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25/09/15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1

课题:

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创作一张夸张的脸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泥塑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这话不错。只有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潜力才能得以深刻的挖掘。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如我搜集名人漫画并亲手作画,学生感到惊喜并羡慕,这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做游戏,我设计了“变脸五连拍”,学生情绪高涨,我让一个学生到台前,然后用一块板子遮住他的脸,揭开一次要变出一种表情,看谁变的又快又好,完成的出色就奖励一颗小星星,还能得到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可乐坏了。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张,设计表现一张“夸张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

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2、 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 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四、 学习材料

图画纸、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笔等。

五、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1、观察两位高矮、胖瘦不同的.同学。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观察后回答)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对比。

3、明确对比概念: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

1、看课本中的“小资料”。

2、分析课本图片中都有哪些对比色?(生: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培养观察和绘画能力

2.掌握欣赏的方法和绘画的技巧

重点:了解色块与线条所表现的性格

难点:能通过观察进行绘画表现色彩或线条的性格

教具:图片、范例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把性格转换为色块和点线,

其实是最直接的.事:

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

轻松柔软的曲线——联系着温和;

形如爆发的色块——象征着暴烈┄┄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能发现一些什么性格?

一、板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画廊看看哪儿的画家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性格的?

出示图片

你觉得这些图片都有些什么性格?

如果让你来联想你会怎样来表现?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新想法?

三、范例

你又有新的启迪了吗?

作业选择:

1.可以先设想出某一种性格,然后努力用色块、点线表现出来。

2.也可先画出各种点线、色块,然后讨论一下它们各自向什么性格。

3.教学随笔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4

课题: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

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

1、兽面纹方鼎。

2、四羊方尊

3、青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 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

1、虎噬鹿青铜器座

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

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三、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反思

本课是节欣赏评述课,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课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我还是认真做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现代教育资源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让学生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祖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课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我让学生课前首先预习美术课本,但课上效果不好,原来就凭课本上几张图片学生们还不是很了解其中的意义,应该在课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继彩陶艺术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具有悠久历史。通过本课的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5

课题:

第十一课 微观世界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

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教学反思

《微观世界》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在本课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课堂”的特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美术知识,减少以往美术课堂中的单调和乏味,注重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绘画及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观察、体验比较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微观世界的丰富变化,并能尝试利用各种绘画工具去表现。

在教学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观世界》的纪录片,把学生带入到微观世界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微观世界的精彩画面,大量的图片资料,情景创设,亲身体验,观察比较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学生观察、比较微生物的外形特征,并根据本课题的内容进行表现。在本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法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作要求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作品没有完成,在第二节课上,学生们能够积极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完成作品,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表现。但个别创作困难的学生,我只是鼓励他,让他多看范例,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生的辅导。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审美情趣

2.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想象画技巧

重点:

掌握观察的方法

难点:

掌握想象画技巧

教具:

范画、录像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梦想自己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工作?

你能说一说吗?

许多伟大的成就,

源于儿时的梦想,

美丽的.梦,

给人力量。

二、出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录象,大家想看看吗?

出示录象

那位同学有和这个同学一样的梦想?谁能说一说,

想象自己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模样?

三、出示范画

你想不想看看别的同学画的对未来的梦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在表现梦想的那一部分最吸引你?

四、画出你的梦想吧,照亮你努力的方向。

你想不想也来画一画?

作业选择:

1.畅谈自己美好的理想: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工作?

2.用你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掌握的画法来创作。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

教学准备:竹条,薄纸、绘画工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什么是风能?举例说明。

2、师简介风筝的简史:

3、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玩法:

4、欣赏风筝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图片,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

5、引导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设想……(纸蜻蜓、风车、飞机……)

6、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技法点击:

(1) 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三、学生动手制作风能玩具或风筝,师巡视指导。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过材料颜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和装饰。

四、评价、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美化的某个亮点进行评价和交流。教师点评。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六、课后延伸:

利用放学或活动的时间进行风筝、玩具的放飞和比赛

教学后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8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写意动物的笔墨特点,运用水、墨、色表现动物的结构、神态、特点 。

2、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习运用笔、墨、色概括表现动物的方法,画出动物的特点 。

3、 欣赏名作,体会水墨动物画的美 。

二、 教学准备

师:课件、写意动物作品图片,写意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

生: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笔、墨、色概括动物的形体、动态、神情等特点,用水墨画表现一至两种动物 。

难点:巧妙地运用笔、墨、水、概括表现动物的特点 。

四、 教学过程

1、 引导阶段

a播放水墨动漫作品《功夫熊猫》 。让学生观察视频画面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

b组织学生对水墨动漫《功夫熊猫》中的表现技法、表现主体进行交流 。

2、 发展阶段

a欣赏教材中的三幅名家写意动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用笔、用墨特点 。

b小组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总结用笔方法,即点厾法、和破笔法,以及用墨方法,即破墨法、积墨法等 。

3、 分析教材中《松鼠》的画法,了解动物结构与用笔的关系,并进行示范 。师做范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作画顺序,以及如何用概括的方法来表现松鼠的结构特点(头、胸、腹、臀、四肢、尾巴等) 。

4、 欣赏教材里的三幅学生习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师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的'笔墨特点、构图形式等进行欣赏 。

5、 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并提醒学生注意用水、用墨的好习惯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

五、 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喜欢的动物作品展评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写意动物画法的一些体会,比如,如何应用笔墨特点表现动物特征等 。

六、课后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学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