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

2025/09/18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八有五项练习,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这些内容着眼于学生识字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学会收集词语,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制作贺卡材料和工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学习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

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

学习重点

1.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学会写祝福的话语。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

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

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

(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

9.同法学习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

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

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

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

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

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

(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

(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问题直接交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时教师的提示和诱导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贺卡制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点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刺激其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第二课时(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学习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前重点

1.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字族文,认识“饭、能、饱”等8个生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重点)

2.正确朗读每一行生字,像泡泡语那样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能适度拓展。(重点)

3.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有一定的速度。(重点)

4.熟读成诵,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传统语言形式的特点,对积累其他歇后语有一定兴趣。

5.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学生准备:

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一个名叫“欢欢”的漂亮小女孩的图片)导言:同学们,快看!我们的好朋友“欢欢”来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饭、水、足、手、衣、火”的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能用来做什么,同时逐句出示儿歌内容,引导学生相机识字。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师生正音。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1)读准字音:“茶”是翘舌音,读chá;“能”和“轻”是后鼻音;“鞭”是三拼音节,读biān;“泡”和“炮”是同音字,都读pào。

(2)认清偏旁。引导学生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3)交流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饱、泡、炮。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用“包”这个部件左边加上不同的偏旁就组成了不同的字。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引导学生看图背诵这首儿歌。

6.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儿歌,速读、速背儿歌。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过渡:由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欢欢要带我们去汉字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汉字王国运动会的开幕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欢欢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来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吃、叫、吹、咬”。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口字旁)

(2)引导学生思考带有口字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并表演。

(3)引导学生思考:这支队伍想扩充,还有哪些字宝宝可以参加呢?(“喊、叹”等。)

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来的队伍——提手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提、拔、捉、拍”。

(1)课件出示提水、拔萝卜、捉小鸡、拍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带有提手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并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来的`队伍——足字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跑、跳、踢、踩”。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足字旁)

(2)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带有足字旁的字多数和脚部动作有关,鼓励学生自行举例证明。(“跺、跳”等。)

(3)引导学生说说还学过哪些相同偏旁的字。

预设:

带虫字旁的字:蝴、蝶、蜻、蜓、蚂、蚁。

带竹字头的字:筒、笔、竿、篮。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过渡:欢欢在汉字王国玩得特别愉快,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她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课件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图片,并注明这两个词语,突出“青”和“清”两个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说出它们读音相同、意思不同的规律。“青”表示绿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

(2)课件出示:

青 清

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

学生试着填空,并说明理由。

(3)学生小组讨论“青”和“清”还可以组哪些词,并用所组词语造句。

2.课件出示“再”和“在”。

(1)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是“再见”的“再”,并说明理由。

(2)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再”表示又一次,比如:再会、再有。“在”表示存在或者存在于某地点,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

3.课件出示选字填空:放学了,大家( )教室门口和老师说( )见。

(1)指导学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说明理由。

(2)课件出示选字组词练:( )家、正( )、( )学校、( )次、( )来。学生讨论怎样填写,并从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翻字典游戏:“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快速从字典里找到生字:溪、解、准、楼、伯。

第二课时

一、诵读歇后语,日积月累

1.导言:欢欢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几幅图画谜语,谁能猜出每幅画的谜底?

(1)课件出示“小葱拌豆腐”图片,引导学生看这盘菜的`颜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又青又白、绿白相间、清清(青青)白白……]教师相机引出歇后语后半句“一清(青)二白”。

(2)揭题:刚刚我们看到的图片用文字表述出来就是“小葱拌豆腐”,与谜底组合在一起,就是歇后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

2.课件出示“竹篮子打水、芝麻开花、十五个吊桶打水”的图片,师生共同猜谜底,即歇后语后半句。

(1)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歇后语,对照图片体会其中的含义。

(2)同桌对读歇后语,一人读前一部分,一人读后一部分。

(3)课件出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学生齐说后一部分。

3.拓展其他歇后语。

(1)课件出示几个课外歇后语,小组交流学习,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油炸花生米——干脆 猫哭耗子——假慈悲

打破砂锅——问到底脚踩两只船——三心二意

(2)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最后熟读成诵。

4.小结:歇后语的种类有很多,有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故事类等,内容广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

二、感悟道理,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一个晴朗的日子,乌鸦找到了一片肉,她站在大树上,正准备回家喂宝宝,却遇到了在树下寻找食物的狐狸。(课件出示:短文插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配音讲故事)

2.学生听故事,对照短文初步了解内容。

3.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易读错的生字。

4.指导朗读短文,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5.教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

6.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故事里讲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乌鸦有什么表现?

