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2025/09/15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大班图形活动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看两种标记(如颜色、形状)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大的二次分类板一站个

2.三种形状的大图形卡片各四张

3.幼儿分类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4.幼儿画册。

知识准备:

认识基本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喜欢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难点:把图形根据规律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认识三种图形。

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看,这是什么呀,他们是什么形状的呢?

二、基本部分

1.

组织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1)认识二次分类板。介绍分类板的名称,引起幼儿观察理解颜色标记和图形标记的含义。

(2)师幼共同学习图形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先看颜色标记把所有的图形分成红色和蓝色两部分,然后根据三种标记形状,分别把红、蓝两部分的图形分成三份(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把这些图形宝宝按照颜色送他们回家。

师:他分得对吗?

师:他分得很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他。

师:谁能接下来按形状分一分呢?

(3)数一数每个格子里有几个图形。

2.

指导幼儿用操作卡片自己在《幼儿画册》上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完毕,提醒幼儿将桌面上所有的图形卡片都整理好。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点评,讲解。

2.在益智区提供各种图形、操作卡,请幼儿尝试操作。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

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经验。单一地让幼儿开展"形拼形"练习,既枯燥又无趣。如何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尝试、发现、学习;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刺激、挑战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趣、有效,是我设计"图形碰碰乐"活动的初衷。

活动旨在通过"图形碰碰乐"的过程,让幼儿尝试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

活动目标: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一块,几何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

活动过程:一、指认几何图形--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指认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1)展示几何图形卡片5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学提示:教师指着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师则出示"菱形"与其对比,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正确命名。)

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1)提问:几何图形卡片被转动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作铺垫。】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

(1)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三角形碰碰乐"的游戏。请你们仔细听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2)提问: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3)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

(教学提示:教师用2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图1,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完全重合在一起。)

(4)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

(5)宣布游戏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

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碰"(完全重合)在一起。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

【设计意图:教师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戏规则,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能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此环节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边说边用手势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6)迫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设计意图:宣布游戏规则后要及时追问,有助于了解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儿有疑惑,教师要再次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疑问,则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引发生生互动。】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

(1)教师念儿歌,幼儿进行拼搭。

(2)幼儿操作后分享:

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全部"碰在一起了吗?

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老师帮你把结果记录下来(见图2)。

(3)追问: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几何图形吗?你觉得2个三角形还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

(教学提示:该环节幼儿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拼搭结果是相同的几何图形,比如6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或6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记录图形后则让幼儿再一次拼搭;第二种情况:如拼搭结果出现2种几何图形,教师记录拼搭结果后,再让幼儿拼搭。)

(4)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及时记录幼儿的拼搭结果,便于幼儿感受2个三角形组合后出现的变化,同时为下一环节4个三角形的拼搭作铺垫。】

3.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

(1)导入语:2个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几何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游戏是玩"几个三角形碰碰乐"。

(2)教师念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3)幼儿拼搭后教师提问:4个三角形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幼共同记录拼搭出的几何图形。

(4)归纳:4个三角形碰在一起能碰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样碰出三角形、长方形,可碰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一样的。

(5)追问:那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哪些几何图形呢?我们到区域里再去试试。

【设计意图:在合作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三、几何图形装盒--运用几何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出示几何图形底座见图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问题情境:三角形想回家了,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全送回去,哪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幼儿讨论互动。

(1)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请说说理由。

(2)追问:为什么这么肯定就是这个底座?请说说理由。

(3)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提问:你们觉得这三个底座中哪一个底座肯定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提问、追问、反问等手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讲出自己的观点。】

3.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大三角形"底座。

(1)(12个三角形装入"盒"后)提问:你们觉得大大的三角形(底座)是它们的家吗?请说说理由。

(2)追问:还需要几个小三角形呢?

4.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长方形"底座。

(1)提问:长方形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归纳: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大,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正方形(底座)又太小,12个三角形住不下;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好合适。

【设计意图:让幼儿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底座),能帮助幼儿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有效地挑战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有趣又有发展价值。】

四、延伸问题这个长方形(底座)是12个三角形的家,其它的几何图形(底座)可以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如梯形(底座)、平行四边形(底座),行不行呢?我们也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一、让孩子在数学中玩在五大领域中,数学活动在幼儿园是最难展开的。数学活动的要领是操纵,让幼儿在操纵中认知,学会思惟。幼儿园的孩子思惟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小班以具体形象为主;中班从具体形象思惟想抽象逻辑思惟过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逻辑思惟为主。如何掌控各年龄阶段思惟的特点并以游戏活动贯串始终成为数学活动的重点。

