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2025/09/13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9、70的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的口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名数改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初步探索规律的兴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并且,结合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位数不够时补“0”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

18×6= 18×8= 18×10= 18×100= 18×1000=

(1)口算得数,师:后面3题怎么算的特别快?

(2)明确:一个整数乘10、100、1000……只要在这个数末尾添相应个数的0。

2、引导:那么一个小数乘10、100、1000会不会也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索规律

1、初次验证

(1)板书: 5.04×10

a、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50.4。

b、教师引导:请注意观察,这个算式里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小数点向右移了一位)

(2)板书: 5.04×100

a、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504。

b、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了两位)

(3)板书: 5.04×1000

a、个人猜想:大家来猜猜5.04×1000,小数点会向哪里移动几位?为什么呢?

b、同桌交流理由,说明猜想。

c、你移动小数点看看,5.04×1000会等于多少?

d、用计算器计算、验证猜想。

e、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了三位)

(4)观察上面三道题,你有什么发现?(板书:×10、×100、×1000)

(5)这个猜想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呢?

2、合作验证

(1)按要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意找一个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2)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3、确认猜想

(1)师: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你们认为我们刚才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我们发现的规律。

(2)揭示规律:

a、全班齐读规律。

b、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小数乘10只要……(生答),乘100、1000呢?

c、如果我不小心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乘多少 ……?

(3)揭示题目: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感悟方法

(1)说一说:回顾刚才的过程,我们是怎样发现这条规律的?

引导学生说出:善于观察思考——合理提出猜想——多方举例验证。

(2)师:数学中有着无数的奥秘,只要你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小心验证,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三、应用规律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08×( )=0.8 0.452×( )=45.2

0.258×( )=258

3、名数改写

(1)课件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蛋白质:是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成分,人们吃下食物后,这种成分能被人体吸收,以增进人的健康。

(2)提出:"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3)交流意见。

(4)完成试一试。

4、你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吗?

四、默读课本,解决质疑。

打开课本69—70页,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五、总结收获

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

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

“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教师板书: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反馈:

(一)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左移 68.32~ 6.832 :缩小。

点左移 68.32~ 0.6832 : 缩小。

(二)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 ~ 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 原数扩大、 原数缩小、

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

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9、0.9、9、

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

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 米

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学具

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反馈:

1、填空 0.005米=( 5 )毫米

0.05米=( 50 )毫米

0.5米=( 500 )毫米

5米=( 5000 )毫米

反馈:

右移一位~扩大10倍 50毫米是5毫米的10倍

右移两位~扩大100倍 5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右移三位~扩大1000倍 50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谁再说说小数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

板书: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有用数位表研究的吗?

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倍。

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

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方向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倍数。

三、巩练:

1、填表

原数分别扩大10倍扩大100倍缩小到它的1/10和缩小到它的1/100

47.28 11.2

2、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

3、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

3.8 38 0.038

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

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

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方向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还有问题吗?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并学会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左边添0。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引发猜想

把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说说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5 1.0026 0.78 40.125

谈话: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小数乘10,100,1000……

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小数的小数点位置还可以怎样移动 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呢 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探究规律,验证猜想

1.提出猜想。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 000的商各是多少

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算式)

其实这三个算式是把21.5分别除以了10,100,1000(出示卡片:21.5除以10,100,1000)

请你用计算器选择一道题,算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 ÷ 100 = 0.215

21.5 ÷ 1 000 = 0.0215

(2)仔细观察每题的得数,与21.5比,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真仔细,下面的'填空肯定难不倒你!

出示:21.5除以10得( ),就是把21.5的( )向( )边移动了( )位。

对照算式说说,师画出示意。

谁能仿照这样的说法说说第二个算式 (师画出示意)

第三个算式谁来 (师画出示意)

你发现这三组中小数点的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移动方向相同,位数不同)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刚才说的三句话概括成一句吗 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卡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要是21.5除以10000,小数点会怎么移 除以100000呢 依次类推,能写完吗 那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在卡片上补充省略号)

(3)提出猜想:21.5除以10,100,1 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除以10,100,1000……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 验证猜想。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找几个小数,分别用计算器把它除以10,100,1000,记录下来后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课件出示)

我们找的一个小数

÷10

÷100

÷1000

小数点移动情况

(2)归纳: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刚才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小数 既然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小数,那我们可以把21.5换成"一个小数"(板书)这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齐读发现的规律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4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此,本节课设计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不同的小数,使学生初步感受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也不同,为引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例1时,紧紧围绕孙悟空怒打妖怪这一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金箍棒大小变化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究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突出趣味性。

首先,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趣味、有梯度的练习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0.285 0.2850 2.85 0.28500 285 2850 0.0285

师:请把上面相等的数找出来。

(0.285=0.2850=0.285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相等的?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出来的)

师:不相等的数有哪些呢?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2.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使小数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做好准备,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叫金箍棒。(播放根据情境图制作的动画,主要展示金箍棒的变化过程)

师: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不断地变长,0.009m→0.09m→0.9m→9m)

(板书:0.009m→0.09m→0.9m→9m)

师: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师: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短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金箍棒四次变化的长度都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整数来比较。(完成课堂活动卡)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板书:

