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友谊教案

2025/09/15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友谊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友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一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小学友谊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能用"各抒己见"、"讨论"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3、能抓住过渡段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和领会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相互支持的。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四、教具准备: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内容:

a、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b、领会文章的中心。

七、教学过程:

(一)交待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二)揭示课题。

读题,理解课题。

(三)引入过渡段。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的?哪个自然段概括地写了这两个方面? 2、读过渡段,说说这个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要抓住过渡段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四)抓住"承上句"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读承上句。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的生活怎么样?用一个词概括。加上着重号。

3、理解"困窘"的'意思,找出具体写马克思生活困窘的句子,用"~~~"勾出。

4、读这几个句子,找出表现马克思的生活很困窘,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的三个词。

5、为什么从这三个词可看出马克思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

6、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的态度怎样?理解"毫不在意"的意思。

7、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为什么毫不在意?

8、马克思生活这样因窘,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找出具体写恩格斯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的句子,齐读。

9、恩格斯为什么宁愿去经营自己十分厌误的商业?

10、,扣题。

(过渡)以上我们从生活上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五)抓住"启下句"理解第三段的内容。

1、读启下句,弄清哪几个自然段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

2、默读5、6、7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生前和逝世后,课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写的?用①②③……标出来,独立完成,然后同桌讨论。

3、检查自学讨论的情况,订正。

4、一步一步深入讨论。先学习第一个事例,请默看第5自然段(出示挂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住伦敦时是怎样亲密合作的?

5、学习第二个事例,读第6自然段,看看他们分开后又是怎样合作的?

6、学习后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写了恩格斯帮马克思代译,甚至通迅稿;马克思帮恩格斯代编著作的一部分;特别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代马克思出版《资本论》最后两卷。"代"在这里是代替的意思,这四个"代"字说明了什么?

7、、扣题。

8、感情朗读后三个事例。

(过渡)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我们继续学习第四段。

(六)理解第四段的内容。

1、齐读第四段。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他们共同做了些什么?齐读第一段。

3、他们为什么能长期合作达四十年之久呢?

4、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听《国际歌》的一个片断。(放录音)

5、请大家配着《国际歌》庄严雄壮的曲子感情朗读第四段。

(七)领会文章中心。

(八)回题。

1、这节课我们抓住过渡段,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合作中,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九)作业:课后1题。

小学友谊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们儿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设置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友爱同学,同学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这一 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基本要求。要与同学团结友爱,这方面的 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一、二年级时主要强调要团结友爱讲谦让,三至五年级时主要强调能合作、不嫉妒、不欺负弱小。本课也是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但讲述的角度和侧重点都与过去不同。现在是从“友谊”这一角度来讲与同学团结友爱的,侧重点在于要建立真正的友谊,而不讲“哥们儿义气”。对该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按这个侧重点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是必要的、及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他们赞美友谊,向往友谊,追求友谊,但有些同学却找不到友谊,与其他同学相处不好,没有好朋友,也有一些同学自以为找到了友谊,实际上却不过是“哥们儿义气”。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 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述说”:“在同学中你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其中包括:有的同学会说“我没有好朋友”;也有的同学介绍“怎样相处的”,实际上可能是“哥们儿义气”的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 教师应抓住这些引入正题:我们为什么应与同学建立友谊?我们怎样才能和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在 教学中要让一些同学结合教材中的有关阐述和自己的体会谈感受,通过互相交流,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较深的认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 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应广泛地与同学建立友谊,而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同学。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这个问题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 教学的难点。在 教学中既须强调与同学相处要关心人,帮助人,要讲谦让,能理解人,又须强调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哥们儿义气”。由于这个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是较难把握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许卫的例子进行分析。另外,在 教学中对“哥们儿义气”的危害性要注意讲清楚,不要忽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儿们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准备

1.课文开头部分的录音。

2.讨论题录音。

3.课文事例录像。

4.练习题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在一起相处五年多了,肯定有一些好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你们是怎么相处的?

2.提问:前一段时间,王心跃同学扭伤了脚,他在家里休息时,都有谁去过他家?去干什么?为什么去看望他?

3.提问王心跃同学:同学们都来看望你,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这么高兴?

