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2025/09/18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同伴合作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

2、探究能快速将热水变冷的方法。

3、能对比水温的变化并记录。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探究能最快将热水变冷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使用水温计测量、对比温度并记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扇子、碗、冰、热水、冷水、水温表、记录单、笔等。经验准备:有热水变冷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视频《科学实验站》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幼讨论:热水怎样才能变冷?幼儿回答,教师用简笔画进行记录。

2、介绍实验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人数。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有这么多好办法!

老师今天准备了冰块、扇子、餐盒、凉水,你们猜猜使用哪一种方法可以最快速把热水变冷?为什么?

3、师幼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

师: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水越冷,水温计的数字会高还是低?

4、教师出示记录表。

师: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热水的水温记录在哪里?实验选择的方法记录在哪里?变冷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两人一组进行第一次实验。

教师:现在我们要进行实验,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合作实验,首先测量热水的水温记录在自己的实验记录表上,再商量一下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材料来实验

(只能选择一种)将实验方法记录下来后两个人一起做实验,2分钟时间一到,你们就要测量最后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6、幼儿分享实验记录表。

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你们实验后的水温是多少度?

小朋友来看一看,使用哪种方法的水温最低?

三、结束部分:

1、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散热和热传递的科学现象。

2、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回家寻找更多的方法。

师:进行我们往热水里加了冰块或者冷水,谁有办法能在不加东西的情况下让热水变冷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乐意和同伴合作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能最快将热水变冷的方法。能使用水温计测量、初步对比温度并记录。教师将猜测人数进行统计,所以孩子们对结果很看重。教师将记录表分类展示,也方便幼儿去对比。

幼儿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喜欢科学探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2

设计背景:

动物一向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期望经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一样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一样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齐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头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2、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3、活动前和孩子们一齐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幼儿跳团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一样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样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

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我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仅能够模仿学过的动物、还能够模仿其他的动物,自我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我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3

活动目标:

1、在敲鼓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活动,感受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3、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准备:

1、鼓与鼓槌、纽扣、回形针、小玩具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敲击鼓面,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有探索兴趣。

(1)教师:新年快到了,人们敲锣打鼓,迎接新年的到来。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大鼓,我们一起来敲一敲,听一听。

(2)引导幼儿说出小鼓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提问:敲击小鼓,你们听到了什么?

2、通过将多种材料放在鼓面上探索,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1)提问:声音能用耳朵听,能用眼睛看吗?

(2)观察敲击下纽扣在鼓面上跳动的'现象。

教师:请你们把一粒纽扣放在鼓面上,然后再敲一敲,看一看。

(3)请幼儿再将回形针、小玩具等放在鼓面上,观察敲击使物体上跳动的现象。

(4)请幼儿把自己的小手放在鼓面上,感受敲击鼓面的振动现象。

3、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经验,引导幼儿说出看见了物品在振动,听见了“咚咚咚”的声音。

提问:(1)敲击小鼓,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2)没有敲小鼓时,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4、引导幼儿围绕“鼓面为什么会动”“不敲鼓的时候鼓面会不会动?”进行讨论。

(1)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2)总结:原来我们敲小鼓的时候,引起了鼓面的振动,我们的耳朵就听见了声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操作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物质准备)每人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杯子,吸管,粉笔人手各一份,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已经吹起来的.气球,直观演示引出课题,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气球为什么是胖胖的?(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吹起来的气球里面有空气

2.出示问题,幼儿猜想。

气球娃娃为什么扁了?(幼儿回答)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的想法可真多,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会不会跑到我们的身体里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找空气宝宝’。

二.实验操作

(一)身体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

(1).首先要把吸管插入水中,然后向里面吹气,注意吸管只能用来吹气,不可以洗水。

(2).吹的时候要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3)吹的时候力气不要太大,不要把水弄洒。

2.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杯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体里有空气。

(二)粉笔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把粉笔慢慢的放入水中,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2.幼儿分别把少量粉笔慢慢放入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粉笔里也有空气。

(三)身边的空气

1.教师引导,幼儿示范抓空气。

2.幼儿分别拿塑料袋进行操作,感知身边的空气,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空气。

三.亲身体验,感知空气的作用。

1.小朋友知道空气的作用吗?下面请你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你闭上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用手捂住鼻子,有什么感觉?(憋气,不舒服)

2.教师小结:其实不光我们人类需要空气,小动物和小花小草也需要空气,那你知道空气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教师出示放风筝,降落伞的图片。空气宝宝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小朋友都想和它成为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用塑料袋到户外抓空气,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5

