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编辑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苏轼
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2、了解诗人苏轼。(知道诗人苏轼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3、课题意思理解。(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苏轼就是诗人苏轼,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诗意。(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
晴天时诗人苏轼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苏轼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诗之美,在于诗人苏轼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相似只是偶然巧合,但今天,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苏轼,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苏轼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苏轼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当年的苏轼哼着小曲,品着小酒,在杭州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
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板书:晴雨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
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
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
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5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
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点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鳎盒稳菹赣昝悦5难子。谢玄晖诗:“空魅绫∥怼薄鳎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v(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感受西湖之美。
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2、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
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
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出示课件)
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
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
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
(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3)引导生用别的词来表现(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4)夏日,如果你和诗人来到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看到什么?引导生说句子。(鱼,荷花等)
(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中用了哪个字概括?板书晴好
(6)假如你此时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想象画面把这种感觉带进诗里读出来。(抽生读|、齐读等)
2、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
过渡:正当诗人被西湖晴天的美景深深吸引的时候,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哪句雨了雨天的景色(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1)生理解“亦、奇”的意思。板书雨奇
(2)理解“空蒙”。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3)生用完整的句子谈画面。(下起了雨,西湖的群山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如同神话中的仙境,好象批上一层薄薄的轻纱。生读出想象的画面师适时指导。)
(4)师引读诗句
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诗人不禁赞叹: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感叹:生接读。
小结:西湖晴天的景色恰恰好,雨天的景色也很奇特。如此美景难怪诗人心情大好。男生阳光、开朗读晴天的诗句,女生柔情似水读雨天的诗句。
(5)练习说比喻句。这么迷离的西湖,你想把她比作什么?用“好像、仿佛、如同”等说一说。
四、揣摩语言,感悟诗情。
1、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请齐读后两句。(课件出示后两句)
2、介绍西子。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出示课件)所以今天很多人把西湖又叫做西子湖或西子姑娘。
3、淡妆指的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那浓抹又是什么时候?淡妆或浓抹适合西子姑娘吗?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总相宜是什么意思?
4、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略施粉黛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春天还是秋天都如此神齐美丽,所以诗人如此感叹,生接。
五、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坐在船上,快乐的感受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古诗。
2、同学们,读诗就是和诗人一起体验,一块创作,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醉意,读。
3、练背。赞美西湖的诗句不胜枚局,但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是无人能比的,让我们把着千古名句永远记在心间吧。请同学们齐背古诗。
六、拓展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
七、作业: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提示自学古诗方法。一读通、二明意、三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 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 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认识西湖自然的美;
深入品味,感受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学习环境不同景物也不同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旧导入,了解西湖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请你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好吗?(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湖)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西湖照片,相机介绍西湖景色。)
2、师: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请生谈感受)宋朝大诗人苏轼, 1071年至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的时候,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的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题)
3、认识诗人: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苏轼知多少?(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4、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诗题(请三四个生读),通过题目,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生1:这首诗是诗人在湖上饮酒时作的。
师:这做湖就是指“西湖”。你还了解了一些什么?
生2:饮酒时先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课件出示诗文)下面请同学们听范读,注意他读得节奏。(生交流汇报节奏,43、43、25、43)
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
2、读懂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诗歌,看看从诗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附注释(课件出示):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好。 亦:也。 西子:西施。
3、谁来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师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还是晴朗的,不大的功夫,竟阴了天,下起了雨,这样,饮酒还没有完,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变化万千又显出它另外的一番奇妙的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潋滟的水光是她浓艳的脂粉,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那天生的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想象当时的情景,带着诗人的情感再次读读诗句,仔细地品味诗人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
2、师相机点拨:
(1)学习前两句:
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你感受到诗人描写了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生:晴天时和雨天时的景色。)
②那么在不同环境下的西湖的景色又有什么不同呢?(生:晴天像浓妆,雨天像淡抹。生自由谈感受)
③诗人是怎么描写的?(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④诗人又是怎样评价这些景物的?(生:睛方好,雨亦奇。相机板书)
⑤你从中这六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西湖真是美呀,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迷人。(自由发挥,抒发对西湖美的赞赏)
⑥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吗?
