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四世同堂读后感

2025/09/1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1

“胜利是战争的结束,然而却无法起死回生,也无法使濒于死亡的人不死。”

——《四世同堂》

当战争来临时,我们应该做什么?是不知耻辱地向敌人屈膝做走狗?还是坚决抵抗宁死不屈做乱世英雄?亦或是默默无闻,在水深火热中活着?每一个选择,都关乎人生,《四世同堂》,会将战争中每一个选择都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呈现那一段峥嵘岁月。

《四世同堂》,讲述了一条叫“小羊圈”的胡同中的人情世故,以祁家、冠家、钱家为线索,重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民不聊生的情景,“小羊圈”中的每家住户都代表了各阶层人民在战争中的生死存亡与荣辱沉浮,也无情地揭露了日本人的凶残和招人憎恶的品质。

老舍先生,还写过《骆驼祥子》、《茶馆》等小说,我们不难看出,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都非常有趣,极其个性生动,有很多地方语言的特色,使人妙趣横生。他的.文字朴素却又凝练,就像一条河流,时而潺潺流动,时而水流湍急,他的文字中包含着极其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不那么陌生,让读者感同身受。

《四世同堂》中有许多遗憾:祁天佑多么老实的一个人,又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却被日本人当做奸商,在大街上当众羞辱,投河自尽;妞子,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但她身上也有着不凡的品质,从她的眼里,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自尊,她的坚强,宁死也不吃日本人给的食物,最终因急性阑尾炎而去世……

同时,那些汉奸走狗们都得到了应得的报应,“善恶终有果”,他们为了权利,为了钱财,不惜放弃尊严,忘记国家,而去巴结日本人,他们就算给日本人当狗,也极其愿意。

“乱世出英雄”,像钱先生,祁瑞全这些为国家效力,不肯向日本人屈辱求和的人,是多么伟大,他们下过监牢,受过毒刑,但心中却依然有着祖国,《四世同堂》中,就讴歌了许多这样伟大的人。

读这本书时,我真的融入进去啦:当保定,太原陷落时,我着急;当我军打退一次日本人时,我兴奋;当中国快沦陷时,我担心;当日本人投降了,我开心到了极点……

读完《四世同堂》,看完那一段屈辱历史,翻过那被占领八年的北平,我又想起了一段振奋人心的话: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薄纸,应有不屈之心!”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2

书是梦开始的地方,初次接触老舍作品总是容易进入梦乡,被我称之为“催眠剂”,而四世同堂这本书又显得尤为突出,三部曲“嚼了”许久,中间放下又拿起,可谓波转九折,今天总算给它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为什么却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3

翻着《四世同堂》,我看到了一代中国人。历史,似乎教会了我一点什么。

瑞宣爱家,也爱国。当日本人入侵中国,瑞宣希望去战场,只是家庭和北平人爱和平的性格束缚着他,让他只能在家,照料着一家老小。他讨厌瑞丰所干的事,他也明白像瑞丰这样的人该受到教训,但是他更明白不能让祁老人担心,不能让母亲操劳。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北平人的心,也都是矛盾的:像刘师傅,像程长顺,像陈野求。他们都让家中人活下去,尽管生活在太阳旗下。家庭,就像一把牢牢的锁链,把他们的手脚捆绑在北平的.土地上。

只是,只是,我们真的只能为不去战场找这样的理由吗?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家、爱和平吗?

我想,不是的,也许我们还缺少一些勇气。

我们没有勇气去放弃家庭,我们没有勇气去流浪,我们没有勇气离开被统治的地方。我们可以忍气吞声,除非叫我们饿死。我们可以去当汉奸,首先得给我们饭吃。我们要生存。

这,是不是一种懦弱?一种“爱家”的懦弱。

我们没有勇气,放下家庭去战斗;我们没有勇气,面对黑漆漆的枪筒;我们没有勇气,站出来说一句:我恨日本人。我们没有勇气,因此只能拿爱家、爱和平当借口。

若,我们可以放下家庭,去当一个战士,像钱先生那样,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少几天被统治?若,我们再多那么一些勇气,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一段屈辱的历史?

如果我们多一点勇气,就像钱诗人那样,别人把他当疯子,他也不生气,就算流浪街头,也心甘情愿,中国,就能多自由一天。

是的,是时候该增长一些勇气了。我们,是这个新时代的主人,过去的事,应当当做一段可值得思考的历史,未来,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做一个有勇气、敢担当的人。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现在的我们,还需要勇气。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4

在这一个假期中,我读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合上书本的那一瞬,觉得自己好像还置身于那充满了血腥风雨的北平,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故事……

《四世同堂》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后的惶恐与不安,接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残暴罪行,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弘扬了中华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运用其朴素而简单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悲剧场面,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与变态,激起了我们的同情与愤怒。在这一本书中,老舍先生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年过半百,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祁老人;又被日本人还得家破人亡,想要报仇的钱老人;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而当了卖国贼的冠晓荷……这些许许多多的人,都带给我们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特征,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但是老舍先生始终让我们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书中还重点描写的就是汉奸,在老舍的笔下他们的行为不禁让人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又让人觉得无法痛快。比如冠晓荷,一直为日本人做事,甚至还被日本人称为良民,最终却被日本人活埋。比如大赤包,一直相信日本人,甚至被关在监狱中还幻想能够出去,然而最后却惨死在狱中。这些人的悲惨命运都让我们明白了日寇的残忍,在他们那血淋淋的屠刀下,犯下了无数的滔天罪行,那一幕幕血腥的场景,让我们无法忘却。

今天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华民族变强大了,它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繁荣昌盛,只有这样才能报效祖国!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5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镶嵌在大黑布上。我的台灯依然亮着,合上书,细细品味着……

书里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人物的遭遇。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也体现出了当事人的懦弱。在作者笔下,格外真实。那一幕幕的场景,一次次生离死别都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代表北平的广大平民百姓。

一心只想活过八十大寿的祁老太爷;忠厚善良的商人祁天佑;爱国,爱家人的祁瑞宣;热血青年祁瑞全;无事可做,胆小怕事的祁瑞丰……

在那样的世道下,忠厚老实的人被逼跳河,善良的人被残忍X害。单纯的无辜少女一步步走下没落,可狡猾奸诈的小人却能一步步走向辉煌。

八年,有无数无辜的人丧生,他们祈求光明,希望未来能够还他们一个公道!

一个个汉奸都心甘情愿为日本人服务,当中国城池沦陷后非但没有因此伤心,反而阻止人们游行庆祝。他们的死不但没有让人感到悲痛,反而让人觉得悲哀惋惜。

一个个生命因受不了日本人的欺压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曾经拳打汉奸痛恨汉奸的金三爷,因为日本人带来的'好生意而感激,甚至出卖了钱默吟,成为了以前他最痛恨的汉奸;年轻貌美的招娣,堕落成一个出卖肉体的女人,却还引以为荣,不禁让人惋惜。

一想到这,我就想起了以前的我。那时候的我,很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闪光点,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但是我慢慢的用一些时间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我开始发扬自己的优点:领操员比赛,跳舞比赛,钢琴比赛,联欢会表演节目……我用微笑面对所有人,向所有人展示着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不仅佩服那些能在困难中坚持下来,不被金钱和权力所诱惑的人,为中国争光!也让我更深刻地体回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我慢慢地睁开眼睛,那一幕幕在我眼前就想放电影一样,让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