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植物伙伴礼,出示葫芦。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我要的葫芦》
2、课题中藏着两个生字伙伴(指出偏旁)
它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木植物,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芦”是lu ,但在词中要读成轻声。
3、齐读课题
4、这种草本植物结的果实,也叫葫芦,你们见过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
1、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去读读这个有关葫芦的故事。
2、“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的?什么意思?
带圆点的词要重读,强调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
小结 :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其中的含义,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第一自然
1、跟着老师一起来到园子里的葫芦架下,(指名读第一自然)看看这棵葫芦开始长得什么样?
(画图)出示句子、生字“藤、哇”(认读生字、读句子)
师:葫芦先长出又细又长的藤,(这种不能直立,细长的茎干就是藤)
接着介绍藤上长满了绿叶(老师画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从哪里看出?)
然后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
最后,花谢了,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2、课文介绍这棵葫芦时,按照藤、叶、花、果的顺序来介绍,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规律,每一个环节影响着下一个环节。
3、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板书: 叶子 葫芦
满、绿 可爱
4、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过渡: 同学们这么喜欢这棵葫芦,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从哪看出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你能读出他对葫芦的喜爱吗?那么结果怎样呢?
四.教学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2、齐读最后一段
指导朗读(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真可惜呀!
3、这一段中有本课笔画最多的一个字,“慢”,怎样才能写好呢?
学生读帖,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共同评价。
4、出示课件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 蚜虫 黄、落
5、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 :让我们再读课文,从二、三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
五.教学二、三自然段
1、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出课文里的句子读一读。(叶子上有虫,他也不治)他是怎么想的?
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认为 ,他想的是
比较: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感叹句与陈述句语气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读出不在乎的语气
3、他只在乎什么?从哪看出来的?
“盯”是什么旁?和眼睛有关,怎样的看?(动作演示)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
4、你能想象那个人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吗?
(自由练习,展示读)
过渡: 第三自然段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原因? (邻居劝他,他不听)
5、邻居是怎么劝他的,他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6、他对邻居的话感到怎样?(奇怪)他奇怪什么?
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上的虫子治不治?)强调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比较哪个语气更强烈。)
小结: 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
7、再读种葫芦人说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
8、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9、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过渡 :从种葫芦的人的表现和对话中,我们看出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果实之间没有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蚜虫,他认为没必要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
10、你认为中葫芦的人这种想法对吗?
板书: 注意事物间联系
总结: 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有规律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多可惜呀!
11、瞧,这个种葫芦的人看见小葫芦都落了,满脸惊讶,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它会想什么?
六.拓展
1、请同学们课外查找资料,给这个种葫芦的人讲讲道理,让他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2、听了同学们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怎样呢?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葫芦
绿、满 可爱
蚜虫 黄、落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习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 蚜虫
叶花 (黄落)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读出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设计】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葫芦丝同学们都知道吧!知道它的主要制作材料是什么吗?(生:葫芦)
2、板书“葫芦”,认读“葫芦”,讲述葫芦的用途。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与葫芦有关——(补充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是用一个人说的一句话做的课题!那这个人要到葫芦了吗?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谁能借助老师的提示,把课文说得既简单又明白!
从前有个人__________,葫芦长得___________。有一天,叶子上_____________,邻居提醒他____________。可他却觉得_________。没过几天______,小葫芦____________。
3、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认读(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3)交流识字方法(4)开火车(5)游戏认读生字
三、对比图片,找出不同细读感悟
1、师: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葫芦长的什么样?划出描写葫芦的句子读一读
3、那个人喜欢葫芦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好)你从哪里看出来?
