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2025/09/17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篇1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老两不知!”泪水伴着低吟声,洒落满地……

这是怎样哀伤的诗句,这是怎样的伤春的情思,这是怎样多愁的女子!人人都说她清冷孤傲,拥有目空一切的勇气,对任何人都是居高临下的感觉。我却觉得她那孤傲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热情而善良的'心。一个为花赋词,为花伤感,乃至落泪的女子,谁能说她不善良。一个热心起诗社的女子,谁能说她不热情。

或许她的人生注定像她的泪珠一样不圆满,夹杂着些许苦涩。她的眼泪只为她爱的人而流,她的生命是纯粹的,纯粹到只剩下爱情。有人说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我却说拥有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在那样一个被封建礼教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黑暗社会,没有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生,更别提像林黛玉一样的孤女奢望能拥有自己的爱情了。可是林黛玉却敢于拥有,所以她是幸福的,即使到头来她不曾实现自己的爱情。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她焚稿断痴心,她后悔了吗?不,没有!她恨自己生在这样的社会,恨自己病如西子。

一滴泪折射出的人生是幸福的,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即使呜咽一声犹未了,也使得落花满地鸟惊飞!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篇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讲的是:一块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的顽石,祈求偶遇的一僧一道带自己投胎做凡人,而引出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

看到《红楼梦》这三个字便会让我想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体贴的贾宝玉和风趣的刘姥姥。

贾宝玉是贾母最痛爱的孩子,他喜欢和姐妹们一起玩,遇到她们不开心,贾宝玉就想方设法逗她们开心。林黛玉身体不好,爱哭,她觉得花儿也是有生命的,所以黛玉把落下的花儿都埋了起来,“黛玉葬花”就是由此而来的。刘姥姥很朴实,说的话很风趣,贾母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令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大观园特设螃蟹宴》这一章节。这一节讲的是宝玉接到探春的'帖子邀请大家一起结社作诗。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诗社的名字叫海棠社。大家在一起对菊作诗。宝钗的诗端庄深刻,黛玉的诗风流别致,每个人的风格各不相同。最后大家又办了一桌螃蟹宴庆祝诗社成立。

看到这里我想:古人那时就能结社作诗,我们自己也可以组织一个作文社,每月大家都在一起谈谈自己的作文心得那多好呀!

《红楼梦》是百读不厌的书,我肯定会再读的!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篇3

这个暑假中,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本书是由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者之一曹雪芹写的。故事讲的是四大家族:贾、王、史、薛的衰败过程。

书中还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追求完美的贾宝玉。

林黛玉虽然很爱哭,但是她很有才华。作诗画画,样样精通。只是,我不喜欢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为了保护自己,常常用尖酸刻薄的语气去对待别人。最后,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让我对她产生了又爱又恨的想法。

书中的宝钗则与之相反。她从小生长在富足的家庭,又有妈妈和哥哥的疼爱,养成了她大家闺秀的性格,深得长辈的喜爱。

当我读完《红楼梦》这本书,对艰苦多了一份理解;对追逐梦想多了一份执着!同样的我们要为了能生活在一个民主的社会而感到庆幸!

《红楼梦》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让我读完后爱不释手,你们呢?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篇4

寒假里,我粗略地将青少版的《红楼梦》看了一遍过去。看过之后,我是慨叹不已。

整个故事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和批判了那可恨无情的封建社会礼教,并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之的历史趋势。故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他们的经历和诉求,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处境与追求。其实,在故事里的众多人物中,我觉得最值得同情的人物要数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按理说,他们本该活的自在。可就是那可恨无情的封建礼教,酿成了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气愤不过,含恨而死;贾宝玉,看破红尘,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然成了荣府的“二奶奶”,但是没有真正赢得爱情,而是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我想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那么爱情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了。

在此,我真希望类似的爱情悲剧不要在我们现代社会上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篇5

儿时的我喜欢书社的那一点宁静,只是觉得暖阳从班驳的玻璃窗穿透,照在身上的那一刹那是如此的美丽,恍如梦境,也是在那时我读了《红楼梦》

拿起《红楼梦》就像是拿起了那一个时代的酸甜苦辣,从荣王府的兴旺,到它的衰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那一个时代的缩影,从宝玉和黛玉的那段凄美的爱情,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封建礼教封闭下的情感的压抑和无奈

林黛玉的柔弱,还有她对待感情的那份坚贞,不知道是不是感动了很多,每当我看到林黛玉的.时候,眼眶总是有点湿润,为她不值,为她心酸,就觉得有一股情感郁结在心头,好想大喊一声,消解我心中的那份阴霾.

红楼中也有开心的事,刘姥姥的来到,给死寂同时又有点沉闷的大观园,带来了些许生气,那一句‘老刘,老刘,胃口大如牛”笑的大家东倒西翻,史湘云都捂着心口说痛.也许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快乐并不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至少那一刻是幸福的。

读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许人生亦是如此,酸甜苦辣,每一味都觉得是那样的别致,那样的美妙.就像某位哲人说的:”这才是人生”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篇6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