(3)画出狐狸的话读一读,想想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受骗,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讨论: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和大人一起朗读《狐狸和乌鸦》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

2.把搜集到的歇后语和同伴交流一下,看看谁记得多。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4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并学会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出示课题,齐读)

3、"望"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

谁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

(3)思考:谁望梅止渴?

三、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一节,从哪两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第一节)

"燥"字正音(指名拼、开火车读、齐读)"燥"就是干。

有什么好办法记"燥"?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口干舌燥"?

2、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再读第一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出示句子)(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1)引读:因为当时——所以将士们——

将士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是因为——

(2)这时,将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这里有没有水能给他们止渴的呢?从下文中哪句话看出?

交流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卡片出示:向导(齐读词语):

(2)出示卡片:根本(齐读词语):本来,从来

(3)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附近根本没有水,想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交流)

(4)曹操和你们一样明白当时处境十分危急,再不解决饮水问题,眼看十万大军就会葬身荒原,怎么办?(读好这句话,读出焦急的语气)

4、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学习:灵机一动(读准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也可以说——急中生智(齐读)

5、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自读第二节,曹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6、曹操的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引读)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拼)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出示卡片:湿润(齐读词语)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荒原。

(联系前文,自说;指名答,师引读)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7、思考:将士们走出荒原,究竟会不会看到梅林?为什么?

交流出示:三国时期,曹操带者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曹操为什么要说前面有梅林?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8、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思呢?(自读、齐读)

四、复习延伸

1、读词:三国时期、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和"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出示:画饼充饥。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燎、酸、润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第一课时为“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第二课时为“字词句运用”和“日积月累”。

“识字加油站”由5组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明确了解生活用品的用途,运用多种方式识字并积累词语;“我的发现”由三组不同偏旁的字词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字词句运用”由4幅心情词语构成,通过表情图让生明确该表情所表达的心情是怎样的,借助表情图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用上心情词语说句子;“日积月累”是一首古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积累优秀古诗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联系生活,正确识记“卫、刷、梳、巾、擦、皂、澡、盆”等字。

2.在看图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3.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等词的意思,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话、写话。

4.借助拼音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5.从诗中得到启发,养成勤劳好学的习惯。

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正确识记“卫、刷、梳、巾、擦、皂、澡、盆”等字。

教学难点:

引导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做些什么事呢?谁能跟大家来讲讲?

2.指名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小伙伴,看看小刚他正在做什么事情?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出示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卫、刷、梳、巾、擦、皂、澡、盆。

(1)读准翘舌音:刷、梳。

(2)读准平舌音:擦、皂、澡。

(3)结构归类:

独体字:卫、巾

上下结构:皂、盆

左右结构:刷、梳、擦、澡

(4)区分形近字:澡、擦

(5)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6)男女生互读生字。

(7)指名读生字。

4.快来看看,谁能告诉大家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

5.根据学生述说,顺势出示该物品的用处。

6.指导学生齐读、分小组读。

三、我的发现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哪些动物?

2.有些动物非常想和我们交朋友,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它们分别都是谁吧?

3.第一组动物

(1)出示猫、猴、狮的图片:它们是谁?

(2)出示生字并齐读,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反犬旁”)

(3) “反犬旁”的字基本上和什么有关?

(4) 你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

4.第二组动物

(1)出示鸡、鸭、鸦的图片与生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鸟字旁”)

(2)“鸟字旁”的字基本上和什么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鸟字旁的`字?

5.第三组动物

(1)出示蝴蝶、蜻蜓、蚂蚁的图片与词语:观察这些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虫子旁”)

(2) 虫字旁”的字基本上和什么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虫字旁的字?

6.齐读生字。

7.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p72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反犬旁、鸟字旁、虫子旁:你们还记得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吗?

2.小朋友们的记性真不错呀!好,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些表情,你觉得她的心情怎么样?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表情图:看到这些图,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根据学生表述,顺机出示词语。

3.理解词意:高兴、生气、害怕、难过。

4.小组交流: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让自己高兴、生气、害怕或难过的?

5.派代表全班交流。

6.小游戏:你来表演我来猜。

7.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个句子吗?

