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在暑假里,我做了一件错事,妈妈就让我看《三字经》,让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一开始,我就想:“看这本书有什么用呀?能让我学到什么呀?”看了之后,我真的学到的了许多道理。比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从那以后,我就发奋起来,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个没用的人。”还有这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所以,我就又对自己说:“一定要勤劳,让自己活得更加真实。不要浪费时间,否则,就会后悔,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的。”
它虽然短小的篇幅,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记得这个学期离中断考试的前一天,我刚做完功课,便想出去玩了。后来脑子里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就是: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吗?我立刻又拿起书认真地读起来了。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得到了许多的道理。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故事:一位妈妈因为结婚,晚年纪大才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十分宠爱他。
有一天,他发现同桌有一块很好的写字板。于是没经人同意就拿回家,妈妈问他发生什么事。他一五一十的告诉她,妈妈没有骂他,反而还说这是好事。过了不久,儿子从别人院子里拿了一件衣服。妈妈说:”我的儿子真能干,以后多那两件。“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东西一点都不难为情。过了几年,他的胆子也大了。偷东西判了死刑。
在他要被砍头时,他要求和妈妈说几句话,谁知道他要掉了妈妈的耳朵。儿子说:”当初我偷写字板的时候,你对我又打又骂,我就不会有今天了。“
生养了儿女不加以教导,这是做父母的错。
一年级三字经读后感7
从小爷爷就交我背诵《三字经》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
这本书里有原文欣赏、精彩解说、举例讲故事。例如第一句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别不多。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每个人受所处环境的不同影响,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恶的分别。就如孟母三迁的道理是一样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学下葬祭祀人的样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学小商贩的叫卖声,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了。
《三字经》这本书读起来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时间,要珍惜每一分钟,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步一步来。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三字经》的前一部分包含了论理道德。谦让就是这数不胜数的道德中的一种。只有四岁的孔融懂得让梨,知道自己的岁数最小,就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这就是一种美德。比如黄香温席的故事就流传千古,妇孺皆知,每个人都被黄香的孝顺感动了。
《三字经》中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里出现的国家有:夏、商、周、秦、楚、齐、燕、赵、魏等国家,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许多贤明的君主,如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深得民心,把唐朝治理地井井有条,虽然在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可昏君也有不少,如隋炀帝——杨广。他和李世民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顾老百姓是死是活,只有自己开心就好,他的做法是可耻的,恶人有恶报,最终,隋朝毁在了他的手里,是他把父亲建立起来的隋朝断送了。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这个国家有朝一日一定会兴起。但是国家如果国家由昏君接手,这个国家就处于逐渐衰败的状态,最后灭亡。这就是国家为什么有兴也有衰的原因。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叙述完后,接着就是那些勤学苦读的人。孙康、车胤他们俩一个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一个是靠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他们虽然家贫,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这就是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共同的特点,他们能如此的勤奋刻苦里我敬佩!
讲完了所有的故事,我选一句语句来巩固巩固,比如说:曰仁义,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稳。就是说仁义理智信这五常是不允许混乱的。书中说仁义礼智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但在现代社会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们要有礼貌,做新时代的少年。
我们要学好《三字经》长大后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今年暑假里,学校里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让大家背诵《三字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字经》资料十分丰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儿歌似的,十分搞笑,又能启迪心智,我被《三字经》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经》是一篇有劝学的,有讲道德的',有讲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含意深刻,简洁明了,能让我们一读就懂。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忙很大,它不仅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时刻,讲礼貌懂礼貌,让我在少年期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还使我的知识面扩大,个性一些历史方面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文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三字经》中还有激励我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才能长大成才,为国效力。从《三字经》中,我还明白了,一个国家或一个人,如不上进,则会后退,一个君主不明智,将会成为昏君,最后使国家灭亡……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此刻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