2.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能滚动物体。
师:你带来的是什么?它能滚动吗?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师:你们玩玩、试试,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起来。
4.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经验,了解什么是"滚动"。
(1)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这些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归类。
(2)请幼儿演示,并检验这些物体能否滚动。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滚动"。
(4)引导幼儿尝试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滚起来呢?
教师小结:
这些物体,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球体……在一般情况下,圆状物体都可能会滚,不过,事情不一定就像我们猜想的那样,只有试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滚动起来。
滚一滚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小班幼儿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总喜欢摸摸这,看看那,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究。于是我就选择了这节科学活动《滚一滚》。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在探索、观察各种物体滚动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3、能体验探索滚动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在探索、观察的过程中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会滚动的东西,如皮球,薯片筒,圆柱、圆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积木,瓶子,圆柱形干电池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师:前几天,魏老师请小朋友收集了很多材料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把材料宝宝拿出来,玩一玩,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各自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刚才是怎么玩的。
(二)幼儿再次操作,引导幼儿探索滚动的物体。
师:你的材料宝宝能滚动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
师小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方形、三角形的东西不能滚动。(评析: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是否能滚动)
(三)出示图表记录,引导幼儿发现滚动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滚动现象的理解。
师:今天小朋友学会了新的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帮魏老师找一找,哪些物品会滚动?
(四)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能够滚动的物体。
师:今天我们玩了滚一滚的游戏,知道了圆形的东西能够滚动,在生活中你发现有什么东西也是滚动的呢?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且紧密围绕着“滚动”这个有趣的现象而展开,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和条件,淡化了“教和学”的界限,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活动内容有趣,操作性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索活动中,层层递进加深了探究难度,但是在教师的适时指点和引导下使得难点迎刃而解,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进行,让幼儿始终保持浓烈的兴趣,使教育极富感染力,效果甚为理想,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活动中以球为切入点,在二次操作的过程当中,逐层递进、层层加深,教师有层次、有步骤的抛出探索要求,幼儿带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每个环节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助于推进幼儿较深入探究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和它们的不同现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4、实效性强,面向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使每位幼儿都有参与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所有的科学现象都是让幼儿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的。真正让每个幼儿做到在“玩中学”“做中学”促使幼儿自主地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动有些单一,活动过程中只探索了哪些物体能够滚动,哪些物体不能够滚动,其实不同的滚动物体他们的滚动面也的不一样的,这点应该在活动中也有所体现,让幼儿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