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6和7的认识教案

2025/09/16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6和7的认识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6和7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认知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同学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同学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知6和7的主题图,并让同学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同学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俺们刚才都是依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俺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知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俺们就来认知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知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褒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俺们认知了5,今天又认知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6和7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排排队?

3.(指着1、2、3、4、5)问:5后面的数字是几?出现数字6、7。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们作朋友,学习6、7的认识。

板书课题:6、7的认识

二、新授

(一)数一数,说一说

1.课件演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2.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展示学生的各种数法。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同桌互相数一数。

3.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4.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二)拨一拨,比一比

1.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拨珠子,先拨5颗,再拨一颗,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刚才一共拨了几颗珠子,是怎样拨的?

问;再拨一颗是几颗?

2.在直尺上认数。(课件演示)

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助老师在直尺上标出刻度数。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3.引导学生比较6和7的大小。

学生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可能出现5比6小,6比7小或6比5大,7比6大。

板书:5○66○7 6○5 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填空完成5<6 6<7 6>5 7>6。

(三)数一数,填一填

1、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一共几朵。

2、指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3、(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数一数,并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四)分一分,涂一涂

1.数出6根小棒。

6根小棒我们可以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请同学用自己桌子上的6根小棒摆一摆。

2、汇报结果。

3.学习7的组成。

(1)四人一组为单位研究讨论7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结果。

(五) 写一写,做一做

1.学习6和7的写法。

引导学生观察6、7的字形。

教师示范写6、7,学生先书空,再在格子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5()();

②号5○6 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 7○6;

⑥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做以上题目。

四、全课总结

用6、7的数字说一句话。

6和7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和7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和7的认识教案 篇3

最后一次刘老师的讲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特别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并且联系已有知识,通过猜测、观察、操作来认识毫米和分米,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对活动的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评价。还有应多注意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

刘老师还让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分米”,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直观—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逐步区别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教师本节课适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但有一点就是,整节课课堂的教学前紧后松,最后使得任务完成的不好,有些练习做的不是很透彻。

6和7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6和7的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过程,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与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6和7的数据。

(2)小棒、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7个。在黑板上画田字格,准备数字磁性的。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也特别喜欢,瞧,它们飞过来了,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你能给他们排队吗?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3、这时,又飞来两只鸟,你知道它们分别排第几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数字6和7。

二、学习6和7的基数含义

1、电脑出示教学主题图:六位同学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场面。

老师:这两天,文明单位验收检查,老师和同学们都忙碌起来,看屏幕,图上都画有什么?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6?

老师:图上有6位小朋友;6把椅子;6张课桌。它们的数量都是6,都用数字6来表示。

2、在以上主题图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位教师擦讲桌的情景。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师:同学们打扫卫生很高兴,老师过来也帮忙。现在一共多少人打扫卫生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师:图中还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一共7个人、7张桌子,7把椅子,用数字7来表示。

3、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数字?

我家电话号码是8975667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诗中有数字6和7: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我家住6楼,小红家住7楼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看屏幕:电话号码、计算器、楼房、诗歌中处处有数字。现在你看,计算器上拨了几颗珠子?

三、学习6和7的顺序

1、出示计算器,拨好5个珠子

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生回答)

师:现在再添上几颗珠子就是7颗了?

(电脑出示直尺图)

到现在,我们认识的数字有0到7,他们的顺序怎样的?看,尺子的起点是几?0到1有几段?看清楚,1到5有几段?再添一段是几段?5后面该排几?6的前面是几?7在谁的后面?请从小到大读一遍,再从大到小读一遍。

四、 学习6和7的大小比较

看下面的点子图,有几个点子?分别用几表示?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谁比谁大?谁比谁小?请你填写在书上。谁来对答案?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全部正确。

五、理解基数与序数意义

出示书上的插图:7个鱼缸里,分别放着数量不同的金鱼。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

老师:同学们学的很不错,小金鱼也来凑热闹。

(1) 从左向右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7个鱼缸里有几条鱼?

(2) 从右向左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6个鱼缸呢?

(3) 最多的缸里几条鱼?从左往右数排第几?最少的缸几条鱼?从右向左数排第几?

请打开课本,用小铅笔点着下面的话,你填写的是第几?谁和他不一样。

小结:看来,6、7不仅表示有6个,有7个,还表示第六个,第七个,它们该怎么写呢?

六、教学6、7的写法

老师:先想一想6和7分别像什么?看黑板:在上线中间靠右的地方起笔,想下来,离左线一笔尖的距离,拐弯,收笔,封口。写7的时候,离坐线、上线分别一笔尖,写横,左上角拐弯,斜到离右下角两笔尖的距离。教师在日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

6和7的认识教案 篇5

我认为王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亮点:

1.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教师能切实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语言干练,设问恰当。

2.注重学生预习。课前学生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圆柱物品,并用课本中的圆柱学具材料制作了一个圆柱,这样课前使学生就在感性上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建立了圆柱的初步表象。为教学新知做好服务。

3.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方。课上老师以学生观察、体会为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多种方法探究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再展开,圆柱体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它的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又有什么关系,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对操作过程中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为后继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和应用做好铺垫。

与大家探讨的地方:

整节课教学环环相扣,很流畅。我觉得整体上教师对学生抓得过紧,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例如:

1.在教学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的特征时,课上只是让学生说了一下验证方法。我觉得这儿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亲自动手去验证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2.在教学圆柱侧面展开图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沿着高剪开。我觉得在这块上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和创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操作时间,学生自然会剪出不同的图形,哪怕是学生用手直接撕开也可以,然后再进行归纳小结,就会水到渠成出现圆柱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如果用手直接撕还会出现不规则图形。我觉得这样是不是比老师在上面剪,学生看效果会好一些。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是更接近我们的新课标理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6和7的认识教案模板(精选1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和7的认识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6和7的认识教案 篇6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

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总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突出教学重点,加深理解运用

为了突出“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设问、设疑,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在观察中仔细比较,从而总结概括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

径的关系。为了突破“圆的画法”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先示范画圆,引起学生注意观察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尝试画圆后,再引导归纳画圆的步骤,从而掌握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每一单项的“练一练”和拓展应用,达到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特别是解决新课伊始提出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数学问题。学生能从半径的特征上去理解和运用。这样一个问题,既统领了全课,又加深了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了开课是数学问题生活化,课末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四、利用电教手段,改变呈现方式

本课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用计算机呈现教学材料,使之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集中,化动为静,打破了常规手段的局限性,显示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无可争辩的优势。如创设情境时的三辆车,为了建立圆的表象演示一条曲线围成圆的过程,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的动态展示,以及练习设计的动画显示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手段现代化的乐趣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和7的认识教案 篇7

听了刘老师老师的第二次课《毫米、分米的认识》,感觉舒畅多了,整体环节的设计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教学的目的,感觉到是为了学生的学,来实现的我们的教,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去让孩子去做一些活动,是让学生明白是在原有的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已经解决不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才进行分米和毫米的学习,这点是这次讲课改进最大的地方。

其次,整个环节设计的比较流畅、思路清晰,既达到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又达到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再次,板书比上次清晰明了了许多,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梳理和回顾整理。

但是,在下午上了两次课,之后也有点小的疑惑,两次的'公开课都是在下午第一节上的,孩子的情绪很不高,几乎一节课的时间没有投入学习,那这样的现象是需要老师来进行调控,但是时间又太短?下午来上一些科目的公开课,如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上好课,还是需要我们所有的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