0.009m=9mm

0.09m=90mm

0.9m=900mm

9m=9000mm)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从上往下观察。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生2:从下往上观察。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学数学,小数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这部分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1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难点 :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下面是马小虎在四年级学生体检时所记录的三位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请大家看一看。小丽身高1.33米,体重23.5千克; 小明身高14.5米,体重3.35千克; 小芳身高0.137米,体重252.5千克。 阅读信息,你认为哪些数据有问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动画(教材例1情境图) 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坐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2、提出问题

在刚才的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棒越变越长,数越变越大) 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这种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三)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填表 0.009米=()毫米 0.09米=()毫米 0.9米=()毫米 9米=()毫米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了4个等式。左边都是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从上到下数字都相同,而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相等的毫米数。这一环节可以在看动画片了解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4个数据。问一问:这4个数据分别是多长?能不能用毫米为单位表示出来?在学生的讨论中板书。

然后再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动性。开展自学与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进行适当的提示:

从上往下观察,然后讨论:

1、0.009米 到 0.09 米

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你是怎样看出的?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移动了几位?

2、0.009米到0.9米

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0.009米到9米呢?

由此可见,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

我们再从下往上观察,然后讨论:

1、从9米到0.9米

小数扩大了还是小了?

缩小的原数多少?

你是怎么看出的?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几位?

2、从9米到0.09米

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9米到0.009米呢?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小组汇报

学生在全班内进行交流,总结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的汇报与总结,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2)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分之(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把规律简化,教师总结出记忆规律的口诀,左小右大1位10倍。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教材44页“做一做”

(六)教学例2

(1)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2)原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反思

对于小数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而对移动小数点改变小数的大小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不使学生感觉学的累,必须设计一个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景,然后提出新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知道小数点的移动可以改变小数的大小。形成规范的规律表现形式后,设计几个不同形式的规律变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此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饱和,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通过生动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本课兴趣,提出问题。

2、注意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得出这样一组数据:

3、概括规律。学生自己先概括规律,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4、应用规律,灵活练习。

5、课堂总结。

本节课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学生自己得出了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具有吸引力,没有抑扬顿挫语言气氛。

2、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3、过于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偏多。

4、教师存在无用语言,比如说:确定吗?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并学会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左边添0。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引发猜想

把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说说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5 1.0026 0.78 40.125

谈话: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小数乘10,100,1000……

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小数的小数点位置还可以怎样移动 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呢 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探究规律,验证猜想

1.提出猜想。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 000的商各是多少

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算式)

其实这三个算式是把21.5分别除以了10,100,1000(出示卡片:21.5除以10,100,1000)

请你用计算器选择一道题,算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 ÷ 100 = 0.215

21.5 ÷ 1 000 = 0.0215

(2)仔细观察每题的得数,与21.5比,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真仔细,下面的填空肯定难不倒你!

出示:21.5除以10得( ),就是把21.5的( )向( )边移动了( )位。

对照算式说说,师画出示意。

谁能仿照这样的说法说说第二个算式 (师画出示意)

第三个算式谁来 (师画出示意)

你发现这三组中小数点的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移动方向相同,位数不同)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刚才说的三句话概括成一句吗 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卡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要是21.5除以10000,小数点会怎么移 除以100000呢 依次类推,能写完吗 那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在卡片上补充省略号)

(3)提出猜想:21.5除以10,100,1 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除以10,100,1000……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 验证猜想。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找几个小数,分别用计算器把它除以10,100,1000,记录下来后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课件出示)

我们找的一个小数

÷10

÷100

÷1000

小数点移动情况

(2)归纳: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刚才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小数 既然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小数,那我们可以把21.5换成"一个小数"(板书)这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齐读发现的规律。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7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此,本节课设计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不同的小数,使学生初步感受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也不同,为引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例1时,紧紧围绕孙悟空怒打妖怪这一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金箍棒大小变化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究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突出趣味性。

首先,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趣味、有梯度的练习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0.285 0.2850 2.85 0.28500 285 2850 0.0285

师:请把上面相等的数找出来。

(0.285=0.2850=0.285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相等的?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出来的)

师:不相等的数有哪些呢?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2.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使小数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做好准备,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叫金箍棒。(播放根据情境图制作的动画,主要展示金箍棒的变化过程)

师: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不断地变长,0.009m→0.09m→0.9m→9m)

(板书:0.009m→0.09m→0.9m→9m)

师: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师: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短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金箍棒四次变化的长度都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整数来比较。(完成课堂活动卡)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板书:

0.009m=9mm

0.09m=90mm

0.9m=900mm

9m=9000mm)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从上往下观察。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生2:从下往上观察。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学数学,小数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69-7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的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小黑板出示口算题:6×10 60×10

6×100 6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小黑板出示)

3.58○38.5 0.5○0.05

3、导入新课

提问:比较第二题里每组两个小数有什么异同的地方?为什么每组小数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大小却不同呢?

4、小结,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二: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0和5.04比呢?

(4)验证:小组合作,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的发现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板书:0.351千克=( )克

(3)学生操作,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组织交流

3、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么想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把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先要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三、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二第4、5两题。

2、做练习十二第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准备进行实验,请各位走过路过多多提出好的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