8.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心情的`词语?(愤怒、伤心等)

9.连一连:出示相关表情词与图片。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大公鸡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2.古时候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想学就请大家把书翻到114页。

3.听课文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等会问老师和同学。

4.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5.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

(3)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

6.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

(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农民伯伯就要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勤劳吗?那么,大公鸡比农民伯伯起的更早,同学们,你们觉得大公鸡勤劳吗?那么,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大公鸡这种勤劳的品质啊?(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7.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四、布置作业

背诵《画鸡》这首诗。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联系,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教学难点:

通过词语搭配联系,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了许多本领。今天我们就要去语文俱乐部--语文园地八中去大显身手,参加四关擂台赛,看看哪个小组、哪个小朋友是俱乐部的擂主?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过关。

(一)第一关:我会说看谁说得多

1.出示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职业的,根据拼音认真读一读,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能说一说吗?

预设:护士警察会计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职业很多啊,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几个字。

指导学生写“工厂”,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提醒孩子注意笔顺。

(二)第二关:字词句运用

1.小火车的形式读书中出示的词语,读得不准确的进行及时纠正。指名读,齐读。

这个练习告诉我们,一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词语,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练习一字组多词,增加你们的词汇量。

2.新年快到了,给家人和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根据自己的计划,制作卡片送给家人。写卡片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1)想好卡片送给谁,根据对方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图案。

(2)祝福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表达,比如工作、生活、审题等。只要真心想说

的话,都可以写下来,也可以和贺卡上的图画内容相结合来写。

(3)格式正确。如果是送给长辈,可以在称呼前加上“亲爱的,敬爱的”,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亲近;正文应该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最后另起一行偏右,写上是谁送的以及日期。

第二课时

一、书写比赛

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能把书中的这几个字写的最漂亮?

相机指导:四个字分为两组。“小、水”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小”的左右两点应对称,“水”横撇的.撇、捺舒展。“月、问”是先外后内的笔顺,字应写方正。

二、看谁背得快

(一)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多咏物之作。今存《李峤杂咏》二卷。

(二)词语解释:

解落:解散,散落。

能:能够。

二月:本诗指农历二月,指春天。

三秋:指农历九月,指秋天。

过:经过。

斜:倾斜。

(三)诗歌大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以把万科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四)诗歌赏析:这首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以把万科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三、总结

通过这四关的比赛,可以看出同学们这学期真的掌握了许多知识,个个都是最棒的。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 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 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 集体读词语。

4、 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唐寅。

3、学生试说古诗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附《三只白鹤》教案参考 :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是《三只白鹤》

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幻灯片)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思考: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么找鱼的?

2、结合图理解埋鱼的位置。

(1)指导看图。

注意白鹤的头朝向什么地方。

两只抬头看,一只看太阳,一只看白云,还有一只看河边的大柳树。

(2)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一句话,即每只白鹤以什么做标志,板书:太阳底下,白云下面,柳树旁边。

“底下”“下面”“旁边”都是表示什么的词?(方位词。)

再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看,书中说的“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白鹤,你能从图上找出来是哪只吗?

(3)三只白鹤,都记住了埋鱼的地方,记得方位是不是一样?(不一样。)

哪只记忆办法最好,能够准确地找到鱼?

3、图文结合,理解找鱼的过程。

(1)指导看图2

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它们怎么找的?

第一、二只白鹤的翅膀和脚正在展翅飞向太阳、白云。

第三只白鹤的翅膀收拢,脚也缩起来,落下来了,落在河边柳树旁。

(2)读第三段。

三只白鹤怎样找鱼的?

第一只为什么朝太阳飞去?(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

第二只为什么朝白云飞去?(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

第三只为什么飞到河边柳树下?(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

三只白鹤都是按照自己所记住的标志去找的,标志不同,找的方位也不同,结果如何呢?

(3)读第四段。

哪只白鹤能找到理在地里的大鱼呢?(第三只。)

另外两只呢?(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太阳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动的,从东方升,在西边落。第一只白鹤记得是太阳底下,这不是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鱼。

第二只白鹤向白云飞去找得到吗?为什么?

(因为白云不停地飘动,位置在移动,所以找不到鱼。)

小结:因为太阳、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动,所以用太阳和白云做标志是找不到鱼的。

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河边柳树”这个位置是不动的,所以按这个标志能找到鱼。)

4、深化总结。

(l)三只白鹤谁最聪明,为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懂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3)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五)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