生自由发挥
引导品味诗韵: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出西湖山光水色的美,晴天阳光明媚、波光粼粼,雨天气宇纷飞,山色朦胧,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是那样的美妙,各具情态,诗人写得具体,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性,所以后来有人再评说,说从古到今多少描写西湖的诗,全被这两句给包含进去了,可见这两句写得是多么的美。
师:请同学们美美地读读这两句吧!
生齐读。
相机点评:这两句要读得美,就要读得慢,要有停顿,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尤其是“晴方好,雨亦奇”要读得重一些,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指导朗读: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14个字让我们欣赏到西湖极致的美,就请大家伴着优美的音乐,自由再读读这两句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谁想来读读?(比赛读)
师引读:初上西湖,晴空万里,波光粼粼,在苏轼眼中显得那样美丽,于是不由得发出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南方的天总会下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濛雨亦奇——生齐读)
谁再来试试?
(2)学习后两句:
师引:这样生动迷人的西湖,请你用上自己觉得最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她的美?
引导生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西湖……
大家不约而同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看来你们和诗人都有同感,那么诗人把西湖比作了什么?
生:比作了西子,也就是西施。
课件出示介绍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历代美女之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苎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为什么这样比喻?
生自由谈看法,通过西施和西湖的对比,体会西湖的美。
引导品味诗韵:诗人认为天地之间,人类最具有灵气,人类之中西施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诗人通过奇妙的想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西施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不管怎么打扮,都是那么美,而西湖的美也是如此,无论气候怎么样变化,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说它和西施一样,同样是天下的灵与美的极致,何况又经过或谈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喜欢西湖,赞美西湖的美。
学到这,你还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单单用一个 “喜爱”就能概括得了吗?该用什么词来描述会更准确?
生:热爱、崇尚。
师总结:是的,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正是要赞美西湖那自然的,不靠人功雕琢的美,表达了诗人崇尚自然美的思想感情,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赞,从此西湖也被人们称作西子湖了。
指导朗读: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想象,一边在心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这两句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请生读。(请你为我们读读这两句——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相机点评:这两句中的“浓妆淡抹”要读得舒缓,“总相宜”的“总”要强调,把诗人对自然美的崇尚读出来。
3、在朗读的时候,要想象诗中的景物,把握住赞美的情感,通过重点词语,把体会到的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诗人对西湖的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配乐朗读全诗)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这精练的28个字,在你眼前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西湖是不是和你想象中一样美丽。(课件播放录相)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我听到很多同学在欣赏时都不由的发出了赞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西湖的古诗?
2、老师这也有两首关于西湖的诗,让我们在他诗的魅力中再一次感受西湖之美。(课件出示诗歌)
生自由品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苏轼 [宋]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白雨跳珠乱入船。 风光不与四时同。
卷地风来忽吹散, 接天莲叶无穷碧,望湖楼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
3、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4、除了西湖,你还知道哪些与“水”有关的古诗呢?
生自由汇报。
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1、做一张有关“水”的诗词手抄报。或苏轼的诗词手抄报。
2、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
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
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潋滟)潋滟是甚么意思?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这样的画面很美!我们试着把这种美的感觉读进去看,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4)学生试读。
2、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3、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
(1)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朦朦胧胧)
(2)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3)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可以用一个字表达?(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吗?
(4)学生练读,互评。
(5)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加娇嫩;
(6)师引读:
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水光潋滟晴方好。
在下雨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山色空蒙雨亦奇
4、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5、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
(3)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她天生的美)诗中那些字最能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总相宜)
(4)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5)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6)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欣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去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3、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