(指生答,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①谁能带领大家读好这几个词。(指导认读“藤”)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生答,多媒体出示葡萄藤、丝瓜藤。)
②(出示图片)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名朗读)
③师:看着这些绿叶丛中的小葫芦,此时你想说什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抓住“多么可爱”,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4、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种葫芦人喜欢吗?(生:喜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生: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设计意图:三次的逐层次的递进反问、强调,让学生从多次地朗读中深深感受到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这么美的小葫芦,谁都喜欢,可是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指答,齐读第四自然段)
2、师过渡: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秘密就藏在2、3自然段中,同学们赶紧读一读,找一找答案吧!(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①当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呢,用横线画出来。
A、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个人心里想的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随文认读“盯”,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C、指名轻声读种葫芦的人的话,读出急切盼望。
②师过渡:他不在乎这些蚜虫,那谁在乎这些蚜虫呢?(邻居)你从哪里读到的?
A、指读第三自然段。
B、师:除了邻居在乎,你觉得还会有谁在乎?(拓展理解叶子、葫芦也在乎)
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
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
他的邻居在乎,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C、师: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种葫芦的人吧!
(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
邻居着急地说——
叶子害怕地说——
葫芦担心地说——
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
[设计意图:从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不同角色、不同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把感情读出来。]
4、他不治蚜虫,是因为他一心想得到——葫芦(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谁可以给这个句子只改一个字意思不变?(指答: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你认为这个人说的话对吗?(学生自由交流)
5、师:这个蚜虫和葫芦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了蚜虫为什么葫芦会落呢?(出示课件,教师讲解:阳光照射在叶子上,叶子得到了养料输送到了葫芦上,葫芦才会长大,现在叶子上面生了蚜虫,叶子无法输送养料给葫芦,所以葫芦长不大了。
6、就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时候,如果种葫芦的人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的什么?(生自由发言)
五、领悟道理,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2、种葫芦的人知错就改,他听从了大家的劝告,吸取了教训,第二年,又到了种葫芦的季节,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次他种得怎么样?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六、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一字开花”: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
3、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的:“治、棵、怪、慢”,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木”做偏旁捺变点。
上下结构的:“每”,注意上短下长,“人”卧倒。
独体字:“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它是——(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
抽生拼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2、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感知
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播放:课文朗读】
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开始吧。
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
延伸: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
2、把词语带进句子,谁会读?
孩子们,这里有个词语,咱们可不能小看了它——【出示:长满了】谁还想读?请你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读一读。
3、(出示:图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导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让小葫芦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5、教学“哇、挂”字,让生发现规律,指导学字。
【出示:哇、挂】谁发现了规律?——同部件“圭”。
写好这个部件要注意什么?【出示:动态笔顺】
我们来温习一遍提手旁的写法,以挂为例,范写挂。【出示:动态笔顺】
写字前要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
书写两字。
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从哪里看出你们对小葫芦很喜欢,喜欢得不得了呢?(课件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谁来读读这句话?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不是的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二)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
1、教学“盯”:
【出示图片:小葫芦】他深深地被小葫芦迷住了,紧紧地盯着葫芦。孩子们,看这个字
【出示:“盯”】,(跟读音节),谁来用眼神来盯一盯这小葫芦?让我们也来盯住这些小葫芦。
2、教学“自言自语”:
【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啊?谁来读出这自言自语的话?
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怎么理解?
他心中的愿望多么美好啊!既然这么喜欢,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出示:第2和第3自然段】,读完后小伙伴之间可以交流交流。开始吧——
蚜虫:是的,蚜虫是一种害虫。它们很小,于是,当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意思?
是啊,小小蚜虫,仅仅是爬在叶子上,他的葫芦还是完好无缺的,他要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根本就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4、那么,他不在乎,谁会在乎这些蚜虫呢?
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他的邻居在乎,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咱们小朋友在乎,因为葫芦是那么可爱,咱们也想让它们变成宝葫芦呢!
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吧!