4.小结:同学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就是友谊,小学时结下的友谊永远都不会忘记。

板书课题 三 真正的友谊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引导学生认识怎样建立和发展友谊。

(1)听课文第一节的录音。

(2)提问:同学之间应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呢?

(3)小结: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建立友谊需要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板书: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1)导语: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它表现为互相信赖、理解、关心和帮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友谊。仔细想一想:当你取得成绩时,如有朋友祝贺,就会感到更加幸福;当你有困难时,如果有朋友关心、安慰和帮助,就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一个人如果缺少友谊,没有朋友,就像生活在荒寂的孤岛上和沙漠中一样感到孤独凄凉。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合音。”

但是,友谊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矛盾。这时该怎样对待呢?

(2)看课文录像(后部分)。

(3)提问:

①许卫和吴小中是什么关系?

①小中为什么会生好朋友的气?

③许卫为什么没按小中说的做?如果做了又会怎样?

4)小结:吴小中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在400米测试中能帮自己隐瞒过关。但许卫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如果帮小中蒙混过关,虽然一时取悦了他,但实际上是害他,而且对自己来说,为了所谓的“友谊”,犯了不坚持原则和欺骗的错误。这决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哥儿们义气”在作祟。

(5)提问:许卫没有按小中的要求做,小中很生气,友谊面临着考验。这时,许卫会怎么做呢?

听录音(放完)。

(6)小结:许卫既坚持了原则,不同意为自己的好朋友蒙混过关,但又不是撒手不管。

板书:坚持原则

许卫给了小中热情的帮助。他每天陪小中一起跑步,小中的体能增强了,终于在400米测试中达标了。这时,许卫和小中的友谊会怎么样?(更好)这种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板书:热情帮助 真正的

三、辨析巩固

1.放“议一议”题录音:

(1)提问:张苏和包小新是一对好朋友,张苏现在因为什么事发愁?他为什么发愁?

(2)小组讨论:包小新为了帮张苏出板报,从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偷剪了一张报头,张苏知道小新做了错事,但又觉得他是为了自己。张苏该怎么办呢?

(3)回答归纳:张苏应诚恳地指出小新的错误。

板书:有了错误 诚恳指出

(4)问:为什么一定要指出他的错误?不指出行不行?

小结:如果不指出小新的错误,他就会觉得为了朋友做错事是正当的,今后就可能一错再错。张苏不应当因为小新是对自己好,就不辨对错,不分是非,抛弃原则。否则既害人又害己,不是真正的友谊。

(5)提问:张苏怎样做才能使友谊不破裂?

(6)小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诚恳地指出朋友的错误,帮他改正。这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对方也要虚心接受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俩人的友谊才能更牢固。

板书:共同进步

2.提问:“哥儿们义气”和真正的友谊有什么区别?

3.辨析: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哥儿们义气?

投影出示辨析题。(略)

(1)钱强和人打架,好友李辉不但不阻拦、批评,指出好友的错误,反而还去帮他打架。这是哥儿们义气。

(2)朋友有了困难,作为好朋友热情地去关心、帮助他。这是真正的友谊。

(3)朋友做题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把本借他抄,而要帮他真正地解决困难。这是真正的友谊。

(4)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出了问题,主动争着承担责任。这是真正的友谊。

四、总结全文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吗?

2.提出希望:

友谊是人间的真情,是世上最高尚的东西。它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温暖,带来前进的动力。

重要的是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因为只有真正的友谊才能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成为永久的财富。

希望同学们记住: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板书设计

三 真正的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小学友谊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能用"各抒己见"、"讨论"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3、能抓住过渡段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和领会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相互支持的。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四、教具准备: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内容:

a、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b、领会文章的中心。

七、教学过程:

(一)交待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二)揭示课题。

读题,理解课题。

(三)引入过渡段。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的?哪个自然段概括地写了这两个方面? 2、读过渡段,说说这个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要抓住过渡段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四)抓住"承上句"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读承上句。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的.生活怎么样?用一个词概括。加上着重号。

3、理解"困窘"的意思,找出具体写马克思生活困窘的句子,用"~~~"勾出。

4、读这几个句子,找出表现马克思的生活很困窘,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的三个词。

5、为什么从这三个词可看出马克思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

6、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的态度怎样?理解"毫不在意"的意思。

7、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为什么毫不在意?