1.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

2.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

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6

活动目标

1、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尝试用拼图、语言描述、动作模仿等方式表达对金鱼的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尝试用拼图、语言描述、动作模仿等方式表达对金鱼的认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班级饲养区见过金鱼。

物质准备:

金鱼若干条、认识金鱼幻灯片、金鱼的身体结构操作模版、大鱼缸环境背景、鱼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金鱼的喜爱,并说出理由和想法。

教师:你们见过金鱼吗?你喜欢金鱼吗?你最喜欢金鱼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

教师:今天吴老师也将金鱼带到了班里,就在寝室的桌上,现在请小朋友们安安静静的去观察一下回来告诉我。

1、请幼儿至寝室自主观看金鱼(教师个别引导)

2、利用幻灯片集中讨论,并进行集体记录,

说一说你看到的金鱼是什么颜色的?金鱼的身体上有什么?金鱼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呢?我们看看这个图。金鱼的鱼鳍像什么?

(三)完成金鱼拼图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金鱼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不见了,只留下了影子,请你帮助小金鱼找回自己的身体完成拼图吧,音乐响起的时候请你回到座位

(四)初步了解金鱼生活习性

1、了解金鱼生活的条件,请小朋友学金鱼游泳,把金鱼宝宝送到鱼缸里。

教师:你们真棒,你帮金鱼找回了身体的哪个部分,那么,金鱼生活在哪里?在水里怎么游的?那让我们一起学着金鱼的样子游一游,把你的小金鱼送到鱼缸里吧。

2、观看幻灯片,了解金鱼的种类繁多,不拘于一个种类。

教师:你们知道么?金鱼的种类特别多,我这里还有很多其他金鱼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家族还有什么样的金鱼吧,原来金鱼还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么多的样子,可真美!

3、播放金鱼吃食的影像,请幼儿用动作表现金鱼嘴巴一张一合的吃食动作。

教师:小朋友会肚子饿,会吃饭,那金鱼饿了吃什么?怎么吃呢?我们看看学学。教师依照记录表总结金鱼的特征和习性。

(五)集体观察幻灯片,共同总结金鱼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三、结束部分

跟随教师一起学小鱼游进寝室给鱼宝宝喂食,引导幼儿适当喂食。

教师:我们班的金鱼宝宝都饿了,让我们一起去给金鱼宝宝喂食吧,金鱼宝宝还太小,每人喂一颗,喂太多,会把金鱼撑着的。

幻灯片剪影: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设计环节清晰,明确,利用多媒体音乐、幻灯片等形式的开始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能够较清晰的讲解金鱼的身体部位,运用表格图示进行总结会更加的明确,幼儿方面,都愿意了解金鱼,认识金鱼,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利用实物让幼儿很好地观察特征,本篇活动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兴趣,整个活动,动静交替,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表达讲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同伴合作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

2、探究能快速将热水变冷的方法。

3、能对比水温的变化并记录。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探究能最快将热水变冷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使用水温计测量、对比温度并记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扇子、碗、冰、热水、冷水、水温表、记录单、笔等。经验准备:有热水变冷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视频《科学实验站》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幼讨论:热水怎样才能变冷?幼儿回答,教师用简笔画进行记录。

2、介绍实验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人数。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有这么多好办法!

老师今天准备了冰块、扇子、餐盒、凉水,你们猜猜使用哪一种方法可以最快速把热水变冷?为什么?

3、师幼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

师: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水越冷,水温计的数字会高还是低?

4、教师出示记录表。

师: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热水的水温记录在哪里?实验选择的方法记录在哪里?变冷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两人一组进行第一次实验。

教师:现在我们要进行实验,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合作实验,首先测量热水的水温记录在自己的实验记录表上,再商量一下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材料来实验

(只能选择一种)将实验方法记录下来后两个人一起做实验,2分钟时间一到,你们就要测量最后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6、幼儿分享实验记录表。

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你们实验后的水温是多少度?

小朋友来看一看,使用哪种方法的水温最低?

三、结束部分:

1、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散热和热传递的科学现象。

2、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回家寻找更多的方法。

师:进行我们往热水里加了冰块或者冷水,谁有办法能在不加东西的情况下让热水变冷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乐意和同伴合作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能最快将热水变冷的方法。能使用水温计测量、初步对比温度并记录。教师将猜测人数进行统计,所以孩子们对结果很看重。教师将记录表分类展示,也方便幼儿去对比。

幼儿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喜欢科学探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评析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