【出示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抽生说,按小组接着说)
5、种葫芦的人却奇怪了——(出示句子)
他瞪大眼睛问——他满不在乎地说——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什么意思?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啊!就因为这一句话,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子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写字指导
孩子们,小虫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写一个“治”字(课件出示:治)
一起读一读这个字;仔细观察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现在复习学过的词语(出示:词语)
二、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出示:图一】
2、谁来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出示:葫芦的生长过程)
3、【出示:我会填】: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葫芦()的叶子
4、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
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二】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惋惜的心情来朗读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3、【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
我们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4、你们说得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都落了呢?我们去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祖国各地具有特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提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
3.个别读,订正。
4.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
5.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6.过渡: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讨论:
1.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2.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3.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别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这多可惜。
2.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二、初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1、自学。
2、检查。①.抽读生字卡。②.指读,正音。③.齐读。
三、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
2、分段指读, 师生评价。
四、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送卡片游戏。
2、齐读词语。
二、阅读理解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3、指导朗读。
①.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出示投影片: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由读、指读、齐读)
②.用“可爱”造句。
③.引读: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小葫芦,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么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阅读理解二——四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
结果怎样呢?
1、范读课文2——4段。
2、提问: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投影片4.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什么样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
3、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读2、3段。
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想的?
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4.检查学习情况。
①. 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
出示投影片2.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
(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快长大。)
②.指导朗读。(注意“!”)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③.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④.出示投影片3.他的邻居什么样?(表情、动作、语言)
⑤.邻居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⑥.指导朗读.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点题,齐读课题.
⑦.分角色读第三段.
5、小结。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
最后小葫芦都——————————。
四、你认为种葫芦的认错在哪儿?
五、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质疑。
七、练习。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 )小花 慢慢地( )黄了
( )葫芦藤 自言自语地( )
( )小葫芦 一个一个都( )
2、课后想一想: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
会怎么做呢?
第 三 课 时
一、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说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三、识记本课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
2、出示:
满 谢 每 言 治 慢 变
①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②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重点指导:满 谢 每 慢
③说说这些字的部首?结构?
3、指导书写。
四、抄写生字词。
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8 我 要 的 是 葫 芦
长满绿叶 生虫不治
可爱 黄落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
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2.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芦”和句三中的“葫芦”各指什么?
6.比较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7.指导朗读:读出小葫芦长势很好和种葫芦的人特别喜爱小葫芦的.语气来。
8.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读第2.3自然段。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比较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4.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几个词语。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中“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读BIP音要轻,要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第3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6.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他要到了没有?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看图,比较一下第一、二幅图,看看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2.读第4自然段。
3.小葫芦为什么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种葫芦的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他又不虚心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4.看到葫芦都落了,那人会怎样想?
5.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理清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课后反思:
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个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务之间的联系。而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以理解。于是,教学前我让学生查了资料,教学中以“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落?”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学习,贯穿整篇课文,并穿插同类的成语与谚语。最后,让学生说说道理.这样的流程下来,似乎蛮顺道。但是,在第二天的复习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把自己心中的所想用语言描述出来。原因有二: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说话你训练面还不够广;
2、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措施:1、开展课前一分钟讲演活动;2、课后多开展表述类活动。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1.观察图片,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葫芦的藤、叶及果实。
2.(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强调“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仔细观察字形,说出两个字都有“艹”,明白含有“艹”的字和植物有关。
3.反复读课题,自主质疑:是谁要葫芦?他不要的是什么?他得到葫芦了吗?有关质疑导入: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解惑(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组织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间相互补充,总结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相正音。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课件出示:棵、藤、谢、蚜、想、盯、啊、言、赛、邻、治、感、怪、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
(1)课件出示以上几个生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理解“盯”和“邻居”的意思。
(2)引导学生:“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
(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
(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说“盯”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有关“教师指导”第1环节:
1.学生可借助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用字扩词,再把词语放回原文理解词义;
3.“邻、盯、治、怪”等字,可利用字谜识记,结合插图理解“藤”“盯”的字义。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思考: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想、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1.先自读生字,再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棵、盯、邻、治、怪、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观察老师范写,说出自己的发现。
4.独立描红、临写。
1.小组合作交流字的间架结构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左右结构的字,除“邻”字外,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让学生注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