8、马克思生活这样因窘,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找出具体写恩格斯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的句子,齐读。

9、恩格斯为什么宁愿去经营自己十分厌误的商业?

10、,扣题。

(过渡)以上我们从生活上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五)抓住"启下句"理解第三段的内容。

1、读启下句,弄清哪几个自然段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

2、默读5、6、7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生前和逝世后,课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写的?用①②③……标出来,独立完成,然后同桌讨论。

3、检查自学讨论的情况,订正。

4、一步一步深入讨论。先学习第一个事例,请默看第5自然段(出示挂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住伦敦时是怎样亲密合作的?

5、学习第二个事例,读第6自然段,看看他们分开后又是怎样合作的?

6、学习后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写了恩格斯帮马克思代译,甚至通迅稿;马克思帮恩格斯代编著作的一部分;特别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代马克思出版《资本论》最后两卷。"代"在这里是代替的意思,这四个"代"字说明了什么?

7、、扣题。

8、感情朗读后三个事例。

(过渡)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我们继续学习第四段。

(六)理解第四段的内容。

1、齐读第四段。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他们共同做了些什么?齐读第一段。

3、他们为什么能长期合作达四十年之久呢?

4、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听《国际歌》的一个片断。(放录音)

5、请大家配着《国际歌》庄严雄壮的曲子感情朗读第四段。

(七)领会文章中心。

(八)回题。

1、这节课我们抓住过渡段,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合作中,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九)作业:课后1题。

小学友谊教案 篇5

一、友谊对个人成长、成才有什么积极作用?

(1)友谊使我们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在行为和价值取向上互相影响;

(2)友谊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3)友谊能排除内心孤独,帮助我们认识和改正自己言行中的缺失;

(4)友谊能给我们信心、温暖、力量和勇气,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乐。

(5)青春的友谊特别美好珍贵,真诚纯洁,很少夹杂功利庸俗的目的'。

二、选择朋友的标准?

1、交朋友先要看对方的人品,看他是否诚实、正直、讲信用,是否懂得尊重、宽容,是否有同情心等;

2、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是交友的重要因素;

3、交朋友也可以“五湖四海”,与各具优点的人交朋友。朋友在知识、能力、情感、见解方面各具特点,那么友情能让我们增长见识,取长补短,互勉共进。

4、我们还要积极主动,热情开朗地与别人交往。

三、如何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与朋友相处?

1.平等相待;

2.互相尊重和信任;

3.相互关心和帮助;

4.相互宽容和谅解;

5.真诚和坦率;

6.朋友间的互助要有限度,讲原则

小学友谊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一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小学友谊教案 篇7

《伟大的友谊》拟采取从中心入手,再分层展开,最后概括的教法。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初读课文,捕捉中心。

提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重点讲读第七自然段。

直接揭示:在共同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奋斗中“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这就是真正的'伟大的友谊。

二、在突出中心的前提下,分层展开讨论:

①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怎样设法给对方帮助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重点明确恩格斯对马克思在生活上的帮助。突出“竭尽全力”。

② 马克思与恩格斯怎样为对方的事业成就感到骄傲?

讲读第五至七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事业上的互相帮助。

③ 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讲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三、指导分析课文结构,认识过渡段的作用。

讲读第四自然段,重点讲过渡段的作用。

这一段很重要,前面分句“在生活上……”承上;后面分句“更重要……”启下。这个句子把上下紧密连接起来了。

四、通读全文,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为了共同目标,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表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时间长,友谊深。

小学友谊教案 篇8

教学教学目标:

1、体验即将毕业时与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2、 注意歌曲不同类型的弱起拍,配合好呼吸和看指挥,准确的唱好歌曲,并感觉这种节奏的.表现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义,解决歌曲中不同类型的弱起拍。

2、歌曲中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唱法。

3、解决歌曲中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聆听《船歌》感受少年儿童同伴之间珍贵的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 复习节奏

注意:附点的作用。

三、 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第二声部歌谱至完整。

2、复习歌曲第一声部歌谱

3、把学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歌曲二声部(注意歌曲二部和谐)

4、加入歌曲歌词来完成歌曲二声部。

四、分析歌曲

1、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情绪

2、感受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二声部演唱效果的美感

3、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授后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