我这节课的优点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调动孩子自始至终极大的爱好。优秀的教学活动实在不在于预备材料的多少、丰富与否,而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调动孩子自始至终极大的爱好。这节课的精点在于此。这节课数学性很强,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惟能力。我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每节课的设计环节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遵守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出现困难的地方适时恰当的给予孩子指导,增进孩子思考。这节课中,孩子们在操纵中感遭到拼搭组合的乐趣,在最后的三角形找家中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并明白动手尝试的重要性。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按几何图形的2-3种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在表格中看图形找特征的方法。

2、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表述图形特征。

3、 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知道各种图形名称。

2、物质材料准备: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若干、每人一张表格纸、勾线笔;归类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想活动,幼儿产生学习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好多种图形宝宝,它们可以拼出什么来呢?

二、拼图活动,幼儿大胆操作交流。

1、幼儿进行大胆拼图。

2、请幼儿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数一数各有几个?

三、记录活动,幼儿细心记录。

师:请你将你刚才说的记录下来。

教师教幼儿如何记录,只要看图形找特征,在特征上打勾。

师:请你将你的记录结果讲给好朋友听。

四、游戏活动,幼儿将图形归类。

1、请幼儿按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放在一起。

2、交流:你是怎么归类的?为什么?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能用两个及以上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2.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对图形的浓厚兴趣。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

2.幼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活动过程:

一.兴趣激发:

1、提问:今天,颜老师请来了一些朋友来我们班作客,它们是谁呢?(单击兴趣激发菜单,课件出示笑脸的正方形、圆形。)

2.提问: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圆形有什么特点?(单击下一步,出示验证结果,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四个相同的角,是方方正正的,而且露出了笑脸,圆形是由一条封闭的曲线围成一个圆圆的形状,也露出了笑脸。)

3.过渡;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单击下一步,有许多好吃的、收到了许多礼物、有生日蛋糕等。小朋友们猜一猜。)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课件里出示许多图形宝宝)许多朋友要来祝贺。

4.找找:你们看!它们是谁?(单击找朋友,分别出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像呢?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像的朋友,那跟圆形相像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5.小结:今天是正方形和圆形的生日,许多的.图形朋友来庆祝生日,小朋友们帮助它们找到了相似的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1.游戏:捉迷藏。三角形虽然没有相像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找图形(单击观察探索,课件出示一副由多种图形组成的情景画面)。

(2)提问: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课件里准备一些常见图形出现的场景或物品)

(二)趣味游戏

1.变魔术现在颜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新的图形娃娃来。

(1)变魔术(单击趣味游戏,课件中准备许多不同的图形可以拖拉的然后请一位或几位幼儿到前面拼出新的图形娃娃来)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和什么图形变成了什么新的图形宝宝?

三.操作拼图

1、刚才xxx小朋友和xxx小朋友分别用xx形和xx形拼出了新的图形朋友,你们也想试一试吗?颜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不同的图形,接下来就请你们用这些不同的图形,拼出你们喜欢的东西。(单击拼图操作)

2.讲解拼图的要求,组织小朋友们进行拼图活动,并将拼的新图形用相机拍下来,放到电脑中。

3.讲评拼图:根据小朋友们刚才拼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观看电脑,并讲述你是用什么图形评出了什么?

四.活动延伸

1.小结:你们变出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我们就用小朋友拼出来的新的图形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正方形和圆形宝宝好吗?

2.有的小朋友还想拼其他的图形,老师在活动区投放这些几何图形,小朋友们以后可以自愿组合拼出其他更多更漂亮的图形。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尝试将领域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活动以图形娃娃过生日为主线,通过听听、看看、找找、剪剪、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能用数字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2.通过让图形站起来的探究游戏,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豌豆、牙签、统计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作个游戏,我来当总设计师,你们当小设计师,好吗?

幼:好。

师: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呢?

幼:豆子、牙签、纸、笔。

师:对,给你们准备了豆子、牙签和统计工具。我们要用豆子和牙签来设计图形。

二、第一次尝试

1. 出示图一:这是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请你用豆子和牙签做一个三角形。做完之后请你不要发出声音坐好,我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了。好,开始。

大部分幼儿好了以后,请幼儿自己数数:你用了几颗豆子,几根牙签?

幼:3根牙签和3颗毛豆

师:你用了3颗豆子、3根牙签做成了三角形。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

没有的话,教师临时制作一个如:直角三角形。

师:没有,好,那我总设计师来做一个。大家一起数数用了几颗豆子,几根牙签。

师:注意数的方法。第一个作好标记。(我们可以从“上往下”数,引号中的让幼儿说)

师:好,刚才大家都数的不错。我们想把它记录下来。拿出我给你们准备的统计表。哪位设计师能看懂?

请一幼儿说说。或再请幼儿补充。

师:好,用圆点表示毛豆,用一竖表示牙签,我们把它记录下来。(请孩子们和老师共同记录,老师在黑板上的样纸上写,接着让幼儿完成)

2. 出示图二

师:来看看第2个图形。

幼:正方形

师:请你用毛豆和牙签做出正方形。好了请坐好。

师:请数数:你用了几颗豆子,几根牙签?

幼:4根牙签和4颗毛豆

师:请做好记录(一幼儿上黑板做)

师:还有不同的吗?

有不同(方式拼图形)的请幼儿上前数并在黑板上做记录。

3.出示图三

师:再看看第3个图形。

幼:长方形

师:请开始。看谁的动作快。

师:请你数数,并作好记录。

师:你用了几根牙签、几颗毛豆?

幼:6根牙签和6颗豆子。

师:有不同的`吗?请不同的幼儿上来数并作记录。

(少了个教师小结:原来拼图形可以有很多方式,我们的数数和统计内容也更丰富了。好我们再来挑战更有难度的图形好吗?)

刚才你们表现都非常不错。现在先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拆开送回盘中。不要让它跑到外面哦!

三、第二次尝试

1.师:现在请你用豆子和牙签搭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发现一些新的图形搭建。

个别交流:说说你用了几根牙签,几颗豆子。

2. 如何让你搭建的图形站起来?

大家都想看到你的图形,你能让它站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师:请你试试。

师:你是怎样让它站起来的?

幼:加一些毛豆加一些牙签。

师:(现在)总共有多少毛豆、多少牙签?你觉得他像什么?

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四、展示

师:我们的小设计师都非常不错。先做好的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

师:设计师们,把你设计的图形拿上来。

请个别幼儿大声的介绍一下他的设计成品。

好的小设计师们,让我们来完成个大工程吧,将你们刚才立起来的作品都拿上来,我们组成个滨江新城区模型好吗?

五、结束

(好棒的模型,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我们的成果好吗?老师带着孩子轻松愉快地出活动室。)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同伴原有绘画形象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尝试为同伴的作品增添画面。

2、体验交换作画的乐趣。

重点难点

尝试为同伴的作品增添画面。

活动准备

1、由圆形变出的`各种图案。

2、幼儿绘画工具、画有各种图形的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圆形宝宝变魔术。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快速在圆形上进行想象添画。

师:瞧,圆形宝宝变出了什么?

二、幼儿自己尝试为图形进行想象添画,引导幼儿大胆添画。

1、师:圆形宝宝可以变出XX,还能变出什么?(幼儿自由讲述)那么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呢?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也来帮图形宝宝变魔术?

2、师:在帮图形宝宝变魔术时听到教师说“图形宝宝不变了”就停止画画,把笔收好。

3、幼儿进行添画,教师指导。

三、幼儿进行“我们一起变变变”的绘画游戏。

1、师:在帮图形宝宝变魔术时听到教师说“图形宝宝不变了”就停止画画,把笔收好。

2、请幼儿和同伴交换位置,但不能拿走画纸。

3、师:看看,换座位后你面前的画纸上其他小朋友画的画,请你先观察和想象,然后为小朋友的画按自己的设想改画或者增添画。添画的时候请用彩色笔。

4、幼儿添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和大家不一样的画。

四、幼儿坐回原位,欣赏同伴的添画。

五、展示所有孩子作品,共同欣赏。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

2、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彩色图形人手一套,图案纸,记录表人手一份,胶水、笔等。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拼出示范船的图案。

1、教师出示4个图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

2、出示类似船的简单图案。问:你们觉得像什么?

师:我们一起用这些图形把它拼出来,好吗?

3、教师取一个梯形作船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接着拼。

(二)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发现:拼好图案,发现什么?(一个图案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拼出来。)

1、幼儿讨论:0

①如何记住自己的.拼图方法?

②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图形都用了多少个?

2、教师出示统计表,并和幼儿一起来做记录。

(三)幼儿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你们还能用其他图形拼出这条船吗?

(四)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及提升幼儿经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图形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